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和外一篇《餐桌上的大学》阅读详解
点击↓↓图可以直达资源链接
部编版五上:1、白鹭课文详解☞☞: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白鹭》和外一篇《鸬鹚》阅读详解
2 落 花 生
①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本段讲了母亲发动姐弟们在后园空地种花生,过了几个月花生收获了。重点词在表示情绪的“高兴”,因为爱吃花生,又有半亩空地,因此种了花生。因为爱吃于是高兴,作者对于如何种花生的过程一笔带过,可见重点要叙述的不在种植而在收获花生后。另一个重点词是“居然”,居然一词表示意外,出乎意料。说明当时我们并没有料到花生会被自己种植出来,因而看到收获了的花生感到格外欣喜。)
②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这一段写母亲说要在后园茅亭里过收获节。但凡哪一个有了大成就的人都会对自己的母亲在自己年少时对自己的养育和教育念念不忘,一家之中的母亲这个角色的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篇文章中没有写母亲对孩子们的教育而是写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这样的从父爱的角度写作的文章选入小学课本的不太多,牛老师教过《父亲与书》和《餐桌上的大学》还有《画杨桃》这三篇都是从父亲教育子女的角度抒写的文章,与母爱的细腻所不同的时父爱的深沉和高度。)
③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里写了不大好的天色,略显遗憾,但父亲的到来让这个收获节显得很隆重,作者写“实在很难得”说明父亲日常不经常出席这类家庭聚会的活动,看来父亲对这个收获节也很重视。这里要介绍一下许地山家庭背景资料,许地山生于台湾,当时时逢甲午战争失败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时期,战时许地山的父亲率部奋力反抗失败,在许地山幼小的心底种下了国仇家恨的种子。后许地山举家迁往大陆福建,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家庭生活拮据,21岁那年被迫去缅甸的仰光任教,长期从事写作,笔名就是落花生。)
④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⑤我们争着答应:“爱!”
⑥“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⑦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⑧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⑨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第④~⑨段写父亲和孩子们以花生的好处为主题的问答内容,孩子们答的“味儿美、可榨油、价钱便宜”的答案都是孩子们能够想到的,这样写很真实,也是花生给人们留下的最直观的感受。)
⑩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父亲并没有否定孩子们的答案,而是把他想告诉孩子们的花生的好处娓娓道来。这里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做比较,并不是否定这些高高挂在枝头的颜色鲜艳,令人心生爱慕之心的果子,只是从这个侧面反映了花生身藏低下,默默成长,无私地位人们奉献上它全部的宝藏的特点。父亲是想告诉我们,花生朴实无华、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也许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也明白这样说,孩子们未必全部懂得,但人生之路就是这样不断经历,不断感悟的过程。虽然许地山的父亲并不是经常出席与孩子们的家庭聚会,但这次难得的收获节,这位父亲也不忘抓住机会引导和教育孩子们,你从这位父亲的话语和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⑪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母的言传身教胜于任何说教,许地山的母亲一定明白自己丈夫教育孩子的苦心,这里“点点头”的动作描写虽然很简单,但却反映了一个家庭的良好家风是夫唱妇随。对比现在当下很多家庭,要么是丧偶式的育儿,要么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各执一词,时常因为家庭矛盾而造成了孩子的心理负担,牛老师写下这个感受并不是想把话题扯得太远,回忆我们儿时长大的经历中,我的上一代人真的在某种程度上比现代父母们会当父母啊!)
⑫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所以”表示下结论,根据前面的原因下了一个结论:花生不好看,但却很有用。父亲是在教育子女们做要有内在美的人。)
⑬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的体悟很准确,讲体面却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定不是父亲喜欢的人。“有用”是要点,既要对国家有用,又要对身边的人有用。不用讲求外表的华丽而要关注内在的有用和美,这才是父亲这段话的真正内涵。)
⑭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父亲肯定了儿子的感受。我想当父亲听到许地山的感悟时,一定是十分欣慰而高兴的。)
⑮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谈到深夜”说明父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很讲究,孩子们也都很懂事,能从劳动获得的收获和父亲对子女的教育中得到启示,作为食品的花生带来了美味的享受,父亲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话语铭刻在我们心上。让我们感叹陶行知先生所推崇的最好的教育就是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是多么正确,孩子的行为如果日常出现了偏差,父母就应该在那一时刻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想要让孩子们懂得的道理也不必专门找时间高谈阔论,只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时刻引导孩子,很多高深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孩子的言行之中了。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啊!)
外一篇《餐桌上的大学》:
这篇课文原来出现在沪教版第七册的课本中,作者尼娜·威利克斯。《餐桌上的大学》原名《晚餐桌上的学校》,写作者的父亲每天晚餐时间都要与家里人一起交流一天获得的新知识,使晚餐桌上成了一所特殊的学校。文中的父亲告诉“我们”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一个人应该利用一切时间,不断学习,坚持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父亲也跟许地山的父亲一样,利用各种时机引导教育孩子们明白人生道理,也是一位善于教育、启发孩子,能够谆谆教诲孩子的好父亲。
4 餐桌上的大学
①父亲常说:“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他规定:我和弟弟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第一段直接明确提出了本文主旨:抓紧时间学习,不要荒废时间而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②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撞声衬托着热烈的谈话。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嘈杂的碗碟碰撞声和热烈的谈话声交织着,体现了这个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有愿望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了一个民主的家庭的特点。“微不足道”是说话题内容不是十分特别和重要的意思,即便是这样的内容“我”的双亲都愿意聆听,而且还是仔细聆听,体现了他们对孩子们所说的内容的尊重。随时的评论也体现了父母对我们话语的重视。)
③然后就是压轴戏。那是我们最怕的时刻——交换今天所学到的东西。(“压轴戏”的意思:戏曲演出中倒数第二个节目。比喻引人注目的、最后出现的事件。被称作“压轴戏”说明大家都十分重视这个环节。)
④这时,父亲就把椅子推向后边,斟上一杯酒,然后扫视我们。于是,我们也紧张地瞧着父亲。(文中的这位父亲还是挺有威严的一位严父。)
⑤最后,他的目光会停在我们当中的一个身上。“雨生,”他叫着我的名字,“告诉我们,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⑥“我今天学到的是尼泊尔的人口。”
⑦餐桌上顿时鸦雀无声。
⑧我一向觉得奇怪,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这句与第2段中“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相呼应,孩子们的话也许琐碎,也许微不足道,但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反馈都是一样的重视,可见“我”的父母对家中成员的尊重。有人说如果要培养一个善于说的人,必须要有一个善于听的人。能够花费专门的时间聆听自己的孩子或许笨拙,或许稚嫩的表达的家长,如今也不是十分多见啊!有了这样认真的听众,孩子们才愿意敞开心扉跟家人分享自己一日所得,我想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也一定格外认真吧,因为每晚必定要有这样一席谈话的,何况是父母都极为重视的谈话呢!)首先,他会把我的话仔细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尼泊尔的人口……嗯。好。”(父亲认为我的话“能拯救世界”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过也从“我”的感受中反映了父亲对我的话的重视程度。我想这一定不是父亲有意作假做给子女们看的,而应当是这位父亲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⑨接着,父亲会看着坐在餐桌另一头的母亲:“孩子妈,这个,你知道吗?”
⑩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我”的父母配合十分默契啊!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的关系十分和谐,那么也更容易培养出有良好家教并追求上进、乐学善思的孩子的。这篇文章中的母亲跟《落花生》那篇课文中的许地山的母亲一样,是一位善于引导孩子的好妈妈。试想一下,如果母亲回答“我当然知道了……”,作为孩子的“我”还会饶有兴趣地、充满自信地把自己想要分享的说下去吗?从这位母亲“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母亲不仅善解人意,还十分幽默和蔼,真是一位好妈妈啊!)
⑪“雨生,”父亲又说,“把地图拿来,我们来告诉妈妈尼泊尔在哪里。”于是,全家人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原来,晚餐桌上的学校就是这样学习的啊!这里的描写与本文题目《餐桌上的大学》给我们读者的感受相一致。)
⑫类似的事情一再重复,直到全家每个人都轮过了,晚餐才结束。所以,每次晚餐以后,我们必定会增长不少知识。(与上一段相呼应,将主题——餐桌上的大学,更明确地阐释和突出。)
⑬当时我们都是孩子,只想迫不及待地走出屋子,去玩喧闹的踢罐子游戏,丝毫也没察觉这样学习的妙处。等我上了大学才发现,那些教授教导我的,正是父亲早已知道的东西——不断学习。(什么是耳濡目染,什么是言传身教,什么又是水到渠成?将教育融于日常,流于无痕,这才是真正的课堂,这才是每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所应该拥有的受教育的生活。父亲早已知道的不断学习,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浸润着就融化在孩子的血液之中了,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相得益彰,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大学,值得我们每一个父母好好借鉴和效仿。)
课文结构图解:
下面为本文图片版(主要为呈现我原文的逻辑性而改版)
同主题点☟☟标题直达原文:
语基|(部编)统编版四年级上册16~17课课文内重要知识点整理
语基|(部编)统编版四年级上册18~19课课文内重要知识点整理
语基|(部编)统编版四年级上册20~21课课文内重要知识点整理
语基|(部编)统编版四年级上册22~23课课文内重要知识点整理
语基|(部编)统编版四年级上册24~26课课文内重要知识点整理
备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牛老师没有写详解,因为不觉得有价值写所以没写。因此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详解(“重要知识点整理”这个提法并不准确)就到第26课截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