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媒派读者大型battle现场:养蛙游戏大火,因为收割了90后的孤单寂寞?

2018-01-27 腾讯传媒 全媒派

就在“空巢老母亲们”独守空房、盼儿远归之时,与此蛙相关的热点话题一浪接着一浪:旅行青蛙最终会死?青蛙住所存在重大消防隐患?是测试生育意愿的巨大阴谋?中国社交网络被一只日系青蛙攻陷。


每一个爆款刷屏的背后都有其复杂的逻辑。全媒派(ID: quanmeipai)在本周的《蛙是假的,90后空巢青年的“孤单寂寞冷”才是真的》一文对放置类游戏的机制和心理、文化基础做了分析。你到底是因为什么才热衷养蛙?佛系90后们在评论区展开了一场大型battle。


游戏之上,标签未满

90后:我们不一样


针对“这款游戏玩的不是蛙,是空巢90后的寂寞”这一观点,90后不愿意被标签化在评论里体现得淋漓精致,反方代表在评论区展开diss。


@_Elika:我想认真地说,养蛙也不是我孤单寂寞冷。猫咪后院全玩完的时候正是上学,玩乐谈恋爱充实不得了的时候 ,怎么就孤单寂寞冷了啊???


@kiki:每天忙着加班的90后空巢青年表示养蛙完全是忙里偷闲不用动脑的小休闲,真正孤单寂寞冷的时候,一只蛙就能填补内心空虚?也太小看90后了。



“我觉得这篇推文的标题成功地吸引了90后小伙伴的眼球。”读者Beryl.说,他认为内容和宣传是这款游戏火爆的原因,是从众心理和佛系理念的体现,而不仅仅是所谓的空虚。


将孤岛连成大陆

空巢青年的后花园

  

其实,细度此文,你会发现文章只是将聚光灯放在庞大的空巢群体,剖析随着“陪伴经济”风口而兴起的内容产品。评论区的正方代表总结道,这场狂欢的背后不过是“生活的无奈与一颗柔软的心”。


@我爱罗:抛开游戏,90后的空巢青年与社会的隔膜探讨有理


@毛毛:这篇文章我挺认同作者的观点的。个人认为阶层固化,流动渠道受限 都是产生无归属感的原因。


@李信峰:游戏的背后才吓人,设计者抓的就是痛点。


@背影:每个人都对这给个可爱萌的小青蛙心系牵挂,道出了多少千禧一代生活的无奈与一颗柔软的心。90后现在都被叫叔叔阿姨了,更懂的要努力拼搏进取了,这款游戏更是90后生活休闲的排遣了。



读者“-w-”认为这个游戏的火热与十年前拓麻歌子这个东西的热潮有异曲同工之处,追捧他们的都是同一批人。“只不过那批孩子,如今都成年了。”


这不仅体现手机游戏与空巢群体上,充斥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孤独、焦虑与空虚” 被商家抓住放进榨汁机打碎,再混进内容产品到和社交网络。


@Paulene:就如同“跳一跳”这类轻游戏一样,90后用于支配游戏的时间相应减少。青蛙旅行的小惊喜和距离感使年轻人得到满足。二是由于社交的满足,简单的事物传播速度是极快的,晒蛙拉进疏离的关系。三是共鸣吧,90后处于或即将面临婚育状态,提前以一个家长的视角体会带崽苦乐本就有新鲜感,同时也带来对自己父母的反思,感动常在。


@饮归客:在城市化和互联网的交叉影响下,形成了钢筋水泥下的假熟社会。和庞大的工业化机制相比,每个个体都是渺小的。当精力都放在应付体制化的工作上,闲余生活也就没有太多力气和心思。佛系只是被社会规训后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


一只日系青蛙缘何在中国实现爆款之旅?


除了空巢群体特性及社会心理因素,膜蛤?生育测试?不甘平庸?全媒派读者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欣然:不论是男朋友还是呱儿子,都充分发挥了游戏的社交性,朋友圈晒崽儿,日常等撩,都是一种社交货币。


@v.枫:朋友圈微博的刷屏。当你的朋友圈十条里面有三条相同的内容,你就会去询问那是什么,之后你又加入刷屏的行列,形成循环。


 

在众声喧哗之中,对现象的客观分析,最主要的是跳脱自己所属圈层的局限或者对其他圈层的刻板印象。看看这些读者还有哪些深刻的分析:


@Dxlkslbccdtks love:也有一部分人是出于好奇和兴趣去玩这个游戏的,这款游戏获得人们的关注可能在于它真的戳中了不少人的内心,或者说有人在其中找到了共鸣。当然也不排除是为了获得社交货币才去玩游戏的,身边的人都在玩,自己不玩就没有共同话题了。


@T.X.T:从我对微博首页一众养蛙人的观察来看,我觉得推动这款游戏走红的重要原因是人们社交媒体上的自发传播与互动,这离不开一些优秀二次创作作品和新埂的出现。不论是将恋与制作人与养蛙结合,还是对贝爷吃蛙的调侃,这些拼接、戏仿的图片文字都成为了一种迷文化,引发大量传播。线上或是日常生活中养蛙人们间“你崽回来了吗”之类的问候,也让人们更有归属感和满足社交需要。  


为生命留白的两种力量

一种寻远方,一种思还乡


@一夜雨声烦入梦:值得欣慰的是,还有明信片可以寄远方 瞬间戳泪点


@AB君:其实玩了这个游戏,现在也感受到父母的爱。说实话,前几天玩着就有这种感觉,放假回家也是,刚回来喜欢的不得了,过两天就嫌弃我了,但是一出远门,上学了,又能感到父母老是放不下自己。其实,我觉得不单单是有释放情感孤独的作用吧,这个游戏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依存。


无论是生活还是游戏,始终有两种力量,一种去远方,一种回原乡。蛙儿子独自读书、旅行、说走就走,却成功激发了蛙妈们汹涌的爱意,也成了现实生活的映射与依存。

 


其实,在全媒派读者看来,萌蛙既是对孤独的解注,也是对生命的留白。


@李玉婷(潜川宁在路上):孤独是真,但是一个人看书写字走遍天下有什么不好?既然孤独来了,更要学着与它共处,过程虽然不易,但也不能一味的填埋和想着法的驱散吧。


@Dxlkslbccdtks love:至于90后空巢青年的孤单寂寞,在我看来这是人生必须有的经历,其实人都是孤独的,关键要看自己怎么排解,人总要学会过一个人的日子,学会一个人也要过得开心,一个人的孤独不一定是坏事,也许还能从中发现生活的另一种风景的美好。  


@孙英才:90后空巢青年。刚想通,其实工作只能做业务类的工作,可以接触更多的人,也许接触的人不是朋友,但是多一份社会关系也好,比和机器,电脑打交道要好。


@春季觉醒:下载后的第一个小时你会觉得这玩意儿挺无聊的,一天之后你就发现身边无聊的东西比这个多多了,等一等也未尝不可。



每一代人都习惯性将自己作为主角,其实洪流之中,所有人都是所有人的配角,不管愿不愿意承认。都说自己紧随潮流是个佛系青年,而真正的佛系从来不是一种流行,是心底的参透。而对于如何承受这种孤独,读者“饮归客”说:最终帮助解决大部分人需求的,很有可能是人工智能。

    

读者“CanLing”的评论于凌晨两点出现在评论区中。“蛙是假的,作者想要探讨的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才是真的。充满学术气息的作者就是想要和你们进行学术探讨探讨,留言的读者们却一点也不配合,一点也不买账。作者才是真正的孤独啊。”


文章作者九重刷到这条留言的时候,在回复里打了一行字:失语的人孤独吗?不,失序的人才孤独吧。她打开手机,终于在游戏火起来之后的第二周,点击了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