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i话题」“艺术长沙”十年,狂欢过后当代艺术如何在本地持续发酵?

罗颖 Hi艺术 2021-01-17



2007年,当北京出发的“艺术专列”驶向长沙的时候,有人说“艺术长沙”可能不过是牛市时的昙花一现。十年过去,谭国斌一手创办的“艺术长沙”平稳步入第六届。它曾凭 “走红毯” 成功抢占头条,再加上“明星主持”和“明星艺术家”以及电视媒体的强力造势,“艺术长沙”被塑造为像嘎纳电影节一样的城市文化名片。今天,“艺术长沙”的“娱乐化”的外衣正逐渐退去,但依然是成名艺术家们嘉年华式的秀场。学术地标如何确立?与本土当代艺术又如何互动?这大概是当代艺术在长沙的下一个十年需要思考的。



第六届“艺术长沙”开幕现场,谭国斌第一次提前准备好了正式发言稿,为历经十载的“艺术长沙”致辞



凌晨两点,在位于湘江一号的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里,谭国斌在迎来送往中抽空接受了十来分钟的采访,他仍然精力充沛,丝毫看不出已为开幕奔波忙碌了一整天。大家都在谈论老谭的不易,因为就连他的几十位员工都反对他做“艺术长沙”这个劳神费力烧钱的事情。他本可以靠卖古玩书画过上舒服的日子,但却选择了用古玩书画养当代艺术。他举了个例子,十年如果前花100万买黄宾虹,今天可以卖到1500万,但当代艺术的回报率显然远不如此。我问他还有持续做“艺术长沙”的动力吗?他点了根烟,普通话里依旧裹挟着浓重的长沙口音:“想做就做吧,因为我相信中国的艺术家肯定会在世界艺术史中占据一席之地的!”

就在开幕结束后的第三天,谭国斌带着艺术家吕楠前往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去考察下一届的场地了。



艺术长沙的展场之一“长沙美术馆”,原为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建于1969年








城市对艺术的需求是否也不依赖于超级英雄的救赎?


“艺术长沙”就像一盘口味虾,已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道特色菜。想的时候热辣,看起来红火,吃的时候停不下来,吃完又仍觉不过瘾。

过去十年,“艺术长沙”给中国当代艺术留下了“请客”、“包机”、“走红毯”、“烟花”、“明星主持人”等标签,但这些时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关键词,更像是社会事件而非艺术新闻。





第六届“艺术长沙”比以往推迟了两个月到来,尽管错过了满城的桂花香,迎接我们的是12月透心凉的阴冷,但“艺术长沙”的盛情依旧未变。开幕式上,谭国斌第一次提前准备好了正式发言稿,为历经十载的“艺术长沙”致辞。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的是湖南经视台赞助拍摄的宣传大片,御用主持人汪涵的友情出场,台下坐着300多位获邀从北上广赶来的艺术家、策展人、媒体等当代艺术圈人士,人声鼎沸的排场令外国友人安东尼·葛姆雷都嗨了起来。



安东尼·葛姆雷的旧作品,在这栋有年代感的建筑里变成一个新作品



对于家乡热闹的艺术盛事,同期在禾·美术馆的外围展担任特邀策展人的林书传(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却并没有那么乐观。“高大上的展览跟城市本身并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也不会对本地的年轻创作者产生任何影响”。所以他在展览“大叙事的衰微”前言中写到:“大牌艺术家很难对发展中的城市文化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一个城市对艺术的需求是否也不依赖于超级英雄的救赎。”



萧昱在长沙驻地四十多天,以湖南本地的楠竹为媒介创作的《结草衔环》系列


萧昱用古典画框创作的装置作品《凸起的定义》




第六届“艺术长沙”仍选择引进“超级英雄们”——从英国请来了著名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观念艺术家萧昱,抒情写实主义代表人物何多苓,写实水墨人物画家袁武以及静穆古典画风的庞茂琨。他们的作品以个展的方式分布在长沙美术馆和位于湘江一号的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内。



第六届“艺术长沙”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开幕仪式


水墨画家袁武最新创作的“百年肖像”,安东尼.葛姆雷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安东尼·葛姆雷的旧作《临界物质II》因为那栋1969年的原中共湘区委员会建筑而焕发新生,也成为观众们合影的焦点。萧昱在长沙驻地四十多天,以湖南本地的楠竹为媒介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何多苓以“俄罗斯森林”为题了断了他多年的“苏派”情结,此次展出的作品是他于2014年去俄罗斯考察后的结果。上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后的庞茂琨似乎更加勤奋,他利用假期闭关创作了一批新作——将现代生活场景、人物植入西方经典绘画中,与经典展开对话。袁武则用四十多幅水墨作品勾勒出他心目中的“历史伟人”形象。



上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后的庞茂琨更加勤奋,此次以“折叠的伊甸园”为题展出近两年的一系列新作



五位艺术家,五个个展。对艺术家而言,“艺术长沙”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呈现个人近期思考创作的契机和展示平台。但对于来自北上广的嘉宾而言,可能只是两年一次相聚长沙的理由。而对于芜杂的本土艺术生态来说,它的意义又在哪?不过,当代艺术在长沙浩大的声势也令那些在外“漂泊”的湖南籍艺术家们备感振奋。此次外围展参展艺术家之一,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萧彬就说“作为一个在‘娱都’成长起来的人,能看到当代艺术在长沙的强势发力,很兴奋。感觉做艺术也不一定非挤在北京了……”



何多苓以“俄罗斯森林”为题了断了他多年的“苏派”情结



借明星艺术家效应带动关注度已成为“艺术长沙”的最大特色。两年一次,这些“超级英雄”空降到长沙这座中部城市。除了第三届有十位艺术家参展外,其余几届都是相对固化的四、五位艺术家的拼盘模式。直到今天,参加过第三届“艺术长沙”的张晓刚仍有些不安,因为当年是在他的要求下引入策展机制,加入了王光乐、马秋莎、段建宇等年轻面孔,他担心自己当年的坚持给谭国斌留下遗憾。但他仍坦言,希望“艺术长沙”不仅仅是个朋友圈式的展览。



方力钧在晚宴登台致辞时说到,十多年前是李路明将自己介绍给谭国斌,后来在他的“怂恿”下才有了艺术长沙。他看到谭国斌一路走来的艰辛,为艺术长沙几乎调动了身边的一切资源


艺术家张晓刚、罗中立和王广义(从左至右)


中国美术馆策展人柳淳风(左)和艺术批评家、中央美院教授易英,他们都是湖南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左)和艺术家陈文令



一边是谭国斌砸800多万重金策划的高大上的当代艺术展,另一边却是本土艺术家标杆人物的缺席。在长沙深耕多年的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的老板何鹏,恐怕是对当地艺术生态最有发言权的一位:“长沙其实很分裂,你在做当代艺术展览,但市场接受的却不是当代艺术,民众的审美还停留在文艺复兴启蒙阶段,甚至对写实绘画的理解都有偏差”。但他同时表示,问题并不全在于市场,本地缺乏标杆性的艺术家和真正打动人的好作品也是重要的原因。



在湖南师范大学附近的后湖艺术区,聚集了一些艺术家


萧彬的状态就像是候鸟,冬天回到家乡长沙,等到春暖花开再去北京潮白河畔的工作室


艺术家萧彬在长沙的副业——和朋友合伙开了家咕咕侠炸鸡店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及其它的报告厅,墙上是湖南美术出版界前辈李路明的作品






热闹的外围展如何借力?


谭国斌曾对媒体提及做艺术长沙的初衷:“做这个事情,不是为了扩充自己的藏品,不是为了炒作,是为了推广当代艺术,提升长沙的文化品位。”他希望外围展越多越好。十年过去,《2017第六届艺术长沙行动手册》或许就是当代艺术在长沙成长的最佳佐证,“艺术长沙”十年,不再是形影单只的独角戏,它的辐射似乎终于起了良性的反应。


在“艺术长沙”开幕前一天下午,列入在册的就有三个外围展陆续开幕——已创办八年的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以西藏为主题的群展“赤诚的边界”;步步高梅溪新天地的“首届梅溪国际文化艺术节”;晚上8点还有位于长沙最繁华地段太平街的前行美术馆的“湖南实验艺术展”。接二连三的开幕,看上去好不热闹。



“艺术长沙”的平行展——由冀少峰在美仑美术馆策划的方力钧&李路明双个展


方力钧与李路明(右),背景是李路明画的方力钧


湖南美术出版社前社长李路明在其大本营的个展现场,以文献和绘画作品梳理他的艺术生涯


作为湖南艺术界的常客,方力钧此次在美仑美术馆带来的水墨作品,轻松快意的笔法将他的朋友圈勾勒得鲜活且生动


由付晓东策划的“坏的又一天——姚益青、张宇飞、刘政昕三人展”



这些展览的空间几乎都是走混搭路线,大多集中在购物中心或繁华的商业街。参展艺术家既有来自本地的,也有外来者。他们和策展人一起认真地做展览,使出了行为、影像这些看起来容易博眼球的艺术形式,希望借机获得更多的关注。但对于那些来自北京、上海的圈内人来说,眼光早已被惯得无比挑剔。即使主办方贴心安排了从酒店前往各个艺术现场的大巴,却很少看到有重要嘉宾到场,他们反倒更热衷参加场外的after party,比如泡吧+卡拉OK,比如在谭府的夜宵。



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老板何鹏


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在“艺术长沙”期间开幕的以西藏为主题的群展“赤诚的边界”



两年一届的艺术长沙成了本地艺术活动搭载热度的黄金时段,那些希望“借力”的外围展最后却仍然只是当地小圈子的自娱自乐。娱乐化的艺术派对必然具备传播效应,但又如何真正刺激本地艺术品味的提升和艺术生态的发展?



南京艺术学院的湖南籍策展人林书传


禾·美术馆群展“大叙事的衰微”现场





在一流的艺术地标里,如何生产一流的学术地标?


有人将长沙缺乏当代艺术土壤的原因归咎于它没有一座美术学院,不像西安、重庆、武汉等其它中部城市。但现在来看,这个刚刚跻身“一线”城市、房价也因此暴涨了一轮的长沙,并不缺乏吸引学成归来的湘籍学子们就业的机会,比如已进入最后装修阶段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焕然一新的湖南省博物馆,在建中的湖南省美术馆和湖南电视台的美术馆等项目。过去人才流失的窘境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得到逆转。



位于长沙最繁华地段太平街的前行美术馆,在“艺术长沙”同期开幕的“湖南实验艺术展”现场


离前行美术馆不远处的皓声艺术馆,它刚搬进长沙最高端的商场——海信广场不到半年的时间。正展出一位年轻艺术家的风景作品,明码标价,卖出去了直接贴上了红点。负责人吕治说画廊销售的作品多数不超过一万元,基本是本地人在消费



曹文倩就是一个典型,两年前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毕业后,回到湖南参与梅溪湖国际艺术文化中心的筹建工作。“艺术长沙”期间,她邀请了数拨来自北京的师长和校友前往梅溪湖国际艺术文化中心参观交流。而她工作的所在地,此前曾传出过古根海姆要落户的消息,但后来据说因为高昂的运营费而搁浅。这个扎哈·哈迪德在中国留下的绝笔之作,极有可能成为下一届艺术长沙的发生地。


这座莲花型的巨型建筑在蓝天的映称下显得格外气势恢宏,它似乎承载了湖南当代艺术未来的美好愿景。但是,用什么内容去填充这个坐拥四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新兴文化地标?又如何服务于本土的艺术家和观众?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扎哈·哈迪德在中国留下的绝笔之作——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由湘江新区政府委托湘江集团运营,计划明年开馆



如果十年是一个节点,这个时间的刻度可能是一个艺术家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艺术长沙”也从未吝啬过为本地艺术家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但遗憾的是,十年下来,我们并没有看到更多出类拔萃的本土艺术家出现。也许,我们未必要去追究原因何在,因为每座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样本。在与朝鲜一江之隔的三线城市丹东,不也有一年只做一个展览的鸭绿江美术馆么?


不到两天的艺术派对狂欢过后,嘉宾们每人拎着一带沉甸甸的画册回到各自的城市。在长沙新认识的圈内人士的朋友圈里,我又陆续看到了一些展览在开幕,不知道当代艺术在长沙的热度到底会以何种方式发酵?



从入住的君悦酒店俯瞰湘江之畔的长沙城,这座城市去年刚刚跻身“新一线城市“




如果你喜欢微信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喜欢Hi艺术,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关注

官方微信ID:hiart30830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