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年轻人现如今的旅游方式,好奇心日报有 56 个发现,比如“被动旅游”

2016-09-24 李哲 好奇心日报


对很多人来说,类似“出差顺便在周边逛逛”,“去另一个城市探望异地恋男/女友”,“支教并走访周边的村庄”这一类“被动旅游”可能更接近他们的旅行常态。

关于旅游,我们发现一些东西“过气”了。


比如旅行社,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 2015 年全国旅行社的利润总额同比减少了 34.14%。特别是国内游,千篇一律的所谓特色和毫不走心的服务都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游客通过旅行社进入景区的比例已经从 2010 年的 60%-70% 下降到 2015 年的 20%-30%。


携程、途牛这样的线上旅游服务商是旅行社亏损的原因之一,但 2016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这些公司自己也在经历整体亏损。无论是被冷落还是在烧钱,旅行社和线上供应商都在找方向。


同时,很多新事物开始出现或者更流行了。


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旅游,于是有了一边旅游一边打工、上课、做志愿者或者禅修的项目和服务;人们追求一切领域的个性化和当地化,住在当地居民开的 Airbnb 里,吃房东推荐的当地人常去的小餐馆,穿得和当地人并无二致地走在本地居民区。各种创业公司也希望开发让人得以通过一个智能手机解决旅游中做攻略、预定服务和写游记等等所有问题的应用。


但是,关于年轻人旅行的判断和基于此推出的所谓吸引人的服务,很多情况下都是错的:


年轻人都有“说走就走”的情怀,一言不合就辞职来一个间隔年。


年轻人都在想尽办法穷游,花最少的钱玩最多的地方。


年轻人容易受到社交网络的影响,在旅游方面做决定和找信息的时候最信赖社交网络。


……


诚然,社交网络、消费升级和追求个性是年轻人旅游的背景,但要理解这个市场,上述的刻板印象并不能给出真正有用的建议。


基于此,我们回顾了好奇心日报从旅游行业大会、业内公司,到各种各样的年轻旅游者(比如经历过间隔年的年轻人)的报道,也采访了穷游私人定制、Hive、白日梦旅行这样的新型公司或项目。与此同时,为了知道更多年轻人的看法,好奇心研究所针对旅游消费、个人旅游体验、对旅游景点的看法、旅游方式做了多个调查。



我们最主要的发现是,虽然年轻人总是被贴上“爱玩”“会旅游”的标签,旅游 KOL 通常会特别针对年轻人做类似“去海岛开始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年轻人第一次丛林游”的营销,但年轻旅行者并不都是说走就走的所谓旅游达人。


对很多人来说,类似“出差顺便在周边逛逛”,“去另一个城市探望异地恋男/女友”,“支教并走访周边的村庄”这一类出行可能更接近他们的旅游常态——我们给这种方式取了个名字:被动旅游。


被动旅游的一大原因是忙


在我们介绍过的一份报告中,出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到 21 世纪初的千禧一代被描述为更拼的一代人:由于经济不景气、初入职场的危机感、以及技术的发展使工作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他们中的 43% 都是工作狂,而全年龄段的这一比例只有 29%。他们在职场上比父辈更努力、更有危机感,而且对工作看得更“长远”了。


在国内, 996 (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每周六天)工作制下的年轻人也并没有太多时间专门休年假。好奇心研究所针对国内读者的调查也显示,没人能够接手休假期间的工作、没办法和周围人的年假凑到一起去旅游是年轻人休不完年假的两个主要原因。



另外,年轻人其实讨厌在人挤人的黄金周出行,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去往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被中国人淹没。


告别学生时代不久的年轻人,还记得自己当初总在利用得天独厚的假期(和翘课)优势错峰出行。工作之后,他们也希望继续这种不用挤火车也不用在景点数人头的旅行。于是很多年轻人果断地放弃黄金周出行,他们理想中的假期是利用周末加年假拼凑一个小长假出来,并且早早订好特价机票……当然完美规划的假期有时会因为到时候请不出假而泡汤。


有时候他们只能利用两份工作之间的间隙出游,当然这种间隙可能是给自己放个假,也可能是裸辞之后一时没找到下一份工作。


关于出差,国外针对年轻人旅游趋势的研究用到了一个词 bleisure(business+leisure),年轻的职场新人带着拼劲和新鲜感,把出差当成是工作中可以出去走走的机会,无论有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旅游环节。


而对学校里的年轻人,留学或交换学习、异地恋和出差也成了各种被动旅游的契机。规模越来越大的留学生、交换生群体,最初出去的目的中多多少少带有游玩的成分。异地恋的年轻人把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贡献给交通业和旅游业。


因此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一年中这种被动旅游的次数超过了主动旅游。“说走就走”的情怀更像是噱头,这些经常被动旅游的年轻人,需要靠谱和能够满足需求的服务。这里有一些我们关于被动旅游的观察:


被动旅行的相关表现差不多是这样的


1. 并不是所有间隔年都是充分准备甚至自主决定的。现实生活中的 Gap Year,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没申请到学校,还没找到工作或者是找不到工作而发生的,更像是掉到人生的 Gap 中挣扎的一个 Year。


2. 有的人只是单纯地想逃避,把自己先“扔”到一个完全的异乡,有的人是暂时的求职或求学失败之后被迫空闲。


3. 打工旅游的年轻人有时会吐槽“全在打工,没时间旅游”。


4. 换一个地方生活的不适应、条件艰苦和语言不通都可能成为问题。但对于满怀期待参加义工项目的年轻人,最大的困扰集中在“做的事情有意义吗?”


5. 间隔年或支教的时候没有压力又有大把零碎的时间,两三天的周边游需求更大。


6. 留学和大学时期申请海外交流学习中,与同辈群体一起深度游的机会很多。这段时间可能会成为近五年或十年最长的旅游阶段。


7. 游学和留学生在旅游方面还有个烦心事,父母或朋友拜访的时候,不知道该带他们去哪里玩、以及没法玩到一起。


8. 年轻的职场新人比其他人更喜欢出差,不管时间多少,他们都期盼着出差的时候能顺便玩一玩,虽然不一定能如愿。


9. 旅游爱好者出差的时候不一定有机会出去玩,但会努力在吃东西和住酒店方面下功夫,在不花费太多额外时间的情况下寻找有当地特色的东西。


10. 长期出差的人最大的期望是出差这件事尽量不要打乱自己的生活习惯,他们可能更喜欢连锁酒店标准化的服务,被当作熟客对待之后会假装无奈地发个朋友圈表达一下欣慰之情。


除了被动出行之外,有关年轻人怎么出门旅行,我们还提出并试图解答了以下这些问题。


年轻人如何挑选旅行目的地?


1. 并不是中老年人才喜欢度假。在我们的调查中,“做了大半年工作狗,想对自己好一点”超越了“出去看世界”和“说走就走”的情怀,成为年轻人出门旅游的最大动机。


2. 不像旅行目的地推荐的推荐更受欢迎,公众号的文章或者知乎热帖,只要能把日本的美食、台湾人的友好、山间民宿的避世其中之一讲得清楚生动,就足以让年轻人动心了。


3. 早就看腻了老套的景点,“鲜为人知”成了当今对旅游景点的最佳封号之一。


4. 找旅游攻略的地方,之前蚂蜂窝和穷游是主流,现在更喜欢用知乎甚至朋友圈,在这样的平台似乎更容易找到“鲜为人知”的景点和靠谱的玩法。


5. 做攻略的时候被信息爆炸困扰,希望有一个针对自己需求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靠谱参考资料。


6. 这个参考资料曾经可能是 Lonely Planet,而用过一次之后,就会因为旅行信息太过时而惨遭淘汰。


7. UGC 游记最大的问题是干货太少,好奇心研究所曾做过一个“你在找旅行攻略的时候无法忍受什么?”,1036 人无法忍受没有干货的旅行心情类 UGC 攻略,393 人无法忍受“你推荐个餐馆,连地址都没有”。


8. 虽说是在社交网络时代,但决定旅游目的地时,还是会最先考虑自己喜欢的书籍、电影中描绘的地方。


在好奇心研究所“你都是如何挑选旅行目的地的?”这项调查中,3650 次表态中,最多赞同指向了这一选项。


9. 决定出境游前很多人可能不会有明确的目的地,已经包装好的产品因为降低了规划成本,会影响旅游者的决定。(@穷游“私人定制”业务主管白一帆)


10. 在熟悉一个旅行地点后,第二、三次去更会以兴趣为中心选择旅游目的地,比如骑行,潜水,滑雪等,因为会对当地最好的潜水地点、滑雪场有所了解。


吸引年轻人的旅行要素有哪些?


1. 年轻人巴不得旅游的时候越接近当地人的生活越好,他们并不想咋咋呼呼一眼看起来就是游客。


2. 在好奇心研究所的相关调查中,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表示会特别留心当地人喜爱的小众景点和美食。


3. 点评网站上受到全球游客喜爱的场所和本国老年人会去排队的场所,毫无疑问选后一个,会觉得便宜又特别。


4. 在吃东西上假扮当地人的方式还有去逛当地菜市鱼市野生菌市场,再买点没人吃过的食材和调味料,比买那种烂大街的旅游纪念品高级多了。


5. 但也有一种情况会让他们破例改变自己的一些偏好,就是带父母出去旅游的时候。


6. 选择住当地 fancy 的民宿,不然住连锁酒店什么的,和出差又有什么两样。


7. 住青旅和 Airbnb 有时候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认识当地人”的需求,又不想用 tinder 之类的软件。但是有时候对服务本身并不是特别满意,比如住得不舒服。


8. 当然会被设计感、洗漱用品的品质、spa 、健身房之类独特的东西吸引,但干净还是对酒店的基本要求。


9. 酒店很美的话,不太在乎在当地具体怎么玩,可能出行前连行程都没规划过,但却极度在意住宿品质。


10. 尝试当地的公共交通,包括语言文字完全听不懂看不懂的那种。可能打个Uber,从会英语的车主那里了解当地国计民生,不是为了省钱,是为了接地气。


11. 在住宿方面,男性最看重的是空调(76%)、免费使用的小冰箱(61%)、大屏幕电视(52%)、阳台/平台(34%)和每日家政服务(27%)。(@英国在线预订网站 Sunshine 的数据)


12. 女性最看重的是海景(85%)、浴缸/独立浴室(59%)、和舒适的床(56%)。女性对酒店的使用场景是:“啊这美丽的 view,啊这惬意的生活,啊这美好的人生。”(@英国在线预订网站 Sunshine 的数据)


13. 旅游是一件个人化、随意的事情,年轻人对政府举办的所谓“旅游节”并不感冒甚至一无所知。


14. 年轻人当然在乎旅游中的多种体验,在花费一定时间和金钱的情况下,他们希望能够在旅游的时候能顺便打工、上课或者做志愿者。


15. 定制游的消费者以蜜月和家庭旅行为主,比如不经常出国的年轻夫妇和要带老人、小孩出去旅游但不愿费精力主导的父母。


16. 非一线城市的学生群体更容易被机构提供的体验式旅游服务吸引(眼前一亮的感觉)。(@Hive 前员工周星星)



年轻人想跟谁一起旅行?


1. 不太喜欢旅伴,但需要陪伴式服务。年轻人在旅游中追求自由,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拒绝各种服务的陪伴。特别是对独自出行的旅游者和没空做攻略的旅游者。


2. 在一项“发生了什么小事会让你觉得整趟旅行都被毁掉了?”的征集中,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表态都来自于对旅伴的不满。


3. 一个合适的旅伴的评判标准是:需要在对旅游景点的偏好、逛街、体力方面都跟自己匹配。


4. 旅游这事还被年轻人当做检验恋爱能否继续的重要手段。


5. 不介意一个人旅游,互联网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一个人旅游的人也会遇到一些麻烦:主要是酒店费用没人分摊、看到好风景却只能拿自拍杆拍照,在车站、景点上厕所也是个大问题。


6. 会搜索适合独自旅行的地方。“独自旅行创意”(solo travel ideas)在网络上的搜索量增加了 50%,“独自旅行目的地”(solo travel destinations)的搜索量则每年增长 60% 还多。(@Google数据)


7. 中国女性其实更爱独自出游,现在已经至少有 43% 的中国女性选择过独自旅行,略高于全球 41% 的平均水平。(@TripAdvisor 的数据)


8. 女性本身就比男性对旅游更感兴趣,也包括独自旅游以及从准备事无巨细的攻略中得到乐趣。


9. 但在真正旅行过程中,女性更在乎旅行的安全感。


10. 年轻人喜欢自由行,但并不能推断出他们讨厌跟团。不喜欢传统旅游团的主要原因是老套的导游、景点和购物店。


11. 跟团的原因之一是“安全感”,对自己(以及学生党对父母)的心理安慰。


12. 如果一个旅游团不太去那些讨厌的地方,能推荐年轻人喜欢的小众景点,还能解决拍照、一起吃饭的问题,年轻人没理由讨厌它们。


13. 有时候,和出行前那一大堆想做你生意的公司比起来,旅行过程中怎么吃喝玩乐,遇到小问题时怎么寻求帮助是个空白点,常会有一下子不知道该找谁了的感觉。


14. 想让年轻人为旅游中的某项服务发朋友圈,除了提供和他们以往认知不一样的东西,更有效的是提供让他们能广而告之“我过得很棒”的东西。


年轻人在旅行的时候怎么花钱?


1. 现在严格意义上的“穷游”并不流行。年轻人也会带着“来都来了”的心态进行一些穷家富路的消费。


2. 比起省钱,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最看重的一两点关键服务品质不打折,以及省钱的方式是否符合自己的习惯偏好。


3. 精打细算,即使是出境游,也能在淘宝上办签证,预定各种服务,比在当地购买更便宜,甚至免税店的会员卡都能在淘宝上花小钱搞定。


4. 不知道去哪里玩的时候,特价机票是个做决定的方法,但是如果买了特价机票,“就要在别的地方对自己好一点,比如吃好一点”。


5. 在吃上花钱并不吝惜,在好奇心研究所“你旅游的时候都是怎么败家的”调查中,关于吃的选项“来都来了,从米其林到路边摊都要品尝一遍”得票排在第三位。


6. 对老套的旅游纪念品很厌倦,但对网络上经常出现的网红伴手礼之类的各地特色食品很热衷。


随着旅游市场的增长,年轻人的选择也变得更丰富,他们肯定不是传统的“来都来了”打卡集邮型选手,早几年涌现的“用脚丈量土地”“在旅行中结交好友”也有了更年轻丰富的版本,当代年轻人又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旅行需求和选择,解锁了更多样的隐藏旅行人格。


年轻人爱玩、会玩,愿意看世界;也精打细算,顺势而为,享受生活,很多情况下,他们更愿意自己的旅行看起来像一场精心策划的“生活在别处”。


好奇心研究所是好奇心日报的一个调查栏目,这是一个探讨各种生活方式问题的互动平台,它针对的可能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潮流,也可能是某个品牌的服务。你可以在这里投票、吐槽、表明态度。



微信小程序成了大新闻,它会改变什么?



那些取代“轻奢”的时髦货,其实从来都没有谈过“轻奢”


米其林终于发了它的上海清单,说实话,好像没有太意外的事发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