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i话题」王薇 千万级的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展览如何打造

朱赫 Hi艺术 2021-01-17




2017 1 21 日,詹姆斯·特瑞尔在中国的首次大型回顾展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览包括了特瑞尔五十年创作生涯的十五件艺术杰作,包括其代表性的灯光与空间装置和精选的摄影、版画作品,艺术家根据龙美术馆空间设计建造出全新场域特定作品。 我们为此也专门采访到龙美术馆馆长王薇,邀请她为我们阐释展览的缘起以及她对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的理解。



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展览开幕式



谁 是 詹 姆 斯 ·特 瑞 尔 



詹姆斯·特瑞尔,1943 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被认为是“南加州光与空间运动”的先驱与代表艺术家。特瑞尔善于使用“光与空间”作为媒介,来表现与探索人们对于感知、感官刺激、空间转换的视觉与心理反应。 他最早的光投影与光建筑作品能从看似非物质中唤起观众对物质的感知。1977 年至今,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佩恩蒂德沙漠西方的一处死火山遗址上,特瑞尔创作了其史诗性的作品《罗登火山口》——既是大地艺术的纪念碑,也是巨型的裸眼天文观测台。通过精密的运算和巧妙的设计,该作品在人类的知觉领域内,具象地呈现出宇宙的广袤无垠与变幻莫测。 

1967 年以来,特瑞尔已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了超过 160 场个展。如今,作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 一,特瑞尔不断追求超乎想象的视幻体验,拓展人们的感知边界。




詹姆斯·特瑞尔以视频的方式向中国观众对话

现场观众人山人海



要 有 光,就 有 了 光



光线在西方艺术中一直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圣经《创世纪》第一张,在上帝创世之初,“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因此光线在西方艺术中是具备基督教背景的。而在希腊的建筑文明中也具备高超的对光线使用的能力,继承希腊文明的古罗马时期的万神殿,光线作为最基本的建筑与美学需求,而被完美呈现。进入到中世纪之后,在教堂中的光线便成为两希传统的延伸。艺术也不断地与光线发生关系,到巴洛克时期,卡拉瓦乔,鲁本斯,伦勃朗等艺术家将光与影结合到异常完美的境地。

在特瑞尔的作品中光线也被作为宗教感的深沉体验而存在,观者必须将自己沉浸在具体的时间与空间之中,才可以体会到艺术的力量,他的作品是对艺术的快速观看习惯的有力反击。他的作品除了完美的技术性解决方案之外,更多的是不可言说的神秘感,以及对人类处境的诗意描述。在步入灯光所营造出的感官空间中,世界的多样性神秘在狭窄通道中被彻底释放。讲到自己作品的时候,特瑞尔说:“恐惧引导我们的视觉,在黑暗的尽头将有奇幻的光。”



全域装置 2017 光与空间装置 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Hi艺术=Hi  王薇=王 

采访:郁婷



龙美术馆馆长 王薇



将 中 国 的 艺 术 家 推 向 国 际,将 国 际 的 艺 术 展 引 进 中 国



Hi:这次展览是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在中国的第一个大型回顾展,其实也是国际上很大一个回顾展,然后就是想问为什么会想要邀请詹姆斯来龙馆做展览?

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当然是因为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的知名度和他的艺术性。他是第一代以光作为艺术语言来创作的艺术家,不仅时尚前卫,更加具有前瞻意义。未来是科技引领的时代,以高科技的光电技术转借成艺术语言,是具有未来性的。其次,詹姆斯·特瑞尔今年七十几高龄了,对于梳理他的思想理念和艺术创作结构的系统,今天是个非常恰当的时机点。从1966年开始进行光学感知雕塑实验到今天,不仅为世人留下了令人震撼的Roden Crater、Skyspace等文化遗产,也留下了他在光学科技、视觉心理学等综合领域的探索成就。其三,站在龙美术馆自身的内容构建和发展战略上,与詹姆斯·特瑞尔这样的国际著名的艺术大师合作是一个非常谨慎和必然的结果。


Hi:您提到美术馆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是什么?

王:龙美术馆到今年为止已经落地了三个展馆,浦东、西岸和重庆三个馆,但是不论哪个馆,龙美术馆都一直保持在梳理、研究和回顾的三大基调上,将中西方艺术进行穿插呈现。不管是传统的还是当代的,研究、梳理、文化输出与文献总结一直是我们的工作原则。这是保证一个美术馆专业性的基础,也是龙美术馆的优势——龙美术馆的馆藏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在这样的基础上,龙美术馆要做的事情,是将中国的艺术家推出国际,将国际的优秀艺术展引进中国。



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Hi:所以“国际化”是龙美术馆追求的目标?

在中国文‍化传承与认知的基础上,打破国籍界限,实现具有中国色彩的国际化,是龙美术馆的目标。龙美术馆过往做过的展览不难发现,我们一直遵循的是一个大文化大历‍史的线索,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

 

Hi:您第一次开始接触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这个展览项目是什么时间?

王:正式接洽是去年年初。


Hi:那距离展览展出,时间并不长。

王:但是我们两年以前就已经取得了联系,并商定了合作意向。但是从明确合作意向到真正落实合作,中间有许多的环节。国际的国内的,比较繁琐。



曲面玻璃 2017 光与空间装置 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作 为 公 共 美 术 馆 应 履 行 社 会 责 任



Hi:听说这个展览的布展时长创了国际新高?把原定计划半年多的布展时间缩减到仅用三个月?

王:差不多三个月,玩笑地讲,这都是硬生生逼出来的效率。做国际艺术家的展览,沟通交流是个大问题。时差是另一个问题,相隔两地只能依靠特定的时间里的电话、视频和邮件往来沟通是另外一个,作品与展览方案的翻译、拆分落实、招标又是一个;然后还有空间的设计、隔断、搭建,跟着装灯、调灯、来回试验,等等这一系列工作下来,三个月真的已经是尽心竭力在赶制的。单是装灯、调灯就用了半个多月。很多同事每天一早8、9点开始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去。但这样的努力,我相信最终观众会告诉我们,值得!


Hi:为什么想到与詹姆斯·特瑞尔进行展览合作

王:我是在两年多以前在国外看到了詹姆斯·特瑞尔的展览,当时很震撼我,非常感动。那种视觉的、知觉的体验非常深刻。于是就去更深入地了解他,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理念之后,萌发了想要邀请他来龙馆做展览的想法。当然也有之前说过的一些其它方面的考虑。然后通过一个朋友找到了詹姆斯·特瑞尔,向他介绍了我们美术馆的情况,同时向他发出了展览邀请的。




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Hi:之前埃利亚松Eliasson在龙馆的个展曾针对龙馆的空间结构创作创作了三件作品,这次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展览如何打造是否也有针对龙馆的空间做实地的创作?

王: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展览如何打造这次也创作了三件。因为我们这个空间,它的现代性和历史背景,很适合埃利亚松,詹姆斯·特瑞尔展览如何打造这样的创作体系完善、对空间有极强兴趣和把控能力的艺术家实地创作。现代工业风的建筑基调,线条流畅的空间感和体量,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实地创作的兴趣。但是由于这次是詹姆斯·特瑞尔的回顾展,所以文献和重要阶段的代表作是展览呈现的重点。三件实地创作的新作,对于展览的整体性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当然我们也有考虑到詹姆斯·特瑞尔的身体状况,毕竟七十几岁高龄,即便是有工作室团队,也是不小的工作负荷,这是我们也必须考虑的地方。


Hi:龙馆这次收藏了几件作品?

王:我们收藏了一件,《Ganzfeld》。就在之前埃利亚松Eliasson做金字塔的那个空间,到时候开幕后可以去看一下,非常棒。





Orca(蓝色) 1969 单墙投影 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Hi:展览直到农历新年前夕才开幕,这样的时间相对来说是否偏晚?

王:我希望这个展览可以成为春节期间观众来西岸的一个不愿意错过的“景点”。我跟先生创办美术馆的初衷是培养观众,尤其青年观众。如今的年轻人过年,不像老一辈喜欢待在家里,而是选择在春节小长假旅行出游。我希望这个展可以成为这些旅游爱好者出游攻略里的一项。艺术鉴赏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并成熟的,通过这种方式强化文化输出和公众教育,也是我们作为公共美术馆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Hi:可以从龙美术馆的内容构建角度,谈谈接下来的展览计划吗?比如中西方的艺术展是怎样的规划节奏?

王:目前我们的展览计划已经初步协洽拟定到了2021年,我认为对于一个美术馆来说,一般做5年的展览计划是比较合适的。这中间,中西方艺术家展览是同步进行的,没有特别明确的阶段性或者间隔。因为我们的展览线索是并行的,传统与当代并行,中国与西方并行。今年因为是雕塑年,所以詹姆斯·特瑞尔的展览之后会有展望、向京的展览。2018年会有里希特的回顾展,之后还计划会有安东尼·格姆雷的展览。中国传统文化的展览,宋元之后我目前在策划一个佛像、唐卡的设计宗教文化艺术的展览,当然也是以我们自己的馆藏为基础来策划、梳理和呈现的。




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观众仔细观赏作品



艺 术 作 品 应 该 打 动 他 人



Hi:文物馆藏的研究和梳理是博物馆的属性工作,龙美术馆却将当代思维和文物研究合并,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考虑?

王:确实有人提到说我们把国家博物馆的工作都做了。但是龙美术馆的定位从来没有限定在“当代”、“国际化”的定位。我们的定位就是美术馆,美术馆的社会职能不仅仅展示,而是文化输出和公众教育。所以研究、梳理是美术馆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一个展览的核心价值。而馆藏的建构、整理、研究和文献储存,是美术馆文化价值的基础。这是我们将展览线索并行的原因之一。站在国际的角度,西方有达芬奇、有毕加索、有杜尚,中国有什么?卢浮宫有蒙娜丽莎、断臂的维纳斯,中国的美术馆有什么?这是我做美术馆的时候一直在思考的——文化根本,作为一个中国的美术馆,我们的文化基础是什么?什么是西方人想要了解就必定要到中国来考察交流和学习的?最后我的结论就是具有我们自己文化语境和文化力量的馆藏,这些馆藏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就像西方的米开朗基罗、毕加索。所以在引进西方艺术大师的展览时,做好具有我们自己文化语境的展览,是我的战略部署。我们不需要有毕加索、杜尚,可是我们很有力度很国际化。这句话,不只我们自己肯定,也会让西方人来肯定。


Hi:如何选择艺术家的进行合作?

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很多时候是艺术作品最打动人的地方。从徐震、王郁洋到郑路,起初确实有人不解为什么我选择与他们合作展览。我的回答都是,他们作品的很有张力很吸引我。一个艺术家作品的冲击力有多大,对我而言很重要,这是我选择去了解他们的初衷。也许有人觉得太主观感性了,可是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连我自己都无法被打动,那么跟他合作的展览,可以在多大的程度上打动观众。我一直都很希望可以支持一些年轻的艺术家来龙馆做展览,但我希望是可以跟内心非常强大,创作非常具有张力的艺术家合作。这些艺术家所用心创作出来的作品,是观众意想不到的,是可以令观众为之震撼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文化输出的目的,因为对人而言,没有自我感受的起因是很难有深入了解的自主性和进一步的思想认知的。



高玻璃 2017 光与空间装置


反射全息影像 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Raemar Pink White, 1969 摄于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 版权归属詹姆斯·特瑞尔,洛杉矶郡立美术馆摄影 图片提供:龙美术馆

青柠, 1994 摄于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 版权归属詹姆斯·特瑞尔,洛杉矶郡立美术馆摄影

图片提供:龙美术馆

詹姆斯·特瑞尔,Gard(浅蓝),1968 角落投影,尺寸可变 版权归属詹姆斯·特瑞尔,致谢佩斯画廊 图片提供:龙美术馆

Yukaloo, 2011 摄于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 版权归属詹姆斯·特瑞尔,洛杉矶郡立美术馆摄影 图片提供:龙美术馆


无题 (XIX L),2007年2月 反射全息影像,60.3 x 41.3 cm 版权归属詹姆斯·特瑞尔,Ellen Labenski 摄影,致谢佩斯画廊 图片提供:龙美术馆


图片提供:龙美术馆


如果你喜欢微信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喜欢Hi艺术,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关注

官方微信ID:hiart30830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