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编译 | 媒体如何向星巴克学习招揽“回头客”

2015-04-12 腾讯新闻 全媒派



你不会从星巴克那里听到“不”,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那么用户体验是什么?它缘何如此重要?对媒体来说,怎样在新闻编辑室里复制“星巴克模式”,建立稳定、忠诚的读者群?本期独家编译带你看媒体该如何从星巴克取经,培养粘性用户。


本文由腾讯新闻旗下产品“全媒派”独家编译,谢绝转载。授权合作请联系quanmeipai0321@qq.com。


1
聆听用户需求
“星巴克体验”的灵魂


星巴克,说到底它就是咖啡而已。但是人们就是愿意排队等待,并花比买一个三明治更多的钱来买这区区一杯咖啡。为什么?因为从始至终,你从来不会在星巴克那里听到“不”这个回应。


或许你想要这样一杯咖啡:50%咖啡因、脱脂、微烫、很多泡沫、三勺无糖香草精、杯子又高又大。看起来要求很多很苛刻是吧?但是在星巴克,这些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只要你花钱购买它的咖啡,那么你不仅喝到中意的咖啡,还可以享受免费的WiFi、绝妙的氛围、舒服的座椅以及星巴克带给你的一种独特感觉。




星巴克一直在认真聆听顾客的声音,并奉上合他们心意的东西。它的目标是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第三空间”,因为人们想要的可不仅仅是一杯咖啡。饮品、环境和消费后的感受共同构成了“星巴克体验”,也难怪人们愿意排队购买他们家的咖啡。


“千禧一代”是星巴克的常客,他们往往认为有权享受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不在乎价格,而是崇尚自由,不走寻常路。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想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而且,“千禧一代”还十分看重用户体验:互动的形式、互动游戏的有趣程度以及他们的要求是否能得到满足,这些都是“千禧一代”评价服务的标准。


2
聚焦用户体验
俘获忠诚用户的秘诀


每一个普通人,都抱着说“我很酷”、“我很潮”的幻想,但很不幸的是,这些形容词往往与他们无缘。好吧,也只能无奈接受这些事实了,毕竟这是一个由互相尊重构筑起来的人权社会。


对用户而言,在所有的人权中,有一种最为重要:知道自己想知道的事。这是他们本来就该有的权利。


在这个时代,用户不应该再盲目地一股脑儿全盘接收别人塞过来的东西,而应该大胆指出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合理的请求被拒绝,那么就算吵着闹着坚持自己的要求也不为过。


有趣的是,当你见识过一些奇葩商家和态度恶劣的销售人员,这些经历将会变成你“消费者DNA”的一部分。然后,你将会情不自禁地被那些能够满足你需求的商家吸引,因为他们能在意你的感受,关心你的体验。




最近和朋友聊天,得知了一件让人吃惊的事。她在一家音频/视频公司工作,近来晋升为全国区的用户体验经理(CEM)。当她把晋升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后,我忍不住好奇:这个“用户体验经理”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在用关键词搜索了一阵后,我发现到它是目前服务型公司里发展速度最快的职位之一。当你登录LinkedIn时就会发现,仅在北美地区,就有超过30万消费者体验经理的职位。


用户体验经理的基本职责包括:从欲望、需求、感知、关注等方面,全方位考量消费者体验,时刻把客户消费体验放在首位,在为公司制定发展战略、设计与用户的互动、设计产品、提供服务时都要牢记消费者体验,而不是站在商家、职员的角度想当然。


对一家服务型公司来说,用户体验经理是至关重要的“右脑”。他们的关注点聚焦在公司对客户的价值,评估消费者、互动效果以及体验附带的情感价值。左脑则与其相反,与之相对应的职位是客户关系管理(CRM),这一职位更关注公司内部,把重点放在系统和业务交易上,强调功能性价值。


即使东西的价格便宜甚至免费赠送,用户也不一定会买帐。而用户体验经理要做的,就是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体验,来吸引更多用户参与消费,并将他们转化成忠诚用户。因为,相对于商品的价格,人们更倾向于良好的体验。




3
媒体的出路
注重体验,增加粘性


那么,媒体人不禁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一家新闻媒体来说,客户关系主管与用户体验主管联手合作,效果会怎么样?如果专注于用户体验,源源不断地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尝试解决现有的问题,并构建未来的蓝图。那么这家媒体的未来到底会怎样呢?


很多时候,我们仍然固守传统思维,死盯着“高质量的新闻”这一条标准,绞尽脑汁在内容的丰富性、独特性上大做文章。可那真的是用户想要的吗?有多少用户会在你的网站上阅读反馈留言,打电话向负责人提意见,或是直接发电子邮件给编辑反映情况?静下心来想一想,也许媒体真的应该从像星巴克这样注重用户体验的公司取取经。


人们会在星巴克门口排队,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等待那一杯7美元的咖啡。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可以在星巴克享受到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其实,媒体也不妨考虑把“星巴克模式”移植到新闻编辑室里来,这将极大地帮助他们招揽更多“回头客”,增加读者粘性。


因为有了用户体验这个维度,我对新闻业的未来持乐观态度。想象一下,坐在星巴克喝着7美元的咖啡,阅读着订阅的周日专栏、时尚版面、本地新闻,然后用各种移动设备浏览那些我想看的新闻,还有什么比这种体验更加让人向往呢?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算是要付费,我也会非常乐意。



回复ZN看 全民收藏:3天入门数据新闻指南(附资源库+工具列表)

回复FG看 先上讣告后上天堂:你不知道的外媒讣告文化


回复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新闻众筹 | H5 | 媒体人生存 | 可穿戴设备 | 航拍 | 报业转型 | VICE | 传媒并购 | 传媒资本 | 外媒转型 | 突发事件 | 移动采编 | BI | BuzzFeed | 新闻编辑室 | SMG | CNN | 社交媒体 | 界面 | 澎湃 | 新闻伦理 | 新闻实习生 | 传媒新政 | 网站设计 | 新兴媒体 | 交互新闻 | 纽约时报 | 游戏设备 | 普利策奖 | Vox | 媒介广告 | 摄影报道 | BBC | 腾讯新闻 | 媒体App | 数据新闻 | 全能记者 | 机器人新闻 | Quartz | 在线视频 | 赫芬顿邮报 | 招聘 | 报告 | 广电

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





图片(●—●)形象来自@故宫淘宝,钦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