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zzFeed上市如坐过山车,海外新闻聚合类平台何去何从?
2006年,秉承“分享比搜索更重要”这一理念的BuzzFeed,将自己从为谷歌等搜索引擎进行内容优化的业务中释放出来。在随后几年时间里,凭借最拿手的各类榜单和meme图,BuzzFeed让自己的内容风靡社交网络,成长为一个广受年轻人欢迎的新闻聚合类平台。
2021年12月6日,BuzzFeed与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也因此成为美股首家数字媒体公司。回顾往昔创业史,BuzzFeed这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上市之后能够万般安好吗?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带来编译文章,介绍BuzzFeed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媒体公司,分析它所代表的海外新闻聚合类平台的前景又将如何。
成立于2005年的BuzzFeed,最初只是由乔纳·佩雷迪(Jonah Peretti)在纽约唐人街一间小办公室里孵化出来的互联网实验室。
在创办BuzzFeed之前,佩雷迪是美国著名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的首席技术官、主要创办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网站先在2011年被美国在线(AOL)收购,而后兜兜转转,又被BuzzFeed收入囊中。
图片来源:《赫芬顿邮报》
尽管佩雷迪参与创办的这两家网站都非常成功,却完全不是同种类型的媒体。
《赫芬顿邮报》以时政新闻闻名,曾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但BuzzFeed与严肃新闻搭不上边,在这家网站,你很难看到深度报道或突发新闻报道。将“分享比搜索更重要”作为信条的BuzzFeed,更信奉病毒式传播在互联网上的重要性。
于是,你更可能在BuzzFeed看到的资讯内容是“24对曾经热门但现已分手的明星夫妇”“2021年最新靠谱爱情测试”“我的女友被困在鬼屋之后”等猎奇搞怪、测试调查、另类清单类内容,可以这么说,只要是能够引起点击和转发欲望的,就是BuzzFeed想要的。
这些内容来自各大平台,包括Twitter的热搜榜、YouTube的最热视频,甚至是《华尔街日报》等等数百个来源。通过BuzzFeed这个新闻聚合平台,用户能够一览当天最热门的网络资讯。
BuzzFeed也会自己参与制作热门话题,比如“裙子是蓝黑还是白金”,借助“标题党”和夸张的封面设计,这些内容经常能横扫社交媒体,甚至漂洋过海进入到我们的视野。
图片来源:BuzzFeed
虽然有着“美版今日头条”的称号,但是与今日头条注重算法筛选不同,BuzzFeed的内容一直都是高度人工编辑的,在内容生产上有着强烈的中心化特色[1]。BuzzFeed拥有数百人的编辑团队,他们每时每刻都在钻研什么样的内容最适合分享,最能引发用户分享冲动。
由他们产出的内容不仅在BuzzFeed自家平台上发布,还会被上传到常见的社交媒体上,比如Twitter、Facebook、Snapchat、Instagram、YouTube和Pinterest,也包括VK和Telegram这样的非美国社交平台。
在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BuzzFeed充分发挥了新技术的力量。比如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来引导多个平台的内容发布策略,还有专业数据分析团队利用Pound技术分析内容在各大社交媒体的传播路径与方式,从而帮助运营人员锁定传播热点,不断优化内容方向。
内容跨平台发布也并非一成不变,BuzzFeed会基于社交媒体的特性和受众属性,量身定制内容形态。FastCompany.com曾经举了一个例子:BuzzFeed上的一个炖鸡菜谱,会被制作成46秒的Facebook视频,然后转变成15秒的Instagram短片,烹饪要点被贴在评论区,最后是一篇Pinterest帖子,包含两张图片和通向Facebook视频的链接。如果要分享到Snapchat,它还会被转化成纵向模式。虽然形式变了无数次,但菜谱还是那个菜谱[2]。
数据直观体现出BuzzFeed创新内容策略的成功:如今每月独立访客数量超过2亿,有接近3/4来自各类社交网络。
十几年的时间里,与创建伊始的小型内容实验平台相比,BuzzFeed如今已经成为一家拥有数千名员工、估值几十亿美元的大型数字媒体公司,并有自己的全球新闻团队、视频制作团队、数据运算中心和创意广告团队。12月6日,BuzzFeed终于借壳SPAC上市,成为美股市场数字媒体第一股。
BuzzFeed上市不仅是公司自身的里程碑,对于海外其他数字媒体公司也有借鉴意义。例如BDG Media、Vox Media都在保持观望,如果BuzzFeed证明道路可行,或许也会进行效仿。
这里需要做一个小科普。由于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监管条例管控太过复杂,不少公司会通过SPAC借壳上市。SPAC是指已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空壳公司”,通过它收购一家私营企业,后者就能绕过IPO复杂的管控规则实现上市。这是海外广泛采用的一种上市方式,也是数字媒体公司所采用的融资方式。
不过,BuzzFeed上市之后情况却不乐观,开盘价为10.95美元,当天收跌11%。《华尔街日报》分析,破发的原因在于SPAC投资者提前撤资,使BuzzFeed借壳上市仅获得1620万美元现金,而且公司现有股东几个月内无法出售股票,只有一小部分股票能够公开交易,这令股价大幅波动[3]。
但上市破发或许只是BuzzFeed近几年遭遇的“倒霉事情”之一。作为“媒体的颠覆者”,BuzzFeed的日子并不好过。从2017年开始,BuzzFeed的广告业务就开始受到冲击,加之商业化和全球化进展缓慢,此前已进行了业务收缩和多轮裁员。
2017 年,BuzzFeed解雇大约100名员工,不久后又关闭其播客团队;2019年1月,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再次裁员15%,200多名员工离开,新闻部门是裁员重灾区;2020年11月,BuzzFeed从Verizon Media买下《赫芬顿邮报》,旋即裁掉70多名员工,其中大部分都是记者,《赫芬顿邮报》在加拿大的业务也被关闭[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此之外,BuzzFeed前高管马修·亨里克被Facebook“挖墙脚“。BuzzFeed 的全球化也受到冲击,缩减了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业务规模。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些危机又被催化,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佩雷迪一度在战略备忘录提到,现在的关键问题已经不再是“比谁跑得更快”,而是“比谁活得更久”。除了果断通过裁员、缩减海外业务规模等手段降低成本,BuzzFeed为了“活下来”,还开始大举推进商业化。
首先是原生广告。BuzzFeed强大的内容矩阵和众多忠实读者,让他们能够知晓什么产品好卖。换句话说,由于可以精准地知道读者想读什么,出于同样的逻辑,也就能精准地知道他们想买什么。BuzzFeed采取的是原生广告的形式,它们会以分享文章的形式出现,符合文章的调性,不显得突兀。
这些广告结合佣金商务模式,为BuzzFeed带来大量收入。比如,当读者读到有关某个特定酒店的内容时,可能会预定这家酒店住宿,Buzzfeed就能够从这笔交易中获得佣金。佣金商务模式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BuzzFeed正在迅速提升原生广告的比例,甚至有网友发现,某一天BuzzFeed上排名前十的文章都是亚马逊的软文。另外,曾经网站上几乎没有Banner广告,但是现在除了原生广告的比例不断提高,Banner广告在网站也随处可见。
其次是推出电商品牌产品,推动线上和线下销售。2017年12月,创始人佩雷迪宣布,BuzzFeed未来高速成长将不再只倚赖广告,电商、视频将是他们成长的新引擎。
公司曾表示,预计未来收入的1/3来自商品销售,包括电商和线下产品,例如在美国最大零售巨头沃尔玛销售的,以BuzzFeed美食品牌Tasty命名的系列炊具、智能锅等。卖货业务被视为BuzzFeed减少对数字广告依赖,进而拓展多元化业务的一种方式。而依靠热点内容优势,BuzzFeed能够迅速打造出爆款的电商产品。
图片来源:BuzzFeed的网站购物界面
第三是进行收购。基于海外媒体此前的预测,在上市之后,BuzzFeed将会进行更多收购活动,它可以使用公司股票作为资本,进行此前收购《赫芬顿邮报》的类似交易。收购基于订阅服务的数字媒体出版商Complex Networks 等已在BuzzFeed的计划表上。通过收购小媒体,并且控制成本以实现增长,能够让BuzzFeed在与谷歌、Facebook这些巨头中的竞争中更有优势。
得益于削减成本,以及拓展电商和特许经营权的新业务,2020年,BuzzFeed公司收入达到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并从2019年亏损3700万美元转为盈利1100万美元。“活下来”的目标暂时达到了。
从创建到上市,BuzzFeed起起伏伏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也是数字媒体行业发展的缩影。
BuzzFeed四面楚歌背后,是不景气的数字媒体行业。Vice、Otter Media和AOL-Yahoo等互联网传媒集团都进行了裁员。仅仅是2020年3月份,Vice就裁掉了155人,CondéNast裁掉了100人,Quartz裁掉了80人。
疫情的冲击,加剧了媒体行业的衰退。主要原因就是各大厂商都在大幅缩减广告成本,最直观地影响了以广告为主营业务的数字媒体。Newsweek数据显示,2020年广告收入总体减少了18%。而根据《纽约时报》的估测,约有3.6万媒体人因为疫情失去了工作[5]。
媒介消费形式也在发生变化。短视频深刻重构了内容消费市场与消费格局,短视频消费成为了媒介消费的主流,在社交网络上流行和刷屏的不再是图文,更多是短视频。
短视频应用不仅抢走了对流行内容定义的权力,也吸引了广告商和用户的注意力。而以图文为主要介质形式的海外老牌新闻聚合平台,或多或少地显得有些拧巴。它们虽然也在积极地进行视频化的尝试,但是在Tiktok等巨头的衬托下,显得有些无力。
商业化的想象力还不够,越来越多的新闻平台、巨头的应用出现并竞争着有限的市场份额,新闻聚合类平台在“内卷竞争”之外,不但要与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争夺读者,也要与谷歌、Facebook等科技公司争夺广告费。
虽然BuzzFeed提出了数字内容发展的战略框架,即内容+商品+广告,但长期以来,BuzzFeed基本还是未跳脱出“媒体内容+分发渠道”的价值这一大逻辑[6]。变现模式单一,旧业务受冲击,但新业务尚未有起色。作为“数字媒体第一股”的BuzzFeed尚且如此,其他平台就更不用说了。
BuzzFeed凭借十几年的积累和强大的韧性完成上市,但不管是这家公司未来,还是整个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未来到底走向如何,我们还需保持观察。
【今日互动】
你对BuzzFeed有了解吗?你认为以BuzzFeed为代表的海外新闻聚合类平台应该如何适应短视频时代?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讨论~
[1]人民网: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413/c40606-29923210.html
[2]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89578/answer/91192841
[3] BuzzFeed上市相关信息参考自:
thewrap:https://www.thewrap.com/buzzfeed-completes-deals-to-take-company-public/
36氪:https://36kr.com/p/1516677211691017
[4] thewrap:
https://www.thewrap.com/buzzfeed-huffpost-layoffs/
[5] 硅兔赛跑:
https://mp.weixin.qq.com/s/lFUs77QrPgqE0fFzbG0bxQ
[6] 东西文娱:
https://mp.weixin.qq.com/s/SfOp2lX--l7Z_kLcDxX3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