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NN“造假门”疑点与槽点不断,美国新闻核查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吗?

2017-07-06 腾讯传媒 全媒派

过去的一周,“CNN造假门”让美国新闻业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各方密切关注。前有CNN撤稿、金牌记者辞职,后有调查组织“真理计划(Project Veritas)”连甩实锤、特朗普团队乘势狂怼,质疑与嘘声齐飞。

 

继去年10月美国大选后,神秘的新闻核查组织“真理计划”又一次占据了人们的视线,它究竟是什么来路?美国新闻业的事实核查组织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核心事实:“CNN造假门”回顾

 

目前,事态仍然在持续发酵,全媒派(qq_qmp)梳理了截至目前的事态发展时间线(以下为美国当地时间):


6月23日

CNN发声明,撤下前一日在其官网发布的一则涉俄报道。

6月26日

CNN撤稿事件后,3名涉事记者辞职,其中Eric Lichtblau曾获普利策奖。

6月27日

“真理计划”发布第一个视频:被偷拍的CNN制片人 John Bonifield称特朗普通俄门的报道“基本是胡扯(mostly bullshit)”,目的只为收视率。

6月28日

“真理计划”发布第二个视频:被偷拍的CNN政治评论员Van Jones表示“通俄门”不过是一个“空空如也的汉堡(Big Nothing Burger)”,含义为“空洞没有料”。

6月30日

“真理计划”发布第三个视频:被偷拍的CNN制片人Jimmy Carr称投票给特朗普的选民“疯狂”且“十分愚蠢”

 

各方回应,互怼升级

 

近一周时间内,三条视频在YouTube的播放量总计超过520万。其中,第一则视频就吸引了上万条热评。



在第一则视频爆出时,美国白宫副新闻发言人Sarah Sanders就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希望所有美国人都去看看那段视频,并称“如果消息是真的,那我觉得是所有媒体的耻辱,是新闻界的耻辱。……如果它是为了收视率播报新闻,并且如果是来自高层的授意的话,那么这显然更可怕,也更丢人。……所谓的‘特朗普通俄’的恶作剧已经闹了大半年,可是依然没有任何真实的证据。”


 

对此,特朗普连发数条推特斥责CNN生产“假新闻(Fake News)”,并且@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一众媒体,称他们都是假新闻制造者。在第三则视频爆出后,特朗普又发推特继续怼CNN:“考虑把‘假新闻CNN’改名为‘欺诈新闻CNN’”,甚至发布了一条他“暴打”CNN的恶搞视频。


 

面对质疑,CNN官方称John Bonifield的身份是健康栏目的制片人,并直接表态站队称:“CNN支持John Bonifield,是多样化的意见让CNN更强大。”被偷拍的Van Jones在CNN节目上也炮轰偷拍人:“他就是个骗子,特朗普就是在借机炒作。”

 

而这一场事件的策划者,“真理计划”的创始人James O’Keefe也一直在更新推特以推进事态发展,推出第三则视频时他直接反问CNN:“你们还支持这种‘多样化的意见’吗?


 

疑点重重:美国新闻“势力”与规则

 

这一事件背后的主导者“真理计划”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根据“真理计划”官网显示,该组织是美国的非营利性机构,创始人为James O’Keefe。“真理计划”派遣卧底记者对组织进行调查与曝光,调查内容包括公共与私营机构中的腐败、不诚实、内部交易、浪费、欺诈和其他任何不当行为,希望借此让社会变得更合理、更透明。


“真理计划”官网截图

 

这次CNN造假门中,James O’Keefe的身份又一次引发关注。他是保守派社会活动家,据“真理计划”的官网资料显示,他曾发起并参与过多次重要的调查。在对美国“即时改革社区组织协会(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for Reform Now,简称ACORN)”的调查中,他揭露该协会员工从事非法活动,一举成名。在去年10月,他带领“真理计划”出手爆料视频,揭露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简称DNC)和希拉里团队花巨款,雇用精神病人、流浪汉等弱势群体,在多个特朗普的集会上挑起事端、煽动暴力。


James O’Keefe

 

但是,对于James O’Keefe和他的“真理计划”,各方也存在许多质疑。《华盛顿邮报》指出,早在2015年特朗普宣布参选前一个月,特朗普基金会就给“真理计划”捐助了1万美元。

 

此外,James O’Keefe的爆料一般是通过偷录视频或音频取得,他为此吃过不少官司。例如,在2010年他乔装成修电话的工人,因试图潜入参议员Mary Landrieu的办公室进行窃听被指控,面临监禁和罚金。因去年以偷录对话手段揭露DNC和希拉里团队的种种丑闻,DNC的政治顾问Robert Creamer于今年提告,指控O’Keefe违反窃听法规。

 

对于此次CNN造假门的爆料内容,也有人提出了质疑。譬如,第一则爆料视频中的John Bonifield是健康栏目的制片人,并没有参与过“通俄门”的新闻制作,因此他说的话是否可信,尚且存疑。此外,亦有人指“真理计划”的视频经过精心剪辑,有断章取义之嫌。

 

真实恶意原则

 

为何美国总会围绕政治人物爆出种种真假难辨的新闻?这要说到美国新闻界的“真实恶意原则(Actual Malice)”

 

“真实恶意原则”诞生于1964年,美国最高法院审理纽约时报沙利文一案时。当时,《纽约时报》获得胜诉,联邦最高法院认为,“为了保障新闻自由,政府官员不得单纯因为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有失实部分而提出诽谤起诉,除非他能够证实媒体的报道存在着‘真实恶意’,即在明知不实或罔顾真伪的情况下进行报道。”这样一来,提起诉讼的原告(政府官员)就会承担起很重的举证责任,因此这类案件极少会胜诉。

 

毋庸置疑的是,“真实恶意原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限制了公众人物以诽谤罪来阻止媒体的报道自由,保障了美国的新闻自由;但另一方面,公众人物很难对不实指控作出有效反击,这就很容易导致部分媒体为了提升收视率和点击率,滥用权利制造耸人听闻的、真假难辨的新闻。

 

事实核查:权威媒体为何陷“造假门”

 

此次涉事的CNN内部亦有事实核查人员,特殊的新闻报道须通过事实核查员、采编标准控制专家和律师共三道关卡才能发布,然而,此次报道的发布并没有遵守正规的编辑流程,三名涉事人员正因此辞职。


事件一出,让不少业内人士颇为担忧的是,新闻媒体的形象受累,遭到巨大冲击。后真相时代,本就繁芜的信息世界迅速消解以往“权威”、“可靠”的传媒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信我所信”。

 

事实上,国外事实核查的重点方向之一就是政治人物的言论核查。通过结合其他可靠的信源来进行对比,以判断言论真实性,给公众辨别信息真伪提供参考。

 

《华盛顿邮报》为了核查特朗普是否“夸夸其谈”,其Fact Checker团队还对其上任后100天所提的主张进行梳理核查,标记了425条不实言论,并根据数量制成了日历图表。



特朗普则早早将“Fake News”(假新闻)的大棒挥之新闻媒体身上,从《纽约时报》到CNN,都在其“看衰”之列。

 

本该以切实报道回击总统质疑的CNN,这次却被质疑造假,视频传播声势迅猛,可算得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媒体同仁摆了一道乌龙。

 

然而微妙的是,报业巨头们似乎对“CNN造假门”态度仍然比较保守,认为“CNN的撤稿事件使它成了特朗普攻击新闻业的靶子”。其中,《华盛顿邮报》发文探讨了新闻记者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问题,包括是否可使用单一匿名来源、为什么使用匿名来源的新闻会被撤回等等,但在文末作者表态称:“出现失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新闻都是假新闻,不能因为一个小错误抹杀集体的工作。”


《华盛顿邮报》认为特朗普对CNN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

 

此外,著名的事实核查网站PolitiFact发文跟进了此事,梳理了白宫对此事的回应、爆料视频的内容、真理计划和O’Keefe的背景等等,但没有对此事做过多评价。有意思的是,PolitiFact在其首页核查了近期特朗普关于“CNN收视率走低(CNN’s ratings are ‘way down’)”的言论。PolitiFact列举了证据表明CNN目前的收视率为历史新高,给特朗普的言论打上了“谎言(PANTS ON FIRE)”的标签。


PolitiFact在首页核查特朗普言论

 

事实核查发展趋势

 

再来回溯事实核查的理论及实践路径,会发现从方式到内容已全随时代与技术而变。

 

一是核查方式变化。随着技术进步,事实核查方式也从早期依赖文献、回访的方法,逐渐转为依靠信息技术来进行核查,如定位技术、数据取证技术等等。

 

二是核查时间节点变化。最早的事实核查是内容发布前的把关,是一种“事前核查”,是媒体内部程序的一部分。而现在,媒体内部的事前把关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借助第三方对媒体已发布的内容进行核查,这类“事后核查”显得更为重要。

 

三是核查内容变化。从事实核查新闻诞生以来,核查的对象一直以主流政治人物的言论为主,验证该对象是否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许多主流的机构仍以政治言论为核查重点。现如今,随着社交媒体的指数式膨胀,核查内容亦逐渐扩大到社交网络上的所有素材,如知名核查机构Storyful的业务中所核查的内容。



虚假新闻甚嚣尘上,这无疑会损害媒体的立足之本。虽有种种事实核查机构各出奇招,但是否能够借此修补媒体的公信力,仍是未知。作为传媒从业人员,你如何看待本次事件?欢迎留言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