獬豸,“法”的符号?一起进入董彦斌《法的思想世界》
新 书 来 啦 ~
中国法律的演化过程有哪些理性化?
“除魅”和“复魅”有何辩证关系?
獬豸为什么被认为是“法”的符号?
......
这本书干货满满!
……
“这是一部主题深入但阅读体验愉快的作品。”
西南政法大学付子堂校长这样评价!
作者从人类法治文明史中提炼若干关键概念进行讨论,以此进行“论法的精神”的古今接力和中外交流互鉴。
除魅虽然是马克斯·韦伯的概念,但作者用于概括人类法治文明史上普遍经历的理性化的过程。除魅是历史结,复魅是哲学思辨。除魅是法律进程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理性进程,复魅是走向现代化的路上不可或缺的法治神圣感的塑造、法治信仰的构建。
关于自然法与习惯法,作者以英国思想家柏克和美国思想家潘恩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辩论为基础,梳理了习惯法型和自然法型两种思考模式,前者重视传统,后者重视构建;前者重视秩序,后者重视正义。
关于自然法与中国法,作者实验性地提出了“自然法典中国版”“总则”部分。自然法本身不存在法典,这里的“法典”只是作者认识自然法的一种条文化方式。自然法既体现人类共同价值,也展现本国的民族精神和正义观念,作者由此试图概括“中国版”的自然法法则。
有意思的是,面对捷克作家卡夫卡的《在法的门前》这部谜语式文学作品,作者引导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课堂进行讨论。卡夫卡提出了如何认识法律的待解问题,西南政法大学的本科班和硕士班的同学们进行了求解。本书收录这些“零零后”“法学后浪”的解答,也呈现了半堂西南政法大学的课堂实景。
你是不是也对这本书充满期待了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董彦斌老师新书
《法的思想世界》
作者介绍
董彦斌,隐泉山下客,杏花村里人,故乡山西汾阳多山河故人。昔在太原坞城和北京蓟门桥下接受法学教育,今在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做法学教育。喜书籍,喜书法,读北碑,渐悟古意。偶饮酒,偶做诗词。出书四五种,欲知法意与古今之变。
内
容
简
介
在这本内容丰富的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对教义史、观念史与时代精神的研究。法的观念,是对人类社会秩序与规则的发现和提炼。在这本书呈现的法的观念思辨之十篇,大致梳理了五组概念:除魅与复魅,自然法与习惯法,自然法与中国法,秩序、民众与法律人,法的无解与求解。个体寄寓于世界、宅兹世界,便值得求索法的思想世界。
目
录
你以为到这儿就结束啦?
别划走!
没错!又到了对话作者环节
01
看到您的自我介绍非常有趣,可以谈一下为什么用文言文撰写吗?
我确实是很喜欢文言文,也喜欢古人的那样一种境界。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既是语言,其实它也代表一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古人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是两个系统,书面表达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极简式的归纳,用文言文把自己的口头表达整理出来。这种整理就是对于口头表达的提炼和升华。说到文言文,我自己有一门硕士选修课,每次结课的时候,我都让学生写一篇文言文短文。对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讲,尽管我们中学时候学了文言文,也会背那么几篇文言文,但是很可能这一次的文言文写作,是人生唯一写文言文的机会。
02
是什么契机让您写作此书呢?
《法的思想世界》这本书中,我想要做的工作是去梳理一些法学当中的“源”问题,而且是跟历史相关的“源”问题和基础性问题。我想从千年历史当中提炼一些公约数,这些公约数不仅在千年以前深刻的发挥作用,在今天同样也在发挥作用。此书的写作过程是“源”问题的思考过程,可以说是思考意义上的过程性写作。
03
此书梳理了五组关于法的基本概念,可以就其中一组概念进行简单解读吗?
自然法与中国法
在书当中我自己实验性的去写了一些“自然法典”,自然法本身是永远没有法典的,但是我自己还是试图去归纳。我在这里写了一个“总则”的部分,以及“自然法典中国版”的部分。这写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点就是我认为尽管自然法看起来具有一种普遍性,但它其实是相当本土化的。每个地方的人可以把它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如何认识所谓的自然,这是一种偏普遍的想法。另一方面是在社会生活当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解,所以说自然法具有这样一种普遍性和本土性的结合的色彩。
在这本书当中,我尝试提出“中国所讲的天理就是自然法”。在近代进行词汇转换的时候,天和自然几乎是同一个意思。理是一种法则,是一种理论理念。在这个意义上,有天理、国法、人情,实际上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自然法、国家法和人情。这里的人情,我们可以把它提炼成:根据实际情况,尊重人他自身正常的情感和基本的尊严。
中国法主要是借助了韦伯的分析方式 ,但是文章写完书写完以后,我觉得我现在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我认为认识中国法不能简单的只从儒家时代的法来谈,而要完整的从中国史当中的法和法的精神来谈,包括我刚才讲的三次理性化,深刻的认识儒家法形成的过程和儒家在古代社会每一个案例的裁判的过程,以及法律方法形成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去重新认识中国法。韦伯对中国法的认识,其实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小靶子,我们要在整体认识中国法的基础上,重新给中国古代版画像。
我们很期待未来法学界经过共识和共同的努力,一定会出现一个对于中国古代法更新和更系统的一个认知模式,我们一同去描绘出一个更好的认知画像。
五月将至
愿每个西政人都与书香为伴!
快去书中找寻你的答案吧~
在评论区留下
你对“自然法和中国法的联系”理解
留言点赞前五的同学将获得本书哦~
期待大家的讨论
推荐阅读
采访:汪艳丽 寸强 田益增
图片:王梓州
编辑:汪艳丽
执编:寸强 田益增
素材校核:董彦斌
素材审核:周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