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变身!
祖国大地上的“农大文章”
——易腐垃圾的华丽变身
李彦明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教授工作站
(万科公益基金会,深圳盐田)
果壳瓜皮、剩菜剩饭、枯枝落叶…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易腐垃圾
它们容易腐烂产生难闻气体
含水率高导致渗漏污染…
你所生活的社区是否也不堪其扰?
然而,这些看似危害颇多的
易腐垃圾
却能在堆肥技术的帮助下华丽变身
成为社区高效清洁、
土壤条件改善的大功臣
促进“无废城市”和
“近零碳社区”的实现
社区堆肥前
各类垃圾堆放杂乱
土壤质量差
社区堆肥后
社区环境整洁
土壤条件改善
原本极具危害的易腐垃圾,如何在社区堆肥技术下实现华丽变身?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李彦明老师的步伐走进"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教授工作站(万科公益基金会,深圳盐田)"一探究竟吧!
易腐垃圾“华丽变身”过程图
“有机零碳”的社区消化工作站
在“2020年有机资源循环利用大会暨全国第十五届堆肥技术与工程研讨会”上,我校李彦明老师分享了其易腐垃圾堆肥技术的研究成果。随后,万科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与李老师就堆肥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过程中李老师了解到,基金会自2018年起就致力于推动近零碳可持续社区的建设,并支持了全国许多社区堆肥项目,但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碰到了许多专业技术上的难题与“瓶颈”,迫切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进行技术攻关。
广东社区垃圾分类及堆肥处理调研
李彦明(左七)
2021年初,李彦明老师受邀与基金会陈一梅秘书长和刘源总监一起赴珠海、深圳调研考察,过程中双方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达成合作意向,“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教授工作站(万科公益基金会,深圳盐田)”应运而生,并将通过社区层面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碳排增碳汇,为城市环境治理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社区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教授工作站
(万科公益基金会,深圳盐田)揭牌
立足需求,技术攻关
“堆肥过程不能产生臭味及蚊蝇虫、占地要少且不能有碍社区绿化和景观、操作管护简单、产物无害、不能太依赖外源辅料……”是社区与居民对于堆肥技术的要求。
立足上述需求 ,李彦明老师带领团队从物料调配、投料方式、翻堆频率以及熟料回流工艺等入手,成功研究出了适用于社区场景下基于熟料回流的易腐垃圾静态超高温无害化堆肥技术。这一成果在满足社区居民对堆肥需求的基础上,解决了社区堆肥周期长、堆体温度低、无害化效果差等问题。
团队成员进行采样与实验
技术攻关成效
#1
将社区堆肥的发酵峰值温度提高到70℃以上,实现了堆肥产物无害化
降低了堆肥过程中臭气的排放量,极大减少了堆肥过程中蚊蝇虫的产生
#2
#3
将社区堆肥腐熟周期由3个月缩短至2周,实现了易腐垃圾快速腐熟
设计出了适合社区使用的堆肥箱,并已在10城12社区进行应用
#4
适合于社区使用的堆肥箱
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10多个地区和城市社区常态化运用。团队还专门制作了新堆肥箱安装和社区堆肥技术的操作视频,受到全国各地社区堆肥志愿者们的一致好评。
新技术下易腐垃圾华丽变身
基于熟料回流的社区静态超高温堆肥技术流程
经过上述操作,易腐垃圾成功转化为腐熟堆肥,完成华丽变身。其产物可以用作有机肥、土壤改良剂及栽培基质,反馈于社区绿化,改善土壤条件,实现社区内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力学笃行,育人于实
工作站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派出学生赴深圳大梅沙进行工作站建设及实地研究工作,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工作站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1名,5位学生均通过工作站找到了自己的科研创新方向。
硕士生蔡岳池说: “ 通过教授工作站这一平台,我在园区绿化堆肥站尝试开展了有机废弃物堆肥试验,经过近3个月的跟踪分析,获得了绿化垃圾、黑水虻虫沙和腐熟物料较优的处理方案。培养了自己一定的科学思维,为开展后续堆肥优化试验奠定了实践基础。”
无废社区,绿色示范
除了在盐田区开展社区堆肥相关研究及推广示范外,李彦明老师还带领团队成员赴全国多地针对社区堆肥开展技术培训,将社区堆肥推广至10个城市的11个居民社区,涉及23万居民,促进了堆肥知识以及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堆肥技术在百姓间的影响力。
社区堆肥推广示范效益
居民厨余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普遍提高5%-10%
堆肥产出的有机肥直接反馈于社区绿化,每年能为社区减少20%-30%的肥料费支出
从源头减少了60%的社区垃圾清运量,每年可节约50%的垃圾清运费
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徐进主任说:“ 看见堆好的黑油油的肥,小区居民们组织了农耕小组,一起改造生态土壤,建设身边的花园,热情可高了。”
社区堆肥小讲堂
问
什么是堆肥?
答
堆肥是一种自然现象,即我们把剩菜剩饭或其他易腐垃圾埋到土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一段时间后它们变成了与周围土壤一样的东西的过程。
问
为什么要推广社区堆肥这一生活方式?
答
社区堆肥是一种非传统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可以在社区内构建有机物质循环体系,最终实现社区的清洁及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落实。
问
社区堆肥如何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答
社区易腐垃圾就地堆肥,大大减少了垃圾运输量,有效降低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且堆肥所得的有机肥料可替代化肥培肥土壤,土壤和绿化植物的固碳作用就是“碳中和”社区力量。在社区有机循环模式中,1吨有机垃圾经堆肥处理利用后,可实现土壤和植物固碳约139 kg。
绿色低碳、整洁美观、
邻里关系亲密......
这些都是堆肥
为社区带来的改变
你是否也想生活在
这样的社区中呢?
快加入社区堆肥的队伍,
一起行动起来吧!
本期优秀教授工作站简介
//
(李彦明后排左六)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教授工作站
(万科公益基金会,深圳盐田)
负责人:李彦明副教授 资源与环境学院
简介:李彦明老师团队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合作共建的有机循环教授工作站建设在深圳盐田大梅沙万科中心,服务于万科公益基金会遍布全国志愿开展社区堆肥的合作伙伴。双方围绕社区废弃物管理和就地有机循环所面临的科技需求展开密切合作,以有机循环实验基地建设、社区基线调研、社区堆肥技术攻关及培训等为主要合作内容,完成了万科中心有机循环实验室的科普优化设计及建设;构建了适合于社区场景的静态超高温堆肥技术体系;主导编制了《社区堆肥技术指南》《社区堆肥助力碳中和》白皮书等。工作站的一系列工作成果,很好的推动了我国社区层面有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与回收,为我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和可持续近零碳社区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和操作规范。
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教授工作站(万科公益基金会,深圳盐田)”获评“优秀教授工作站”。
来源 | 社会服务处
编辑 | 刘月 李若水
责编 | 于哲 姜萍萍 张梓瑜 勾琳萱 叶静雅
往期回顾
RECENTLY RELEASED
我们不仅有玉米,还有火龙果、刺梨、蜜柚、小枣……
今天,是什么日子?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