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报改组Tronc重出江湖!“以AI为核心竞争力”做新闻,前景如何?| 独家编译
历经八年萧条,不少美国老牌报纸开始尝试依靠大数据和算法实现转型。拥有百年历史的论坛出版集团发力的最新杀手锏——“内容优化平台”可谓又一大手笔。用Tronc技术总监Malcolm CasSelle的话说,借助于机器学习,这个平台将成为他们为最广大受众提供最有价值内容的关键。是抱薪救火还是力挽狂澜,本期全媒派(qq_qmp)带你一探究竟。
减少机械工作OR助力原创报道?
一个令人感到非常不安的现象是Tronc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概念的执着。对此,数字化总监Anne Vasquez的说辞是,这项技术可以将记者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救出来,如照片搜索之类的琐碎工作都会变得自动化。Tronc投资人Patrick Soon-Shiong也表示,有了新科技,公司一天可以生产出几千条视频。
事实上,两个人的言论都是不切实际的。难道我们会相信媒体的未来都押宝在谷歌图片搜索功能上吗?难道只要通过自动手段搜刮出更多的视频,就能让观众拍手称赞了吗?
最令人沮丧的是,目前这些努力似乎都围绕着内容生产这一环节进行,意味着大家的重心都放在了出版网络文字和图片的机械工作上,而不是帮助记者做原创报道和讲故事。
对于Tronc来说,运用人工智能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方式,或许是梳理、整合已经拥有的各种信源资源,包括曾经接触过这些信源的记者。可以由此建立一套复杂的系统,运用已有的数据为未来的报道推荐可行的信源。
然而似乎没有人关心,记者是否能被赋予获取更多信息的权利以更好地服务于受众。相反,这一系列互联网新科技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如何使新闻生产流程更加自动化以降低成本,然后销售更有利可图的视频内容。
还令人感到不安的是,Tronc在数字化方面的努力似乎更加侧重在吸引眼球而不是真枪实弹。这家公司希望通过放几个数字技术的“烟幕弹”,让那些已经刊发的新闻可以触及更多的人,而不是真正去创造一个对读者更有意义的新模式。
#视频:Tronc的内容优化平台宣传片,时长:00:04:1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34ln2kjd&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已然不是什么新玩法了,Buzzfeed和Vice之类的媒体集团早就深谙内容优化的艺术。从那时起,模仿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兜售各种“清单体”和嘻哈视频的人就层出不穷。我们每天收到的垃圾推送邮件已经这么多了,实在看不出在一阵混乱的喧闹中再增加一个更吵的声音能有什么效果。
Tronc把他们的新战略看作是“新闻业的未来”,不过看起来,这个自带光环的数字新战略似乎已经陷入了麻烦。
事实上,这是一条已经被各大互联网先行者们探索过的老路。Buzzfeed曾招聘了一支一流的新闻团队,包括资深编辑Ben Smith和Mark Schoofs。Vice在乌克兰、朝鲜这类的地方生产纪录片风格的硬新闻。如果这些还不够,那么再说说《政治家》,他们新设了一条小众新闻线,专门制作深度报道。
最后来谈谈最大的幻想,那就是误以为优化程序本身可以产生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如果算法和机器学习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么我们早就期盼着BM或者谷歌占领新闻业了。像Tronc这样专业技术背景不过硬,又没有实力在重大项目上烧钱的公司,最终只能把未来交给第三方软件公司。
不过,Tronc依然希望能通过操控用户转化率和贩卖视频内容来应对竞争。恕我直言,这不是战略,而更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所以,Tronc的宣传视频最让我担忧的不是那一堆自带光环的术语,而是其传递出的信号——公司并不能正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在数字媒体时代,纸媒的角色定位到底是什么?如何运用科技帮助记者间更好地协作、让媒体的社会使命走得更远?
一家伟大新闻出版机构最大的使命不是去预测读者可能对什么感兴趣,而是通过专业、权威的报道,帮助受众形成认识。在市场竞争中,真正的赢家是那些用好产品吸引用户主动关注的,而不是用算法追着用户跑的。伟大的新闻报道不能被机器生产出来,因为这是最关乎人本身的一项事业。
注:
本文编译自《哈佛商业评论》,作者Greg Satell是知名演说家和管理咨询师。文中观点不代表全媒派立场,若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络后台。
原文链接:
https://hbr.org/2016/06/troncs-data-delus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o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