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8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姚洋很真诚,但这个观点明显有问题

张是之 张是之 2021-07-04

文丨张是之

1

如题,微博上看了一个姚洋的简短访谈,其中谈到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关于生育问题,第二个关于美国货币和中国货币政策问题,第三个则是科技泡沫问题。

总体上说的挺好的,感觉姚洋有那种学者的儒雅气质,说话不紧不慢,即使不同意梁建章那种鼓励生育的建议,也说的很委婉,没有像我们这种野路子学习者动不动火力全开,得罪人无数。

关于生育问题,姚洋的看法是鼓励生育一方面财力无法负担,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生育率不是你说鼓励就能鼓励上去的,所以财政鼓励要慎重,不要想一出是一出。

而对于科技泡沫,姚洋的观点很明确,对高科技泡沫要有一定容忍度,这是必要的代价。


2

姚洋教授现在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季刊》主编,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影响力和咖位都是重量级的,能够影响中国决策方向的那种,但在这个视频中谈到的货币问题错的比较明显,我们重点来说下。

视频中姚洋提到:

美国大量的发货币,大量的发政府债,短期来说对美国是有好处的,等于是割了全世界一圈韭菜。它利用它的货币主权,让全世界给它贡献一次。

但长期来说,它肯定是把美国的资产分配给全世界了,相当于给全世界发股票。全世界持有它股票,今后我要回到你美国,要拿你的资产。

这紧挨着的前后两句话,很明显是自相矛盾的。

美国货币大放水 ,割了全世界韭菜。

割韭菜的意思就是白赚,美国用极低成本印出来的纸币,使用它的货币主权,实际上是货币霸权,然后以真实的价格换走了其他国家的商品。

本质上就是,美国用了极不对称的代价换得了其他国家的商品,这个不对称割了全世界的韭菜。

换句话说,其他国家拿到美元,一方面是有代价的,另一方面这个代价已经付出了一次,已经用真实的商品支付了这个代价。

其他国家的人民用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商品,换成了美元,这个过程明显不是姚洋紧跟着说的「把美国的资产分配给全世界」。

如果美国政府大发慈悲之心,像是给美国公民发钱那样,给全世界发钱,那说这是把美国资产「分配」给全世界,多少还能说的过去。

但问题是,美国政府印出来的钱,放出来的水,它不是雨露均沾那,不是无偿派送给全世界人民的。

它是其他国家在用产品和服务和美国发生贸易往来时,才得到的,前面说了,是有代价的。

这无论如何,无论怎么个长期来看,逻辑上都跟「分配」没有关系,更谈不上什么「相当于给全世界发股票」了。

假如当真像优质公司股票那样,公司发展股票价格也上涨,美国给全世界发的这个「美元股票」,那应该随着美国的国力上涨,购买力应该随着上涨才对啊。

但实际上呢,美元购买力随着放水而稀释,连持平都做不到。

(1913 年-2020 年美元购买力的下降)

后面姚洋接着说「全世界持有它股票,今后我要回到你美国,要拿你的资产。」

我觉得这就更是没有逻辑可言了,全世界持有的美元,即使真的回到美国,那也不是什么拿回你的资产,你还是要去交易。

你当初拿美元的时候,美元凭借着其霸权地位,让你付出了一次不对称的代价。

好,美国持续放水几年,美国以美元计价的物资价格持续上涨。

如果你这几年手里一直拿着美元,没有变成其他资产,你回去美国消费购买,你还要再付出一次不对称的代价。

也就是说,你要当两次韭菜,被割两次。

什么叫「双赢」,就是美国政府赢两次,割两次韭菜。

这个逻辑我认为并不高深,是美国货币霸权和货币政策带来的基本矛盾。

这样的问题一般人可能会看不透,但姚洋教授犯这样的错误,我觉得多少有点不可思议。


3


姚洋在视频中还说了一个关于货币的问题,那就是货币总量的问题。他说:

不要货币总是看成一个洪水猛兽,只要你经济在增长,那你货币跟着这个发,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问题不大,问题是,问题多大才是大?

也许在姚洋和货币政策制定者那里,货币增发仅仅是多几个小数点的事情,仅仅是一个统计数据的问题。

但不要忘了,买茅台的人往往不是自己喝茅台,决定增发货币的人往往并非货币政策的直接受益或者受害者。

货币增发是不是洪水猛兽,恐怕姚洋短期内并不能直接感受到,能够有切肤之痛的往往是那些企业家、小老板,或者那些拿固定工资的人。

抛开那些复杂的因素,房价上涨除了城市化进程之外,跟货币放水有很大关系吧?

在 08 年四万亿的刺激出台后不久,全国房价都在跟着蹭蹭上涨。

也就一两年的时间,不少地方房价翻番。原本能买得起 100 平的,后来只能买得起 50 平,小夫妻原本凑够的首付,可能一下就不够了。

这算不算洪水猛兽?对姚洋来说可能不算,但对那些历史的亲历者来说很可能就算。

历史的一个小数点,落在普通人身上,那就是一座山。

货币增发盯着经济总量,这是芝加哥学派弗里德曼的观点,是一种潜在的担心通货紧缩,担心货币不够用的货币政策。

通缩的问题后面有机会再说,这里姚洋和弗里德曼的问题是,货币增发它不仅仅是一个总量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结构问题。

简而言之,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增发需要一个过程,这个增发的过程,必然对生产结构产生影响。

而由此带来的影响必然是消极的和负面的,是具有破坏性的。

我们仍然以 08 年的四万亿刺激为例,这部分钱从决定到落地,必定不是在平均发钱,而是一个逐渐扩散的过程。

原本没有钱的部门可能一下子有了钱,原来靠服务消费者赚不到的钱,很可能因此申请到一大笔补贴,原来在消费者身上赚不到的钱,很可能会从政府身上赚到。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就不做展开了。先拿到增发的那部分货币,转身可能就去买房子投资了。

因为这些人的买入,房价突然上涨,而原本能够买得起的人、更急需的人,却因为没有更早地拿到增发的货币,变成了那部分买不起的人。

很明显,这个过程,就是对生产结构的破坏,是对市场正常交易的破坏。

只盯着货币数量,担心钱不够用,而不细致地考察货币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和生产结构的支配作用,就会犯姚洋教授这样的错误。

当然,这样的错误在今天大学里很常见。并不需要一定知道什么奥地利学派,只用坚实的逻辑推理,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错误。

只不过,恰巧,奥地利学派在大多数时候,在逻辑上坚持的更彻底罢了。


4

昨天有位读者留言,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挺好的,祝福这位读者。

今天有读者留言,正给孩子填报志愿,说别的先不说,经济学首先不能学,别学瞎了。

怎么说呢,如果孩子就像以经济学研究为志向,以此为职业,那也可以尊重孩子选择。

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学校教的那点东西,而是要大量阅读其他著作。

而如果不是特别热爱经济学专业,学其他任何专业,读上几本经济学的书,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那也是更有助于将来事业发展的。

祝福这位读者和他的孩子,也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2021年06月12日
——————
题图:Isaac Levitan
上一篇:高考结束了,很多人的语文水平也达到了巅峰
延伸阅读:

1.比特币将成为这个国家的法定货币

★ 课程推荐 ★欢迎本号读者扫描下方二维码,由「一课经济学」带您进入崭新的经济学世界。在这里,我们将颠覆您对传统经济学的认知,感受真正的神秘!“零基础无数学,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带您飞速进步。击下方公众号关注,发现更多精彩文章


扫描加张老师微信,请注明城市+职业

跟张老师交个朋友

请把我「设置星标」

或者多点击「在看」

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