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度吃瓜盛宴:话题热度全靠脑补,这有一场社交平台表演的大型重播

2017-12-29 腾讯传媒 全媒派


2017年就要过去了,人们都在自己制造出来的怀念里怀念它。


各路盘点中,不乏我们参与过的那些热点话题:


年初,一波中老年表情包给您拜个早年,而后,“我们是谁”漫画刷屏朋友圈;入了秋,则是眼见他高楼起与人设塌,和当红小生公布恋情后的“十月心崩”事件;年底,话题喧嚣尘埃落定,这一批90后也跟着看破红尘,脱发的脱发,出家的出家。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将重播这一年社交平台中的热门话题,并严肃地指出,这是一场盛大的“脑补”表演,没有人是纯粹的看客,大家都是主角。


请开始你的回忆

复盘一年热点话题


有之前的舆情系列作为铺垫,社交话题关联“脑补”,就更加顺理成章:朋友圈/微博/ins中被滤镜美化过的生活记录,对热点事件的代入与演绎,以及层出不穷的人设标签,这场社交展演,诞生自1%的现实触发点,再加上99%的想象力。


生活不在别处,在票圈


还记得《黑镜》里有一集说到,每个人都依靠别人的点赞评分确立等级体系。这一集的开头,女主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口饼干,摆拍下午茶照片,分享后密切关注点赞和互动的情况。这集提醒了很多人,他们也可能在社交平台上过着从“存在即可晒”,异化为“可晒为存在”的生活。

 

《黑镜》截图


无论如何,社交平台将人们自我表达与展现的愿望进一步激活,自我形象塑造为目的的分享成为日常习惯,我们就在信息流中拼凑着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于是在一轮又一轮的朋友圈摄影大赛中,有几类经常获胜的摆拍对象,逐渐成了人们一看即被戳的话题点。


首先绕不开的是喵星人和它的铲屎官们,“有猫必火”已然成为新一代流量定律,有些铲屎官虽然嘴上说着嫌弃,但实际上还是分享出了票圈乃至隔壁豆瓣双重人嬴的优越感。


不养只喵/汪星人哪敢内容创业?社交时代“萌宠流量”分布地图

 


另外,中国版“深夜食堂”系列以尬拍收尾,但票圈深夜活跃着的野生美食博主还在坚持“放毒”,精心调整食物位置、摆放餐具,只为了能拍出能发至票圈拉仇恨的美食照片。而美食中的小龙虾,凭借其色相诱人的天然优势,得以拥有了“先拍再吃”的社交属性,更是成为了今年的“网红icon”。


美食A片与数字化满足:票圈里晒的食物怎么就成心灵寄托了

 “网红icon”小龙虾:欲罢不能背后,是一整套社交流行话语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自我表达都会外放在熟人圈层中,各家音乐应用的评论区,也成了聚合听众的情感投射与自我想象的树洞。讲故事、说孤独、讲段子……他为听众歌唱,我为自己加戏。


乐评区众生相:情圣/逗比/野生文青...树洞式UGC背后的孤独与信仰


网易云音乐,朴树《清白之年》的评论区


从一个热搜开始,然后有了一切


自产自销的社交表达之外,在微博等平台中,很多话题也是在更大的范围内,莫名其妙就火了。八月保温杯,九月人设塌,十月心崩,十一月脱发,年底出家……回顾一年热搜,都是从一个标签开始,然后脑补出了一切。


秋初娱乐圈接连几件大事,先是“深情段子手”在实锤中难以翻身,由此而来的“求锤得锤”、“真情实感的追星都是要遭报应的”一系列推测与表达,都让人折服于网友的创造力。而紧接着恋情公布事件中,一众大喜大悲的粉丝撑起了当事人两条微博之外的所有热度,而被冠以“戏精”之名。


当时的淘宝页面


9月大型人设崩塌过后:标签化会是每个互联网用户的宿命吗

十月第一瓜:大型“心崩”事件之后,我们来谈谈社交网络上的“戏精”文化


以上脑补多少还有热点事件作为由头,而说到社交网络中的符号标签,总是莫名一击即中、一点就着。“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引来了网友围绕“保温杯”的一轮戏仿式狂欢,似乎也为以后的“中年危机“埋下伏笔。


从假装生活到中年保温杯:“焦虑”会是爆款文的病毒母胎吗?


接着,“熬夜”、“脱发”、“养生”三大关键词在内的“养生社交”,成为话题中心点,于是即使头顶发量单薄,脑补也依然丰富:从“别人熬夜修仙,看我的头发怕是要成佛”的机灵段子,到“真让人头秃”的系列表情包,乃至以某老牌国货防脱洗发水为代表的借势营销。


甚至富士山也有幸被脑补为“头秃”


「养生朋克」成社交话题新宠,躲不过的“英年早秃”如何抢占注意力


接着,年龄焦虑在收割注意力的路上一鼓作气,年底登场的“第一批90后”,接连经历了秃了、垮了、油腻了、衰退了、出家了等打击。话题狂欢中,既有群体抱团焦虑的集体悲情,又有公众由此生发的群嘲和自嘲。


「佛系90后」围剿注意力,个中玄机却逃不出自带宿命感的“中年标签”


这些话题无疑都有其现实基础,而最终带起话题热度的,还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式的跟风想象与表达,见者有份。

吃的是瓜,产的是流量

 “脑补”生意如何做


社交表演当真只是一场纯粹的刷屏狂欢吗?事实上,这些热度话题,以及背后的自我表达动机,最终都是流量资源与商机。


虚拟满足与网红营销


当社交平台成为安放生活的数字化寓所,那么为用户提供其中的虚拟满足,就不失为是一种收割流量红利的良方。


接着上文的“有猫必火”,试举一例:云养猫。萌宠博主们每日图文更新,又相继开始视频化运营,基于社交平台,造福无法养猫却难戒吸猫的用户,给他们以脑补的载体。从“酥饼大人”为《日食记》额外吸引来的关注,云养猫社区“一日猫”,以及“iPanda熊猫频道”,都是萌宠带来的流量效果。


“一日猫”应用


不要拦着我撸猫!从云养猫到云养娃,这笔共享生意如何做


 “网红”作为集注意力之大成者的代号前缀,已然发展出完整的营销生意经。喜茶、丧茶、鲍师傅,鲜肉月饼和乌云冰淇淋……当朋友圈、微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信息来源,频繁转发的“网红”,就会给人以“这个东西最近很火/我也要尝试一下”的错觉。


你排过喜茶/鲍师傅的队吗?网红美食的营销套路,真想双击666啊

 

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前的队伍,图源好奇心日报


新产品的推广,需要经历在社会系统中的各种成员间传播的过程,创新扩散理论就是在说明这一点。而社交平台中的展示,使得早期采用者的表达优势更加凸显。于是,只要放上“网红”二字,就有争当“创新扩散曲线”前端意见领袖的用户,和流行趋势之下的跟风者一拥而上。排在长长队伍的末端没关系,能在票圈po图时收割一波点赞就好。


数字空间租赁,提供情感寄存


在全媒派近期转载文章《费启鸣们爆红背后:“微名人”崛起,后网红时代呼唤精细化撸粉》中提到,“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交媒体都在鼓励用户争取注意力和地位,利用各种产品机制和运营鼓励用户以各种方式进行自我推广”。


类似的思路,用户需要在社交平台中寄存对于自我表达与他人反馈的想象,那么,平台为了用户粘性,就需要匹配更多的创新功能和运营技巧。


关于这一点,国外平台和国内大V,概莫能外。Facebook开发Bitmoji的表情包应用,让你用自己的卡通头像“斗图”,社交商业应用21Buttons,主打展示自己衣柜的功能,分享你的“审美”。


21Buttons


国内的@微博搞笑排行榜 等大V博主,也是靠着一句话设问,给关注者以传情达意开脑洞的机会,才养成了繁茂的评论区UGC生态。


为了满足“戏多”的用户,平台在开发“自我表达”产品/功能上也是拼了

超高性价比运营技巧揭秘:大V用“一句话”套路万千读者,吸粉还带量

是什么让你总“脑补”

标签/认同/意义创造 


如果要分析社交中的“脑补”背后的传播动因,全媒派往期推送中也给出了一些思路:“脑补”表现为一种显在的表达行为,凭借“标签”的传播路径走红,背后是反复提到的自我表达需求,和创造与解构符号意义的快感。


我们既生产标签,

也是标签的搬运工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作为普罗大众的社交分享,首先出于个人印象管理的目的,要在社交媒体中释放“理想自我”。


作为观者,在碎片化传播的快时代,面对一个认知对象,先圈在固定人设,再自行脑补,这样的认知过程则更为轻松加愉快。上文提到的“佛系90后”等年龄标签,或是九月集体崩塌的人设,都属于此类。



而在之后的“脑补”中,一则是用戏谑体来解构、推翻预设,获得娱乐效果,比如社交平台中的“秃头”大军;或者抱团代入,建立圈层认同,比如爆款文章中“焦虑”的话语泛滥,唤起中产阶级团体的集体悲情,而实际上,焦虑的不一定都是中产,中产也不一定都得焦虑。


自我代入与意义创造


至于脑补过度的“戏精”,也是极化之后的情感投射。在“十月心崩”的相关推送中提到,所有粉丝给自己加的戏,都是为了证明屏幕上这个人与我有关。


在这种脑补式的演绎中,参与感也在不断攀升,获得了得以支撑自身的信念,由此构建了自我认同的乌托邦。所以在话题热潮袭来的时候,也没有谁甘愿并能够纯粹地当个路人。


吐槽归吐槽,“加戏”也有其因由。


另外,段子/表情包/评论区等围绕一个话题的内容创造热潮,内含的是大众生产自身意义的诉求。


类似的还有继“丧”文化之后,流行起的“尬”文化。“尬”这一符号意涵可谓是兼容并包,既有与“尴尬”内在情绪相关的生活体验,也有承认这一情绪之后的自我放飞,以及“尬舞天团”这种与草根文化结合后坦率直接的表达。


所以,无论是内容作者、直播红人、品牌营销方,还是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我们,都可以结合自身的文化经验与表达需要,在“尬”这一概念之下,脑补出新的意义。


比如年末《新周刊》又推出一组“尬”盘点


“土嗨”引领时尚,尬文化是如何成为一道内容风景线的?


今年同样有两则社交平台中的现象级传播案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和综艺《国家宝藏》。定位为正剧或是清流综艺,却仍以“Darkcom的GDP由我来守护”/“3D环绕式diss乾隆”之类的梗为社交平台用户所知,很大程度上还是通过社交平台中惯有的段子+表情包+鬼畜视频的方式火了起来。


《国家宝藏》3D环绕式diss


在这种社交分享的过程中,观众主动介入原有文本,以创造性的解码方式,生产出自己的意义,从中获取拥有自主性、也享受其中娱乐效果的快感。——“脑补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


它让千禧一代也“心中有人民”:不care流量的《人民的名义》为何刷出了网感?


重播到此结束,恭喜各位观众通过“脑补”贡献话题热度,成为社交表演中的一员。


在这种全民参与的社交表达里,想来瓜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想要吃瓜的脑补多了,也就有了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