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2021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和2021年度上海理工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啦。上海理工大学共有2位个人和3个集体获得2021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荣誉,10位个人和5个集体获得2021年度上海理工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荣誉。受到表彰的青年和青年集体是新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是广大上理青年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
2021年度
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
进博会青年志愿服务团队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600余名上海理工大学进博会青年志愿服务团队成员,用新时代青年人的担当与魄力,为成功、精彩、圆满的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提供了有温度、有力度的服务保障。他们先后上岗近万余人次,在内外宾接待、综合服务、餐饮服务等岗位上,以最饱满的精神、最昂扬的姿态、最充足的干劲投入到服务工作中。累计总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万小时,累计总步数超过5000万步,是他们辛苦付出的见证。团队成员还积极投入校园和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协助核酸检测、物资发放、宿舍管理、社区防控,从校内到校外、线上到线下,在战“疫”的各个环节,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始终与学校、社区同心抗“疫”,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大上海保卫战贡献青春力量。近年来,团队也先后获进博会市级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优秀个人。
电功能材料青年团队
上海理工大学电功能材料青年团队紧扣国家重大需求,从事导电功能材料、功能薄膜材料、医用金属材料等领域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国家“863”项目2项,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与科研奖励7项,指导学生荣获省部级以上比赛奖项10余项,为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团队研发的高性能铜合金接触线关键技术,每年为高速铁路运行节省至少10亿元电费;团队研发的医用缝合针、高频手术电刀等产品受到央视网新闻频道、中新网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在今年上半年上海战疫期间,团队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社区及校园疫情防控一线,驻守长达两个月之久,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堡垒。
对外传播创新青年团队
上海理工大学对外传播创新青年团队依托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和上海理工大学共建的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充分发挥中、英、德、日、法等多语种对外传播优势,不断探索新时代语境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故事及上海故事的新路径,致力于为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贡献力量。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等科研项目46项,出版著作44部,发表SSCI、A&HCI、CSSCI论文37篇,撰写数十篇决策咨询报告为大国外交建言献策。疫情期间,团队成员临危而上,主动担当,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杨杰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杨杰主要从事断裂力学中拘束效应、机械强度中材料疲劳断裂等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获得软件著作5项,合作出版教材5部。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担任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百篇优秀毕业论文、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个人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积极分子、上海理工大学课程教学优秀奖一等奖、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优秀导师等荣誉。在今年上半年大上海保卫战中,积极响应党员“双报到”号召,第一时间投身于所在社区的抗疫志愿者工作中。在小区解封后,杨杰同志又第一时间向学校递交了返校申请,再次投身到学校的抗疫工作中。
赵靖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师赵靖,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获得者。兼任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监事、上海市公路学会理事、WTC公共交通设计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席、JAT等国际期刊编委和多本中文EI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项3项。指导学生获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建模竞赛等奖项9项。在疫情防控中,利用专业特长撰写抗疫相关社情民意7份,优化防疫措施的建议均被九三上海市委采纳并报送市政协。
2021年度
上海理工大学青年五四奖章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青年团队
上海理工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青年团队被评为“国家级热工教学团队”,承担1门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及精品共享课程、3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及上海市重点课程的建设工作。团队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1人获得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称号,2人获得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团队获得教学、科研奖励及荣誉称号50余项,指导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30余项。“抗疫”中积极捐款捐物,践行党员“双报到”,投身于校园内外的抗疫志愿者工作。
新能源材料青年团队
上海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青年团队是一支以80后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在郑时有教授的带领下,他们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教育教学,潜心科研育人。他们立足国家新能源产业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着眼于电化学储能器件所面临的关键和共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了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了高性能、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成果转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他们勇担社会责任,在疫情紧要关头冲锋“疫”线,驻守学校数月,守护学生健康,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机械装备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青年团队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装备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青年团队坚持“开拓创新、教学相长、聚集人才”的发展理念,立足立德树人和科研报国,以“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为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科技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科研上,承担十余项国家级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研究经费高达2000万元;教学上,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取得了一系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人才培养上,培养了多名优秀毕业生,指导学生在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获奖。在疫情期间,团队坚持在抗疫第一线,在做好科研和育人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社区、学校抗疫志愿服务工作。
公共英语教学团队
上海理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团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五课程一体系”建设方略,积极发挥“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团队”的引领作用,切实提升全校学生的外语使用能力,培养国际化理工科人才。团队兢兢业业服务于全校本研公共外语教学和高水平外语学科竞赛辅导,荣获2020年上海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大比武“最受欢迎团队奖”。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团队根据学校部署,研究、制定、落实全校公共外语课程教学和在线期末考试方案,切实保障学生的考试权益,牢牢守护考试安全,平稳有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计算中心“科创工坊”
创新实践导师青年团队
上海理工大学计算中心科创工坊创新实践导师团队践行实践育人使命,5年来指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A类赛事国家一等奖37项,国家级奖项249项,省部级奖项327项。开出双创课程50余门次,指导双创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7项。获校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双创优秀指导团队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团队以党建为引领,2022年成员完成学校疫情防控住校志愿服务108人天次、社区防疫志愿服务216人天次,全员参与学校核酸采集任务46人天次。近年来获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五四青年奖章各1人次。
赵靖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师赵靖,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获得者。兼任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监事、上海市公路学会理事、WTC公共交通设计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席、JAT等国际期刊编委和多本中文EI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项3项。指导学生获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建模竞赛等奖项9项。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利用专业特长撰写抗疫相关社情民意7份,正向积极优化抗疫措施,均被九三上海市委采纳并报送市政协。
黄蓓佳
上海理工大学环建学院教师黄蓓佳,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耶鲁大学和东京大学访问学者。生态环境部巴塞尔公约亚太中心智库专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分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产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绿色建筑协会理事,Elsevier期刊Cleaner Waste Systems副主编,Circular Economy期刊青年编委。疫情期间,黄蓓佳在社区一线坚持多日在岗,参与社区物资的分配与运输、防疫知识的科普工作,用专业知识积极解答社区居民对抗疫工作的疑惑,为疫情防控贡献了积极力量。
赵佳宇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师赵佳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科普,指导大学生双创竞赛获全国银奖、铜奖,并累计向上海市初高中发布科普教材数百页;同时,赵佳宇科研成果获高度评价,英国学者在《科学》子刊上称其成果为“关键进展”,先后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专利优秀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荣誉;疫情期间,赵佳宇负责研发的太赫兹设备被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采用,助力老百姓无接触快速安检,创造极大社会和经济效益,获评上海市晨光学者、启明星学者。
岳学峥
上海理工大学材化学院教师岳学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项目。2019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入选上海理工大学“志远学者”、“乘风学者”。曾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奖1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科创竞赛4项,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26项。2022年担任3名本科生学士导师,3人全部被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录取为研究生(其中2人为保研)。校园防疫保卫战期间,参与转运工作并担任驻楼楼长,坚守抗疫一线84天。
王神龙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教师王神龙,中共党员,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数据驱动的结构智能优化设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智项目1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曾获“上海市力学学会优秀青年学者”,上海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入选上海理工大学“思学学者”、“志远学者”。2022年度上海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及优秀展示奖、“我身边的好老师”优秀教师师德师风故事等。王神龙负责的上海理工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材料力学》,助力校内外学子在抗疫期间较好地实现了“停课不停学”,解决了“非常时期”师生们的后顾之忧。
陈家星
上海理工大学能动学院教师陈家星,能动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工作四年来,他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主持省部级教研项目4项,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上海理工大学课程教学优秀奖一等奖、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等荣誉。他积极探索学科竞赛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与意义,近三年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校定A类(北大核心)论文1篇,指导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各类竞赛获奖17项(国家级4项)。2022年上半年疫情初期,因所在楼栋封控,他利用线上平台组织研究生参与疫情相关调研,解封后,他积极参加学校毕业生行李转运等志愿工作。
李文嘉
上海理工大学版艺学院教师李文嘉,环境设计系主任,上海市浦江人才。担任欧盟LeNS国际可持续设计合作网络上海理工大学协调人,主持上海崇明瀛东村“美丽乡村”景观提升设计等实践项目,开展设计扶贫、城乡更新相关研究,荣获全国及省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4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A&HCI/SSCI/CSSCI等期刊论文52篇,主编专著1部,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课程教学优秀奖一等奖、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等奖项15项。疫情期间,为毕业生行李打包,邮寄上理温暖。
李阳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师李阳,工作积极稳重,教学认真负责,科研努力奋进。担任2019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班班主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态,鼓励同学们不断提升自我,面对机遇主动出击,面对挑战迎难而上。担任2022级测试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开学之初即成为七公寓驻楼老师,投入到新生核酸检测与疫情防控工作中,陪伴同学们开启这一难忘的研究生生涯。作为研究生导师,引导学生创新性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获得“互联网+”国家金奖、“挑战杯”国家三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导学团队等荣誉。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为新时代新工科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杨本明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教师杨本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晨光学者”,外语学院MTI教育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第三届、第四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评审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一直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以语为器讲述行进变化的中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指导学生在国家级赛事中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15次。疫情期间,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刘伟
上海理工大学环建学院博士研究生刘伟,男,中共党员。拥有授权专利11项,发表论文6篇,参编教材1部;作为项目负责人,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银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入选2021年度全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2021年第六届上海·杨浦“创业之星”大赛,区内组“创业之星”。疫情发生以来,积极参与到各类志愿者活动中,还通过自身创业项目带动就业,并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被新华网、上海市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来源丨校团委
责任编辑丨王博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投稿丨校徽丨上课时间丨校历
记得“分享”“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