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秘信息中的真相:深度挖掘or数据扁平,当今新闻业如何为历史存档

2018-01-07 腾讯传媒 全媒派

2017年底,经历低气压的离职潮后,全媒派曾采访三位传媒业精英讲述他们的职业选择,《年底爆发离职潮:那些从未想过离开的媒体人,如何理解自己的职业选择?》他们说,有一点是确定的,内容业的未来向好。


新年已至,新闻业是向内容求精品,还是向技术产品取经?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邀请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编辑秦旭东,资深数据新闻从业者戴玉,做客全媒派真爱读者群。两位分别从不同维度分享了新闻业的突破路径。


环境在变,新闻如何适应


遭遇记录困境


新闻是什么?


“新闻的本质就是当代的历史,”秦旭东回答,“我们记录新闻,实际上就在为历史存档。”


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编辑秦旭东


在他眼里,公共性是新闻的最大特征。无论是对重大事件的深度调查,还是解释性报道,涉及到的公共利益越重要,新闻价值就越高。


过去,调查新闻讲求全方位展示事实,抽丝剥茧地发掘事件背后的内幕。硬新闻时代,只有事实才能称王。


秦旭东提到自己在财新传媒工作时报道过的深航收购案,原深航公司老板李泽源被指控挪用资金罪,案件涉及时政和财经双重领域。深航收购案系列报道深挖事件内幕,是一个典型以事实说话的深度报道。



但他同时直言,这类新闻题材有其独特性,在当前的新闻环境下,更加考验专业能力。


技术提供新对策


如何解决新闻遇到的记录困境?戴玉给出的答案是“技术”。


资深数据新闻从业者戴玉


互联网的发展为新闻业提供了新的契机,技术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改变。内容生产团队跨越平台,通过在线协作系统共同生产内容。跨媒体平台逐渐兴起,记者报道的形式和技术都有了改变。


戴玉举了蓝鲸记者平台的例子,这是中国最大的财经记者社区,平台拥有财经记者写作需要的主通讯录、新闻时间轴、线索、选题……蓝鲸独立开发的搜索引擎鲸云系统仅供财经记者使用,还可以搜到尚未见报的新闻。


她还提到,奇虎360与北京电视台合作推出的“北京时间”APP,随时为用户提供视听互动平台。“北京时间”还尝试打造“云记者”平台,计划与公民记者签约,鼓励他们记录身边发生的新闻故事。


北京时间网站首页


技术的发展不仅为记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来源,也让记录的责任和权利不再囿于专业记者。当传统的文字记者还在苦恼如何获得报道空间,已经有无数台手机,将他们身边的新闻线索传播出去,再被无数人接收。


有误区,也有新方向


过去几年中,不少媒体都做了新的技术尝试,也诞生了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作品。


以2017年建军节期间的《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H5作品为例,《人民日报》联合腾讯天天P图,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让用户上传照片,生成属于用户的不同年代的军装照片。这支H5上线2天浏览量就突破2亿,一时引起社交平台刷屏。


但是随着H5产品的逐渐老龄化,戴玉认为“纯可视化的融媒体产品风口已经过去了,随着好奇心的减弱,大家会逐渐失去对这种缺失新闻性的产品的兴趣。”


新闻媒体的技术风口在哪里?戴玉说,最终取胜的一定是内容和融媒体形式的深度融合。



经验分享


深度调查:数据还原现场


数据新闻技术的成熟拓展了新闻的叙事空间。


戴玉给数据新闻的发展史划分了几个阶段, 4.0阶段以前,数据新闻尚停留在图片与结论简单结合的地步;4.0阶段以后,数据成为工具,使采访过程更为精彩,也使“零采访”成为可能。


戴玉分享了《为了家庭医生的荣誉 ——记“签约信任度”最高的家庭医生之一陆勇》的报道经验。为了调查上海家庭医生的执业情况,她首先从上海市卫计委拿到了一系列数据,通过对后台数据指标的比对,找到了“签约信任度”最高的一位医生。在对这位陆勇医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踪调查后,戴玉才确定了这篇报道的选题主线。


戴玉在家庭医生报道中展现的数据图


根据数据去找的采访对象,再请采访对象解释数据结论。在戴玉的方法论中,数据新闻与传统新闻采写路径结合,而记者扮演的,正是技术岗位与内容产业之间的桥梁角色,既需要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分析指标,又需要人的调查采访能力。“未来记者要能对数据进行采访,又要能对人进行采访。”


但即使没有采访对象的存在,一篇报道也可以获得成功。“‘零采访’在传统新闻里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报道都必须有人物采访。但是现在通过数据分析,我们既可以还原一个无人抵达的现场,也可以做出一篇有分量的报道。”


戴玉在《南风窗》工作时所做的数据新闻报道


传统记者在操作选题时,需要在琐碎的资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还需要突破种种限制,联系合适的采访对象。但是未来,依靠新闻数据库,记者甚至无需采访,就可以利用大数据直接还原现场。


谈到数据新闻的发展趋势,戴玉提出三个方向:

一是新闻数据库的建立,记者可以根据新闻数据库的内容来确定选题、查找选题资料;

二是深度数据调查新闻的逐渐成熟,普通的数据新闻将难以满足需求;

三是买稿机制,一些个人工作室和团队会独立生产数据新闻,再出售给不同的媒体。


深度数据调查正在成为新闻业的发展方向。数据和技术,正在帮助从业者们突破报道限制,以更新的表达形式,还原更精确的真相。


非虚构写作:讲好故事,呈现事实


除了数据新闻形式,深度报道的表达呈现方式还有很多种。秦旭东说,“谷雨实验室在尝试另辟蹊径,采用非虚构写作和特稿的形式来进行深度报道。”


2017年冬天,华北地区多个省份出现了天然气供应不足、煤气管道铺设跟不上、一些人家无法取暖的问题。面对报道压力,谷雨实验室从普通人家的故事出发,讲述河北省一些村庄的村民遇到的天然气危机。


“故事中的主人公命运同样可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秦旭东说,“我们在讲故事的同时披露真相。”


谷雨实验室文章参考:

华北冬天:让烧煤了,也烧不成了


图片来源于谷雨实验室:东太平庄村附近,一个正在施工的天然气供应站


报道形式变了,但探索的深度没变。2017年9月底,谷雨实验室推出了名为“北京居住地理”的系列策划报道。这组报道从化石营、北京像素小区和北四村三个地点出发,披露北京底层人民的居住状况。


图片来源于谷雨实验室


国贸CBD边缘的贫民窟、商住房政策调整后的北漂困境、底层程序员的迁徙地图……三组北京居住写照、三类人群的热情和梦想,在这组系列报道里通过一个个故事呈现出来。


谷雨实验室文章参考:

去留化石营:CBD井底的人们

北京像素:3万北漂的蜂巢,暂时安放尊严和梦想


图片来源于谷雨实验室:许多外来人口聚集在化石营


这组报道尚未完全发出,大兴火灾事件发生了。“非虚构写作也许没有直接揭露事件的内幕,但是同样可以具备穿透力、洞察力和预见性。”秦旭东说,“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策划新闻选题。未来如果要研究北京城,我们的报道就会成为研究的素材。”


面对复杂的行业前景,新闻业如何为历史存档?秦旭东和戴玉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诉诸精品内容,诉诸技术产品,但归根结底,深度没变,初心不改。



全媒派真爱读者群每周三邀请一位来自学界or业界的内容领域精英分享行业心得干货,内中珠玑我们将会在每周日推送中分享给读者。群内还会发送各种真爱读者专享资料,更有多种小礼物随时送出!


也想获得传媒大牛的一手经验?也想与全媒派核心成员零距离接触?真爱读者群第五期招募活动即将开始,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