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2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别让《北京折叠》折叠了你的世界观

张是之 张是之 2021-02-20
文 | 张是之
1比较观
宝宝王宝强同学,在离婚绯闻曝光之前,大概与其他明星一样让人羡慕。微博其实就是他公开的朋友圈,专门秀给围观群众的,围观群众纷纷表示,「看看人家过的日子,啧啧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花费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越多,反而会感到不快乐。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展示给别人最好的一面,而这点通过社交平台很容易做到,一张精心挑选的照片,一段仔细考究的文字,可以展示生活的美好而隐藏背后的灰暗。
幸福感的下降,主要源于有的人总是在和别人比较,而不是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和自己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容易幸福;和别人比较,看到的都是别人最光鲜的一面,则更容易羡慕嫉妒恨,降低幸福感。
这些都仅仅是个人的生活态度,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偏偏就有文人墨客,见不得别人好,或者见不得富人更富,常常兴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今不如昔。看到宝宝同学家大业大,都会评论一番,「戏子赚的多,你国没前途。」
经济学家更是推波助澜,建个所谓的模型,罗列一堆统计数据,大谈特谈贫富差距,言必称「基尼系数」、警戒线。然后以悲悯人类的情怀感叹,穷人太穷了,一定要想方设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
这类经济学家以诺奖得主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为代表,还有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顺便提醒一句,《21世纪资本论》是本垃圾书,虽然畅销但不推荐看,看也应当作一本反面教材。
这些学术精英们看上去在关心和关怀着人类的未来,其实呢,他们和围观群众的心态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这些文人墨客已经跻身精英阶层。
围观群众表示,「你看人家的生活,再看看我的生活,差距太大了,太不公平了」;学术精英们表示,「我看到差距了,还做了精确的计算,确实很大,这不公平,太不公平了,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这就是他们的「比较观」。
2差距观
真实的世界在糟糕的经济学家嘴里被严重歪曲和扭曲,顾准说「知识让人求实,逻辑让人求是」。这些人,既不求实,也不求是,靠着想象中的差距,给世界带来错误的理论。
错误的「比较观」,实际上源于错误的「差距观」。错在哪里?很简单,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时间的维度。加上时间维度上的比较,才有意义。
电影《1942》或者三年大饥荒中,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是什么?可能是一口粮食,也可能是一块树皮。这个东西本身看上去的差距很小,可结果呢?有一口粮食或一块树皮的人,就能够活了下来,没有的人也许就死掉了,有口饭吃就可以卖儿鬻女。
70年代,生活稍好一点,结婚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80年代,改革开放,三大件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今天呢,结婚的大件无非就是房子。
贫富差距在变大吗?当然是在变大,而且还越来越大。饥荒年代,差距仅仅是粮食、树皮;70年代,最好最好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你让全国最富的人挑,可劲挑,大概也不会比一般买得起的人贵到哪去;80年代,最富的人买最好的冰箱、彩电,比买不起的人大概要有钱的多。
今天,顶级富豪们可比底层群众有钱多了,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所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需要复杂繁琐的统计也可以观察得到。
问题的关键在于,从统计意义上看到的贫富差距的确是在增大,但之前贫富差距虽然小,却意味着生和死。今天的差距虽然大,但已经不是生死之别。哪个差距更大,我们是不是该重新思考一番?
换句话说,从时间的维度上看,富人的确在变得更富,但穷人并没有因此变得更穷。对穷人自己而言,自己的生活是变得比之前更好了,而不是更糟糕了。
下图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阶层变迁示意图。30年前贫富差距的确是小,阶层划分更加扁平,但收入中位线很低;30年后贫富差距变大,金字塔结构的阶层划分变得更加陡峭,但收入中位线上升明显,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注意,是中位线,不是平均值。

而金字塔颜色的变化,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变迁中,阶层分布也随之改变,30年前的社会底层家庭,并不意味着今天依然处于社会底层,阶层并未固化。
这个规律并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规律,整个世界的规律,也是如此。安格斯·麦迪逊 《世界经济千年史》

3世界观
8月21日,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荣获2016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对于获奖,我们表示祝贺,成功理应获得掌声。我们所担心的不是小说本身,而是小说传递出的世界观,极有可能被误读。
《北京折叠》是科幻故事,讲述的是22世纪的北京,空间被分为三层。上层500万人口,生活24小时,随后被封入胶囊沉睡。城市折叠,变出另一个空间。中层2500万人口,大多是白领,生活16小时。当他们睡下后,城市再次折叠,又出现一个空间。下层5000万人是清洁工和个体户,生活8小时。主人公老刀为了给养女交幼儿园择校费,铤而走险给人送信,穿越了三个空间,最后终于有惊无险地返回自己的第三空间。
故事虽然科幻,但又切合现实,触及了社会分层、阶级固化等社会问题。郝景芳本人也对社会问题很关心,希望通过小说折射现实。书中描写的未来社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了。
还有文章则分析,比赛最残酷的地方,还未起跑,胜负已分。认为贫穷养育贫穷,因为贫穷治下的环境、教育、见识乃至你能想到的所有资源,都因为贫穷而被限制、被固化,阶层划分根深蒂固。 纵使作者系经济学博士出身,却并未通过小说传递正确的经济学常识,传递的仅仅是不满,而这个不满又充满了错误的理论基础。
首先,假如交易是自由的,本身并不存在「剥削」关系,因为自由交易是互惠互利的共赢行为。其次,说机器人的广泛使用,使得更多的人完全没有了价值,仅仅沦为救济对象,这个逻辑如果成立,人类就不应该发明工具,不应该追求任何更高的科技进步。
无论是事实还是逻辑,都雄辩地证明,科技进步先进设备的使用,无疑是扩大了就业,创造出了许多原来没有的工作岗位,而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替代和淘汰。这一点上,小说所传递的经济学观念错的离谱,还停留在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腐朽思维中。
最后关于公平,这是一个从错误的「比较观」和「差距观」引申出来的错误的「公平观」,只看重结果公平,见不得富人比穷人舒服。认为结果的不公平,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公平。
王宝强长的很傻根,非要让他在真实生活中也必须是傻根,这就公平了吗?觉得他片酬高了,非要有关部门出来管一管,压低一下片酬,和那些演技拙劣的演员拿享受同等待遇,这就是公平吗?
斯蒂格利茨认为,「造成不平等的原因之一,就是你没有给予一些人机会。」但正如刘军宁在《投资哲学》中所写:「如果这些机会与你的能力根本无关,这些机会就不是你的机会。打篮球的科比不必嫉妒打网球的费德勒的成就,因为网球不在科比的能力圈之内。」
给你去 NBA 的机会,你去吗?让你回到1999年,你会去建立阿里巴巴吗?让你回到1998年,你会去成立腾讯吗?远的不说,即使回到2009年,很多人依然不会买房子,纵使房价这几年可以让你投资收益轻松翻倍。
弥尔顿·弗里德曼说的好,「一个社会若是把平等,即结果的均等置于自由之上,那么最终的结果既是没有平等也没有自由。运用强制力量追求平等,只能摧毁自由;而且,强制力量,即便最初是为了实现良好的意图才使用的,最终也会为一小撮人所攫取,他们以之来谋取私利。」
4自由观
接着弥尔顿·弗里德曼的精彩论述,说一说自由的问题。
80年代之前,中国农民是不允许随便离开他出生的地方的,即便你有再大的才能,也只能在你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打拼。王宝强再会演戏,你也只能种地;姚明就是长得再高,那也不一定能打篮球,更别说去 NBA 了。
稍微放开一点自由,人们能够自由流动,能够根据自己的才能去寻找发展的机会,市场就迸发出了巨大的活力,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自己国家的身边的故事。不是什么屌丝逆袭,而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北京折叠》中所描述的禁止不同阶层的人之间自由流动,这才是阶层固化的根本原因。正如《雪国列车》中底层车厢的人们,是被武力强制留在底层车厢的,才只能被迫食用蟑螂制造的蛋白块。没有自由,没有选择,论你才华横溢,也只能接受现实。
另外一个需要澄清的概念,财富并不是分配而来的,而是由企业家以及为企业家工作的人创造出来的。财富的获得只有创造和交易两种方式,除了是抢劫而来的财富非正义,其他财富无论多少,都是正义的,与分配无关。
对于小说的解读,有两个方向。一种是,感叹社会不公、结果的不平等,进而要求重新分配,要求富人要重新「反馈」社会,帮助穷人。另一种则是看到制约人们追求幸福的本质是对自由的限制,进而追求更多的自由,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人们通常容易想到的是第一种,因为这很直观、很形象,但很可惜这是错误的。不容易看到的是第二种,是自由让人们发挥了更大的潜能,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有一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如果让我选的话,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如果选择追求结果均等的公平,而不是选择让人们去自由追求幸福,那么我们很可能走向最坏的时代。
2016年09月01日,本年第 44 篇原创。
本文首发公众号:经济学家告诉你A
 认识自己         理解世界         欢迎识别关注-->长按二维码

如果你也对经济学感兴趣,也想自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一般人不具备的思辨能力,可以参加我正在组建的「经济学研习小组」。勾搭小编微信:oneshusheng,拉你进群。敲门暗号:经济学。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个人该如何学习经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