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周海洋大事件

海洋网 2020-09-15


  本周,新修订的《人民武装警察法》施行 明确“海上维权执法”;国务院同意撤销山东唯一的海岛县设区;我国东海部分海底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公布;胜利海上油田首次采出“白色石油”;研究发现:我国九大河流入海泥沙60年来下降85%……一周过去了,海洋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海洋网《一周海洋大事件》栏目和您一起梳理、回顾。


新闻目录



 国内新闻 



◆ 明确“海上维权执法” 新修订的《人民武装警察法》施行

◆ 国务院同意撤销山东唯一的海岛县设区

◆ 国台办谈钓鱼岛问题:两岸应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我国东海部分海底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公布

◆ 建设世界一流滨海城市 上海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

◆ 中山大学科学家再在西沙群岛发现新物种

◆ 浙江舟山海警局开出全国海警海洋行政执法最大罚单

◆ 《2019年江苏省海洋灾害公报》正式发布


 国际新闻 


◆ SpaceX拟建巨型海上平台“浮动太空港” 最少300米长100米宽

◆ 北极圈内出现有纪录以来最高气温

◆ 越南将新建海底光缆

◆ 全球海底地图绘制完成近20%

◆ 不“高冷”反高温 冥王星或拥有液态海洋

◆ 墨西哥发生7.4级强震 发出海啸预警

◆ 木星卫星欧罗巴表面下的海洋被认为可能“适宜居住”

◆ 日海上保安厅将测试大型无人机 或用于海洋监视



 海洋经济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 证监会借助北斗卫星找扇贝 獐子岛一连串“弥天大谎”被揭开


 海洋科技 


◆ 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开建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牵手武汉理工共建实验室

◆ 向地球系统科学的前哨所进军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牵头研究“三极”

◆ 我国首个卫星雷达高度计海上定标场开始业务化运行

◆ 远望6号船精准测控北斗三号“收官星”

◆ 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建“极地观测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

◆ 创新抗肿瘤海洋药物HD-18落户青岛研发 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 海南第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开始申报,主要面向海洋科技等四个领域

◆ 历时26天全程3600海里 “嘉庚”号顺利凯旋

◆ 厦门海域将诞生国内最长跨海地下管廊

◆ “海洋地质八号”船返航广州,顺利完成三维地震调查等任务

◆ 国之重器“海洋地质九号” 安全航行超15万公里


 船舶海工 


◆ “全日本”船企联手推进 抢占无人船市场

◆ 我国首座大型邮轮薄板加工中心厂房交付

◆ 中国船舶集团船海产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确立

◆ 我国万米载人潜水器首艘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号”福州起航

◆ 扬子江船业第二批次12690TEU集装箱船出坞

◆ 最新全球造船业月报出炉 新签订单32艘环比下跌57.72%


 海洋运输 


◆ 第三季度船公司大规模停航仍将继续,集运业今年或将亏损230亿美元

◆ 组建船舶登记中心 交通运输部将采取三大举措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 《2020年中国海员供求指数研究报告》发布

◆ 大量中国集装箱滞留印度港口

◆ 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4%

◆ 交通运输部:港澳船舶进出内地港口按国内航线管理

◆ 全国首个港口智能网联测试示范区正式亮相


 海洋能源 


◆ 清澈如水,胜利海上油田首次采出“白色石油”◆ 中国首个海岛电力北斗地面基站在江苏投运◆ 自然资源部:“澎湖号”波浪能发电装置测试与分析工作完成◆ “中国制造”巴西“海上油气工厂”成功产油


 海洋渔业 


◆ 山东威海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


 军事新闻 


◆ 中国有可能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外交部回应

◆ 伊媒:伊朗将在印度洋建永久海军基地

◆ 南海研究院发布美亚太军力报告:中美局部军事冲突可能性依然存在

 

 海洋文化 


◆ 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7月再启动


 海洋教育 


◆ 上海海洋大学2020年度人才引进与录用招聘计划公布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


 海洋环保 


◆ 研究发现:我国九大河流入海泥沙60年来下降85%

◆ 累计修复岸线约1000公里 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积极成效

◆ 山东29个渤海综合攻坚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全部开工


 海洋旅游 


◆ 国际邮轮协会:成员邮轮公司复航延期至9月

◆ 因疫情漂泊海上数月 歌诗达邮轮310名中国籍船员回家


事件详情



国内新闻

◆ 明确“海上维权执法” 新修订的《人民武装警察法》施行



6月20日,新修订的《人民武装警察法》公布,6月21日施行。《警察法》显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海上维权执法任务,由法律另行规定。【详细】


◆ 国务院同意撤销山东唯一的海岛县设区


6月22日,山东省政府网站通报,6月5日,国务院以国函〔2020〕81号文件批复山东省,同意对烟台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蓬莱市、长岛县(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设立烟台市蓬莱区,以原蓬莱市、长岛县的行政区域为蓬莱区的行政区域,蓬莱区人民政府驻登州街道钟楼东路1号(原蓬莱市政府驻地)。【详细】


◆ 国台办谈钓鱼岛问题:两岸应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针对有媒体报道,日本冲绳县石垣市议会6月22日表决通过有关议案,更改钓鱼岛的所谓“行政区划”名称,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6月22日应询表示,关于这个问题,外交部已经表明我们的严正立场:“我要再次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应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我国东海部分海底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公布


6月23日,为进一步规范有关地名的使用,自然资源部将我国东海部分海底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予以公布。【详细】


◆ 建设世界一流滨海城市 上海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


近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 年)》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并于6月23日起至7月22日开展社会公示。《草案》提出,到2035年,将建成世界一流滨海城市。【详细】


◆ 中山大学科学家再在西沙群岛发现新物种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贾凤龙课题组与教授谢强课题组在西沙群岛共同完成了新物种发现工作,并将新物种命名为石屿海泽甲。【详细】


◆ 浙江舟山海警局开出全国海警海洋行政执法最大罚单


6月23日,浙江舟山海警局对舟山岱山某桥梁建设项目施工便道未取得海域使用权非法占用海域案作出“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海域现状,并处罚人民币102.6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据了解,这是目前全国海警作出最大处罚金额的行政违法案件。


◆ 《2019年江苏省海洋灾害公报》正式发布


6月24日,江苏省正式发布《2019年江苏省海洋灾害公报》。《公报》内容涉及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绿潮灾害以及海平面变化和海岸侵蚀等灾害情况及灾害应对工作,系统反映了江苏省2019年主要海洋灾害状况和海洋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情况。


国际新闻

◆ SpaceX拟建巨型海上平台“浮动太空港” 最少300米长100米宽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在线版及埃隆·马斯克社交账号最新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计划开始建造“浮动太空港”,可为其超重型运载火箭提供发射场进行发射和回收,未来不但支持向月球、火星发射火箭,还可展开超音速全球“点对点”旅行。鉴于这个高达120米的火箭是个“巨无霸”,它的海上平台也将是巨型的。【详细】


◆ 北极圈内出现有纪录以来最高气温


当地时间6月2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维尔霍扬斯克市(Verkhoyansk)白天温度达到了惊人的38℃,比同期平均温度高出16℃。该温度获得认定后,将刷新北极圈内的最高气温纪录。【详细】


◆ 越南将新建海底光缆


近日,越南军队电信工业集团(Viettel)称,将投资建设连接越南与中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以及泰国的高性能海底光缆。按照规划,该海缆于2022年建成后,将成为越南带宽容量最大的海缆,帮助东亚、东南亚部分国家之间实现快速大容量数据传输。


◆ 全球海底地图绘制完成近20%


据路透社报道,“海底2030”的项目研究人员6月21日说,全球海底19%的地图已经绘制,高于一年前15%的水平。慈善机构日本财团和非营利的“大洋地势图”组织2017年发起“海底2030”项目时,全球海底只有6%有地图。


◆ 不“高冷”反高温 冥王星或拥有液态海洋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6月22日发表一项行星科学研究,科学家结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新视野”号探测器的最新地质观测以及模型模拟结果发现,冥王星或从形成之时便一直是高温状态,而且在发展初期就拥有一个地下液态海洋。


◆ 墨西哥发生7.4级强震 发出海啸预警


据墨西哥国家地震监测局测定:当地时间6月23日10时29分,墨西哥中部地区发生7.5级地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向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发出海啸预警。


◆ 木星卫星欧罗巴表面下的海洋被认为可能“适宜居住”


路透社6月25日消息,科研人员已经研究出了木星的卫星欧罗巴(木卫二)表面下的海洋是如何形成的,并确定了这片广阔的水域在过去可能曾支持过微生物的生存。这项研究评估了木卫二之前是否适宜居住,但没有检查它目前的可居住性,这是研究人员现在正在探索的问题。


◆ 日海上保安厅将测试大型无人机 或用于海洋监视


日本海上保安厅6月26日宣布,为了探讨能否引进大型无人机,将在9月至11月以青森县八户市的八户飞机场为据点开展飞行试验。无人机具有能用于大范围海洋监视的优点,将检验起降、操控和维修保养等方面的课题。


海洋经济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记者6月23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为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分两批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用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


◆ 证监会借助北斗卫星找扇贝 獐子岛一连串“弥天大谎”被揭开


近日,证监会查明,獐子岛及公司董事长吴厚刚等人涉嫌财务造假、“秋测”虚假记载,以及未及时披露业绩变脸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依法对獐子岛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15名责任人员处以3万元至30万元不等罚款,对4名主要责任人采取5年至终身市场禁入。【详细】


海洋科技

◆ 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开建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牵手武汉理工共建实验室



日前,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启动建设,同时海洋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此次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的启动,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探索实现多学科交叉协同机制,融合国内外海洋新材料领域优势资源协同攻关,进行前沿颠覆性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重要举措。【详细】


◆ 向地球系统科学的前哨所进军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牵头研究“三极”


日前,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重大科学问题预研究”以视频形式在青岛启动。据悉,该项目将在科学研究和协同观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汇聚国内力量,凝聚国际共识,为三极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支撑。【详细】


◆ 我国首个卫星雷达高度计海上定标场开始业务化运行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获悉,近日,我国珠海万山雷达高度计海上定标场观测系统通过现场验收,标志着万山定标场正式开始业务化运行。【详细】


◆ 远望6号船精准测控北斗三号“收官星”


北京时间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火箭点火起飞约20分钟后,在太平洋某预定海域就位的远望6号船,及时发现并成功捕获目标,为火箭飞行、卫星成功入轨等关键动作保驾护航。


◆ 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建“极地观测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


6月23日,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上海签署联合共建“极地观测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协议,正式启动在极地科技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 创新抗肿瘤海洋药物HD-18落户青岛研发 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在山东省、青岛市以及即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6月24日,青岛蓝谷药业有限公司与沈阳药科大学视频签约,正式签署创新抗肿瘤海洋药物HD-18合作研发协议。该药物有望填补国内抗肿瘤海洋药物空白,成为“蓝色药库”的重磅新成员。【详细】


◆ 海南第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开始申报,主要面向海洋科技等四个领域


今年海南省第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现已开始申报,申报人可登录海南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http://218.77.186.200/egrantweb/)进行查询和填报,项目实施周期为三年。今年海南省支持的重大科技计划主要面向海洋科技等四个领域。【详细】


◆ 历时26天全程3600海里 “嘉庚”号顺利凯旋


6月26日下午,“嘉庚”号科考船结束KK2002航次的全部航程,顺利凯旋。此次科考成果将为南海海底泥火山研究、泥火山区的海洋生物研究、海底滑坡区的地热和浊流研究、海床沉积物力学研究、南海周边火山爆发历史、古气候环境和植被演化历史研究等方面提供依据。【详细】


◆ 厦门海域将诞生国内最长跨海地下管廊


近日,正在建设的国内最长、顶管作业管径最大的跨海地下管廊,过海工程全部贯通。厦门是全国唯一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双试点城市,翔安新机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总长19.75公里,其中过海工程两处,分别约1.4公里和1.96公里,最大埋深20米,断面最大为32.76平方米。


◆ “海洋地质八号”船返航广州,顺利完成三维地震调查等任务


近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八号”船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航广州。本次采用双源四缆三维地震作业,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首次开展完整区块三维地震数据采集。


◆ 国之重器“海洋地质九号” 安全航行超15万公里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九号”船科考团队获“2020年青岛市工人先锋号”称号。“海洋地质九号”船自入列以来,安全航行超过15万公里,航迹遍布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船舶海工

◆ “全日本”船企联手推进 抢占无人船市场



6月12日,日本财团(Nippon Foundation)在东京召开记者会,详细介绍了“无人船示范试验技术开发共同项目”概要和各联盟合作伙伴的计划。这一项目在日本财团全力支持下,汇集航运、造船、船舶设备制造商等40余家日本企业。


◆ 我国首座大型邮轮薄板加工中心厂房交付


历时18个月,我国第一座大型邮轮薄板加工中心厂房于6月19日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完工交付,为下半年投入使用奠定了扎实基础。薄板加工中心厂房工程是国产大型邮轮建造工程重要配套项目之一,长450米,宽111米,总建筑面积54396平方米,最大柱距达到42米。【详细】


◆ 中国船舶集团船海产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确立


6月23日,中国船舶集团召开船海产品升级行动启动会。会议指出,船海产品是集团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依托,加快推动船海产品升级,对于提升集团公司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 我国万米载人潜水器首艘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号”福州起航


6月25日上午,历经18个月适应性改造的我国首艘装载国产化科考装备的载人潜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号”科考船在马尾造船公司顺利启航,预计于6月28日抵达三亚南山港码头,为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城的建设再添利器。【详细】


◆ 扬子江船业第二批次12690TEU集装箱船出坞


6月25日,扬子江船业集团建造史上最大集装箱船,为COSTMARE船东建造的第二批次12690TEU集装箱船在新扬子造船2#船坞顺利出坞。


◆ 最新全球造船业月报出炉 新签订单32艘环比下跌57.72%


根据克拉克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17日),2020年5月份全球新签订单32艘,共计607127CGT。与2020年4月份全球新签订单86艘共计1435888CGT相比较,数量环比下跌54艘,修正总吨环比下跌57.72%。


海洋运输

◆ 第三季度船公司大规模停航仍将继续,集运业今年或将亏损230亿美元



根据Alphaliner发布的最新数据,到今年5月末,集装箱船闲置数量已上升至551艘,合计运力272万TEU,相当于全球总运力的11.6%。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据劳氏日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对集装箱运输需求的影响将持续至今年第三季度。最近几周里,船公司计划在第三季度停航的运力陡然增加。【详细】


◆ 组建船舶登记中心 交通运输部将采取三大举措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在交通运输部6月23日于北京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将采取三大举措落实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详细】


◆ 《2020年中国海员供求指数研究报告》发布


近日,由上海海事大学编制的《2020年中国海员供求指数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我国船员队伍总体保持稳定增长。【详细】


◆ 大量中国集装箱滞留印度港口


6月24日,路透社爆料印度政府玩起了“暗箱操作”,“扣押”来自中国的集装箱,导致大量中国制造的电子元件等商品积压在印度港口,印度媒体也证实了这一消息。【详细】


◆ 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4%


近期,国内消费、外贸、投资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市场信心逐步修复,稳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增强国际投资者信心。6月中旬,中国港口协会监测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4%;长江枢纽港口吞吐量较去年同期回落11.8%。


◆ 交通运输部:港澳船舶进出内地港口按国内航线管理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海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将在大湾区内进出港并航行于粤港澳之间的三类船舶(港澳籍船舶、内地运输船舶、大湾区船籍港内地非运输船舶)按照各自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规进行管理,进出内地港口时按照国内航线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大湾区水上通行效率。


◆ 全国首个港口智能网联测试示范区正式亮相


近日,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主线科技联合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港口智能网联测试示范区项目正式亮相!继今年1月17日三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之后,该项目现已正式列入天津市重点建设项目。


海洋能源

◆ 清澈如水,胜利海上油田首次采出“白色石油”



近日,胜利海上油田埕北斜394井获得无色、清澈、透明、含水为0的高纯度凝析油,业内一般称“白色石油”。这种无色透明凝析油是中国石化胜利海上油田首次采出。


◆ 中国首个海岛电力北斗地面基站在江苏投运


6月23日,中国首个海岛电力北斗地面基站在江苏开山岛建成投运。该基站可为海岛及周边海域提供精准定位、精准授时,大大提高海岛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 自然资源部:“澎湖号”波浪能发电装置测试与分析工作完成


日前,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对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桂山岛海域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波浪能发电装置,完成了功率特性和电能质量特性现场测试与分析评价工作。通过此次波浪能发电装置现场测试与分析评价工作的开展,为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 “中国制造”巴西“海上油气工厂”成功产油


当地时间6月25日的夜幕之中,由中国自主集成的巴西“海上油气工厂”克服疫情困难,成功实现首次产油。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70 FPSO)是35万吨世界级的海上大项目,由中国海油旗下海洋石油工程公司总包和自主集成,是中国海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能源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


海洋渔业

◆ 山东威海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



近日,山东省威海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2年,创建2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新增10处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成全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样板。


军事新闻

◆ 中国有可能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外交部回应



6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日本经济新闻记者记者提问称,中国有可能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是否属实?赵立坚强调,中方会根据自己在南海有关海域所面临的空中安全威胁,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认真慎重研究有关问题。


◆ 伊媒:伊朗将在印度洋建永久海军基地


据伊朗媒体报道,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司令阿里雷扎·坦吉西里6月22日在伊朗南部阿巴斯港表示,根据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指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计划在2021年3月前,在印度洋建立永久基地。目前,该部队已经派出两批海军舰队前往印度洋执行任务。


◆ 南海研究院发布美亚太军力报告:中美局部军事冲突可能性依然存在


6月23日,中国南海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报告(2020)》。报告认为,2018年,中美两军关系开始持续恶化,两国之间因东海、台湾、南海等问题而引发局部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海洋文化

◆ 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7月再启动



7月至9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将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威海市博物馆等单位,继续开展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调查,进行水下考古发掘。

海洋教育

◆ 上海海洋大学2020年度人才引进与录用招聘计划公布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公布2020年度人才引进与录用招聘计划。报名截至时间:2020年7月5日(招满即止)。【详细】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


6月17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揭牌仪式在昌黎校区举行。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陈小虎局长表示,希望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智力优势,积极开展秦皇岛市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为秦皇岛海洋强市注入新的强劲动力。【详细】


海洋环保

◆ 研究发现:我国九大河流入海泥沙60年来下降85%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自银领衔的海底地形地貌探测与应用研究团队在环境科学学术期刊发表科研成果。据统计,60年前,我国九大河流每年向中国海输送约19.5亿吨泥沙,占到全球入海泥沙总量的10%。然而,近10年来,年均输沙量已下降至3亿吨,降幅高达85%。【详细】


◆ 累计修复岸线约1000公里 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积极成效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显示,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积极成效。累计修复岸线约1000公里、滨海湿地9600公顷、海岛20个。【详细】


◆ 山东29个渤海综合攻坚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全部开工


记者从山东省海洋局获悉,目前山东29个渤海综合攻坚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按照国家统一实施期限要求,今年年底前项目全部建设完工,全省将完成整治修复滨海湿地面积不少于3800公顷、岸线长度不少于22公里。


海洋旅游

◆ 国际邮轮协会:成员邮轮公司复航延期至9月



6月19日,国际邮轮协会(CLIA)发布声明称,协会的远洋邮轮成员将自愿暂停从美国港口出发的邮轮航程,直到2020年9月15日。邮轮复航时间将再次延期。


◆ 因疫情漂泊海上数月 歌诗达邮轮310名中国籍船员回家


6月24日,根据深圳市有关安排,“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入境靠泊蛇口邮轮母港进行补给,并安排310名中国籍船员离船。



来源:海洋网综合整理,更多海洋资讯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