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 以案说教】杀虫剂的使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华中农业大学《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思政案例(2)

狮子山下问教问学 狮子山下问教问学 2023-01-05

课程名称:植物化学保护                  

学时:72           

学分:4.5

课程类别:专业                          

授课对象: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

课程负责人:李建洪                      

课程组成员:朱福兴、游红、马伟华、马洪菊



1.案例主题

杀虫剂的使用与生态文明建设

2.结合章节

第三章  杀虫剂

3.案例意义

自杀虫剂问世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在“虫口夺粮”的战斗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剧增和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保障需求,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也成为当下亟待改善的重大问题。现代杀虫剂的特点为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杀虫剂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也反映了只有为国为民的科技创新才能得到国家和人民的认可。

4.案例描述

有机合成杀虫剂按其化学结构,大致可以分为有机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二酰胺类杀虫剂。按其对哺乳动物的毒性,杀虫剂的发展逐步由高毒(如某些有机氯类杀虫剂等)向中毒(如某些有机磷类杀虫剂等)或低毒(某些拟除虫菊酯类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等)甚至微毒(如某些二酰胺类杀虫剂等)或无毒(如某些甲脒类杀虫剂和Bt生物杀虫剂等)发展。有机氯类杀虫剂氯苯架构稳定,不易为生物所降解,在生物体内消失缓慢;在水中的半衰期可以达到20年之久,在土壤中半衰期大多在1-12年,对生态环境影响显著,生产上早已列为禁用农药。有机磷类杀虫剂在农作物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残留,各品种的毒性差异大,多数中高毒,少数为低毒,对人体的危害以急性毒性为主,多发生于大剂量或反复接触之后出现一系列神经中毒症状,如出汗、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严重者会出现呼吸麻痹,甚至死亡。有机磷类杀虫剂在我国农业上曾经大量使用,但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一些品种已经禁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由于其杀虫谱广、效果好、残留低、无蓄积作用等优点,近30年来应用日益普遍,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蜜蜂有忌避作用,对家蚕和天敌昆虫毒性较大,多数品种对鱼、虾、蟹、贝等水生生物毒性高,不利于生态环境,因此拟除菊酯类杀虫剂在生产上的应用频率逐渐降低。新烟碱类杀虫剂以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性、低哺乳动物毒性、高效、广谱和对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而引起了世人关注,广受欢迎,但其个别品种对蜜蜂有较强的毒性,因此在农药市场所占份额逐渐减少。二酰胺类杀虫剂是最新型的杀虫剂种类,具有防效高、持效期长,对蜜蜂、鱼类、天敌生物、家畜、鸟和人类等高度安全的特点,已成为杀虫剂研究开发的热点,在当前的农药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上述的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演替,可以明显看出杀虫剂的发展是向着高效、低毒、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方向,这也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也反映了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的科学性。结合杀虫剂发展史, 使学生深入理解在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的形势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教学方式:以老师讲授为主,通过本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科技发展与人文环境融合的重要性,要充分意识到科技工作者对生态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深刻理解我们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5.案例反思

讲授杀虫剂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杀虫剂在市场上主要品种的创制、演变和发展趋势,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也能认识到科研工作的意义和我国科技工作者对生态文明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有利于更好的把杀虫剂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6.育人效果与反馈

通过以上内容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对杀虫剂的发展历史有较好的了解,杀虫剂品种更替和创新与农业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并且对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做的贡献也有一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精神和担当精神,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通过对杀虫剂品种演替过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攻坚克难的科学精神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们纷纷表示,在科研道路上,除了需要具备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而且还应深刻认识科技发展的本质和方向,本着全心全意为国为民服务的精神,才可获得真正的成功。

撰稿人   | 李建洪

当班编辑  | 杨依

责任编辑  | 木夕夕 喻婉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