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中国学者发现16万年前青藏高原最早的占据者—夏河丹尼索瓦人
责编 | 兮
丹尼索瓦人是发现于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的一支神秘的中晚更新世古老人群,其人骨遗存目前只发现于丹尼索瓦洞,且仅有几件孤立牙齿和骨骼碎片【1-3】,古DNA分析显示其为同时期广布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的姐妹群【4】。
2019年5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兰州大学张东菊副教授和德国马普演化人类学研究所Jean-Jacques Hublin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上发表文章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Denisovan mandible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报道了发现于中国夏河县的一件16万年前的人类下颌骨化石。古蛋白分析揭示该化石为丹尼索瓦人,显示丹尼索瓦人的足迹早在中更新世已经到达青藏高原并适应了那里的高海拔缺氧环境。
陈发虎院士邀请国内外十余家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研究队,历经十余年,对该化石进行了全面、综合的研究。对化石年龄的测定,邀请了与研究团队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台湾大学的沈川洲教授对化石外的厚层碳酸钙结核包裹体进行了铀系测年,结果显示该化石形成于至少距今16万年前。化石形态研究邀请了国际知名古人类学家Jean-Jacques Hublin教授与兰州大学团队一起开展分析,此化石仅保存了下颌骨右侧,颌骨形态粗壮原始,臼齿较大,颌骨和牙齿的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其为中更新世古老型智人的一种。化石古DNA分析,邀请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研究员开展,遗憾的是分析发现该化石未保存古DNA。为进一步确定化石种属,邀请了哥本哈根大学和德国马普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的Frido Welker博士与研究团队中的博士生夏欢一起开展古蛋白分析,发现该化石在遗传学上与阿尔泰山地区丹尼索瓦洞的丹尼索瓦人亲缘关系最近,可以确定为青藏高原的丹尼索瓦人,称为夏河丹尼索瓦人,简称夏河人。
图:夏河人的下颚骨化石
自2010年起,陈发虎院士带领的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开始对夏河人化石及其发现地进行研究,在化石出土地-甘加盆地进行了近10年的考古调查,不仅新发现两处旷野型旧石器遗址,而且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由张东菊副教授带队在白石崖溶洞开展了正式考古发掘,发现大批可能与该化石共存的文化遗存,为进一步研究夏河丹尼索瓦人的文化内涵、行为特征和高海拔环境适应策略等问题提供了关键材料。
丹尼索瓦人和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是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此项多学科研究成果为这两个热点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已有研究显示,现代智人于距今3-4万年到达青藏高原【5】,距今3600前之后在麦作农业的支持下大规模定居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6】,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散与人类行为技术的发展和环境变化都有密切关系【7】。而陈发虎团队此次新发表的研究表明,可能携带了适应高寒缺氧环境基因(EPAS1)的古老型智人-丹尼索瓦人,已先于现代智人来到青藏高原,且在第四纪最大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时已成功生活在这一寒冷缺氧的高海拔区域,不仅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历史由距今4万年推早至距今16万年,而且为进一步揭示现代藏族和夏尔巴人群的高海拔环境适应基因来源提供了新线索。
总之,该研究不仅再次刷新了我们对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时间和史前人类高海拔环境适应的认识,而且首次揭露了丰富的丹尼索瓦人下颌骨体质形态信息,使将丹尼索瓦人与其他古老人群进行体质形态对比成为可能,为神秘的丹尼索瓦人的深入研究开启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更为深入理解东亚直立人、古老型智人和现代智人演化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139-x
制版人:珂
参考文献
1. Krause, J. et al.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DNA genome of an unknown hominin from southern Siberia. Nature 464, 894–897 (2010).
2. Sawyer, S. et al.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DNA sequences from two Denisovan individual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2, 15696–15700 (2015).
3. Slon, V. et al. A fourth Denisovan individual. Sci. Adv. 3, e1700186 (2017).
4. Browning, S. R., Browning, B. L., Zhou, Y., Tucci, S. & Akey, J. M. Analysis of human sequence data reveals two pulses of archaic Denisovan admixture. Cell 173, 53–61 (2018).
5. Zhang, X. L. et al. The earlies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high-altitude Tibetan Plateau 40 thousand to 30 thousand years ago. Science 362, 1049–1051 (2018).
6. Chen F. et al. Agriculture facilitated permanen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fter 3600 B.P. Science, 347: 248–250 (2015).
7. Zhang, D. et al. History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prehistoric human migration to the Tibetan Plateau. Sci. China Earth Sci. 59, 1765–1778 (2016).
BioArt,一心关注生命科学,只为分享更多有种、有趣、有料的信息。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ID:bioartbusiness 或邮箱:sinobioart@bioart.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到其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