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 天旅行极限之第九天:只带手机的举办了读者见面会,不带手机的终于忘记了手机

2015-10-05 宣海伦&罗芊 好奇心日报


两位记者,一个只带手机,另一个不带手机,分别进行12天的长途旅行。这个实验想知道,在我们如今的生活里,手机到底是怎样一个角色?


【DAY 1】戳这


【DAY 2】戳这


【DAY 3】戳这


【DAY 4】戳这


【DAY 5】戳这


【DAY 6】戳这


【DAY 7】戳这


【DAY 8】戳这


【DAY 9】


来自不带手机者罗芊的自白:


今天,我吃了海肠子,骑了海摩托,还跟很多很多人说了话。


吸取了昨天的教训(前情提要请点这里),我放下了自己的(假装)高冷,询问别人不再点到为止,基本上把能说上话的人都聊了个遍。


在博物馆里我了解到“烟台”的得名,和陌生人拼桌的午餐,我尝了不止一种当地特色,而直达各大景点的 17 路公共汽车,则带着我了解了当地人常去的地方。


如果说青岛是一个道路起伏、景点密集的适合淡季自由徒步的城市,那烟台有一点像青岛的“抚平版”,它道路平整,景点较为分散,多在周边小岛上,更加适合自驾出游。


昨天没完成的任务,今天继续


昨天的任务没有完成,今天继续。我需要找到一个当地人认为很不错的,但是没有出现在旅行手册里的景点。昨晚和在烟台念书的同学通了电话,我知道了几个地名:月亮湾、烟台山、朝阳街。


一天下来,这几个景点我挨个去了一遍,或许是因为假期过半,游客的高峰已经过去,又或者是烟台不及青岛那么有名,我看见的游客并没有青岛那样密集。


随身携带的那本旅行手册推荐的景点,大都是烟台周边的小岛,比如蓬莱阁、长岛、养马岛和芝罘岛。它们大多需要坐 2 小时以上的车再换轮渡才能到达,在合适的季节的确很美。


而我来到烟台更像是路过,既没有开车,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所以收到编辑的任务时,我锁定的目标是:当地人爱去的、烟台市内的去处。


一早,我便出门坐 17 路公车出发去月亮湾。17 路是烟台的旅游线路,酒店前台和清洁工叔叔都建议我坐 17 路直达各大景点,玩累了再打车回来。


上车后,我跟司机师傅聊了一路,顺便搭讪了一位热爱钓鱼的大叔和一位买海鲜给孙子吃的奶奶。他们告诉我,朝阳街多是一些老建筑,从朝阳街上烟台山后会有许多故址,经济开发区的海域和沙滩则比较干净,适合游玩。


关于吃食,他们告诉我烟台的海鲜饺子种类繁多,除了我昨晚吃的鲅鱼饺子,海肠子饺子、天鹅蛋饺子,都是当地特色。吃饺子不一定要去出名的连锁店,烟台吃饺子最好的去处应该叫做“三合园”。在青岛寻找“双和园”时我看过一家“三合园”,当时还以为是山寨的。


于是,我制定的路线是从月亮湾下车,玩够了便往回走,返回朝阳街,一路登上烟台山,再去吃百年老店“蓬莱春”。


在月亮湾骑海摩托


临下公交车时,我又询问了一个三口之家,他们是当地人,趁放假带着孩子出来走走。那位妈妈告诉我,许多当地人会在假日来月亮湾祈福,这里因海湾形似月亮而得名,现在多建了一座雕塑,来的人就更多了。


我在月亮湾骑了海摩托,非常刺激。我用 GoPro 拍了一小段骑摩托的视频,早晨有点多云,没有拍出海天一色的美感,这一段不是最刺激的:


(请通过APP或网页版进入查看视频)


朝阳街又名“烟台街”


坐公车回到朝阳街下车时,我偶遇两名大学生模样的旅伴,迅速组成了三人组。他们是在烟台念书的学生,其中一个来过朝阳街许多次,但对这个地方的历史并不熟悉。


朝阳街没有其他风景区的喧闹,虽然有一些售卖旅游纪念品的摊子,也多是安安静静的。我在这条街上发现了一家还没正式营业的书店,名叫“理想书店”。店主告诉我,他们有一半的书架都准备留给关于烟台的书籍,还会在书店内悬挂一些老照片。



我买了一本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准备今晚在去大连的船上看。


这条路上还有许多忙着下棋的人: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遇见了一位“学习型大叔”,在手抄对联。



在烟台山的博物馆里,我找到了“烟台”一词的由来:明洪武三十一年,在北山上建立烽火台,狼烟墩台,遂称北山为烟台山,后来,人们连同山前东西海岸沿线一带居民区总称为“烟台”。


我打车前往“蓬莱春”饭店的途中路过了一家新华书店,吃完饭后我特地回到书店,在店中找到“本埠作家”专架。



为了更了解烟台,我挑了这几本书来读。



《烟台民间故事》讲述作者在烟台各地寻访得来的故事,有奇闻异事也有家常笑话,其中“莱阳”、“芝罘”、“霞坞”这些地名不断出现。《烟台历史文化丛书》则比较正统,引经据典,颇有韵味。


编辑昨天还给我留下了一个问题:朝阳街是一直叫做朝阳街吗?在《烟台民间故事》的序言中,我找到了答案。朝阳街此前名为“烟台街”,建国后改名为“朝阳街”,因为留下了许多具有外国风情的古建筑,所以成为登烟台山的首选通道。



十分温暖的拼桌


当我到达“蓬莱春”饭店时正值午餐时间,我前往二楼点好菜后却发现自己的座位已经坐着一家三口,相请不如偶遇,我愉快地邀请他们拼桌吃饭。


这对三十几岁的夫妻带着女儿从山西自驾游烟台,特地在离开烟台之前导航来到“蓬莱春”。他们似乎没有与别人拼桌吃饭的经历,在我点的“海肠子炒韭菜”(编辑昨晚流着口水要求我一定要尝的)上桌时,那位母亲阻止了小朋友夹菜的筷子,并说“那是姐姐的菜”。



我一直鼓励小朋友尝尝这个看起来有点令人害怕的食物,并且帮忙问服务员有没有新鲜的海藻给小朋友一些,因为她一直担心刚刚在海边捉的小螃蟹会饿死。


这事好像打开了一个开关,热情的大姐给我盛了一碗海蛎汤,并邀请我吃了烟台特产“海焖子”,尝起来有些像炸凉粉。令人感动的是,看见我没有点海参,她还特地要了刀叉切了半个给我,看我点的是“西红柿拉面”,又特地要了公筷分享自己点的“原味福山拉面”到我碗里。


在离开饭店时,我帮他们拍了一张合影,不好意思,仍然有点丑。



烟台人在我眼中是这样的


在我吃完饭步行至路口打车时路遇一个小花园,四位老人坐在那儿相谈甚欢,我不禁凑了过去,听着半懂不懂的“山东腔普通话”,竟然听了一小时不觉得腻味。



他们聊天的范围非常广,有经济有政治,听说我是学新闻的,便开始讲央视主持人,话题范围还能牵扯到“谁家的谁谁谁在哪个电视台工作可危险了”。我特别喜欢听老人家聊天,但时间不多了,两点钟左右,我起身离开,去附近的南山公园逛了逛。


在新华书店待了两小时,我遇见了许多热爱阅读的老人,比如我对面这位:



还有一位“有想法的人”,他在 85 岁时自己画了一幅“能够 10 秒之内快速查找的世界地图”,将世界地图分成网格状并编号,一个号码对应一个国家,有了这份地图,报出国家名字不出十秒一定能找到其在地图上的位置。



这位今年已经 87 岁的老人看起来还是精神抖擞,前两年为了更方便地查阅地图,他还自学了计算机。


在烟台,我还遇见了许多提着渔具的大叔。尽管他们会告诉你“很难钓到一斤以上的鱼”,但一有时间就会坐着公交车去海边钓鱼,找不到渔伴就自己去,花整整半天一无所获也没关系。



这位大叔停下来擦了擦汗告诉我,他十七岁就开始学钓鱼,钓鱼是他一辈子的乐趣所在。


今日花费:


海摩托:200 元


打车:50 元


午餐:75 元


续房:104 元


买书:67 元


烟台山门票:55 元


总计:551 元


一些彩蛋


1. 我有些水土不服、皮肤过敏,去住处旁边的海洋医院看医生时,他开口就要做一个 240 元的皮肤测试,感觉非常不正规,便回来吃了自己携带的药。



2. 昨晚在电视上看了最后一节亚锦赛。


3. 今晚顺路去坐船那儿正好买些报纸,了解一下新闻时事。


编辑点评


实验还剩下最后三天了,意思是大多数一天一天跟下来的你,假期也快结束了。下面是针对罗芊的补刀:


  • 今天她终于忘记了手机,在实验只剩下最后四分之一的时候。真的,这是第一次,我收到的初稿里,一次也没出现“手机”这个词。

  • 这篇报告,先睹为快的编辑读完也觉得颇有趣味。似乎到今天,她才把自己打开了一些,但是还不够。

  • 跟“莱阳”、“芝罘”、“霞坞”相关的故事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吗?从字面上看,这都是些有传说的地名。这些地名都是怎么来的,你也从书里看到了吗?不过许多地方往往共享了一些民间故事的情节,比如那几位酷爱美食的皇帝,如果没有网络搜索,只看面前的这几本书,你会怎么分辨和判断信息的价值?

  • 在过敏的时候就医,要求做皮肤测试不一定不正规……另一位只带手机出门的实验者这两天也遇到了过敏的问题,她的处理方式也不太常规,可以对照来看。

  • 除了爱阅读的老人,你的照片里明明还有爱阅读的年轻人呢。在书店里的人们都在读些什么书?观察世界的时候,还能再仔细一些。

  • 想知道平时你是怎么挑选书籍的。





【DAY 9】


来自只带手机者宣海伦的自白:


这是特别丰富的一天,旅行的路线中包含了医院这一站,让人觉得这一趟也是足够深入当地了。


因为过敏没有明显好转,我今天去了趟医院。关注了官方微信号,又下载了一个可以包办挂号、查询、支付等全流程的手机应用“趣医院”,依然没能完成手机支付。编辑说这是不可抗力可以破规矩,于是这么多天以来,我第一次用到了现金。


不过,特别感动的是,今天如愿见到了泉州(当地方言读作“zuan jiu”) 郎,还有特地从晋江和厦门赶过来的读者。有时候真得感谢互联网,让天南地北的人们聚首。


互联网医疗,有时候靠不住 | “微导诊”、趣医院


昨天开始,我的脚踝和脚背开始肿起,这变化让我多少有点惊慌。迅速咨询了在线医生,春雨医生给我的回复是:应该去医院验血,查验一下过敏源。由于皮肤科晚上没有急诊,第二天一早,我又去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挂号处不接受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为了不给其他患者添麻烦,在征得编辑的同意后,我动用了身边的 1000 元急救金。填写基本资料后,我得到了一张就诊卡,用来充值和支付医药费。


▲医院内的自动充值机和报告打印机


我在医生的办公桌上发现了"微导诊"这个微信号,我尝试用它来预约当天为我看诊的陈医生,结果发现上面显示陈医生明天才当班,今日无法被预约。


也就是说,微信平台没能同步更新国庆期间的换班调整。“微导诊”也提供在线问诊服务,但无论是交互体验还是信息匹配,都不及专门的在线问诊应用。



我的皮肤病问诊被匹配到了生殖保健科,而我也不太清楚如何在问诊界面发送图片。几分钟后在线医生发来了他的微信号,让我发送图片以便进一步诊断。


“微导诊”目前覆盖了全国 500 家三甲医院,其中泉州有 10 家。


在等号时,我又发现了“趣医院”的易拉宝广告,上面写着:看病可以手机支付,瞬间有种“白白破了金刚之身”的痛感。



我随即搜索到附近的 Wifi,下载了“趣医院”的 App,发现上面的排班和“微导诊”一样,今日都无法预约二院的皮肤科,而实际上皮肤科今天是有医生上班的。


我们此前也报道过手机应用“微医” ,在看病难的现实环境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挂号”变得更有效率,但是实际应用却没那么简单。


在不影响看诊的前提下,我询问了几位等号的病人以及休息的医护人员,尽管它们的广告在医院里随处可见。他们对这些互联网医疗的应用仍然显得相当陌生,都建议我去办张充值卡挂号。



在这期间,一位老爷爷问我能不能借他些钱,他还差 13 块钱才能凑够医药费。我看了看老爷爷手里理得整整齐齐的一沓钞票,很庆幸自己刚刚退掉了就诊卡,手里有 20 块钱现金。


泉州人说,外地人才会用泉州通 | 附近热门应用


在漳州的时候,我就尝试过使用 Apple Store 的 “Near Me” ,探索当地的热门 App,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网络原因,页面始终是一片空白。


我在泉州火车站、清净寺和旅馆又进行了搜索,出现了兜兜公交、泉州通、掌上晋江,甚至还有上海星光影城的应用。



此前有猜测认为,“Near Me” 是服务器对附近手机 App 下载数量的排序,但最近两天我询问的每一位当地人都不怎么用这些 App,一位小哥说:“也只有外地来的人,才会搜泉州通之类的 App,那种都很久不更新的吧。”


我尝试了一下“泉州通”,事实上它今天还更新了 24 条新闻,部分来自转载。内容从“ 4 张同号假钞”到“美军误炸阿富汗医院”都有,有 10 条关于泉州本地。



而部分页面出现的“页面出错”和“暂时无法服务”,让人实在是很难保持继续探索这个 App 的欲望。


要说使用频率最高的 App,昨天一位茶馆的小哥告诉我,在泉州最热门的五大 App 是微信、QQ、美团、微博和支付宝。我不止一次地被告知:在泉州和福州,当地人更习惯于使用美团,而不是大众点评。



由于实在是太困,我用美团点了杯咖啡,大约 45 分钟后送到,比预计时间晚了 10 多分钟,期间外卖妹子同我通了 3 个电话,看起来她并不太熟悉西街的旧馆驿。


大众点评上搜索到附近咖啡店和优惠力度也差不太多,同一家门店的起送费还便宜 14 元。


很高兴遇见你 | 好奇心日报读者见面会



今早 6 点多,婧怡看到了我发出的见面召唤,当即决定坐一个多小时的车从晋江来泉州。几个小时后,我们一行人表情痛苦地挣扎在清源山下山的路上,她感慨:“没想到第一次爬清源山是和一群陌生人。”


经过这次实验旅行,我有点懂她的感慨。互联网让“陌生人”这个词带上了温度,很轻易地让天南地北的人儿聚拢在一起。这一次,我们是因为“好奇心”。


什么都不说了,看图吧!


▲图中这位从厦门赶来的小哥没能赶上大合影,不过毫无 PS 痕迹,对吗

从左到右依次为:General、MY乐毅、Alex、特里(中间)、佳弘、婧怡、阿怪和我



今天聚会的地点在华侨新村,由其中一位读者提供。


▲清源山卧佛


▲登上清源山顶



今日花费:


看病:80 元,现金支付


午餐:85 元,他人代付,支付宝转账


打车:50 元,红包抵扣 2 元,实付 48 元,滴滴打车


明信片: 38 元,支付宝支付


三轮车:7.5 元,他人代付,支付宝转账


外卖:33元,优惠抵扣 10 元,实付 23 元,支付宝支付


共计:281.5 元


编辑点评


坐在电脑前等了两小时才等到更新的编辑,按惯例要补刀:


  • 不太确定那位借钱的老爷爷,是不是经常能在医院里见到的骗子。

  • 法定节假日期间,医院一般都会重新安排值班,因为工作性质特殊,许多医生都不能出城度假,保证有疑难杂症病患的时候能够随叫随到。但是应用内的预约信息没有及时更新,说明用的人可能真的不多。

  • 24 条新闻里有 10 条本地新闻其实不能算少了,建议明天买一份当地的报纸对比一下。而作为“泉州通”,公交路线、民生热线这样的板块是否实用,才是你应该注意的重点。确实,外地人更需要这类信息的查询途径,没什么错。如果这个应用不好用,那当地人都是从哪些渠道查询信息的?

  • 严格意义上这是好奇心在国内的第一次读者见面会,聊了些什么呢?昂?


注:两位实验者于每晚 9 点更新,微信播出有延时。想更快更完整的看到实验直播,可以去好奇心日报的 APP 那儿~



在约翰·拉塞特脑洞打开之前,台灯是个什么鬼 | 这个人有好奇心



29 条朋友圈说明,60 后父母从思维方式上就错了 | 每天还有一个list



微信公众号“利维坦”创办者吴淼最近在看的 5 本书


实验者都已到达最后一站~

霞浦&大连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