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中山医,奋进新时代,诚邀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

BioArt 2023-04-22

更多招聘信息请关注BioArt人才账号


BioArt人才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单位简介

 

单位简介

中山医学院具有悠久历史,其源头可追溯于1866年成立的博济医学堂,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和光华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山医学院,后改为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与中山大学合并,学校重新组建形成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学院坐落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中山大学北校园,交通便利,与多家高水平医院毗邻,临床资源丰富,是从事转化医学研究的极佳场所。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基础医学:覆盖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分子医学等

药学:包括药理学等


一流的平台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建实验室:华南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国际协作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协作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干细胞与再生医学

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转化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临床医学分子诊断

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病防治研究、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转化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

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脑功能与脑疾病、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与免疫技术、疾病模式动物、媒介生物防控、法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大数据、基因操作与生物大分子产物、健康医疗大数据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媒介生物防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蛋白质组学转化医学、海洋微生物功能分子、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工程

 

学院建有高度共享的医学公共技术平台,涵盖了配备双光子、超分辨、高内涵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一批先进设备并高度共享的科研仪器中心和技术完善的代谢组平台等,全面服务于学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新机遇新发展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协作中心正式成立,为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赋予新的使命,在校园规划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的多栋科研楼已拔地而起,同时学校将华南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精准医学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挂靠我院管理。学院还与中山一院等中大附属医院合作建设先进医学技术中心等平台,将进一步促进基础与临床的深度融合,加强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极大提升医学学科建设。

 

★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围绕核技术蚊媒防控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绝育蚊生产基地、国际培训交流基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基地等开展建设工作。以核技术和生物技术共同联合使用控制蚊媒,进一步提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力,以期对全球蚊媒传染病的防控产生深远影响,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核技术绿色、安全使用的典范。


★华南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位于毗邻广州的清远市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其战略定位是:以全球新发突发烈性传染病防控和热带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为特色,建立全方位多功能的生物医学研究和系统的生物安全人才培养平台。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华南、服务一带一路,将建设成为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创新型生物安全实验室。


★精准医学科学中心重点建设的生物医学样本库已稳定运行,具备800万份的样本储存能力,居国内前列;部署了多中心生物样本信息共享管理系统,实现“集中管理,分散布局,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成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系统、医学生物信息数据自动化处理系统和医科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等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应用平台,为打造“中大库”、“国家库”发挥积极作用。


★实验动物中心面积1.2万m²,动物饲养笼位数2.5万,2022年将新增0.8万。具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等资质,建有疾病模式动物、动物分子影像、斑马鱼技术平台等6大动物实验资源统筹和整合平台,为高水平科研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在PUBMED检索,2019年注明动物中心提供支持的中山医SCI论文达1085篇。


英才荟萃

学院汇聚了一大批高水平师资队伍,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人员约243人,获得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等41人次,部省级等人才项目72人次。其中国家级引进青年人才16人,数量居于国内医科院校前列。


成果突出

近三年来,学院获得各类科研项目534项,经费累计约4.5亿元,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获发明专利授权77项 ,一批突破性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

Nature、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Cell Biology、Immunity、Cell Stem Cell、European Heart Journal、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高水平期刊,并积极推动转化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

招聘岗位及要求

 

招聘学科方向

病原生物学与热带病防治、干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再生、神经疾病基础与神经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基础与转化研究、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慢性炎症与代谢性疾病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基础与司法鉴定应用研究、生物医学信息等。

 

招聘岗位

1、“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1)领军人才

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与此相当,或者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中青年杰出人才

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国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取得国内外公认的科研成果。年龄不超过40周岁。

(3)青年学术骨干

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青年优秀人才(助理教授)

教育科研背景良好,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和较好的发展潜力,需取得最高学历不满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专职研究人员 

(1)博士后

年龄在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国内外优秀博士。

(2)特聘副研究员

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经历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原则上取得不少于2项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减少到1项;年龄不超过38周岁。

(3)特聘研究员

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原则上取得不少于3项的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适当减少;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经历申请者优先考虑。年龄不超过38周岁。

联系及报名方式

 

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老师、朱老师

电话:86-20-8733212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大学北校园办公楼前座308室

网址:http://zssom.sysu.edu.cn/

报名方式

发送个人简历至【阅读原文】附件,文件命名“中山医+岗位+姓名

筛选简历后,我院将发送邀请通知至本人报名邮箱。

投递简历请选择: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活动安排

方式:线上会议;

内容:学院介绍、学术交流和互动交流

预计时间:2021年10月底或11月初,具体时间邮件通知。

简历投递请有意向者将个人简历发送至):https://jinshuju.net/f/ZqXwZt扫描二维码投递简历课题组招聘广告请发送至:bioarthr@bioart.com.cn或点击【阅读原文】投递简历
制版人:viv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