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Pro转型做内容平台:科技公司花样进军媒体业的N种姿势 | 全媒观
近日,GoPro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开放视频分享平台,此举被视为其转变为媒体公司的重要进展。环顾四周,苹果、Facebook等科技界的大牛都纷纷发力开垦“媒体”,到底它们有何居心?今日,全媒派就带你一探究竟。
本文由腾讯旗下产品“全媒派”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授权合作请联系quanmeipai0321@qq.com。
GoPro的CEO Nick Woodman 表示,GoPro 希望成为一家有关人们生活方式的媒体公司,并且基于内容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此前,GoPro就已经与视频直播解决方案服务商 Vislink 合作做电视直播,还计划在Xbox Live上推出GoPro Channel。
不仅仅是GoPro,最近,科技公司进军媒体业似乎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
今年5月,Facebook上线内容平台Instant Articles,有了这个平台,用户不再需要跳转到媒体网站去阅读新闻。而且此工具对图片和视频进行优化,内容加载速度极快,让用户在Facebook里就能得到极致的阅读体验。
苹果在今年WWDC大会推出新闻聚合应用Apple News,并招募编辑组建新闻编辑团队,采用“人工+算法”的方式为读者推荐最有价值的新闻。
Google启动“新闻实验室”(News Lab),它将成为媒体工作者庞大的资源库,记者可以通过它访问来自谷歌的所有应用程序和平台的数据;并且谷歌还将与媒体初创加速器项目合作,通过First Draft、WITNESS Media Lab和YouTube Newswire等项目来帮助自媒体。
Twitter推出“闪电项目”(Project Lightning),采用编辑团队对这些新闻进行梳理,并呈现在一个权威且界面简洁的新闻版块上,让用户能更清晰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
连图片分享应用Snapchat也在今年年初上线了“Discover”内容发现功能,Snapchat邀请了十数家媒体入驻,用户将可以在Discover版块中查看或收听到CNN、Vice和华纳音乐等十多家媒体的内容。
科技巨擘们似乎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开启新一轮的媒体实验。此前全媒派曾聚焦技术流的新媒体业务,诸如《华盛顿邮报》uber模式和谷歌News Lab模式对比。
资讯可为平台增加流量、吸引广告
近年来我们见证着新闻事件在社交媒体中所引发的剧烈讨论,社交平台逐渐变成公众发声的重要渠道。据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有63%的Facebook和Twitter用户会通过社交媒体阅读或观看新闻。新闻,充当着为网站导入流量的重要角色,是增加用户粘性、提高平台活跃度、吸引广告主的法宝。
Newsonomics的分析师Ken Doctor表示,2012年智能手机用户新闻消费占比25%,今年这一比例将首次达到50%。用户已经形成使用手机阅读新闻的行为习惯,新闻对移动设备的导流作用尤为明显。
大数据可转变为实际商业价值
科技公司拥有海量的大数据及成熟的技术,近年来科技公司一直致力于大数据分析、并积极探索大数据的商业模式,企图让大数据转变为实际的商业价值。而把大数据应用到媒体业生产出优质内容,只是其中的方式之一。
Facebook拥有的用户数量超过10亿,这为它带来了海量用户兴趣以及行为的元数据,通过精确的算法分析,Facebook能有针对性地为用户分别推送最想看的、最有价值的新闻内容。通过“好内容”提高用户对Facebook的粘性及网站的流量,这样它的广告价格就能卖得更高。
丰富的大数据和成熟的算法分析技术是科技公司独有的先天优势,把这些应用到新闻产业并生产出优质内容以吸引更优质的广告主,是顺水推舟并且容易实现的一种盈利方法。
然而也有的公司把推出新闻服务当成挽救颓势的救命稻草。
近年来Twitter一直面临着用户增速缓慢的问题,美国一家投资银行的民调也显示,在青少年中,认为Twitter是自己最重要社交工具的比例,连年下滑。前CEO Dick Costolo也在7月1日辞职。为了解除困境,Twitter大规模改版了主页,并增加新的功能。而此次Twitter推出“闪电项目”(Project Lightning),在提供优质新闻内容上的发力,被外界认为是Twitter重要的增长驱动。
Twitter设立了一个人工编辑团队,编辑团队将会针对话题将最有价值的推文、视频和照片,包装成为一个新闻内容集合呈现给用户,使用户更清晰了解事件发展态势,避免重要信息被海量的推文所淹没。
业内人士认为,Twitter一直被视作突发新闻及即时新闻的发散地,虽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但也因海量的信息阻碍了发展。此次推出“人工编辑+按需分类式阅读”的功能模式,不得不说算是Twitter的一次自我突破。
科技公司大力发展媒体业,给媒体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并不是每一家媒体都愿意成为科技公司的内容提供商,尤其针对像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s和Apple News这类所有新闻内容都只能在内部阅读而不是链接到新闻网站的平台。
如果合作,媒体有这些担忧:
如果加入Facebook的新闻内容平台,新闻网站的内容就会呈现在该平台,从而失去Facebook链接带来的流量。有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媒体网站平均有20%的流量都由Facebook的链接导入,若失去Facebook外链,新闻网站自身的流量及广告收入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成为内容供应商后,受众拥有了另一条阅读的渠道,会使媒体网站付费订阅用户减少。
除此之外,媒体还将失去自己对于在线用户数据的完全控制,白白把数据贡献给科技公司,对媒体发展数字业务十分不利。
第三,媒体十分担心这种合作会对媒体自身品牌价值带来损失。新闻集团CEO Robert Thomson认为,向聚合新闻服务平台提供内容,让报道在信息的洪流中呈现,会损害新闻集团旗下报纸的独立认同。媒体顾问、《华尔街日报》前出版人Gordon Crovitz也表示,这些新闻服务“将媒体淡化成一个个目标站点,却提升了聚合平台的品牌”。
合作的优势也不容忽视:
苹果和Facebook开出了极具诱惑的条件:若媒体愿意入驻,媒体可以自行销售掉Facebook Instant Articles和Apple News内专门提供的广告位,新闻内容带来的所有广告收入,媒体可以全部拿走,苹果和Facebook 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只有当广告主由它们提供时,Facebook和苹果才抽成30%。
《纽约时报》同时与Apple News和facebook签署了合作协议。CEO Mark Thompson指出,合作的好处是能够将该报的新闻内容提供给庞大的新受众群体。“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免费向远远超过10亿人分发内容的机会。他们的用户群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还多。”并且,加入这些平台能使受众群更广更年轻化。
面对新的合作,媒体的担忧和期待总是并行。科技公司纷纷进军媒体业,引发了媒体界的集体焦虑。但残酷的现实是,媒体公司似乎没有退路。《纽约时报》CEO坦诚道:“参与游戏,有风险(risk),但是,置身那个派对之外,有危险(danger),没有哪家公司承受得起不与Facebook合作的代价。”目前,还没有媒体想出了新的方法或盈利模式来对抗即将到来的冲击。当科技遇上媒体,到底会演变成什么样的格局?未来的新闻形态又会否遭到颠覆?让我们拭目以待。
回复XN看 虚拟现实报道真的来了,不只是技术变革这么简单
回复GD看 哥大招生缩水后:我们真的不再需要新闻系了吗?!
回复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外媒转型 | 突发事件 | IP | 代码 | 传媒股 | 新闻毕业生 | 哥大女 | 媒体App | 数据报告 | 腾讯新闻 | 综艺 | 媒体人生存 | H5 | 可穿戴设备 | 新闻编辑室 | 新闻实习生 | BBC | Quartz | 航拍 | 普利策奖 | 媒介广告 | 报业转型 | 移动采编 | VICE | 传媒资本 | BuzzFeed | CNN | 社交媒体 | 新闻伦理 | 新兴媒体 | 交互新闻 | 纽约时报 | 摄影报道 | 数据新闻 | 全能记者 | 在线视频 | 赫芬顿邮报 | 招聘 | 广电
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