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i话题」19世纪的工具+20世纪的思维+21世纪的技术,会生长出什么?

郑啸川 Hi艺术 2021-09-26





19世纪的工具+20世纪的思维+21世纪的技术,会生长出什么?


文 | 郑啸川
摄影 董林



2019.10.11


开馆一年有余,一直以东方美学为展览线索的知美术馆最近举办了一场有关生物艺术的展览,乍一听不免令人惊讶,但想到科技结合艺术的“开”展又觉得倒也秉承着相似的逻辑。这场名为“生长”展览在名字上与上一个展览“魏立刚:万物”无缝衔接,但定档在入秋后的收获季节,这里会“生长”出什么?
 


“生长”现场,知美术馆

开幕论坛上的策展人张尕、艺术家劳伦·米尼奥诺、伊奥纳特·祖尔、奥隆·凯茨、邱宇和知美术馆馆长王从卉



作为与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的合作项目,此展先于2019年4月在上海展出,因为空间的关系,移师知美术馆之后增加至八位展出艺术家,内容也相应“生长”,在技术幻想的滤镜下剖析生命与生长之间躁动不安且怪诞迷人的界限,展开了对此探讨的或诗意、或讥讽、或杜撰、或实录、或暗喻的不同形态,呈现了一幅对于未来的迷人想象。



安娜·杜米特里乌 & 亚历克斯·梅《古菌机器人:一个后奇点和后气候变化生命形式》51.5×32.8×32.8 cm 机器人装置、水、玻璃缸、LED 灯等 2018-2019

邱宇《增生计划》130×130×260cm 综合媒介、影像、电动装置、日常用品等 2014-2016

梁绍基《荧光》33×28×25cm 荧光茧、LED、有机玻璃 2017-2018 


 

生长  



生物艺术领域最先驱且重磅、并为国人所熟知的艺术家爱德华多·卡兹(Eduardo Kac)和奥隆·凯茨(Oron Catts)的作品赫然在列。二人最知名的作品分别为《荧光兔》与《无害皮夹克》,甫一问世便引发轩然大波。契合展览主题,卡兹带来的是“自然历史之谜”系列,以摄影和正在生长的实物为呈现媒介,展出了他所创作的一种名为“爱冬茄”(Edunia)的新型生命形式。“爱冬茄”是卡兹本人与植物碧冬茄(Petunia)的复合动植物混合体,是一种原先并不存在于自然界的牵牛花种类,是其将跨物种培育纳入艺术创作的首个果实。展出的图像为盛开的“爱冬茄”之花,照片中看似平凡的红色叶脉实则携带着卡兹的DNA。而并置在一旁的花盆中则埋有爱冬茄的种子,在展期内也许会成功发芽开花,生长出半人半花的实体。
 


爱德华多·卡兹《自然历史之谜——混合植物 I-VI》42×42cm×6 数字摄影 2009 

爱德华多·卡兹《自然历史之谜——爱冬茄》尺寸可变 转基因花(红色叶脉中携带艺术家DNA)2003-2008 



如若等不及三个月内仅是有可能的发芽,不如来感受一下《交互式植物生长》的“亩产万斤”。这是一方虚拟与实体的狂欢舞台,生长的愉悦与活力在这里显现得淋漓尽致。由克丽斯塔·佐梅雷尔(Christa Sommerer)和劳伦·米尼奥诺(Laurent Mignonneau)合作完成于1992年的装置作品在今日看来依然不落窠臼。观众通过触摸活体植物从而在屏幕上操控超过25种基于程序的虚拟植物的生长。虚拟植物的数量、长势均取决于观众与真实植物的互动,操纵体验与teamLab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可是早在1992年就已经完成的古早程序,利用植物的电场转化成虚拟图案。
 


克丽斯塔·佐梅雷尔 & 劳伦·米尼奥诺《交互式植物生长》尺寸可变 交互式计算机装置、活体植物、计算机编码、界面、投影仪 1992



生长与死亡  



生长的最终对应着死亡。凯茨与伊奥纳特·祖尔(Ionat Zurr)和德文·沃德(Devon Ward)合作的作品和苏珊·安卡尔(Suzanne Anker)的作品揭露着很多人对于“生长”的忽视。《(因为艺术就像一个生物体)……死亡总比逐渐逝去好》泛着暗红色幽光,其中“供养”年代久远的细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原始细胞的复制,源于1951年导致一位非洲女性死亡的癌细胞。凯茨将被提取出的癌细胞放置在特别设计的封闭环境中,在展期内,在无法确定的死亡节点之前,细胞处于逐渐逝去的凋零状态,细胞将逐渐耗尽封闭环境中的营养物并不断产生废物,直至最终死亡。麦克阿瑟说:“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显然,凯茨对此有不同意见。
 


组织培养和艺术计划(奥隆·凯茨&伊奥纳特·祖尔)与罗伯特·福斯特《(因为艺术就像一个生物体)…… 死亡总比逐渐逝去要好》尺寸可变 海拉细胞、聚合物支架、营养物质、生物反应器、泵、导管 2014



苏珊的《粒子的来世》也是在凋零中日渐死亡。无数个以色系区分的培养皿中逐一放置着自然和人工、有机和无机的不同物件。自然界的标本与工业化的产物并置与含有特殊语境的培养皿中,构建成微型又多元的城市景观。成长的过程也是消亡的过程,在展期内,所有的有机物将逐渐腐化、面目全非。



苏珊·安卡尔《粒子的来世》尺寸可变 玻璃展柜、培养皿、风干食品、肉桂、伞菌、姜、人参、 冰糖、中药材、药丸、莲子、橡皮筋、黑木耳、银耳、蜡笔、螺丝线、贝壳、金属夹、垫圈、花、干花、咖喱粉、蝴蝶翅膀、铜羊毛、红扁豆、鸡蛋、蛋壳、番茄干、红玫瑰、玻璃珠、玩具橡皮擦、金属亮片、纸花、彩色粉笔、珊瑚、米饭、金属珠、弹簧、回形针、图钉、蜂窝、碎玻璃、刺、排水管、苔藓、地衣、复活节彩蛋剪纸、植物荚、塑料数字、菊花花瓣、岩石、咖啡、黑扁豆、海胆羽毛笔、蝉、甲虫、小茴香、辣椒粉等 2019



死亡与生长 


 
腐烂与死亡又供应着生长,生生不息。凯茨的另一件更具形式感的作品《护理与控制的容器:堆肥孵化器4》笼罩在一脉相传的可疑暗红色灯光下,外形好似一座塔型雕塑,实则为发酵麦秸堆积而成的细胞组织培养孵化器,堆肥慢慢腐烂产生的热量供给培养瓶中的老鼠细胞。凯茨将农场的日常反应带进实验室,为了在美术馆中展示又赋予其另一种象征意义。当观众拾级而上,俯身观看培养瓶中的反应时,自然呈现鞠躬的状态,流露着不言而喻的仪式感。



组织培养和艺术计划(奥隆·凯茨&伊奥纳特·祖尔)与德文·沃德《护理与控制的容器:堆肥孵化器4》尺寸可变 堆肥(木屑、马粪)、金属结构与阶梯、水、泵、定制孵化器、活细胞 2019



生长的诗意与暗喻  


 
《生命机制》则是凯茨对1911年生物里程碑实验的当代艺术再现。1911年,史蒂芬·勒杜克(Stephane Leduc)用一系列的实现试图证明生命只是一个化学过程。而在21世纪,凯茨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打印出“原细胞”的图案液滴,这些液滴会产生细胞膜和细胞核唤起生命初现时的诗意图样,在无尽的复制打印中传递出生生不息的原始生长冲动。
 


组织培养和艺术计划(奥隆·凯茨&伊奥纳特·祖尔)与科里·凡·塞斯《生命机制》尺寸可变 定制快速原型打印机、计算机、化学物和染料 2011



托马斯·费因斯坦(Thomas Feuerstein)的《胰腺》用文字游戏与暗喻的方式探讨生长的意义。“胰腺”在希腊语中有“肉”的意思,费因斯坦将黑格尔著作《精神现象学》中的所有文字压缩印制在海报上,通过机器切碎、浸湿、压缩、发酵、分解、过滤、提纯,最终以葡萄糖的形式构成人体胰腺的物理形态,即精神食粮最终产出物理食粮。谁说读书无用论?
 
 

托马斯·费因斯坦、生物技术实现:托马斯·塞皮(Thomas Seppi),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放射治疗和放射肿瘤系《胰腺》230×800×200cm 玻璃、脑细胞、不锈钢、技术设备 2012




策展人张尕在前言中写道,“与其说展览‘生长’是语言的指涉,实则促使观众以内在的感受去体验一次与不同生命形式的相遇。”无论是自然的生长、抑或是人为的造化都更新与放大了我们对于“生长”概念的认知。卡茨引用了之前世界经济论坛上的一段发言,“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依然使用19世纪的一些古旧做法和工具,带着20世纪的陈旧思维,来跟21世纪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实现互动。”而这也许正是诸如“生长”这样的生物艺术展览让更多人看到的必要性之一,工具的更新迭代交给科学家,但思维的日新月异也许就会“生长”于观展的潜移默化。






丨郑啸川

摄影丨董林     




 Hi艺术 




 猛 击 右 上 角「 查 看 公 众 号 」关 注 我 们  官 方 微 信 ID   h i a r t 3 0 8 3 0 9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