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吓你!开扒媒体可能遭遇“团灭”的12个理由 | 独家编译
遭受多方冲击的媒体,或惨遭团灭?世间或将再无媒体?五年前还风光无限的行业究竟为何受到多方蹂躏?深处媒体行业内部的人虽然很心塞,但却还对很多问题抱有幼稚幻想!当眼泪风干,是时候看点真正清醒的东西了!
移动设备兴起引发的浪潮,给媒体带来全方位冲击。无论是报道风格、营销收入,还是品牌概念,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即便如此,媒体面临的挑战还在后面:待移动设备真正“发威”之时,很难判断媒体能否逃过一劫。
尽管传统网络媒体正拼命抓住上一个时代的尾巴,但移动设备时代的到来告诉我们:没落的门户时代被淘汰是迟早的事。这一次,站在枪口上的不仅仅是纸媒,而是整个媒体行业。
把同行分成朋友和“伪朋友”的理论纯属愚昧。从媒体行业现状来看,其实同行之间都是“伪朋友”关系。毕竟,媒体界的同行都在想法设法地吸引同一个读者群,从同一群广告商身上挣取利润。媒体同行之间不可能存在积极健康、赴汤蹈火的纯正友谊。
在媒体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复杂至极的行业中,想要把每个事件、每项操作背后的真相毫无保留地抖露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媒体界公司通常把各自在不同移动终端上表现的评估数据,看做重点保密对象。此外,相互之间签订合作协议的公司,也高度重视合作条款的保密工作:它们通常会制定非公开条约以防止泄露具体合作款项信息。
另一方面,媒体公司内部共享的关于用户习惯的信息则多得一塌糊涂,以至于公司决策者经常被这类具有迷惑性的信息“糊弄得找不着北”。的确,从用户身上收集到的各类信息之多,已经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不论是谁向公司提交任何操作方案,只要用数据库里合适的一组数字作为支撑,这一方案最终都能通过。大佬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批准的方案是否真的靠谱。
回望过去,媒体应该理解这样一个道理:速度更快、方式更简、功能更棒的用户体验,才能吸引读者利用线上媒体平台阅览相关资讯。不过就媒体行业的现状而言,用户已经被“高尚”的移动设备体验深深吸引:他们更愿意选择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取来自媒体撰写的报道内容。
举个例子来说,Facebook拥有比其他任何渠道都大的新闻资讯读者群:在美国,41%的成年人选择通过Facebook追踪新闻事件。而Facebook占有这项殊荣的原因恰恰在于它为用户提供了更快、更好、更便捷的新闻阅读体验。
Facebook是一个客户端;Twitter是一个客户端;Snapchat是一个客户端……虽然它们拥有和线上平台相似的功能(很大一部分手机客户端都开设了相应的网页版本),但它们的重心仍放在经营那些可以“帮助壮大势力”的客户端上。
媒体行业的小伙伴们接受现实吧!你们辛辛苦苦撰写的内容是在别人的客户端上被浏览的。
智能客户端大受欢迎的同时也在向其他设备靠近:穿戴类产品、电视和汽车都可能成为它们的合作伙伴。人们会注意到热衷于上网了解热门资讯的网友已经逐渐消失;而这正是苹果和谷歌公司想要看到的。
“在手机上浏览网页简直是在受罪!”这是很多手机用户经常给出的抱怨。
的确,读者不喜欢用手机访问网页。即便他们使用手机浏览网页上的内容,也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使用手机客户端。(他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面前的其实是一个网页。)
对于那些怀旧的网民来说,看着一个自己深爱的产业走向衰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只要媒体人能够看破这天翻地覆背后的玄机,他们就能找到顺应时代变迁而赚取利润的方法。
媒体面对的第一场战役是增加社会影响力、扩大读者群,以及在内容传播方面不断开展新的尝试。实际上,没有第二场战役的成果作支撑是很难打好第一场战役的。
单纯凭借和读者建立直接联系并不会得到喜人的收获。在这方面,Buzzfeed的策略值得借鉴:虽然公司已经凭借自身强大的传播能力成名,但它仍专门组建了比其他公司都要庞大的产品研发团队。尽管打好这第二场战役需要花费更大成本、承担更大风险,同时经受更多挑战,但媒体人要想翻身似乎别无选择。
很多媒体人会陷入这样一个循环:每逢推出手机产品,就想着如何缩短原有的内容来顺应手机用户的阅读体验。但这样的想法十分可笑——此类操作并不能帮媒体提高受众数量。外表层面的改变可能可以收获一定的效果(比如排版、美编更加精细),然并卵,这样的操作并不能增加媒体的利润。
遇到挑战,人们习惯的思路是立即寻找消除危机的方法。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思路的弊端: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被动的应对作用不佳,为何不尝试着拥抱挑战呢?
媒体要是仅仅把时间花费在设计和制作只会被人遗弃的产品上,岂不是太可惜了!真正有效的方法应该是正面应对问题。如果读者反映产品存在设计缺陷,不妨和他们聊聊;从他们那儿拿到一手反馈之后再动手改进。
媒体如果继续致力于推出多种多样的移动终端产品,就会在广告营销上面临更严峻的局面。还是那句话:“要想获得超高收益,首先得有那么几款王牌产品。”假如产品多而不精,哪个广告商还愿意往你这儿砸钱?
“归零重来”是一种重要的心态,也是成功必备的能力。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做到全盘投入、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始终把自己放在初学者的位置上,无论以往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打包背在身上。这个道理对于媒体人同样适用:过去的辉煌、没落都不重要;未来是走出来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媒体公司似乎一直选择“以守代攻”,被动地应对主流趋势带来的影响。这样的努力似乎没有收获满意的成效,媒体人是否应该作出其他尝试?
开启“以攻代守”模式或许可以为媒体换血。即使还有很多困难挡在媒体人面前,但这并不不能成为媒体停滞不前的理由。
...
点击图片阅读我们的推荐
回复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外媒转型 | 突发事件 | IP | 代码 | 传媒股 | 新闻毕业生 | 哥大女 | 媒体App | 数据报告 | 腾讯新闻 | 综艺 | 媒体人生存 | H5 | 可穿戴设备 | 新闻编辑室 | 新闻实习生
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