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年度榜」年度艺术家TOP10,谁是2017最耀眼的星?
紧随2017年度关键词,《Hi艺术》2017年度榜艺术家TOP10在经过编辑部和特邀嘉宾投票后隆重出炉。毋庸置疑,艺术家的创作是构成当代艺术生态的基础。这份榜单所揭示的,正是对过去一年内中国当代艺术风向的记录。与去年绘画占了半壁江山的状况不同,今年上榜的四位艺术家的主要作品涉及雕塑或装置:向京、隋建国、宋冬、徐冰。抽象绘画板块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余友涵、丁乙均榜上有名,绘画领域另一位入围的艺术家是尹朝阳。而从去年的蒋志,到今年的张培力,影像艺术家从未在榜单中缺席。除此之外,艺术圈“游子”赵半狄的回归,成为2017年度可圈可点的艺术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尚在“年度年轻艺术家”之列的梁硕,今年强势上榜“年度艺术家”(40岁以上),无疑成为最受关注的年轻“年度艺术家”。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十位最受关注的艺术家在2017年度的表现进行回顾。
TOP.1 徐冰(b.1955)
名副其实的“徐冰年”
2017年11月,澳门艺术博物馆推出“徐冰的文字”,12月,徐冰在武汉合美术馆的同名个展开幕,两个大型个展相继而至,足见这一年徐冰的忙碌。三十多年来,徐冰多媒介的创作在几条不同的线索上交叉进行,其作品在数量、类型上都蔚为可观,不断挑战着人们的固有认知系统和思维模式。
2017年11月,“徐冰的文字”澳门博物馆展览现场(图:王晓松)
徐冰的《地书》立体书
徐冰的剧情长片《蜻蜓之眼》静帧
直到现在,我们几乎每年都已看到他的新作,但是2017年在合美术馆的展览却是他回国十年后,首次最为全面的作品呈现。从最开始拓展版画定义的实验性作品《大轮子》《鬼打墙》到当时的成名之作《天书》,从横空出世的山水画装置《背后的故事》到用监控视频剪辑而成的剧情长片《蜻蜓之眼》。在徐冰那里,相比于作品所回应的问题,更重要似乎是它所抛出的问题。
2017年12月,徐冰同名个展合美术馆展览现场
TOP.2 余友涵(b.1943)
跳出抽象和具象的格局
作为香格纳画廊的艺术家,2017年“具象·抽象”却是余友涵自2011年以来在香格纳举行的最新个展。在这之前一年,余友涵相继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龙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此次在香格纳一二层展厅,二十余组早期以及现今作品遥相呼应并置呈现,包括部分首次露面的早期作品。
2017年11月,余友涵“具象·抽象”香格纳展览现场(©香格纳画廊)
众所周知,余友涵的作品主要分为抽象、波普和风景三个系列,但其各个系列不仅在时间上相互穿插,在绘画语言上也存在着相互渗透。如今年过古稀的余友涵仍然笔耕不辍,他最受关注的“圆”系列早已跳出抽象或具象的格局。展览呈现的不只是一个作为抽象艺术家的余友涵,这从“具象·抽象”的标题即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担任此次展览策展人的是余友涵的儿子余宇,从他的角度如何梳理余友涵一生的艺术创作也颇具看点。
余友涵《兵马俑在沂蒙山》206×269cm 棉布上丙烯 2017
余友涵《月色》138×138cm 布面丙烯 2016
余友涵《2015-17.8 》120×164cm 布面丙烯 2015-2017
TOP.3 向京(b.1968)
21年,构建一座精神花园
2017年移师至龙美术馆的大型个展,使向京在Hi艺术年度榜单中保持了和2016年不相上下的关注度。如果说之前在北京民生美术馆的回顾展已是她创作生涯的一次清晰的整理,那么这一次“1999-2016”或许是她从北京到上海再回到北京的17年。
2017年,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3600平方米的空间,21年的艺术历程,100余件作品,向京以空间作为重要命题,被打破时间线索的作品,观看的主体交付给每一位观者,观者的身体将会成为丈量艺术与空间的真切尺度。从“镜像”“保持沉默”,到“全裸”“这个世界会好吗?”“S”“我看到了幸福”,我们可以看到向京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的创作能量和她的勤奋度。
3600平米的美术馆空间,100多件作品昭示着艺术家20年来的创作能量
TOP.4 赵半狄(b.1966)
中国Party,不被时代裹挟
上世纪90年代,明明可以靠画画吃饭的赵半狄放弃绘画,令很多人感到惋惜。他选择与“熊猫”一路为伴,高调地披荆斩棘打怪升级后,又在2013年再次与他的熊猫生涯告别。赵半狄曾凭一己之力对抗强大的外在秩序,三十年来,他逆潮流而行直指时代的症候,留下了诸多赞叹、不解、争议。
赵半狄“中国Party”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2017年,当他的最新画作《中国Party》亮相,在以展览为契机的讨论上,喻红坦率地指出他绘画的眼力已不如从前。然而赵半狄并未打算作为“画家”进行重启,他带着一种诸事看破的洒脱地表示:“画家的梦已结束,其它随意。”
赵半狄《蝴蝶》250x140cm 布面油画 1990 (刘钢、陈育收藏)
赵半狄《我的花园》 171×117cm 布面油画 2016 (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劳伦斯·何浦林收藏
赵半狄《中国湖c》280×210cm 布面油画 2015 (作为答谢希克对电影《让熊猫飞》的资助,赵半狄将这件作品赠予了希克)
TOP.5 隋建国(b.1956)
一捏一握,肉身成道
2016年,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隋建国迎来了他的花甲之年,并正式从中央美术学院退休。结束了三十余年的教学工作,他戏称自己在60岁才终于成为了一位“职业艺术家”。2017年3月,佩斯北京呈现了他自2006年开始的最新思考与创作。
2017年3月,隋建国“肉身成道”佩斯北京展览现场
隋建国早期的雕塑作品带有很强的符号性,这些符号大多与社会、历史的特殊记忆密切相关。而他的新作以技术突破作为契机,展现出他在创作观念上的持续深入。在展出的《手迹》系列中,雕塑家的工作被最终简化为手部的一捏一握,艺术家的身体成为最忠实的记录者。在同步展出的录像作品《肉身成道》中,捏握泥土的每一个发力瞬间均被高速摄影机记录,使得雕塑的创作过程更接近于一场行为演出。
隋建国《手迹3》165×100×72 cm 铸铜 2014-2017
隋建国《肉身成道(影片静帧截屏)》8分钟 视频 2013
TOP.6 尹朝阳(b.1970)
出入嵩山,历史初显
2017年,尹朝阳个展“在嵩山”先后在苏州博物馆、玉兰堂画廊呈现。先前“青春残酷”的风格慢慢褪去,尹朝阳更加专注历史文化背景,他将硕大的画布搬进嵩山,将画室置于山谷,感受苍茫自然在内心迸发的力量。而在展览中,他又将嵩山搬进了展厅。
尹朝阳“在嵩山”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
尹朝阳“在嵩山”玉兰堂展览现场
尹朝阳自己也记不清出入嵩山多少次了,便捷的高铁使他来去自如,而对自然的重新认知成为了吸引他前来的根本原因。他笔下的嵩山有北宗风骨,巍峨高耸的山峰像一道天堑,在平地中突如其来的耸立于前。尹朝阳说,在自然中写生,艺术家成为了信息的接收器,所有信息在瞬间向人喷涌而来,复杂自然成为艺术家需要直接面对的事物。
尹朝阳《寒林图》(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
尹朝阳《寒林图》(局部)
尹朝阳《晚山》 180×280cm 布面油画 2017
TOP.7 张培力(b.1957)
此处不宜久留
作为中国的录像艺术之父,张培力上次在国内的个展或许还是2014年博而励画廊的“因为…所以…”。2017年3月,张培力在美国美术馆的第一个研究性展览“记录。重复。”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幕,从1988年创作的第一件录像《30×30》,到21世纪新的数字格式的录像作品均在展览之列,而这也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为亚洲艺术家举办的首次个展。
2017年3月,张培力个展“因为…所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在国内,2017年11月张培力个展“没有网络”在位于段祺瑞执政府内的掩体空间开幕。掩体空间特有的历史背景、时间因素以及空间特色成为张培力创作的主要线索,防空洞内隔开的六个漆黑的空间被他称为“不同频道”,新近创作的声音装置《不宜久留的场所》在“没有网络”的主题之下变得更加意味深长。
张培力《30×30》单视频录像 有声、彩色 32分09秒 1988
张培力《(卫)字3 号》单视频录像 1991
张培力《不确切的快感(二)》录像装置 1996
TOP.8 宋冬(b.1966)
五十,不知天命
2017年初,宋冬“不知天命”亮相上海外滩美术馆,作为艺术家在人生半百之际推出的首档综合展览,使用了美术馆所有的空间综合性地呈现其对以往创作生涯的反思以及正在进行的探索。12月,其个展“无界的墙”在广州扉艺廊开幕,宋冬在美术馆的外墙建了一座“无界的墙”,把分隔作用的墙作为沟通的桥梁,成为可以被使用和交流的平台。
2017年初,宋冬个展“不知天命”上海外滩美术馆展览现场
在外滩美术馆的展览中,宋冬对《论语》中的“五十知天命”进行反转引用,并为展览特别创作了《五十不知天命》等新作品。展览中,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内外墙面都成为宋冬当前创作探索的一种表达,旧作与新作在统一的语境下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互相充实,而他对于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反思与体悟,也在此背景下愈发浮现出来。
2017年12月,扉艺廊正在展出的宋冬个展“无界的墙”
TOP.9 丁乙(b.1962)
又见“十示”
2017年10月,丁乙的大型个展“十示记”在西安美术馆开幕,作为中国抽象派画家中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在丁乙的展览上,海内外数百名艺术家、批评家及收藏家汇集于此。同样在2017年,位于伦敦、纽约的泰勒画廊先后推出丁乙的个展。
丁乙大型个展“十示记”西安美术馆展览现场(©Photo by Alex Wang, ShanghART Gallery)
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丁乙用十字形符号进行的创作使其在中国甚至国际抽象画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在西安美术馆呈现的百余件作品中,包含了艺术家自1986年以来不同阶段的创作轨迹,呈现了十示创作初期在图像符号上的演变,既有使用辅助工具时期精准如科学绘图,又有转向徒手绘画后对十字栅格形态变化可能性的有趣探讨;同时也将从色彩的角度梳理作品在不同时期呈现出黑白单色与荧光彩色的此消彼长。
丁乙《十示1998-B30》57×76cm 粉笔、炭笔、丙烯、铅笔、纸 1998(©DING Yi Studio)
丁乙《十示2000-3》140×160cm 成品布上丙烯 2000(©DING Yi Studio)
丁乙《十示2017-3》366×242cm 椴木板上综合媒介 2017(©DING Yi Studio)
TOP.10 梁硕(b.1976)
来虩虩,来修省
在去年的年度榜中,梁硕作为年轻艺术家而被推荐;在2017年被划为年度艺术家的候选人之后,最终的榜单上梁硕仍然榜上有名,这无疑可以看出他在艺术圈所受到的关注度。2017年,“瓷屋”的首个年度艺术家计划便邀请到梁硕,并带来他的个展“来虩虩”。
梁硕个展“空无意外出入山”德国巴登-巴登国立美术馆展览现场
梁硕擅长将材料、空间、文化观念和叙事性等不同因素结合,很大程度而言,梁硕的艺术创作就是一种工作机制:在现实中的种种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最大程度的创造。依照这种逻辑,创造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反风格的、不可测的。在取自《周易》震卦的“来虩虩”展览中艺术家从上海的二手家具市场收购几百件风格不一的家具,它们散发着时代审美和社会记忆的讯息,充满了人为“造化”的意味。
梁硕个展“来虩虩”瓷屋展览现场
点击查看更多相关链接
鸣谢2017年《Hi艺术》年度榜参与投票的嘉宾:王晓松,黄笃,冯博一,朱朱,陈海涛,刘钢,李苏桥,陈飞,黄予,李艳锋,夏季风,张如怡,谢晓冬,楠楠,包一峰,李大钧,凯伦.史密斯,田霏宇,王薇,汪海涛,郭成
如果你喜欢微信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喜欢Hi艺术,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关注
官方微信ID:hiart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