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 以案说教】“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思政案例(2)

狮子山下问教问学 狮子山下问教问学 2023-01-05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时:48

学分:3

课程类别:思政

授课对象:一年级本科生

课程负责人:陈贵华

课程组成员:陈贵华、张义、王蓉、霍慧新、聂继红、陈明辉、同书琴、石武英、唐尚书



1.案例主题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


2.结合章节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中发展

第三节 建设成绩 探索成果


3.案例意义


通过对以郭永怀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的学习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内涵与意义,认识“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案例描述


通过材料展示、学生讨论和心得分享,增进学生对中国科学家群体和科学家精神的深切了解。


首先,简要介绍郭永怀的出身和回国前的求学、工作经历。组织学生回顾1949年前后国情,讨论邓稼先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回到贫穷落后祖国的原因。郭永怀(1909—1968),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1946年,郭永怀成了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主持人之一。1956年8月,郭永怀辞去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职位,携妻子、女儿回到祖国,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


其次,主要了解郭永怀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为国家科技事业奋斗终生,直至最后牺牲的光辉事迹。在这一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精神和动力支撑他忘我工作。1956年11月,郭永怀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随即投入到我国的核武器研发事业,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忘我工作。


再次,由教师简要讲解郭永怀壮烈牺牲的经过。牺牲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对我国科研事业极为重要的资料。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在他牺牲不到两年,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最后,介绍郭永怀所获得的崇高荣誉。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进而深刻领会“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的深刻含意。


5.案例反思


(1)案例实施的优点:在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了解1949年国情,思考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国科学家奋斗牺牲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认识“两弹一星”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强化认识自主创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方法上,视频播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强化21世纪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感。在教学目的和意义上,郭永怀事迹以其典型性(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实践性(“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直观性(“两弹一星”精神及其科学技术积累至今仍惠及我国的国防和科技事业),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之目的。


(2)案例实施的不足:如何在诸多材料中选择运用:恰当的契入点、合适的案例资料是一个难题;要注意避免因案例教学而冲淡对教材内容体系的学习。


6.育人效果与反馈


通过教学,一是增进学生对科学家精神之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和育人精神的学习和理解;二是加深学生对中国国情的客观认识,了解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艰辛、伟大历史进程;三是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努力学习,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撰稿人 | 陈贵华

当班编辑 | 郑泽旋

责任编辑 | 孙倩茹 木夕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