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chaoscruiser Intro 混沌巡洋舰, 给您洞穿未来的视力。我们以跨界为特色, 用理工科大牛的科学思维帮你梳理世界的脉络。 本文灵感来自The Product Space Conditions Development of Nations, Science。 这幅图描述的是一个叫产业森林的新鲜概念(其实叫产业网络更准,这里用森林是为了后面的比喻)。产业森林描述了一个由种类繁多的农业和工业产品组成的关系网。每一个产业即网络里面的节点,就象产业森林里的一棵树,例如图上标出的粮食生产,采矿,电子。 森林中心是高级工业品,森林边缘是农产品和原材料等。森林中心树木密集,而边缘稀疏。值得注意的是, 树木密集的地方树木间也更盘根错节(连接密集),而树木稀疏的地方后来干脆连接也越来越少,在森林的边缘,有些树木基本上就是孤立的,比如说奶牛生产。 这个图颇为的像城市的交通图。市中心路网交错,而到了郊区的小村,你基本就到了路的尽头,开到那里你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这个网络如何理解? 首先,每个产业间的连接刻划两种产品间的在生产过程中的联系,外围的产品是内侧产品的原材料,当然内侧产品也可以给外围提供服务。 第二,连线的颜色对应两种产品的相似度。何为相似度?这个概念用来刻划生产它们时候需要的生产要素的相似性(如劳动,技术,资本...)。 例如梨和苹果的相似度就很高,如果一个地方适合生产梨,那么它也往往适合生产苹果。因为生产梨和生产苹果的要素是差不多的,同样的气候和土壤,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节点的颜色被用以描述产业的大类,比如资本密集型都用蓝色表示,劳动密集型用绿色表示。节点的大小代表年交易量。如下图所示。 如果重新回去看产业森林的地图,你立刻明白, 森林的边缘树木稀疏而中心树木繁密(树木的间距即产品的相似度,相似度小则间距大,注意树木的间距是颜色表明的!)边缘的树木果实稀少(小圆,贸易量小)而中心的树木硕果累累(大圆,贸易量大), 除了石油产业外(靠原材料发财的也就是中东了)。 这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个国家的发展,被称作从森林的某个位置向其他位置跃迁的过程。一个国家被比喻成产业森林里跨越的猴子,它从一棵树,跳向另一颗树(产业升级) 。 当然猴子的目标都是朝着果实丰美的中心去的。而这篇文章的新颖之处在于,以往的文章往往重视研究猴子,如果一个猴子长期无法达到中心,那是猴子的问题。一个预先的假设是猴子只要跳的足够好,总能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并达到森林的中心。 而这篇文章则从另一个角度,森林的结构来阐述为什么有的猴子能够达到森林的中心而其他猴子就不行,并且提到其实森林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前面提到森林的边缘树木稀疏(产品的相似度小),而中心的树木密集(产品相似度大),而猴子的跳跃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知道, 猴子从森林外侧往中心跳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猴子所在的树周围树木过少而且树木间距过大,猴子就没法跳到下一棵树上。森林中心的猴子可以很轻松的在树木之间跃迁摘取丰美的果实,而边缘的猴子就没有什么选择。 这个比喻想表达的意思是显然的。一个生产农产品,原材料为主的穷国(石油类除外)很难进入到发达工业国行列,因为生产要素差的太远,产业升级很困难。复杂工业产品往往也高度专业化,如果不在相关类似领域积累经验,很难跳进去。 而如果你已经具备电视,电话的生产能力,那么转型电脑也是不难的。下面三张图显示了非洲,欧美日和亚太各自探索的森林区域。由图可见森林中心依然由欧美日把持,亚太猴进步不小仍需努力。 另外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是猴子能否进入森林的中心和它所在的初始位置和它选择的跳跃方向很有关。如果它开始所在的位置恰好树木间距不太大,而且存在能够达到森林中心的道路,那么它将很有机会进入中心,反之很难。 但即使如此,如果一只猴子没有选择好方向,不小心跳到了独木上,四周没有其它树,那么它被困在那个地方的概率就很大。这里其实也有不少例子,当然只考虑森林的结构肯定是偏颇的,但森林的结构的确是很多例子背后的隐藏变量。例如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除了于工业革命中预先崛起的发达国家(欧美)极少有国家跨入发达工业国家行列(日本+四小龙就没了,油老大不算),而且唯一几个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无疑在生产模式上具有相似性,如亚洲四小龙,都是以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为契机发展起来的,而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无疑构成了由森林边缘迈向中心的阶梯(分析见下图,由此看中国也是很有希望的)。而绝大多数的亚非拉国家,则一直困在农产品和原材料的生产中,从来没走出来过。 以往的理论偏向从政治的角度解释发展经济学的问题,如新殖民主意,即使它们有各自的道理,也只是part of the story。这篇文章显示了科学分析的力量,而在国家的政策制定中,更是具备指引意义。例如你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满足于出口咖啡和可可,即使你能在一时发展很快。 下面两张图是产业森林的局部截图。由上图可见,劳动密集型工业(绿色圆圈)和电子工业(浅蓝色)是一条由森林边缘通往中心的捷径,品种繁多,相距很近,亚洲四小龙甚至日本,正是踏着这条由低附加值走向高附件值的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象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正是处在这样的通路上。劳动密集-电子)。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热带作物(由黄色圆圈表明)一直处在森林的边缘,与森林中心差距都较远(除绿色的橡胶与工业品联系较密切),各种热带作物间也差的较远。因此满足于咖啡和可可生产的国家(如诸多拉美和非洲国家)在发展了这类产品的出口贸易后就止步不前。 我喜欢看science文章的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极具启发性。 那坐森林不一定在产业空间,而猴子也不一定是国家,它可以是你,我。对于不同的人,森林具有不同的涵义,都可以从这篇文章得到启示。 A. 对于企业经营者的启示 这里我们可以继续应用我们产业森林的概念。猴子不再是国家,而是企业的管理者。一个企业的发展,就是它在产业森林里的跃迁过程。你从你现有的树上,要不要跳,往哪棵树上跳,取决于你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内涵的认识,所谓内涵,即企业的核心能力要素,或者之前提到的产业树木之间的联系。对企业产品服务和内涵的认识可以帮助企业划出产业森林里“跳跃“的边界。 而一个企业真正意义的发展,取决于核心能力要素的拓展,即边界的拓展。 网络书店时代的初期,一家美国连锁店曾经试图以提高书店内部的设施抵御网购,结果这家书店在市场上消失了。这个例子就很好的诠释了企业跨越的失败。书店的核心要素是消费者的渠道,而网络书店侵蚀的也是传统书店的消费者渠道。那家书店试图在一个已经被侵蚀的渠道上添砖加瓦岂能不败,而失败的核心在于没有认清时代变化,企业依赖的核心要素也已经变化,只有拓展企业的核心能力要素,如网络,才能生存。 这个例子也适于濒临倒闭的胶卷业巨头柯达。前些年数码化浪潮席卷而来的时候它还在推广过时的柯达数字彩扩业务,错过大好时机。如果柯达认清它的核心能力要素是对色彩,成像的深刻认识和技术功底,然后最快的把它们迁移到数码领域,也许可以与日本的竞争对手们有的一拼。 这种思想不仅限于大企业,甚至可以延伸到小经营者。例如普通的家政服务经营者,最初它的服务领域是买菜做饭一类,但是目前的家政服务,已经扩展到儿童心理,基本外语能力等等,基本能力的拓展不仅可以让家政服务者在时代变迁面前稳居树顶,而且还可以增加跳越的机会,如跳到培训,咨询市场等。 B. 对于科研人员的启示 如果把每个科学问题看成一棵树,那么所有科学问题也构成一座森林。科研人员就是树上的猴子。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学科背景(森林里的特定部分)进入森林,然后开始他在森林的旅行。森林中心的问题互相联通,因为解决它们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是相通的,例如基本思想和方法(ideas&methods),解决一个问题的思路往往可以解决表面毫不相关的另一问题。如大名鼎鼎的布朗运动,它描述花粉颗粒悬浮在水中受到水分子作用而起的不规则运动,谁能想到花粉的随机运动摇身一变就成了股票价格的波动,而研究花粉运动的方法极好的刻画了股票价格涨落? 而物理学的摩擦力,摇身一变就是经济学里的交易成本。某个学科看似艰难得到的新突破,可能是另一个学科早以熟知的“旧闻”,一些原理天生在一些问题里容易发现而另一些问题较难发现。一些难的问题,如果放到问题森林里定位,可能迅速转化为简单问题。 科研人员往往有在一棵上吊死的趋势,每个人都很喜欢捍卫自己的那棵树。但是一个真正擅于解决问题的人恰恰是擅长凭着对一些核心的ideas的谙熟于心由一个问题解决另一个问题。因此好的学者恰如森林中心擅于逾越的猴子。 C.对于大学毕业求职者的启示 树木就是不同的职业,一种工作, 可以是另一种工作的基础,即职业之树之间的联系。你转工作, 就如同从一棵树跨到另一棵树 。而衡量两个职业的相似度,是看两个职业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的相似程度。 那个圆圈的大小当然是每个职业所能提供的收入了。 猴子在森林里跳跃的过程就是你的职业生涯。 外层的工作多为一些简单培训后可做的初级工种而内部则为需要多年能力养成的职业, 从森林的外侧跳入森林的内侧往往有一层壁垒,而跨越他就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森林的内层之所以树木密集,就是因为他们所共用的一些关键能力要素,具有以一敌百,高屋建瓴的特点。例如语言沟通能力是所有商业类职业共同的基础,强大的外语就是在大量商业服务领域跳跃的凭借。如计算机语言和算法这种技能, 学好它可以在各个产业的软件工程师职业间跨越。而对某个特定工程软件的掌握就不行。如概率统计和数学建模,就是很多以数学分析为基础的专业share的关键技能,通它的猴子就可以从一棵树跳过另一棵树,而且往往是果实丰美的树。这些关键技能拉近了很多职业的距离,而这些技能可以帮助猴子进入树木繁密,成果丰硕的森林中心,而在那里猴子也可以有更多选择。 我们得到的第一个启示是,一个人在工作之初,起点和方向的选择具有策略性,相对起薪等因素它们要得到优先考虑。 要尽量从靠近中心的地方开始(技术含量高的点)要找树木密集的地方去。这类的工作往往包含相当多的进入高端必要的能力要素,而这些工作即使开始不起眼,也锻炼了这些关键能力。要尽量去那些能和较多行业精英接触的职业,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树木之间的连线,他们还会帮助你完成最重要的工作,即把森林的地图摸索出来。即使一时不得森林靠近森林的中心,也宜考虑进入行业后整体的上升空间,看看能够到达的地方是不是你喜欢的那块林地。 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回答一些对于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十分关键的问题: 1. 学习基础学科的价值 学习数学物理语言等基础学科,虽然看似不一定与实际应用对口,但是他们的确为最多专业提供核心技能,提高这些基础学科的素质有助于提高在广泛学科领域跨越迁移的能力。这个道理当然尽人皆知,但是很多学习基础学科很好的人却没有好好利用这个优势,多掌握几种专业,在职业森林里多一点自由度,可惜了。一个学好物理的同学很应该多接触学些经济学,生物学,甚至社会学,否则就算没有真正用起他的宝贵资源。 2. PhD的价值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PhD的头衔可以提高起薪,方便职业升级。这当然是对的,但不全面。PhD是提高了起薪,但是也缩小了可以选择的职业范围(可能走到了森林边缘的独木上)。 如果你不是那种迷恋于某棵树上的奇珍异果的人(做研究), PhD的价值就要体现在他对你的核心能力的提升上。因为PhD不至于要求你马上产生效益,还是不错的提高技能的机会,比如编程,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科学方法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当然还有对一个专业领域的广阔深入的了解,可谓高屋建瓴,有利于在入职时有高起点。 而这些好处如果都不明显,那么这个PhD往往弊大于利(同样时间可以早早进入森林了)。 3.大学生就业危机 去年北京半数应届生找不到工作,可谓危机。反应了大学的学科结构和“职业森林”的脱节 。猴子被预先设计好放到一颗树上,结好果子的树上猴满为患,而这些猴子又不具备真正的核心能力-在森林里跳跃所依仗的核心素质,因此从树上掉下去,直接掉地上了。 根本原因还是大学专业和社会需求的严重脱钩。只要看看那些社会上最难找工作的专业就会发现它们多是报考的热门专业。 如医学,法学,计算机,会计师。选择这些专业的人,想必不是出于兴趣而是从一开始就为了就业,但是却恰恰没有把市场供求的规律考虑进去,人们都觉得高薪的专业自然人满为患,但这些专业需要的人就是这么多。我们的大学不仅没有培养学生进入森林的核心能力,又没有一个合理的专业招生规划,那么就必然悲剧了。一些人从这点出发,藐视高等教育的价值,觉得学习无用,实则掉入另一个误区 请见下文: 4. 高等教育的价值 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掌握跨越森林所需要的通用核心要素。一个接受和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森林中心的能力是有本质不同的。一个有受过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一定体现在起薪的差距,而是未来的空间大小,亦即能够达到的地方。建筑工,做小生意都收入颇丰,但是不具备未来进入森林中心的可能。做原子弹的可以不如卖茶鸡蛋的,但是卖茶鸡蛋的只能再卖鸭蛋,而做原子弹的完全可以去搞新能源, 即使做原子弹的去卖茶鸡蛋,也多半可以搞出些鸡蛋做的又快又好的新名堂。 5.专修核心要素的黄金产业-技术,咨询,金融行业…. 我们可以在产业森林的结构图中看到,产业森林中心的区域呈现高度模块化和密集连接,如电子,冶金和机械产业基团,基团内部的各个行业距离极为接近,共享相同或类似的技术内核,核心要素。 既然这个核心要素那么重要,就预示了一类人可以独立出来,专修某一类核心要素的内功,而满足整个产业基团的需要。这样就有了专业的技术服务和咨询公司。如数据挖掘公司,人力资源公司,和各种行业大类的咨询公司,如制药咨询,能源行业咨询。 当然还有一个最核心的要素-资本。,而以调配资本为核心服务的公司成就了金融业。 这些公司具备比传统产业更大的潜力。因为他们具备强悍的扩散能力,它们可以凭借它们对核心要素的掌握向整个产业森林扩散,控制了各个行业的命脉。有了它们,产业森林里的树木被更好的连结起来,因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这些公司通过对整个产业森林提供服务成就了高利润率。 如果你读通本文并专心实践,你就可以是产业森林中心的那只猴子。 欢迎关注混沌巡洋舰,高密度的干货随便挑。有问题请加铁哥微信562763765。 本文另外发表在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杂志上。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