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是西政来的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干部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按照上级要求,经过认真遴选,2019年3月,学校党委选派徐峰、陶春辉、陈青山、杜兴盛四名同志分别到梁平县的曲水镇聚宝村、铁门乡长塘村、紫照镇桂香村、大观镇庙坝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开展为期两年的脱贫攻坚工作。



一年来,四名同志帮助任职村抓党建强班子、育产业闯路子、办实事解民忧、送温暖聚民心、树新风促文明,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既“输血”又“造血”,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难题,任职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因工作成绩突出,梁平区委组织部和梁平区扶贫领导小组近日专门致函我校感谢4位干部的无私奉献。



徐峰:贫困村“蝶变”最美乡村


驱车驶入曲水镇聚宝村,远远望去,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几缕青烟袅袅升起。飘逸如白雪的李子花、金丝绸缎般的油菜花,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清风徐来,漫天飘舞的花瓣犹如风中的精灵,舞出一幅美丽宜居的田园画卷……这是徐峰一年前刚来聚宝村时的春景,眼前美好的景象却压不住肩上的重担,如何帮扶村民们走上脱贫的道路成了徐峰来时路上反复思考的问题。

“一年来,关于脱贫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举措越来越有力,成效越来越显著,脱贫的信心越来越足,这里的村民也越来越觉得有奔头。”徐峰一连用了五个“越来越”感叹道。一年来,徐峰深入开展情况调查,根据帮扶村山美水美的特点,带领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一班人苦干实干,有效地推动了党建带村、扶贫帮村、产业强村、人才建村、基建美村、文化兴村六项工作举措落地,实现了聚宝村的“蝶变”,2019年该村获评“重庆十大最美乡村”。



曲水镇聚宝村位于梁平区东部,2014年7月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有贫困户41户共118人。该村拥有百年以上李子树100多株,50年以上李子树10000余株,常年油菜种植面积达1500亩。当地党委政府按照“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精准脱贫,建设美丽休闲乡村”的思路,在聚宝村新种植了2000亩李子树。



如何保证李子树增产增收?如何对聚宝高山李进行宣传包装保证销路?如何让过去不值钱的李子变成“香饽饽”?……这些都是摆在徐峰面前的问题,时刻考验着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和能力。

去年的4月,刚来村里一月不到的徐峰一心扑在果园里。初夏,果园里骄阳似火,徐峰站在李子园热得有些受不了,额头上的汗水抹了一把又一把,他一直在李子园里忙着了解李子疏果及其抗旱的情况。村里的李子交易市场初步成型后,每年李子收获季节,就有贩子主动找上门。但是交易市场是光秃秃的坝子,不能遮风挡雨,也没有配套用房。徐峰赶紧写好项目申请书,跑到区里积极争取支持资金。经过三月的努力,15万元帮扶资金终于落地。

百年李子园内的谭家院子是村里重点打造的游学实训基地,游人如织。该院子以耕读文化为主题,建设文雅院落、山地院落、文雅山居等组团式民宿,昔日破旧的夯土墙变身为乡村美术展览馆,废弃石头房变身为游学宿舍,形成游、学、吃、住为一体的游学乐园。

“若是能在展览馆放上一台大电视,滚动播放宣传片,一定会更生动,更能让游客了解谭家院子的前世今生。”徐峰想到就要做到,他立马和开办企业的朋友聊起自己的想法,想向朋友“化点缘”,朋友爽快地答应下来,组织单位去村里开展了消费扶贫活动,并赠送了价值2万多元的教学一体机一台,既能播放视频图片,还能用于现场讲课交流。



要走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就要让游客有更多的看头。徐峰平时和村民聊天时了解到几处可开发景点,便爬坡上坎,实地测量了具体数据,写进旅游资源申报书。他期望有朝一日刘家堡“回音阁”避难组洞、红岩子瀑布等能成为村里的热门景点。

今年年初,“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重庆十大最美乡村曲水镇聚宝村召开集体经济分红表彰大会。大会进行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此次分红对象主要为建卡贫困户,受益人数达112人。“现如今,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精气神也越来越足。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包括徐峰书记在内的历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辛苦付出。”领到今年分红的村民谭宁万开心地说道,大家纷纷表示对脱贫充满信心。

聚宝村村容村貌日渐美丽,但徐峰感受到村民的内生动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下一步,我想在村里设立‘聚贤讲坛’,邀请专家学者、成功人士、致富带头人等,定期为干部群众讲解形势政策、改革发展、致富经验等,希望通过经常性的‘志智双扶’激发村民长足的内生动力。”徐峰干劲十足,双眼充满希冀地说道。


陶春辉:产业扶贫 让贫困村跑出了“加速度”


去年3月,时任我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副处长陶春辉被选派到长塘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他突出政治站位、党建引领,强化摸排整改两不误、长短产业两结合、志智双扶两促进,让长塘村跑出了“加速度”,该村脱贫户蒋凤永荣获重庆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我们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三月可赏李花,四五月可看刺梨花,七八月份可摘西瓜,九十月份可采刺梨。”陶春辉瞬间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般介绍起梁平铁门乡长塘村扶贫产业——刺梨园的发展情况。

长塘村在2013年被列为市级贫困村,在国家政策帮扶下,村口铺上了宽敞干净的水泥路,两侧修建了亮丽的村居,家里通上了自来水和电网,田间种上了长势良好的刺梨树,长塘村民用勤劳和汗水改变了贫困面貌,打响脱贫攻坚战。如何抓住“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在这片美丽的热土做好乡村振兴新篇章,成了陶春辉每天都在脑里琢磨、心里惦记的头等大事。

陶春辉将目光放在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上,他探索扶贫新路径的第一步是继续培育壮大刺梨产业。刺梨园采用林间套种模式,种植了150亩刺梨和50亩高山晚熟李。他充分利用刺梨空闲地套种西瓜、土豆、白菜等时令蔬果,成立诸如白菜种植、西红柿种植等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本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以短养长,在增加空闲地使用价值促农增收的同时,也促进了刺梨的长效管护,科学谋划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让土地一年四季不空闲。



谈到农产品的销售问题,陶春辉分享道:“因海拔、交通、生态优势,长塘村的蔬果等农产品品质优良,生态环保且价格便宜,特别受欢迎。学校选派了四名同志参与梁平区的扶贫攻坚工作,我们组成一支驻村工作队,与区里各部门联动对接、统筹规划,将村里农户栽种的农产品销往区政府、梁平一中、乡政府、乡小学等的食堂,实现双赢。”

陶春辉特别重视与这些校企单位的合作,有一次与一合作方联系好下午将农产品送去,在收菜时突遇大雨,为了遵守约定,陶春辉与工作队员、村支书以及几位村民穿着雨衣,带着雨帽,拼命地在田间抢收蔬菜。雨水顺着脸颊直往下流,打湿了衣服,他们全然不顾,细心地用地膜将蔬菜收揽好按时送达到对方手中。看着村民们顶风冒雨送来的农产品,合作方连连道谢,嘴里不停念叨着“辛苦了,辛苦了”。

“去年整个刺梨园收入有三万余元,全都发给贫困户和其他村民。”陶春辉介绍道,“刺梨产业以扶贫资金量化入股,贫困户持股分红,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增加收入,还可以在种植基地谋得一份工作。”

长塘村还依靠“电商+扶贫”政策,双管齐下,借助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打开销售渠道,有效解决了曾困扰多年的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今年我们正与一家企业联系,希望以‘电商服务站+企业+农户’的模式,在村里种上三四百亩的油茶树,出地的村民可以获取50%的收益。”陶春辉信心满满地说道。



为助力乡村振兴,陶春辉还积极招商,引进企业流转土地等形式发展乡村农业。去年他经上级同意,用国家扶贫款项建成了一个1400平方米光伏发电站,这是村里第一座光伏发电站,不仅满足村里农业用电需求、产生发电效益,还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通过光伏发电,村里增收明显。光伏发电站并网最好的时候一年能创造七八万块收益。”陶春辉介绍说。

谈到接下来的脱贫工作,陶春辉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没有产业,就很难提高收入,必须在产业发展上想办法引进项目、寻找资金,将脱贫攻坚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做实产业实现收益、强化产业长效扶贫。陶春辉希望在未来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加速乡村振兴工作,尽快将村里集体产业发展起来,帮助当地贫困户早日脱贫。

“陶书记是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为我们村脱贫做工作,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条件,提振了脱贫信心。让我们生活有了盼头,相信在陶书记的带领下,大家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日子越过越好。”去年村里荣获重庆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的贫困户蒋凤永激动地感叹道。


陈青山:“真脱贫、脱真贫” 真实惠看得见


“脱贫攻坚既是经济工作又是政治工作,还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刚刚带领紫照桂香村驻村工作队荣获“重庆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的陈青山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工作任务复杂、责任重大。

过去一年,在陈青山带领的紫照桂香村驻村工作队、村支委的共同努力下,桂香村114户贫困户共379人已经全部脱贫;天然气管道、网络光纤铺设进村,贫困户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新安装路灯120盏,实现了组组有路灯、村干道沿线院落集中处有路灯的目标任务;通过重庆市国土资源整治项目、市区两级专项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村组组通公路、户户通人行便道的规划目标。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因紫照桂香村远离城区、沟深坡陡,劳动力、管理人才都很匮乏,缺乏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支撑,发展大规模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都不现实,陈青山带领驻村干部和村支委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研究讨论后,制定了“短中长相结合,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计划”。



陈青山介绍,桂香村目前已初步实现了“产业的季节搭配、空间的立体使用以及长中短期效益相联结”的目标。2019年,桂香村发展“榨菜+辣椒”种植模式,实现了短期产业季节转换间的无缝连接,总产值超过30万元;邀请蜜蜂养殖能手作为致富带头人以技术和管理入股,办起了集体中蜂养殖场,动态管理养殖过程,让贫困户学会养蜂技术,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村集体种植黄桃80亩、引导贫困户分散到户种植黄金梨60亩、集中管护归属村民自有的清脆李400亩;去年,青脆李首次挂果产出1万余斤,驻村工作队对“紫照”青脆李进行品牌包装,搭建销售平台,让村民得以增收。

扶贫产业产品“产不产得出,卖不卖得了,有没有收益”?怎么样才能让党的扶贫方针政策扎根基层?为此,陈青山不仅通过学校大学生讲习所、主题党日活动、送学到家、“志智双扶”大会、产业发展院坝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党的扶贫方针政策的宣讲,更以实际发展促主观认同,通过让村民获利的实事狠抓党建促脱贫,让党的政策深入村民的心里。

“我们知道党有好的政策,也看见了扶贫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干劲儿也更足了。”经驻村工作队做思想工作后,党员林勋祥带动村民规模化种植辣椒51亩,销售额达17.97万元,今年早早地完成了200余亩辣椒苗的育苗工作,只等春暖花开就正式种植了。



村集体带动发展的辣椒收购价是每斤1.7元还是2元?生产便道是从张家地里过还是从李家田里走?谢家的牛走丢了,邹家的自来水管破了,咋办?……这些既琐碎又耗费时间精力的工作是陈青山不曾具体经历过的。从一名高校工作者到一名基层扶贫干部,陈青山面临的不仅是工作内容的巨大改变,更是工作技巧的颠覆性变化。

“对村里的情况不熟悉,说话不接地气村民听不懂,讲道理没有艺术村民‘不买账’,产业发展细账算不好厘不清。”陈青山回忆起初到桂香村工作面临的窘境仍有几分苦恼。

而“走访”和“学习”是他展开工作的两大“法宝”,“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当地产业现状,跟当地贫困户和村民聊天谈心,倾听他们的所思所虑,向经验丰富的镇、村干部学习处理群众矛盾的艺术和方法,向工作队其他同志学习好的工作经验、产业发展的思路,让陈青山逐渐也蜕变成一名经验丰富的扶贫干部。

“扶贫干部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用心、用情、用力,才能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做到真脱贫、脱真贫。”今年1月30日,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陈青山回到了桂香村,参与疫情全面摸排、防疫宣传、劝导以及卡点值守,因为他作为一名扶贫干部,他的岗位在这里。


杜兴盛:“活字典”“贴身人”的柚子文章


杜兴盛,我校派驻梁平区大观镇庙坝村第一书记。自2019年3月驻村以来,他搞走访、抓产业、促党建、解难题,一门心思解决贫困乡亲“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成了乡亲们点赞的“群众身边的贴身人”“全村情况的活字典”。

“到村后第二天,一早六点半起来,我自己一个人便沿着公路开始走村,沿途拉拉家常,问问情况。八点多回村后,吃过饭又拉着工作队小张、村书记开始对全村进行走访,熟悉村情村貌。”杜兴盛回忆起刚来村里时的情景。

庙坝村,位于梁平东山偏远地区,距主城40多公里。这里“土少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路无三尺平,望山帽要落”,地理自然条件较差,乡亲们的生活基本上靠传统种养,家庭的收入主要靠打工,2015年该村被认定为市级贫困村。

市级贫困村的这个现实,让杜兴盛一入村就掂出了身上担子的分量。下海识鱼性,进山知鸟音。驻村后,他的第一要务就是抓住“访”,下起“绣花”功夫。



“在刚驻村的两个月里,白天村办公室基本见不着杜书记的人影,他常常是早出晚归,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总支书记杨人政说道。“你别看杜书记驻村时间不长,对全村多少户人,有多少人外出务工,在哪里务工,他比早来半年多的工作队员还清楚。”这是镇驻村工作考核办公室领导对杜兴盛的评语。

“曾经有不知道我驻村的同事看了我每天的微信步数都在2万多步,开玩笑地问我最近是不是在锻炼走路。”杜兴盛笑谈道。驻村一年来,杜兴盛保证了每周至少有三天在各组走访,到各家各户拉拉家常,了解家庭情况、子女婚姻情况、务工情况、家庭劳务情况等。

杜兴盛说道,走访是基层工作的主要形式,交流是破解人心的主要方式。化解矛盾、破除顾忌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走访、多交流。老百姓其实都是善良的,以诚相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能得民心,得民心就有利于开展工作。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庙坝村要实现“全面小康”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也高。然而这个原本自然条件极差的山村,产业扶贫却成了庙坝2019年的亮点,产业增收成就了乡亲们年终盘点的喜悦。

“脱贫又致富,全靠柚子树。”近年来,梁平区大力发展柚子产业,把柚子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变扶贫输血为产业造血,让小小的柚子树结出了脱贫致富的“金果实”。全村现有柚树地1000亩,有柚树4万株,年产柚子700吨。虽然有这么一个支柱产业,但庙坝村的乡亲们仍贫困,这是为何?

杜兴盛在走访中发现,有了“金凤凰”,不一定就有金效益,端着“金饭碗”没饭吃的原因就是有产品没品牌,有规模没效益。他找到了村里贫困的“病灶”,靠山吃山,要脱贫致富还得在柚子上做文章。

于是,杜兴盛找资料、跑部门,注册了庙坝村第一个柚子产业特色商标——“万家坝”,成了享誉梁平、享誉重庆的一大特色品牌。2019年,庙坝村凭借这个金字招牌,至少多销售柚子50吨,直接经济收入增加二三十万元。



驻村前,杜兴盛是学校网信办网络管理科科长,是网络技术方面的行家,驻村后他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在大观、庙坝先后建立电商站点,推行淘宝和邮乐购销售,全年销售农特产品1500多单。此外,他还通过亲朋好友和微商平台友情推销柚子400多单,积极联系对口帮扶庙坝村的单位,消费扶贫金额2万余元。

目前,庙坝村18户贫困户共81位贫困人口都已脱贫,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考虑到农村产业的长远发展问题,杜兴盛今年大年初六就返回庙坝村,他一边带人走村入户、设卡询查,投入全民战“疫”阻击战,一边带领乡亲培育新产业,建设小规模、多品种的精品柑橘产业园。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目前村里已经形成了60亩的春见柑橘、40亩的沃柑、20亩的爱媛柑橘、30亩的水产养殖的园区建设。阳春三月,园里的树苗长势分外喜人。

“踏踏实实为村民做点事,不留遗憾地回校,就是我目前最大的心愿。”采访的最后,庙坝村第一书记杜兴盛说道。



推荐阅读



1.清明追思,家国永念


2.西政记忆|平凡英雄易燕平校友、周昭爽校友

文字:张旭 肖光静 彭子胭 林柳萍

编辑:蒋雨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