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容瘾力!知识/风口/热点焦虑裹挟,全媒派读者:终身学习与强迫症无关

2018-01-20 腾讯传媒 全媒派

2018年伊始,一批中年大叔以“知识跨年”为名,最先杀进了注意力战场;随后,王思聪“撒币”,开启了“用知识抢钱”的直播竞答大战;几天后,一把旺火又将“区块链”的概念推向风口浪尖。


热点裹挟之下,内容业暗潮涌动的漩涡中,受众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面对令人“上瘾”的内容产品,本周全媒派(ID:quanmeipai)的读者说,保持学习的热情,等待淘沙的大浪。



注意力搏杀

风口的新玩法


“知识”领域异军突起


聪明是新时代的性感,而知识是春药。内容产业2018年伊始,就围绕“知识”大做文章。无论是让玩家凭借知识储备获得奖金的直播竞答,还是崛起的各类知识经济产品,都打着“知识增量”的旗号,搭上知识经济的列车。


@杨小昭:

用户流量获取成本的逐渐触及天花板,以及注意力稀缺等原因,让有着“低俗”标签,但十分火热的直播行业陷入增长困境。与之相反的是,知识内容领域却异军突起,市场热度和规模不断增长。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之下,直播搭上知识的风口,剑走偏锋,以知识路线来实现转变,续写了一笔自己的生命周期,再次引爆直播平台。但后期是否能持续吸引用户分散的注意力和流量,如何实现商业模式中的正向现金流,以及如何防止智能答题机器人参与后所产生的作弊行为,都值得思考。


@Kgc#:

血拼到底诞生一个百万富翁的噱头,跟一元夺宝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前者花费的是玩家的注意力和时间。当大量炮灰持续冲顶失败而出走,这些app将靠什么来留住广告商啊,一切还未可知。



未知的区块链浪潮


一夜之间,区块链就成了“全新技术革命”的代名词。人们恶补“去中心化、共识算法、比特币、可追溯不可被篡改”一系列全新概念,而在全媒派《风口上割韭菜?备受热捧的区块链,能够重新定义传媒业吗》一文中,读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区块链的风怎么吹?


@杨小昭:

区块链技术的最早应用领域可以追溯到金融行业,分散式储存、不可篡改、安全性、可追溯性、可编程性等特征,能够帮助去应对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票据供应链金融、证券发行、客户征信和反欺诈等多个场景。以目前市场应用状况来看,也相信会区块链技术会对Fintech时代的金融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而说到在内容、广告、电商这三大领域的目前应用,认为可以归纳为“打假“和”抄袭维权”。 


总体来看,区块链,以及由此连带掀起的虚拟货币领域热潮已呈现了气吞山河之势。一方面,认为行业泡沫高于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却也相信,随全球科技创投巨擎的纷纷入场,也会诞生传奇的故事。


@常兴宇:

从新媒体内容产业切入,区块链技术大致可分为三个应用场景: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内容变现。生产方面,通过区块链版权去中心化特征确实可以杜绝一些抄袭、盗版,并且已经有了不少应用;内容分发上,平台作用会被削弱,内容价值决定曝光度;而变现上,或许也能打破当前的模式,毕竟有着不同的虚拟经济进来。



@Dxlkslbccdtks love:

也许区块链能够对传媒业各类产品的版权维护和新的广告投入起到一定的作用,也许也能为减少虚假新闻做出贡献,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各平台之间是否能够兼容,现在追逐区块链的平台又有多少能够真正获利,还是只是昙花一现等等,这些问题应该是区块链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至于区块链能否真正地成为风口,成为未来传媒业发展的新方向,我还是持观望态度的。


@常兴宇:

区块链作为2018开年最热的一门技术,确实吸引了不少眼球。在文娱领域就先后有专注内容版权的版权家、纸贵、原本等企业,在原有版权登记平台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内容生态;而天涯等等内容社区也相继通过“天涯钻”等等方式,希望重新唤起论坛的活力。不过这股风究竟怎么吹,能吹多久,都还是未知。或许能诞生真正的独角兽,或许又会死于一纸明文。


@李扬:

两点思考: 1.区块链对传媒业的影响,目前直接的表现在内容生产方面,分发渠道方面是否还有新的可能? 2.虚拟资产是否可以推动传媒业探索新的营利模式?



焦虑裹挟

时代竞技诉求的集中爆发


热点密集,风口和伪风口下,引发了中国式焦虑的疯狂生长。商家以此为噱头,挑动消费者的神经。


为焦虑买单知识


《「中年知识网红」搅动付费市场,“焦虑”这门生意才是真正的内容深矿》我们提到,无论是付费的知识产品,还是付出注意力的媒介形式,都紧紧抓牢了当下时代的浮躁和人们的焦虑。


@Dxlkslbccdtks love:

通过听几段音频,看一些书是否真的能提升知识水平还是未知,但是它至少能缓解人们的焦虑,能让人们自我安慰,告诉自己我在学习,我没有落后。可是这些付费知识在更多时候更像是我们买回来之后就束之高阁的书籍,虽然购买率很高,但是真正去读书去学习的人却很少。


@杨小昭:

比起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驱动之下的风口,知识付费的崛起,表面看似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和技术催生的产物,但若刨根问底,却是当今焦虑时代之下,人们与时代发展竞技诉求的集中性爆发。但知识付费真的能让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随时随地获得优质的知识、思想和洞见,从而弥补智慧的短板吗?也许更多的,只是去缓解技术、时代快速转动之下,给人们带来的焦虑感。



@蓝薄荷薄绿:

人们为了自己的无知、惰性而焦虑,但是结果发现为焦虑去买知识付费的单 并没有为其带来预期或者是营销广告里说的效果。不能有效解决陷入中年危机的佛系90后的惰性,就很难彻底消灭焦虑。


还有一种导致焦虑的原因是,自身的现状和自己看到的别人的现状之间的差距;自己的现状和自己想要达到的程度;自己的现状和家人希望你能达到的话程度。这些差距能让自己认清现实,激励自己,但也会让自己焦虑。没有性格因素做支撑、没有智商铺路、没有外在推动力,所引起的焦虑更是不能被有效解决。


商家撩拨焦虑神经


知识付费领域,不但各大平台崛起,还有自媒体大V,网络新媒体和社区也纷纷入局。商家利用人们的焦虑心理,收了一回名副其实的智商税。


@catcat:

这个时代不缺知识,别说付费,就连免费的知识一辈子都学不完,对于个人来说,真正对自我有价值的知识不是靠网红灌输就能掌握的。没有独立思考希望别人把道理和知识捏碎了一口口喂自己的懒人,只是资本这只狼盯上的肥肉而已。同时对于媒介想方设法利用人们本来就严重的知识焦虑赚钱的行径感到恶心,毕竟最终的结果只会加重人的焦虑。


@Albee:

中国整个的社会环境都让人觉得不能闲下来,闲下来就会落后,被淘汰,所以休息时我还必须学点知识,很多时候都是广告和营销为我们塑造的文化和价值观在作祟。



@Deity和:

这些知识型网红就是抓住了受众的心理缺口,对于一些人们关心且可能感到焦虑的问题提出独特到位的见解,然后让用户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些以前没有的并且在这新的时代很有用处的知识,这其实是个互惠互利的过程。


但正如文中所说的这都是些二手的见解,受众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知识构架,并不能凭空地靠这些见解产生一套思考框架。应用到生活中去,受众只是可以在他们的见解上进行有限的思考和想象,自身能力变化不大,生活中也未必有多大的应用。


@雪竹:

更多的是噱头,这些网红拨动大家焦虑的神经,不是谈房价就是谈财富增值,但实际上并未给出任何有价值的建议。知识到底能不能用金钱直接购买?未来医学也许可以帮助实现,但现在,依然必须要花费脑力和时间,仔细思考与阅读。读书,是与书中智慧的大脑对话,而不是与推销书的大脑对话。



大浪淘沙

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当知识付费成为一场大型的心理按摩,全媒派的读者提出自己的建议,学习是一件需要极大心智投入的事情,任何知识的学习归根到底都是长期的。


速成心理的无用功


@W博:

感觉目前的课程,不管叫什么名,总的来说还是围绕着成功学,相对专业课程比较少。特别是年轻人急于求成,极少人愿意踏踏实实的去学一门相对专业、学术内容多的知识。


其实,问题不是在于是否付费,而在于付费课程的内容是什么。所以个人觉得,如果付费课程能够更专业、精准、有内容,不是一味的讲如何学习,而是认认真真的教授一门课程,那付费知识无疑是给更多真正求知青年更多机会。


@T.X.T:

个人更倾向于英语、电脑技术学习这种看的见效果的付费产品。xx教你月薪五万、教你走向致富之路……有点忽悠人的感觉,或者是变相的粉丝经济。 


知识付费的兴起,对内容创作者和有需求的用户来说其实是一件双赢的事,是有价值的内容的体现。只是现在知识付费市场有点注水的成分,但是我相信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将会是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产品。



@坂本 竜之介:

知识付费确实已经掀起,但是‘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刻性还是不高。人们热衷于知识付费,从好的方面来说,证明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尊重知识,并且确实可以让人们学到一些东西。


但是另一方面,知识的碎片化,表面化和过于理论化从长远来看是消极的,而且也迎合了当下浮躁的人心,更多人愿意去在手机上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而不愿意好好捧起一本书认真的看一小时,人们都趋向于一种快速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但任何知识的学习归根到底都要是系统的、长期的。


@斯科菲尔德:

碎片时间与知识焦虑所扭曲成的强迫症,让众人想求得速成型的灵丹妙药。但最切合实际的还是去图书馆静下来读一本书。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去这么想?时间真的不够吗?


知识快餐,取之有道


@什艾谖:

我觉得想要找回林肯和道格拉斯辩论那会儿的观众的专注度,需要更多仪式感、持续时间长的而非仅仅碎片的藏在屏幕后的知识快餐。有音乐节、动漫展、微商大会,应该也有一个知识网红的集体party,面向大众开放,接受粉丝的见面、提问,与粉丝进行互动活动。



@Dxlkslbccdtks love:

现在大部分付费知识都是教人们如何快速成功的,说到底其实并不能帮助我们有多大的提升,如果未来的付费知识能够更加垂直化个性化,能够让人们根据自己真正的不足加以改进,也许它的留存率和用户黏性会逐渐增强,用户也许也能从中真正得到提升。


无论是快节奏时代引发的知识苛求,还是面对风口急于上车的焦虑一族,碎片的知识灌输、急于求成的内容生产都不能带来长久的积极影响。正如读者@彤心未泯所说,学习本就是一件需要极大程度心智投入接受磨练的事情,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帮助热点之中,迷茫又热切的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