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7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涨价潮正从生产原料蔓延到生活用品

张是之 2021-07-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功夫财经 Author 邓新华

文丨邓新华
外国央行放水惹的事,我们还帮他们扛通胀,这太亏了。
涨价潮正从生产原料蔓延到生活用品。
卫生纸涨价,就连废纸都在涨价。不涨不行,因为从2020年12月份到今年3月份,进口木浆的价格涨幅已经超过了55%,最高已经达到了70%。
可口可乐、宝洁都表示要涨价。就连年轻人刚刚爱上的奶茶,也涨价了。杨枝甘露、黄金椰椰乌龙、1L水果茶等招牌产品价格均上调2元。
美国也是如此。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消费者预计汽油价格将上涨9.18%,食品价格上涨5.79%,医疗费用上涨9.13%,大学教育价格上涨5.93%,房租上涨9.49%!
万物皆涨,老百姓怎么办?

全球央行的折腾早已标好代价

网红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说,拿掉猪以后都是通胀。
这倒是实话。现在猪肉价格已经跌到十几块钱。4月份,PPI(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 Index)同比上涨6.8%,涨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但CPI同比增速只有0.9%,猪肉价格下跌立了大功。
但几年前,任泽平说,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所以要放宽货币。任泽平跟猪干上了啊。
不知任泽平有没有意识到,他前几年建议的货币宽松,正是今天万物皆涨的原因之一。当然,去年疫情以来,中国的放水,和美国、欧洲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但全球放水下,中国难免输入通胀。
其实,全球央行行长,基本跟任泽平的思路一样,以为“通货紧缩”时放放水,“通货膨胀”时收紧一下,就是“科学调控”了。 
上一段中,我为什么给通货膨胀打上引号呢?因为,现在流行的通货膨胀的定义,根本就是缺乏解释力的。
主流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普遍上涨。实际上,物价普遍上涨只是结果,而且这个结果相当滞后。例如,今年的万物皆涨,原因是去年的大放水。上游的水库早就开闸了,央行却在下游测水位,说:“还没通胀。”所以,把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普遍上涨,显然不能准确描述真实的经济过程。
通货膨胀的“膨胀”两个字,指的就是貌似增加、实际未增加,是虚假的增加。央行印钞,其实相当于在每张钞票上乘以一个数,这就是貌似增加了货币、但实际并未增加。所以,当货币闸门打开时,就已经是通货膨胀了。不要等到万物皆涨再说通货膨胀。
所以,聪明的你,想必已经看明白了,全球央行所奉行的“科学调控”,实际上并无科学可言。因为就连流行的通货膨胀的定义,都是极具误导性的。 
有一句俗套的话,叫“命运给你的馈赠,早就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倒是非常适合全球央行的“科学调控”。
全球央行放水的时候,好像真的在“拯救”经济的样子,许多投机者还从泡沫中赚大钱。但,全球央行放给你的水,也是“早就暗中标好了价格”。今年人们就看到了去年全球放水的标价。
只不过,全球放水的代价,后果总是老百姓承受。政客则捞取“拯救经济”的美名,好像他们真的驯服了经济规律似的。其实,他们只是把今天的代价挪到明天、把既得利益者的代价挪到普通老百姓头上而已。


不必再帮外国人扛通胀

除了普通老百姓,现在股市中对涨价也有一种恐惧。
一种流行的担心是:万物涨价可能引发美联储回收货币,从而带崩资产价格。前一段时间美国国债收益率大涨,人们认为这反映了“通胀”预期,使美联储提前收水。
但是,美国疫情后的经济恢复仍很脆弱,美国4月失业率升至6.1%,这种情况下,按美联储的性格,它敢紧缩?最多放慢放水的步伐而已。前些天,美国财长耶伦大妈刚刚说过应该加息,股市立马大跌,耶大妈马上就收回自己的话。
所以,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人们恐怕还得承受万物皆涨的代价。 
对于普通人来说,物价涨10%,那也是很痛苦的。工资又赶不上物价涨幅,损失感会很强烈。目前,也只有猪能给人安慰了。
面对大涨价,各种奇怪的心态、言论都有。
例如钢铁原料大涨价,某协会说,这是市场失灵,要干预。
全球央行放水,原料涨价,说明市场对放水潮做出了正确的反应,这怎么是市场失灵?全球央行的锅,又要甩给市场?
面对生活用品大涨价,有一些网友杀气腾腾地说:“抓一批人!看他们还敢不敢涨价。”
抓人能遏制涨价吗?
企业涨价,也是没办法,因为原材料在涨价。某通讯电子企业的女士会说:“我做工厂十几年了,印象中没有这么涨过,不是一个品类涨,是大部分品类都在涨;不是涨3、5个点,而是10%、20%的涨。”
不要以为涨价使企业牟取暴利。实际上,涨价潮往往伴随倒闭潮。原材料大涨,已经使一些小企业倒闭了。如果再用抓人来遏制生活用品涨价,那么,小企业更没活路了,供给会更加减少,那只会催生黑市。
当然,我们市场经济国家,法理上也不能因为别人涨价就抓别人,对吧? 
政府也可以采取很多顺应经济规律的措施,来遏制涨价潮。
最关键的当然是增加供给。
政府勒紧自己的裤带,老百姓受通胀的影响就要小一点。最近,中国政府把部分税收优惠延长到2023年12月31日,这就是鼓励供给的有效措施。还应该继续加大税收优惠,减少对企业的干预。而在美国,拜登要增加企业边际税率,还大搞环保,他显然是做反了。
还应该解除资产交易的束缚。抑制资产交易,人们的储蓄渠道受限,会使得生活用品的涨价压力更大。
同时应该放开民间金融,润滑民间交易,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原材料涨价的难关。
央行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预计“通胀”持续升温,而且给出了一些应对措施。遗憾的是,这个报告缺失了很重要的一条:人民币兑换市场化。
4月份,中国出口1.71万亿元,同比增长22.2%,环比增长10.1%,比2019年同期增长31.6%;进口1.44万亿元,同比增长32.2%,环比下降2.2%,比2019年同期增长18.4%;贸易顺差2765亿元,同比减少12.4%。
进口增速上升更快,这是好现象,但四月份仍然有贸易顺差2765亿元。
目前中国还有3万亿美元以上的外汇储备,这其实是在帮外国人扛通胀。外国央行放水惹的事,我们还帮他们扛通胀,这太亏了。
此时其实应该停止央行的结售汇制度,降低关税,鼓励民间购汇用于进口。多买进外国原材料、商品,最好变成逆差,有利于平抑国内物价。
当然有人说,美国不卖芯片给中国企业,怎么办?首先,美国也不是停止一切芯片贸易;其次,买芯片受限,可以买其他的。总之,不能白帮人扛通胀。 


普通老百姓怎样减少损失?

可以说,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缺乏财经知识,很难避免通胀损失。我常看到很多人说:“哎,反正钱在贬值,不如吃掉喝掉玩算了。”这确实是普通人的悲哀。
有一些财经知识的网友,可以多投资优质资产,减少损失。其实房子本来是抗通胀的优质资产,但现在由于各种受限,资产质量下降很多。尽管万物皆涨,但许多人还是指望政府把房价摁住,等他们来买,所以,房子的各种调控短期内可能还会趋严。最近财政部又在研究房地产税试点了。投资者需要费更多心力去寻找房子以外的优质资产。
此外,还要多关注老年人。
物价高涨,老年人看着“棺材本”缩水,会焦急。各种金融骗子会登场,利用老年人保住“棺材本”的急切心理设局。以前的每次涨价潮,都会发生大量的金融骗局。如果你家有父母、且父母有较多存款的,你应该帮你父母多看着点,以免他们被骗。

题图:Jan Sluyters

上一篇:只用情怀投资,可能会输的很惨
★ 课程推荐 ★欢迎本号读者扫描下方二维码,由「一课经济学」带您进入崭新的经济学世界。在这里,我们将颠覆您对传统经济学的认知,感受真正的神秘!“零基础无数学,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带您飞速进步。击下方公众号关注,发现更多精彩文章


扫描加张老师微信,请注明城市+职业

跟张老师交个朋友

请把我「设置星标」

或者多点击「在看」

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