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错在了哪里?
文 | 张是之
事情并不复杂,知名作家六六通过微博炮轰滴滴在出行高峰期加价,不急人之所急学雷锋做好事,还加价给自己添堵。花钱事小,这口气不能咽,怒而指责滴滴是一家流氓企业。
碍于六六的影响力,滴滴被迫进行了一次危机公关。当天下午,滴滴官方微博回应,当时发生的订单时间正值出行早高峰,系统预测总行程花费42分钟,其中拥堵32分钟。另外当时发单时,半径3公理内有289人同时通过滴滴叫车,但对应的空车仅有56辆,属于严重的供不应求,触发了系统的动态调价机制,拥堵也造成了车费增加。
开个脑洞,简单设想一个场景。出行高峰期,这289人不是分散在半径3公里的圆上,而是围成圈站了一圈,中间是那56辆空着的汽车。
很明显,56辆车是远远满足不了这289人的出行要求的,那该如何来分配这56辆车的使用呢?最公平的办法就是举手竞价,谁出价高说明谁确实具有真实急切的需求,那就派车给他。
两百多号人围着圈轮番喊价,怎么着也得挺长时间吧?白白浪费时间。更何况真实情况是,这两百多人是分散在半径3公里范围内,谁想出高价,谁想出低价,完全无法举牌。乘客不知道哪辆车愿意跑,司机不知道哪个乘客愿意出价。
好,现在滴滴出来了,利用定位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同时解决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问题,把原来需要举手的场地转移到了手机APP 上,把原来需要举手的机制改为滑动手指自行决定。司机也可以同时看到竞价的结果,去接愿意给他出高价的乘客,双方满意,高高兴兴把班上。
乘客假如看到涨价不高兴该怎么办?不高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觉得价格高了,不接受、不叫车就可以了。觉得价格高,说明此时此刻乘客的需求达不到这个价格的急切程度,可以等高峰过去价格回落,也可选择其他乘车途径。
总之,乘客有完全自由的选择权。
其中所谓的动态调价机制,并不是滴滴想怎么调价就怎么调价的。
滴滴并不是价格的制定者,而是价格的发现者。
正如想象的场景,乘客和司机围成一圈举手竞价争取乘车资格一样,滴滴利用技术手段解决了跨时空的维度问题,同时它不需要确切事先知道乘客的报价,而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预测给出乘客一个价格区间,让乘客自行决定是否接受即可。
重复一遍,滴滴实际上是价格的发现者,它冲破时空的限制,让价格同时呈现在乘客和司机面前,你们自行配对。
跨越时空对接供需,这就是滴滴解决的痛点。
滴滴回应动态调价加价的费用 100% 归司机,退一步讲,即便这个加价100%归滴滴,只要司机和乘客乐意接受,在那个时间点满足了双方的需求,促成了交易,就没毛病。
六六的指责毫无道理,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假如滴滴迫于六六制造的舆论压力,从此以后高峰时期绝不加价,这才是违背市场规律的。造成的后果便是,高峰时间段愿意出车的更少,乘客出行更加困难。
不了解经济学之前,自己也是经常看到涨价就骂娘,觉得无商不奸,总是想多赚钱。
懂点经济学,生活从此多了很多小确幸,因为你知道涨价未必是坏事,因为涨价才带来了更多的供给,付出的仅仅是多一点的钱,而你强制不许它涨价很可能你有钱都买不到。
知道了背后的逻辑,生活会轻松很多。钱不够怎么办?努力,欲取先予,先给别人创造价值给自己带来财富,然后去购买商品或服务。这正是市场经济的魅力所在。
六六文章写的好,但也建议读点经济学,生活小确幸就会多了起来,幸福感倍增。
延伸阅读:
陈丹青为什么错了?
题图:来自一位工人张红东的铅笔画作,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看到更多他的介绍和作品。
苹果特权打赏码
难度就是价值所在。
——建筑师,汤姆·梅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