忠于责守、热爱专业的杂草博士
/
人
物
小
传
/
李孙荣(1931—)
李孙荣,1931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从事杂草生物学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61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农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政府植物保护顾问团成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报编委、中国植保学会杂草学分会副理事长。1981年,被中国农业大学评为教学质量优秀工作者。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获得国家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获得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2021年获得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采访小组和李孙荣老师合影
开展地下党活动,贡献于解放上海
李孙荣,1931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考入宁波效实中学,1949年考入上海格致中学学习。在三大战役胜利之后,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华北、中原、华东大片地区,而国民党已是日薄西山、风雨飘摇。但当时上海还未解放,为防止敌人的疯狂反扑破坏,地下党组织积极组织、调动党员,发动群众保护上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建筑完整。
李孙荣当时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的姐姐和姐夫也是中共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带动下,他也参加了地下党的活动,并逐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1949年1月10号,18岁的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面临解放的形势下,李孙荣入党以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保卫上海的学校、工厂不被破坏,迎接解放。在地下党支部的领导下,他在上海格致中学,承担纠察保卫学校的任务,一方面负责秘密地将大家组织起来,监视一些国民党的活动,保卫学校不被破坏;另一方面积极发动思想进步的师生,联合起来共同保卫学校,迎接解放。1949年5月25日-27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努力和上海地下党的配合下,上海终于实现了解放。
认真上进 获留学机遇
少年时,李孙荣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十三四岁的他也去做过二年的学徒。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家人的支持下,李孙荣去了中学学习。经过自身的刻苦努力,终于在1952年高中毕业,随后他考入了北京农业大学。后来李孙荣回忆道,“时代和机遇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没有抗战胜利,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没有家人的支持,我是不会有这样的机遇去求学的。”
在50年代,国家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对全国的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调整,以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李孙荣到了农大以后,担任团支部书记以及党支部组织委员,锤炼了党性修养,提升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同时,他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1956年4月,去黑龙江友谊农场做实习农艺师,在生产一线学习播种、锄地,跟着小麦播种机调整播量等。由于他表现优秀,在他实习时,学校领导来电叫他去东欧留学。
从零学习波兰语,结缘杂草学
在决定前往东欧留学之后,李孙荣匆匆回上海与家人道别,于1956年8月踏上了漫漫求学之路。从北京至满洲里经西伯利亚,从东到西坐火车走了六天六夜到达莫斯科,再从莫斯科辗转来到波兰弗罗茨瓦夫。因派遣至东欧留学时间紧、国内语言培训条件差,他们绝大部分都没有波兰语基础,甚至连字母都不认识,下了火车就要面对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困难可想而知。而且那时还没有系统的波中翻译字典,只能通过俄波字典或者英波字典来学习,后来大使馆给留学生提供了一本简单的中波小字典。后来教授让李孙荣到教研组的实验站实习,与农工、实习生、老师们一起,去了解当地主要的作物和耕作方式。尽管困难重重,但想到自己的责任和来之不易的机遇,他就不断鼓励自己,“我不是在为自己学习,是在为党和国家学习。”最终,他克服了层层阻碍,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获得了极大提升。
李孙荣博士毕业答辩
1958年4月,李孙荣有幸陪同导师回到中国来访问考察,从波兰到莫斯科,辗转来到北京,又去了上海、杭州、兰州、沈阳、哈尔滨。这两个月的考察,他看到了中国各地土壤和耕作情况,也看到了国家在杂草防治领域人才的短缺。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毅然选择了杂草生物生态和化学除草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
李孙荣(右一)在波兰和导师的合影
农大杂草学科的开创者
学成归国之后,李孙荣听从组织分配,加入了当时的北京农业大学,成为了一名老师。当时农大还没有专门设立的杂草学科,国内的杂草防治方法也较原始落后,杂草只是耕作学里的一小部分,除草也主要是人工和简单工具为主。因此他把杂草生物学和杂草防治学引了进来。这是生产工作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召唤。在李孙荣等人的努力坚持下,国内相对薄弱的化学除草领域的研究应用也在逐渐加强,很多外国应用的除草剂如阿特拉津等在国内很少甚至还没有,后来也逐步推广开来。
李扬汉教授和李孙荣在整理杂草标本
从助教开始,他始终奋战在第一线,与学生一起选种、催芽、育秧、插秧、中耕、收获,边实践边教理论。刚开始的时候,教学科研条件还不完善,工作开展较慢,但后来环境逐步改善。1978年,开始跟外国公司打交道,引进新式除草剂;1981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开会,责成当时的南京农学院李扬汉植物学教授、中国农科院农药室张泽溥先生和北京农业大学耕作组李孙荣博士三人组建中国植保学会杂草专业委员会(杂草学分会前身),后来杂草学分会和农业部的植保总站等共同努力开展全国的杂草防治科研和全国化学除草推广等工作。农大的杂草工作也逐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杂草学科。从1983年到1990年,李孙荣培养的8个研究生,如今都成为中国杂草科学领域中坚力量,与他共同完善了杂草学科的建设。
李孙荣教授主编的《杂草及其防治》
他的付出也获得了外界的肯定。1981年,李孙荣被中国农业大学评为教学质量优秀工作者;1992年10月起,他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获得国家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获得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2021年获得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荣誉证书。
李孙荣教授荣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特别贡献奖
我为人人 回馈党和国家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李孙荣老师依旧精神矍铄,依然关心农科学子,关心农业,也对前沿的智慧农业有自己的解读。尽管听力有些衰退,但谈到往事的一幕幕,他依旧记忆清晰。他紧跟时代,熟悉使用手机、平板、电脑;他关心国家大事,聊起身边的事总能点醒我们;他淡泊名利,关心社会,在学院设立荣鹏助学金,希望能尽自己微薄之力资助困难学生。
作为一名党龄70余年的老党员,他言语中总是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在做抉择的时候毫不犹豫听从组织的安排,到组织需要的地方去。
他勉励当下的年轻人,“现在这个时代,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卓越的实验条件,研究生要珍惜现有的条件,更好地进行学习。研究要多考虑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求”。他说,做学问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国农业的发展需要一代代的人前赴后继,相信农大学子一定会接过接力棒,将智慧农业逐步推向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 | 农学院编辑 | 陈敏扬责编 | 于哲 姜萍萍 于秀博 勾琳萱
往期回顾
RECENTLY RELEASED
而立之年再出发!
冻起来?NO!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