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 以案说教】科迪公司的土地“承租返包”模式 ——《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1)

狮子山下问教问学 狮子山下问教问学 2023-01-05

课程名称:农业经济学

学时:48            

学分:3

课程类别:思政/专业                   

授课对象:二年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

课程负责人:夏春萍        

课程组成员:郑炎成 颜廷武 曹明宏 李谷成 罗小锋 杨志海



No.

01

案例主题

科迪公司的土地“承租返包”模式

No.

02

结合章节

第七讲  农业规模经营

No.

03

案例意义

河南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承租返包”模式使提供土地的农民可以在无须提供任何劳力和物质资本投入的条件下,以租金的形式从公司得到与出租前大体相当的收入,农民们又可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而进入非农业生产领域就业,从而挣得另一份收入,其总收入会有成倍的增加。对于原土地使用权主体的再承包者,既可从再承包土地中得到高效作物的超额收益,又可得到一份土地租金,其总收入会成数倍增长。通过对“承租返包”模式的介绍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如何有效保护农民利益,激发学生运用经济学和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农村、理解农村基本制度,增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No.

04

案例描述

通过材料分析、课堂讨论、随堂作业和经验分享,引导学生注重培养运用农业经济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农、爱农、助农的意识和能力。首先,观看《河南科迪食品集团发展模式——承租返包》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承租返包”这种模式具有哪些优点?通过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本案例进一步思考“承租返包”模式运行的条件和推广价值。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承租返包”模式创造性解决了土地使用权的分散化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实现了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符合《农业经济学》中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要求。将农业生产过程直接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纳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循环体系中去,大大提高了家业生产的产业化和农产品的产品化水平。保护价和保证全部收购举措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民的风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对产业化、商品化产生了明显的放大效应。其次,教师布置随堂作业,让学生们试举例说明对“放大效应”的理解。围绕“承租返包”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反思问题产生的宏微观背景和原因,并基于建设性视角思考如何破解这些社会经济问题,让学生理解到农业经济学是一个系统综合的学科,学生必须要具备辩证和统筹思维的能力,才能有效理解我国农业经济制度制定和执行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理解我国“三农”问题,并运用所学的农业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农村现实问题。


最后,结合自己去农村调研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启迪学生们要利用假期深入农村,只有真正走进农村,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理解我国农业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所学专业的理解、热爱,增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No.

05

案例反思

(1)案例实施的优点: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河南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土地“承租返包”模式,在不打破土地家庭经营框架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劳动者收入,以及如何解决土地规模经营与分散的土地家庭使用制度的矛盾,对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经营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对我国现行土地基本制度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合理性和社会优越性,进而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农业、理解农业,增强促进农业经济更有效地运行的责任感。


(2)案例实施不足:从案例导入、课堂讨论、布置作业到现身说法,需要 2 个学时,时长较长,需要适度提高课程效率。

No.

06

育人效果与反馈

学生对河南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土地“承租返包”模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有同学对比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其他形式,如托管、出租、借用、互换、转让、入股等,认为“承租返包”模式作为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创新,确有深远意义和推广价值。通过案例教学,进一步触发了学生学习农业经济学的兴趣。

图文来源 | 夏春萍

当班编辑 | 王冰菲

责任编辑 | 孙倩茹 木夕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