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2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人人都是资本家

张是之 张是之 2020-02-08
文丨张是之

一、到底谁算资本家?
网易这事一出来,我就知道肯定会掀起一波复习剥削理论、挑动阶级仇恨的小高潮。
这不,高潮来了,乌鸦校尉痛骂资本家的文章出炉,毫不意外又是 10w+。
当然,网易肯定不地道的地方,当事人患病又伤心,搁谁身上都不会好受。
但仅仅因为网易这事,就把指责的矛头指向整个资本家群体,以点带面,恐怕会伤及无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些梗换个包装出来,加上剩余价值、剥削理论的加持,照旧能够博得眼球,但却丝毫不会给读者带来智识上的长进,只是让他们重复了那点仅存的、中学学过的政治经济学,停留在了那个阶段。
资本家这个词的污名化,当然要首先归功于 Karl Marx,「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是死劳动,像吸血鬼一样,必须吸收活的劳动,方才活得起来,并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大。
但今天都 2019 年的 21 世纪了,Marx 他老人家上上个世纪的东西,还经得起现实的拷打和逻辑的推敲吗?
不说家里有矿,家里开厂,按照 Marx 的说法,现在就是家里有几套房子的人都该被划入资本家行列了。
房东们不劳而获,剥削着租房子的人,吸着租户的血,越吸越爽,一直吸一直爽。
可别小看房东们,北上广深有几套房产,资产可以抵得上一个创业板的小公司。
那些被广泛统称为资本家,创业公司的小老板们,国税一交工资一发,没准最后还都是在给房东打工。
你看,到底谁是资本家,谁剥削谁,这还真不好说。
你说老板剥削你,可你自己怎么不自己去创业去剥削别人呢?
你说房东剥削你,可你自己怎么不努力买房当房东呢?
你说你爹没帮你买下几套房,所以当不了房东,可人家爹在努力的时候,你爹又去哪里了呢?
你说网易丁磊都那么有钱,家里还有猪,那肯定是大资本家,可人家也是从草创公司一步步过来的。
哪个群体是资本家?是有钱、有厂?还是有矿、有房?
哪个阶段变成了资本家?创业初期,随时倒闭的小老板算不算?还是挣了大钱的才算?

二、鱼塘风波陈志
痛骂资本家的乌鸦校尉,公号主体也是一家公司,当然我们不知道他的团队是否超过 7 个人。
而要知道,就在三十多年前,雇佣超过 7 个人,那是妥妥要被定罪的,罪名就是资本家复辟。
为什么是雇佣超过 7 个人而不是 8 个人或者其他数字,就会被定性为资本家?这还要从四十多年前肇庆的「鱼塘风波」说起。
1978 年年底,一个叫陈志雄的养鱼能手,承包了村里的 8 亩水塘。原本几乎没有产出的烂水塘,1979 年一年在他手里挣了 6100 元。而这一年,中国农民一年的人均收入才 160.17 元。
尝到甜头的陈志雄,第二年开始扩大承包规模,一下子包了 141 亩。到了第三年也就是 1981 年,扩大到了 497 亩。
这么多的鱼塘,单靠他们夫妻两人显然应付不过来,于是就雇了 5 个固定工人,临时工也干了有 1000 多个工作日。
而当时中央文件有明确规定:个体经济不准雇工。陈志雄的做法明显违反了中央文件,属于顶风作案。
198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介绍了陈志雄承包鱼塘、雇佣劳工的情况。
从这篇文章开始,引发了当时的一场全民大讨论。争论焦点就是:「雇工算不算剥削?」
人民日报最后的总结文章题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搞活经济》,认为陈志雄可以雇工,雇工不算剥削。
而参与这场大讨论的另外一位重量级选手,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的「经济学家」林子力,却从 Marx 的著作中的一个案例得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结论:「8个人以下就叫做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削。」
7 个可以,8 个不行。从此「七上八下」的界线,进入了中央文件。凡家庭专业户、个体经营户,雇工一律不许超过8个,否则就是「剥削」。
这个结论在当时客观上肯定了陈志雄的做法,但却埋下了另外的历史隐患,因为很快雇 7 个人根本就不够用了。
1981年创办「傻子瓜子」的年广久,开始雇了4个人。到了1983年,增加到103人,加上他儿子的分店,雇工达到140多人。月营业额60万。
这个数字远超雇7人就是剥削资本家的红线,毫无疑问要被法办。
当初想要办他的人,到底是要维护社会主义的纯洁性,还是因为月入60万而因妒生恨?这还真不好说。
但幸运的是,邓小平的一番话解救了年广久:
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
今天回头再看这些争论和历史,就像看玄幻故事一样,但当时当地的那些当事人,那可是冒着坐牢甚至杀头的风险在改写历史。

三、人人都是资本家
我们回头来看,那位「经济学家」林子力,他是如何从 Marx 著作中推导出「七上八下」的结论的?
据文献考证,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的第342页,有这么一段:
按照我们的假设,他必须使用两个工人,才能依靠每天占有的剩余价值来过工人那样的生活,即满足他们必需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生活目的就只是维持生活,不是增加财富;而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增加财富是前提。为了使他的生活只比一个普通工人好一倍,并且把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半再转化为资本,他就必须把预付资本的最低限款和工人人数都增加为原来的 8 倍。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Marx 关于雇佣 8 个工人就变成剥削资本家的那段话。
林子力从这段话中得出结论是:雇工7个人以下,赚了钱用于自己消费的,算个体户;雇工8个人以上,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就算剥削,就是资本家。
而人家老马只不过是举个例子而已,他们就当真了。他们一当真,多少人因此蒙受无妄之灾。
如果没有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这样先入为主的灌输,这段话你交给没有任何政治经济学基础的人去判断,大概率不会有人太当回事。
这些历史的细节和逻辑的推敲,教科书大多都会选择性的无视,那些让我们背诵的东西,就和乌鸦校尉的文章一样,都是结论没有逻辑。
背过就行、知道就好、考试会考,至于逻辑嘛,不好意思,那是扣分项。
连老马本人都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家就是资本的人格化。按照这个说法,实际上我们可以说人人都是资本家。
如果我们能够放下对资本、资本家的偏见,去思考一下资本积累的过程,无外乎就是勤劳和节俭。
收房租的小房东,路边上的烧烤摊,看上去风风光光的大老板,每一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积累自己的资本,都想努力成为一个更大的资本家。
就连痛骂资本家的乌鸦,估计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公司仅仅停留在只雇 7 个人的规模吧?
一个经济蒸蒸日上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人人都想成为资本家的社会,而不是人人都骂资本家的社会。
最后,祝你将来也能够成为一名资本家,祝你全家都能成为资本家。

2019年11月27日

题图:Maurice Prendergast,Children at the Beach

上一篇:假想的敌人

延伸阅读:冰冷的市场,温暖的人性

推荐内容

欢迎本号读者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加入经济学课程——“零基础 无数学 你也可以学好的经济学”,尤其是逻辑彻底,让人折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助你打通经济学思维的任督二脉,享受三观重建的快感。

点好看支持,和更多人分享↓↓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