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个省份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公布 广东率先突破2万亿连续25年全国第一

海洋网 2020-09-15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多省于当日公布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据初步核算,2019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上海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至10372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6%,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9年,江苏全省海洋生产总值(GOP)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到8073.4亿元。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下,201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十年间翻了一番,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近20年保持在9%左右。



粤海洋生产总值率先突破2万亿 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

2019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今年6月8日是第12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3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根据当天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广东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此外,同日发布的《2019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显示,去年广东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较往年偏低,居全国第十位。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21059亿


根据《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广东海洋经济总量保持了持续增长。据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达到21059亿元,同比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3.6%,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5年位居全国首位。


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方面,2019年全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36.4:61.7,海洋第三产业比重同比上升0.5%,海洋现代服务业对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持续增强。海洋旅游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581亿元、832亿元、737亿元、575亿元和516亿元。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上风电等千亿级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已具雏形,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实验测试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经济对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据统计,全省海洋产业“四上企业”从业人数59.3万人,占全省“四上企业”总从业人数的2.5%。广东海洋经济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2.4%。

  • 广东率先开展海水入侵普查


笔者从《2019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中了解到,2019年广东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较往年偏低,居全国第十位,低于近5年广东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平均值。

《公报》显示,2019年,广东沿海海平面比2018年高26毫米,比常年(1993—2011年的平均海平面)高85毫米。1980—2019年,广东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速率为3.6毫米/年,高于同期全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平均水平。海平面上升加剧了广东沿海风暴潮、海岸侵蚀和咸潮的灾害程度。

2019年,广东继续构建地方特色的海洋预警减灾业务体系,各地海洋灾害防治能力有较明显提升。一方面,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开展大湾区海洋预警监测能力提升行动;另一方面,促进海洋预警监测工作全面开展;同时,通过省级海洋预警报能力升级改造,切实提升广东省海洋预警报能力水平;广东还在全国率先开展海水入侵普查工作。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表示,接下来广东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生产要素转身向海下海,培育产值超千亿元的海洋产业集群,打造南海开发保障服务基地,全力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继续办好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同时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依托,推动海洋科学实验室、产业示范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此外还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海洋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海洋生态修复“五大工程”,推进红树林“增量提质”,强化陆海污染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海洋基础数据支撑和防灾减灾能力。


上海海洋生产总值破万亿元 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记者6月8日获悉,上海海洋生产总值已从2016年的7463亿元增长至2019年10372亿元,占全市GDP的2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6%,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上海逐步形成了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和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新动能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同时,“两核三带多点”的海洋产业布局逐步建立,临港、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成效显着。

其中,临港逐步成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域,海洋科技资源集聚、研发孵化和成果转化等促进效果明显。依托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核心承载区建设,支持深海无人潜水器、海洋生物疫苗、海底科学观测网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型企业茁壮成长,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已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引领带动了深远海高端装备、海洋生物药物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和集聚孵化。



长兴岛作为“两核”之一,是国家重要的船舶、海洋装备制造基地,集聚了江南造船、沪东中华、振华重工等重要产业基地,自主研发制造了深远海(极地)科学考察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深海钻井平台、重型起重船等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

为进一步丰富本市海洋产业形态,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6月8日,位于长兴岛横沙渔港的中国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正式揭牌;同时,市长兴岛开发办与上海海事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与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签署“上海市长兴岛海洋装备研究中心”落地意向协议;长兴岛渔港公司与佳沃股份签署冷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LNG技术研究所与上海沪东造船阀门有限公司签署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超低温阀门国产化配套联合研究协议。


江苏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破8000亿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于6月8日发布《2019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据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GOP)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到8073.4亿元,比上年增长8.5%,海洋生产总值(GOP)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8.1%,海洋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蓝色引擎”作用持续发挥,不断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公报显示,海洋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4.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851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697.6亿元,增长7.8%;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5%、47.7%和45.8%。产业分布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3163.5亿元,增长7.6%;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1555亿元,增长9.9%;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3354.9亿元,增长8.8%;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9.2%、19.3%和41.5%。


2019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渔业作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5.6%、23.3%、17.1%和13.7%。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新兴产业增速领先,分别增长12.1%、12.2%。



江苏海洋经济“江海联动”特色明显。2019年,3个沿海设区市海洋生产总值(GOP)实现4113.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50.9%,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南通市海洋生产总值为2188.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23.3%;盐城市海洋生产总值为1136.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19.9%;连云港市海洋生产总值为788.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25.1%。


2019年,10个非沿海设区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960.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49.1%。其中,7个沿江设区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优势明显,造船完工量占全省的79.3%,规模以上港口货物量占全省的86.9%,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的72.4%。同时,沿江设区市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



广东团热议海洋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剑指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一文读懂我国海洋经济

自然资源部印发《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和《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



来源:南方日报、新民晚报、央广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