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周海洋大事件

海洋网 2020-09-15


  本周,五部门要求2020年底渤海滨海湿地修复规模不低于6900公顷;海南出台29条改革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浙江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正式批复;招商工业建造中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试航成功;自然资源部发布2018年度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情况通报……一周过去了,海洋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海洋网《一周海洋大事件》栏目和您一起梳理、回顾。


新闻目录




 国内新闻 


◆ 五部门要求2020年底渤海滨海湿地修复规模不低于6900公顷

◆ 辽宁省政协举行月度协商座谈会 聚焦海洋问题督察交办整改

◆ 海南出台29条改革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

◆ 海南省发布《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

◆ 海南规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管理

◆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第五批)集中开工和签约

◆ 国开行海南分行与中国海洋航空集团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

◆ 山东省长龚正:实施十大行动聚焦三大任务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 山东烟台将规划4条海洋牧场带 打造世界一流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赵明奎被提起公诉

◆ 港珠澳大桥等地客流量增加 广东多举措确保暑运安全

◆ 江苏探索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新手段,电子出证管理系统研发全面启动

◆ 台风“丹娜丝”外围将影响吉林东部 以稳定性降雨为主


 国际新闻 


◆ 日媒:因忧美军部署 俄拒绝启动向日移交争议岛屿磋商

◆ 日媒:日本拟成立新机构整合海洋情报加强海洋监视

◆ 欧盟就地中海油气钻探制裁土耳其 减少资金援助

◆ 伊朗扣押英国油轮直指“违规” 英方寻外交解决

◆ 美国受巴里飓风影响将减少58%的海上石油产量

◆ 2019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开幕 39国青年聚焦海洋可持续发展

◆ 科学家发现新鱼类物种 以《黑豹》国家“瓦坎达”命名


 海洋经济 


◆ 《浙江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正式批复

◆ 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建设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批复

◆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4年实现翻番式增长

◆ 《海口市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若干规定》印发

◆ 华海财险频触红线遭顶格处罚,系首家以海洋保险为经营特色的财险公司


 海洋科技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两专利获批 破解可燃冰开采难题

◆ 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再获专属勘探区

◆ 多个涉海项目通过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

◆ 山东公布“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等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名单

◆ 国内最大深远海智能环保型鲍鱼养殖平台建成

◆ 高分三号卫星海洋定标研究取得新进展--国际学术刊物首次刊登相关论文

◆ 渤海水质监测夏季航次开启辽东湾航段吊放第一组“采水瓶”

◆ 上海长兴海洋科技港二期项目即将启动--助推“世界级海洋装备岛”建设


 船舶海工 


◆ 招商工业建造中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试航成功

◆ 工信部:上半年三大造船指标一升两降

◆ 中国船企有望获全球首批14艘“绿色”矿砂船订单

◆ 大宇造船联手两大船机巨头合作研发智能船舶

◆ 台船投资风电合资公司欲订造大型浮式起重船

◆ 现代三湖重工获2艘LNG动力好望角型散货船订单

◆ 中远海运集运签署GSBN服务协议 推动航运数字化

◆ 上半年长江海事局查处船舶涉污违法行为1222起


 海洋运输 


◆ 助力“一带一路”连云港加快建设大港口、构建大交通、发展大产业

◆ 宁波通海航运金融研究院成立,聚焦国内外发展


 海洋能源 


◆ 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海上风电国家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总量世界首位

◆ 自然资源部发布2018年度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情况通报


 展会论坛 


◆ 2019上海渔博会8月将在沪·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军事新闻 


◆ 卡塔尔最大海军基地落成 海军人数约1800人


 海洋文化 


◆ 国内首部聚焦南海真相题材纪录片《南海·南海》央视开播

◆ “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网络主题活动圆满结束

◆ 浙江省第三届海洋运动会8月28日开幕


 海洋教育 


◆ 三亚副市长要求推进中国海大三亚海洋研究院项目尽快落地

◆ 中科院青岛科教园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封顶 年底具备交付条件


 海洋旅游 


◆ 中国船级社推出八大举措 助推海南游艇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 《海南邮轮港口海上游航线试点实施方案》印发

◆ 全国首次由省级政府审批的境外游艇临时开放水域落户海南


 海洋环保 


◆ 深海勇士”号在海底发现巨型垃圾场,加拿大排名人均垃圾产量榜单榜首

◆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海南省工作动员会在海口召开

◆ 台湾海洋垃圾污染严重环保组织呼吁建立应对机制

◆ 三亚珊瑚礁生态遥感立体调查试验获进展


事件详情



国内新闻

◆ 五部门要求2020年底渤海滨海湿地修复规模不低于6900公顷



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提到,2020年底前,渤海滨海湿地整治修复规模不低于6900公顷,沿海城市整治修复岸线新增70公里左右。【详细】


◆ 辽宁省政协举行月度协商座谈会 聚焦海洋问题督察交办整改

 

7月18日,辽宁省政协举行“辽宁省海洋问题督察交办整改情况”月度协商座谈会,围绕海洋问题督察交办整改情况建言献策。


◆ 海南出台29条改革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

 

近日,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省政府同意印发《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从11个方面提出推动国际海底光缆海南站点的建设、全面深化海关业务改革等29条改革举措。【详细】

 

◆ 海南省发布《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

 

7月18日上午,海南社科院与上海社科院合作完成的《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在海口正式发布。专题报告《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报告》综合研究了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为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镜鉴。


◆ 海南规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管理

 

近日,海南省财政厅与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联合印发《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第五批)集中开工和签约

 

7月18日上午,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第五批)集中开工和签约仪式在全省各市县同步举行,共集中开工项目96个,总投资372亿元;签约项目39个。


◆ 国开行海南分行与中国海洋航空集团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

 

近日,国开行海南分行与中国海洋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口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大健康、基础设施、人才住房、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合作,进一步深化资源利用与信息共享,发挥开发性金融综合优势,支持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 山东省长龚正:实施十大行动聚焦三大任务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7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山东省省长龚正表示,将聚焦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三大任务,并专门制定了规划方案,提出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全力走在前列。【详细】


◆ 山东烟台将规划4条海洋牧场带 打造世界一流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7月16日上午,在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市“重中之重项目”推进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孙成列介绍,下步,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将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农牧化的重要途径,推进海洋牧场向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详细】


◆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赵明奎被提起公诉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裁赵明奎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 港珠澳大桥等地客流量增加 广东多举措确保暑运安全

 

近日,广东交通部门多措并举,保障暑运安全通行。其中,在水路客运方面,将投入客船484艘,包括港澳高速客船44艘,琼州海峡客滚船53艘,进一步投入充足运力,优化运输组织,加强安全监管,提升服务品质。


◆ 江苏探索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新手段,电子出证管理系统研发全面启动

 

7月15日,“江苏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管理系统”项目启动会在南京召开,伴随着省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和项目中标单位苏州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江苏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合同书》,标志江苏省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工作又取得新的进展。


◆ 台风“丹娜丝”外围将影响吉林东部 以稳定性降雨为主


“丹娜丝”预计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受其外围云系影响,预计7月21日早晨到夜间,吉林省东部地区有降雨,降雨梯度较大,其中延边东部有大到暴雨,局部有大暴雨。


国际新闻

◆ 日媒:因忧美军部署 俄拒绝启动向日移交争议岛屿磋商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7月14日从多名日俄关系消息人士处获悉,在日本安倍政府推进的日俄和平条约谈判中,俄方以日美同盟造成威胁等为由,已拒绝启动1956年《日苏共同宣言》写明的移交日俄争议岛屿齿舞群岛和色丹岛两岛的磋商。


◆ 日媒:日本拟成立新机构整合海洋情报加强海洋监视

 

据日本《读卖新闻》7月14日报道,日本政府正在就成立有关海洋安全的新机构展开研究,以应对恐怖袭击和海上犯罪。新机构将整合日本防卫省、海上保安厅等相关部门掌握的涉及可疑船只、非法作业渔船、走私等的情报,以便作出快速反应。新机构有望在2021年度正式组建。


◆ 欧盟就地中海油气钻探制裁土耳其 减少资金援助

 

欧盟外交部长会议7月15日在一份声明中说,鉴于土耳其“持续及最新非法钻探活动”,将暂停与土耳其航空运输协议谈判、促请欧洲投资银行“审查”对土耳其的贷款并减少2020年对土耳其的资金援助。


◆ 伊朗扣押英国油轮直指“违规” 英方寻外交解决


伊朗7月19日在霍尔木兹海峡扣押一艘悬挂英国旗帜的油轮。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指认其没有遵守“国际海事法规”;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声称“无法接受”伊方的做法,警告事件如果无法迅速解决,“会有严重后果”。


◆ 美国受巴里飓风影响将减少58%的海上石油产量

 

据路透社休斯顿报道,美国墨西哥湾超过一半的原油产量在遭遇巴里飓风后仍处于脱机状态。美国安全与环境监督局表示,每天110万桶石油(占该地区石油总量的58%),以及每天14亿立方英尺天然气产量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 2019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开幕 39国青年聚焦海洋可持续发展

 

7月15日,2019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YICGG)15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开幕,来自39个国家的76名选手将围绕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议题激荡思维、创新方案、共话对策。


◆ 科学家发现新鱼类物种 以《黑豹》国家“瓦坎达”命名

 

据外媒报道,近日,潜水研究人员在坦桑尼亚海岸外的桑给巴尔岛发现了一种色彩鲜艳、鳞片鲜亮的濑鱼。濑鱼是一种原产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珊瑚礁的热带鱼类,它们在水族馆尤其受欢迎。现在,科学家用漫威影片《黑豹》中的瓦坎达(Wakanda)来命名这种鱼。


海洋经济

◆ 《浙江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正式批复

 


《浙江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近日获得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根据批复,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面积149平方公里,将围绕构筑“一体二湾多岛”格局,推动建设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智慧科技、海洋旅游(影视休闲)、渔港经济、海洋旅游(康体养生)、海洋生物医药等六大区块。【详细】


◆ 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建设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批复

 

日前,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批复要求,该《总体方案》实施要坚持陆海统筹、创新驱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功能平台。【详细】


◆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4年实现翻番式增长


7月14日,记者从青岛市发改委获悉,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总量从2014年的491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1182亿元,年均增长19%,实现了翻番式增长。


◆ 《海口市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若干规定》印发

 

7月16日,记者从海口市政府获悉,海口市日前正式印发《海口市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若干规定》,明确了海口市将从注册落户扶持、主导行业标准制定扶持、贷款利息补贴扶持、科技成果转化扶持等方面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详细】


◆ 华海财险频触红线遭顶格处罚,系首家以海洋保险为经营特色的财险公司

 

近日,银保监会曝出的百万罚单又指向该公司,因车险虚列费用等原因,华海财险除了领罚187万元外,总经理也被撤销任职资格。据悉,背靠海洋领域实力雄厚的股东的华海财险,系首家以海洋保险为经营特色的财险公司。【详细】


海洋科技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两专利获批 破解可燃冰开采难题

 


日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两项关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的专利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为下一步可燃冰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详细】


◆ 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再获专属勘探区

 

记者7月16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当地时间7月15日上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第25届会议上,我国提交的第五块专属勘探区已经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这是目前离我国港口最近的勘探区。


◆ 多个涉海项目通过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

 

日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结束。5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5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通过了初评,其中多个项目涉海。


◆ 山东公布“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等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名单

 

7月15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备案公布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等27个社会科学技术奖名单(第一批),旨在鼓励社会力量支持该省科技事业,进一步规范管理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


◆ 国内最大深远海智能环保型鲍鱼养殖平台建成

 

近日,由福建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国内最大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近日在福安建成,这也是我国首制的智能环保型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可抵御12级以上台风侵袭,适用于水深17米以上、离岸距离不超过10海里的海域作业,预计年产鲍鱼约40吨。


◆ 高分三号卫星海洋定标研究取得新进展——国际学术刊物首次刊登相关论文

 

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研究员王贺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应用地球观测与遥感专题学报》上,发表了关于高分三号卫星海洋定标的论文,这是国际学术刊物上首次刊登对高分三号卫星海洋风场反演精度大幅改进的论文。


◆ 渤海水质监测夏季航次开启辽东湾航段吊放第一组“采水瓶”

 

7月16日,“中国海监108”船抵达辽东湾海域首个监测站位进行海水取样。这标志着渤海水质监测夏季航次辽东湾航段作业全面展开。据了解,此次监测作业计划用时6天~8天。


◆ 上海长兴海洋科技港二期项目即将启动——助推“世界级海洋装备岛”建设

 

日前,记者从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获悉,长兴海洋科技港二期项目将于2019年底正式启动。项目将聚焦船舶海工、环保科技、智能制造、绿色科创四大产业发展方向,打造集科技研发、智能制造轻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


船舶海工

◆ 招商工业建造中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试航成功

 


7月15日20时,由招商局工业集团为美国SUNSTONE公司建造的极地探险邮轮系列项目首制船(CMHI-196-1)圆满完成为期六天的试航之旅,为“邮轮中国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招商工业极地探险邮轮系列项目的首制船,也是国内自主建造的首艘邮轮。


◆ 工信部:上半年三大造船指标一升两降

 

工信部7月15日消息,2019年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2%;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同比下降46.9%;国内船企手持船舶订单量同比下降10.3%。2019年上半年,三项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7.7%、51.8%和42.9%,继续保持国际领先。


◆ 中国船企有望获全球首批14艘“绿色”矿砂船订单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日前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LNG动力散货船招标。据外媒消息,必和必拓已经联系多家航运公司,其中包括中远海运集团。此次订单将每年为其运输2700万吨铁矿石,约占年产量的10%。


◆ 大宇造船联手两大船机巨头合作研发智能船舶

 

7月12日,韩国大宇造船宣布与船机巨头MAN Energy Solutions SE以及韩国船用发动机公司HSD Engine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而推动智能船舶研发。这三家合作伙伴将携手开发能够检查发动机状况并实时提供数据的系统。


◆ 台船投资风电合资公司欲订造大型浮式起重船

 

为了推动台湾风电产业发展,台船合资公司台船环海风电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将订造1艘大型浮式起重船,将由台船建造,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开工,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运营。


◆ 现代三湖重工获2艘LNG动力好望角型散货船订单

 

7月11日,韩国现代三湖重工宣布与韩国航运公司H-Line Shipping签署建造合同,将建造2艘180000载重吨LNG动力好望角型散货船。据悉,这2艘散货船将在2022年交付,交付后将部署在韩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航线运营。


◆ 中远海运集运签署GSBN服务协议 推动航运数字化

 

7月12日,全球领先的航运管理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货讯通(CargoSmart)宣布与中远海运集运 、中远海运港口、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等9家航运业运营商签署全球航运商业网络服务协议。货讯通将在GSBN成立后,为其提供软件解决方案和服务。


◆ 上半年长江海事局查处船舶涉污违法行为1222起

 

记者从7月18日召开的长江海事局2019年半年工作会上获悉,2019年上半年,长江海事局查处船舶使用不合格燃油35起,涉污违法行为1222起,同比增长237%。

海洋运输

◆ 助力“一带一路”连云港加快建设大港口、构建大交通、发展大产业


7月11日,江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连云港市“一带一路”支点建设情况。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打造有影响的区域发展中心、重点产业中心、综合枢纽中心,努力成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强支点”。


◆ 宁波通海航运金融研究院成立,聚焦国内外发展

 

7月12日,由宁波市政府支持,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宁波航运交易所等单位共同成立的宁波通海航运金融研究院在宁波揭牌。宁波通海航运金融研究院将聚焦国内外航运金融发展的重要命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研究和实证研究。


海洋能源

◆ 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海上风电国家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总量世界首位



7月19日,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海上风电高层技术论坛召开,会上指出,2018年,我国总装机容量达19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发电装机为7.2亿千瓦,占比达38%,总量位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2018年我国海上风电总装机445万千瓦,在建647万千瓦,成为仅次于英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海上风电国家。


◆ 自然资源部发布2018年度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情况通报

 

据自然资源部7月15日消息,《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情况通报(2018年度)》显示,2018年,全国油气资源勘查开采投资持续回升,实物工作量增长较快。油气勘查发现势头良好,油气探明储量止跌回升,新增一个亿吨级油田、三个千亿方级气田、一个千亿方级页岩气田。【详细】


展会论坛

◆ 2019上海渔博会8月将在沪·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由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水产业商会、上海水产行业协会、上海艾歌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暨第十四届上海国际水产养殖展览会将于2019年8月28-3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军事新闻

◆ 卡塔尔最大海军基地落成 海军人数约1800人

 


卡塔尔内政部7月14日发表声明说,卡塔尔最大海军基地宰阿因海军基地当天落成并正式启用。声明称,该基地将承担维护水域安全、阻止非法移民、打击走私和海上犯罪、实施紧急救助以及保护海上工业设施,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设施安全等任务。


海洋文化

◆ 国内首部聚焦南海真相题材纪录片《南海·南海》央视开播


 


纪录片《南海·南海》将7月16日晚上到7月21日,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CCTV-12)连续播出。据了解,该纪录片以“中国南海·我们的家园”为主题,充分证明了南海诸岛及其相关海域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事实,同时也向世界准确传递中国的声音。


◆ “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网络主题活动圆满结束


7月19日,“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网络主题活动结束。此次网络主题活动分别在山东省和广东省成功举办,以“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为主题,聚焦“活力海洋”“和谐海洋”“美丽海洋”“开放海洋”“幸福海洋”。


◆ 浙江省第三届海洋运动会8月28日开幕

 

为了更好地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提升海洋体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浙江省第三届海洋运动会将于8月28日在浙江省台州市正式开幕。


海洋教育

◆ 三亚副市长要求推进中国海大三亚海洋研究院项目尽快落地



7月10日上午,三亚市副市长何世刚一行到中国海大调研举行座谈会。何世刚表示,此次调研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快落实省市校合作协议,推进崖州湾科技城中国海大三亚海洋研究院项目的尽快落地。【详细】


◆ 中科院青岛科教园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封顶 年底具备交付条件

 

目前,中科院青岛科教园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封顶,教学楼、研究生公寓、综合中心、生态楼外立面完成,年底具备交付条件。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建成后,将依托中国科学院在海洋科学领域集群优势,凝聚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海洋领域一流人才。【详细】

海洋旅游

◆ 中国船级社推出八大举措 助推海南游艇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7月19日下午,中国船级社海南分社副总经理陈林龙在三亚举办的2019 年游艇安全年会上宣布,中国船级社将发挥国家船检主力军作用,推出八大举措,全力支持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游艇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详细】


◆ 《海南邮轮港口海上游航线试点实施方案》印发

 

7月1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海南邮轮港口海上游航线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加快三亚向邮轮母港方向发展,丰富海南邮轮旅游航线产品,拓展邮轮旅游消费发展空间,培育邮轮旅游消费新热点,把海南打造成特色鲜明的邮轮旅游消费胜地。【详细】


◆ 全国首次由省级政府审批的境外游艇临时开放水域落户海南

 

从海南海事局获悉,日前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自2019年7月16日起半年时间内,海南省东营、博鳌、神州半岛石梅湾、海棠湾、南山、龙沐湾、棋子湾和临高角等8个非开放海域将临时对境外游艇开放。境外游艇办理一次进口岸手续,即可玩转海南岛。


海洋环保

◆ 深海勇士”号在海底发现巨型垃圾场,加拿大排名人均垃圾产量榜单榜首



近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某公海海域下潜时,在近2000多米的深海里遇到成片海底垃圾。7月17日,人均垃圾产量最多国家排名榜单出炉,加拿大排名榜首,保加利亚、美国紧随其后分列人均垃圾产量榜的第2、3名。【详细】


◆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7月18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成立专委会,是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详细】


◆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海南省工作动员会在海口召开

 

7月14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动员会在海口召开。督察组组长蒋巨峰强调,这次督察总的要求是“坚定、聚焦、精准、双查、引导、规范”,不断夯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详细】


◆ 台湾海洋垃圾污染严重环保组织呼吁建立应对机制

 

近日,有环保组织近日公布调查统计数据,通过走访台湾海岸线121个监测站,估计目前台湾海岸上有超过1227万公升体积的垃圾,重达646吨。据报道,台行政当局“环保署”已经推出减塑政策,公告在2030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饮料杯、购物袋、免洗餐具。


◆ 三亚珊瑚礁生态遥感立体调查试验获进展


日前,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与中科院光电研究院联合成立珊瑚礁遥感调查队,在三亚开展了为期10天的试点区珊瑚礁生态遥感调查试验。据悉,在调查中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有助于提升珊瑚礁分布状况遥感调查水平,为全面摸清全国珊瑚礁分布状况打下基础。



来源:海洋网综合整理,更多海洋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登录“海洋网”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