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末日降临,你可以提前准备点什么? | Hack Your Life
一次严肃的开脑洞。
我们生存的世界,再次陷入了不确定之中
一些很多年不用担心的事情现在又出现了。
恐怖袭击差不多是 1990 年代以来最频繁的时候。欧洲城市屡屡发生的碾压路人恐怖袭击还没消停,一个枪手就在美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拉斯维加斯打死 59 人。
而比这些袭击更大的威胁也在酝酿中。比如 20 年前你很难想象,人类还需要担心核战争。但 2017 年,我们确实在担心核战争。
让人担心了半个世纪的全面核战威胁本来早已随苏联解体成为过去式。叙利亚的核设施 2007 年被以色列炸毁、伊朗则签订合约接受监督。
但朝鲜一直没有停下来。随着多次实验和试射,现在已经很清楚,朝鲜不但有核武器,而且有把它投射到数千公里以外的能力。
今年 9 月 3 日,朝鲜官方媒体宣布在本土的咸镜北道吉州郡丰溪里核试验场成功爆炸了一枚氢弹。这是朝鲜第 6 次成功的核试验。
中国、美国、日本对这次氢弹的当量估算大约在 10 万吨到 20 万吨 TNT 不等,比朝鲜去年 9 月实验的原子弹威力大了 5 到 10 倍。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朝鲜分析网站“38 North”说,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若对首尔和东京发动核武攻击,可能造成 210 万人丧命,770 万人受伤。 理论上说,朝鲜拥有的洲际导弹的投射范围,最远可以触及美国本土,中国、韩国和日本都处在覆盖范围之内。
美国距离日本最近的州夏威夷,甚至已经向民众实施针对朝鲜核攻击的教育措施,将在 11 月开始拉响防空警报。
一场用到核武器的战争一般都不会是局部战争。冷战期间,超级大国都有指挥中枢被摧毁后,自动向外界发动核打击的计划。关于朝鲜的应急计划,外界现在并不清楚。
长假即将结束,我们不妨开一个严肃的脑洞,假如世界末日到来,你是不是有所准备?
造成世界末日的原因也不止核武器,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传染疾病……危害人类社群生存的事情每一年都会发生,每一样都会给普通人带来切身之痛。
我们尝试给你搜集一些家庭版的末日求生方案,它应该包含的东西可能有:清楚逃离路线和交通方式、要准备哪些应急物品、避难场所应该选在哪里……
核辐射的威力有多大?你可以做一次模拟
我们还是先谈谈核爆炸。
原子弹内部存有铀和鈈等很容易裂变的重原子核,当它们碰撞在一起发生核裂变的瞬间可以发出巨大能量。
今天比较普遍的核弹头是 500 万吨当量,杀伤力是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的 300 多倍。当时两枚原子弹造成了共计 21 万人的死亡,其中有 7 万人在爆炸的瞬间汽化死亡。
为了达到爆炸的最大效果,核弹一般在城市中心上方 5 公里的高空引爆,一瞬间直径 3.6 公里的火球会席卷整个城市。
几百万人会在爆炸的瞬间死亡,数以千万计的人则要忍受接下来的辐射、灼伤等痛苦。
虽然你可能看到过电影里拦截导弹的镜头。但面对重返大气层时超过 10 倍音速的洲际弹道导弹弹头,目前并没有非常可靠的拦截系统。
Nukemap 是一个用于模拟核爆发生在城市中的网站。你可以选择各个国家的首都,模拟具体爆炸的当量或者历史上有名的核弹爆炸的后果。尽管数据不是特别精确,但足够让你直观地了解到核爆辐射的威力。
我们以北京为例,假如爆炸点位于城市中央,从模拟的范围来看,最中间的明黄色区域是核弹爆炸后的火球覆盖的半径 2.85 平方公里,前门大街到故宫都会被瞬间夷为平地。
然后是红色的空中爆炸半径,这里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和振动波,覆盖 10 平方公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被瞬间摧毁。
绿色辐射半径内,没有治疗的话,90% 的居民会在几个小时到几个星期之间死亡。
灰色的是传播较为广的冲击波,会导致大量建筑物倒塌。
最外面的是热辐射覆盖半径,会导致 3 级烧伤,造成严重的疤痕。
想要在这样的核爆炸中存活,你最先需要的东西只有一样——运气。
很显然如果距离稍微近一点,生存已经不需要你考虑了,核爆会释放出 α、β、γ 射线,无数原子会打碎你的身体、皮肤、甚至是细胞内的分子。爆炸中心的温度会达到千万摄氏度,当热量传递到你身边的时候,周边的钢筋混凝土都会融化。
另一个需要运气的是,核弹在空中引爆,而不是地面。空中引爆的好处是没有太多核污染物质被吹飞上天引起第二次大范围的伤害。
运气够好的话,你正好住在离爆炸点不算近的地方,听到全城警报的时候应该迅速朝核爆相反的方向趴倒在地上,或者躲进任何坚固,远离玻璃的地方。
根据美国材料机构的研究,铅板是减弱核辐射最好的材料,混凝土、铁板都减弱辐射的材料。坚固的空间还可以防止几秒钟之后传递过来的冲击波和飓风。
当然最好的地方是地下,如果发生核爆的时候你正好在地铁站附近,不要犹豫地冲下去。空爆的核弹辐射和冲击都会被大地快速吸收。
否则不只是辐射和冲击波,由于核爆的光照亮度几乎和太阳一样。如果被直接照射到,皮肤会受到三级烧伤。若是全身烧伤面积超过 30%,必须立刻进行急救。
根据战后的统计,广岛核爆的死亡人数中,有一半是因为皮肤烧伤造成的。保护好自己的办法还是赶快找隐蔽,而不是像电影里的俗套角色们一样对着爆炸感慨。
如果你幸运地躲在地下室,或是沒有倒塌的建筑物中,躲过了第一波的攻击,噩梦才刚刚开始。
整个城市都会笼罩在核辐射的烟尘中,这些带有辐射的物质会导致你在几年内因为癌症而死去。在安全的避难场所躲藏几周是最重要的。
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 的网站列举出较为安全的场所。在大型建筑物越内部、越地下的空间里安全系数越高。地面上的小房子并没有任何防护能力。
这时候整个城市赖以生存的各种系统都不再运作,包括通讯、电力、供水……不用指望电话或者网络了,几乎所有的通讯设备都会瘫痪。
假如末日降临,该逃到哪里去?
如果你在重大灾难或者战乱中幸存下来,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住所,一个合适的居住场所可以保障基本的人身安全。
即便可以安然地待在自己家里不必奔波,也最好考虑一下 Plan B。野外生存作者 Ragnar Benson 的一篇文章 Ragnar's Urban Survival: A Hard Times Guide to Staying Alive in the City 探讨过城市崩盘后人类应该怎样生存,其中提到“三倍安全法则”——储备的食物和水要有三倍分量的备份,同样的,避难所也要有三个以上。
这篇文章也提到,“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避难地点都应该尽量避开高楼林立的核心地带,政府大楼、军事基地、燃油仓库、交通枢纽、急救中心等等地方都会是受到打击概率较大的地方。范围再扩大一点,大城市,或者驻扎大量军队、指挥或后勤部门以及舰队的城市也都不适宜作为迁徙地。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人烟稀少的低矮楼房都是合适的选择。
地铁站可以当做短暂栖息的安全地,尤其核爆炸发生后,楼层越低的地下空间相对安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铁系统都是城市人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中有一条规定,“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也就是说,地铁从设计开始就是紧急状态下民众快速撤离和隐蔽的场所。
北京地铁 10 号线中就设计了单独的核避难所,成寿寺站和分钟寺站之间的隧道内,一道隔断防护门关闭后,可以瞬间把地铁站变成一个密闭又通风的避难所。
考虑到社会状态会相当混乱,小型交通工具比如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可能会是人人争抢的稀缺物资,所以还是依靠步行吧,那么避难场所的选择,就要尽量保证能够在步行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到达。
当然别指望共享单车了,通信系统完蛋之后,连车锁都扫不开。
明确的路线需要全家配合,这时候你的家人是队友一般的存在。明确每一个人的角色和能做的事情,像团队一样作出判断。
假如你希望逃离到遥远一些的地方,首先要明确可用的交通工具还剩什么。如果城市遭遇核打击或是战争,民航系统就不会是普通人能够使用的了,铁道可能是最主要的交通系统。
当然躲避核辐射的最佳场所是核弹防空洞,它能抵御放射性微粒、避免爆炸瞬间产生的高能辐射和高温。冷战时期美国俄国和欧洲建造了大量这样的核防空洞,比如位于苏格兰的“特洛伍德”,建造于上个世纪 50 年代,1993 年开始对外开放。
这个隐藏在农舍中的避难所,最终的目的是在苏格兰本土所有大城市都被核弹摧毁的情况下,成为法律与秩序的最后堡垒。内部有各种政府部门和医院等城市职能机构。现在这里已经是个旅游景点。
希望这种地方永远不会被启用。
通讯不畅,还有这些办法获取信息
可以预见的是,现代社会如果发生战乱、大型灾害,打电话、发信息、发微信这些常用的通讯手段很可能会变得不现实。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对外的通讯有可能要退回最原始的状态——无线电。
2013 年四川雅安地震之后,中国政府开设了国家应急广播,向灾区定向开播应急广播,呼号以“国家应急广播“开头。应急广播会向全民通报外界的情况,覆盖全国,播报的内容包括气象信息、应急标识。播报的内容会以汉语、维吾尔语和藏语等方式传播。
现在的智能手机可以充当收音机,iPhone 6s 及以下机型、不少 Android 手机都可以在插上耳机线之后收听广播。当然,更妥当的方法是准备一个随身的小型收音机并配上电池。
在无线电外,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遭受了一些损伤,但准备了多个通讯线路、数据中心的互联网公司的服务此时可用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假如城市的通讯系统已经瘫痪,你依然可以使用地图应用的离线版本(记得提前下载数据包),GPS 也能在不需要联网的状态下提供导航;国家应急广播的微博账号、微信公号(CNEB_CNR),或者是手机应用,从中了解寻人求助信息、地震等灾害的进展。
更接近于当地的城市、区域的应急救援中心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卫生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都可以查一查,它们可能是最迅速的救助提供方。
穿行欧洲的叙利亚难民,智能手机之于他们来说就像水和食物一样不可或缺,即便最简单的手机也能用于查看路线、和家人保持通讯、和蛇头讨价还价……
问题在于,使用互联网服务的设备会需要不少的电力支撑,这点无法依靠政府提供的能源。
对于小型的电力需求,市面上一些 4000 瓦左右的小型发电机就足够了。不过这种发电机的缺点是噪音巨大,电力也不是非常稳定。此外,房顶装上太阳能电池板、汽车电池也是选择之一。叙利亚难民在迁徙的途中,将很多地方变成了临时充电站,例如从食品卡车、电话亭,甚至从一盏损坏的交通灯里伸出电线取电。
应付完紧急事件后,接下来就是获取更多的信息,以便对眼下的环境有更全面的了解。国家应急广播是来源之一,但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准确的来源。
已经有的例子是非典,2003 年 2 月 11 号广东省的媒体报道一些地区发现了非典型肺炎病例,而第二天中国足球队还在广州和巴西队进行友谊赛,现场球迷超过 5 万人。3 月 15 日,北京的一名非典感染者入住北大附属人民医院,导致了大量医护人员感染,而政府官员表示北京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一个多月后,北京才被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列入疫区。
如果仍然存有网络,动用更多的方法从国内外了解更多灾害相关的、不受限制的信息。
末日逃生急救包究竟要放哪些东西?
在危机来时想好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可能是更关键的准备。一个随身背包,带上短期足够用的食物和水,首先处理的是最初几天的恐慌、骚乱,其次才是更长期的存活。
背包是较为好选择的对象。考虑到出行,背包选择防水、背负感觉比较舒服的可能更适合,例如登山包。
但放入包里的东西,一瞬间能想到的必备物品包括食物、水、生火工具、医药,以及像瑞士军刀、手电等工具,还有休息时需要的防寒衣物(或者毯子),可能再加上手摇发电器和电池等,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需求。
一下子在背包里塞进太多东西不是什么好事,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加重了背负的负担,很可能最终反而是累赘。虽然准备的东西跟外出野营较为相近,但究竟放哪些东西,准备多少储备的量才合适?
这类急救包被美国末
42 43496 42 18268 0 0 3579 0 0:00:12 0:00:05 0:00:07 3579日求生爱好者称为是“Bug Out Bag”,至少能满足 3 天的生存需求,也有大量的网站谈论如何设计一个急救包,内部应当放置哪些东西。这些网站谈论的内容都较为相似,内部存放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食物
水
庇护所、睡袋
生活工具
医疗急救包
小刀、起子等工具
照明
通讯
自卫用具
零钱、垃圾袋等杂物
多个网站都提到相同的一点是,当这些物资都放入背包内之后,你需要满足一个条件——人可以较为舒服地背负 3 天,也有说包的重量不能超过体重的 1/4。
实用性被不少人看作是急救包物资筛选准则。市场咨询师 Andrew Pontius 帮助运营一个专注于灾难应急包的网站 bugoutbagacademy.com,他在《纽约时报》的文章 How to Survive the Apocalypse(如何在天启中活下来)中说道:“只要(包里)这些东西可以完成工作,这是最重要的。”
因此,有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反而被推荐,例如可以处理出血情况的卫生棉、没有润滑油的避孕套。由于避孕套良好的伸展性,没有润滑油的避孕套可以用来存储不少食用水,这种储存水的水球还可以聚焦太阳光用于生火,避免了携带其他物资。
从这个角度出发,其他像帐篷、打火机等东西也可以被更轻便的塑料袋、防水火柴等东西代替,便于携带,对于临时的应急措施来说也足够了。
《国家地理》杂志上给出过一个可以参考的急救包准备案例。其中就提到了塑料垃圾袋可以用于搭建临时庇护所,镜子和口哨可以用于呼救,另外还有指南针、防水火柴、水和食物。
至于说食物储备方面,通常来说,准备可以维持 3 天份量的食物、水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可以购买一些净水药片放进背包里,可以做初步的水质净化,应对紧急的水短缺。
另外一些物品,其实是应对特殊的地理、空气环境。韩国有一类比较走红的急救包视频,有些还会带上登山扣、呼吸面罩等。由于韩国邻近的朝鲜从 2006 年就开始核试验,韩国有不少人在视频网站 YouTube 上展示他们的急救包准备。
如果想以更快的方式进行准备,电商网站上有一些应对地震、高楼火灾的逃生包,其中已经准备好了基本的医疗物品、长绳等物资。
但在做好这些准备,将其塞入了急救包内之后,还有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将其放置在随手可以获取的地方。可以考虑将这样一个包随身携带,或者准备多个相同的背包放在公司、家里。
关于存储应急食物,已经有很多人给了建议
哪些食物适用于应对灾难后维生?
一个最基础的标准是,这些食物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和基本的营养价值。
在接受《国家地理》采访时,Practical Preppers 网站的咨询师、末日求生爱好者 Scott Hunt 给出的建议是,存储至少 1 年份的食物,并要求这些食物每天可以提供 2200 卡路里的热量,覆盖基本的营养需求。最后,你对于这些食物有吃下去的欲望。
除了热量、蛋白质含量和营养要求外,水分少、保存容易是适合长期存储的另外一项标准。
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部门的 Carl Batt 博士也曾经给过他的食物储备筛选标准,包含食物含水量、营养价值和可食用性这些。他推荐的食物是苏打饼干、罐头食物、午餐肉、鹰嘴豆干和果冻,这些食物都容易长期存储。
但这些选择也都有利弊。例如苏打饼干含有的油会变质腐坏,罐头食物营养低,午餐肉脂肪高等。但 Carl Batt 博士称,变质的苏打饼干虽然腐坏了但不危险,像果冻这些水分很少的物质营养价值可能较低,但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
至于说具体储存哪些食物,就有很大的差异性了。摄影师 Henry Hargreaves 电话采访了很多美国末日求生爱好者,将这些爱好者存储的应急食物拍成了 Ready for Dinner 系列,这些食物包括罐头、速冻食物、牛肉、蟋蟀、面条等。
他采访的一位犹他州的摩门教徒 Kellene Bishop,以前会存储 1 年量的食物,现在手里经常会存有价值 10 万美元的食物,偏好面条。
上述提到的末日求生爱好者 Scott Hunt 还给出了其它建议,包括有方法补充食物存储的量,并且将这些食物保存在安全的地方,可以防盗贼、但又能随时取用。
在补充食物存储上,很多人都提到了肉兔,它被认为是占地小、但可以提供高蛋白低脂肪肉质,是补充体能不错的能量来源。按照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一只雌兔每年生产 50 只幼仔,提供约 113 kg 的肉。相比之下,体积更大的牛每年提供的肉差不多是 181 kg。
此外,兔子相对干净、食物来源也较为简单,蔬菜、草都可以。在兔子肉的营养价值外,兔子还能提供皮毛防寒。
如果是考虑种植蔬菜,那么确定适合当地土壤的植物和蔬菜为上,例如可以种植很多的土豆。
对了,如果你养着宠物,倒是可以试试猫粮狗粮。虽然说这些食物是根据这些动物的营养需求设计的,但似乎人类食用也没什么大碍。
另外,由于存储的食物较多都是含水较少,水分的补充可以依靠提前储备来解决。
后续的用水,可以通过购买滤水器的设备,或者是自制滤水器来完成。自制滤水器只需要利用纱布、卵石、沙子等不同的材质进行过滤。
宠物也是家里的一员,它们需要你的帮助
养了宠物的你在逃难时必定也需要考虑如何救助它们。
关于怎么帮助小动物避难,美国疾病控制与防御中心(CDC)对于灾害中怎样安置宠物给出了建议。
首先的问题是防止宠物走失。
灾难发生,惊慌失措的宠物和你或许会走散,所以提前给宠物戴上一个用于追踪的、防水的定位器很重要。这些产品市场上很容易购买,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寻回这些宠物的作用。
万一配置的定位器失灵,就需要备用的准备。可以将宠物的特征、疫苗证明、病历制成信息牌随身携带;将你自己的联系方式,外貌特征等信息做成另外一块牌子,加上前面这块牌子一起挂在宠物身上,以防丢失时便于他人据此找回原主人。
假如宠物最终还是丢失,怎样增加找回的概率?
提前准备好 “寻宠物启事”,可以用宠物的照片(例如它跟你的合照),附上你的联系方式和外貌特征的文字。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联系世界宠物协会中国事务处,各地的特派宠物救援中心。如果有网络,在社交网站上、宠物群组里传播仍然是不错的方式。
宠物的安置之所以重要,一部分有其客观原因。在灾后相当混乱的环境中,宠物可能会成为疾病传染源,给周围的人带来疾病,比如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的猫癣,猫狗的尿液也有可能导致其他疾病。
预防这类事情的发生,给宠物打疫苗是最基本的准备。其次也要避免宠物接触变质的水和粮,并将人所用的水、粮食,进食的场所跟猫狗的区分开,避免相互感染。自己的逃生包中也准备一些消毒药水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说猫狗等宠物的粮食储备、铲屎用具、治疗药物,尽早多准备一些。例如粮食的储备可以考虑 3 个月起步,猫粮、狗粮选用常用的、常规包装的干粮就可以,即便是过了标明的保质期,维持宠物的生存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储备的干粮不够用,可以考虑在人类的食物储备里,分出一些用作它们的食物。例如鸡肉、胡萝卜和鸡蛋黄适用于猫和狗,将这些食物煮熟拌匀基本可以用作自制宠物粮食。
如果需要转移,应当做好两个主要的准备:宠物的外出笼,以及一个应急包,里面可以放入牵引绳(防止宠物受惊挣扎跑丢),应急的少量食物、用于排泄的塑料口袋,以及像酒精棉、医用胶带等简单的医疗用具。简单的医疗工具包都可以在网上购买。
像一些中型、大型犬可以背负它们自己的应急包,可以购买一个这样的背包,猫的主人可能就要多费点力了。
好莱坞大片外,这些纪录片也在探讨末日
灾难片电影是好莱坞相当受欢迎的一大类型,《后天》、《独立日》、《终结者》系列、《2012》、《我,机器人》等都是可以归属于这一类。
例如豆瓣上的豆列“末日情结”和 IMDb 上的“末日求生爱好者该看的电影”里都有大量推荐的电影,可以筛选着查看。
另外一方面,同时也是更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希望下面这些可以提供更实际的帮助,提供更多信息,而不只是热闹的特效和空洞的内容。像是《国家地理》就拍摄过了一系列的视频来探讨可能的末日。
在《末日求生秘技》(B 站视频链接)这个系列中,《国家地理》找来了 3 位被称为“末日求生爱好者”的人展示他们的准备工作,他们考虑的是更基础的、长期的生存技能:种植作物、存储食物,购买可以保护身体的护具。
相似的还有像历史频道拍摄的《世界末日之后(After Armageddon)》(YouTube 视频链接请点击这里),讲述一对家庭如何应对灾难之后的生存,有兴趣也可以找来看看。
呃.....《荒野求生》系列里的贝尓当然也可以拿来看看作为参考。
与此相对的是政府在这方面的准备。可以作为参考的是,在跟当时的苏联对峙冷战期间,美国似乎做了大量的准备,应对可能面临的核战争及其带来的可怕后果。在这方面,美国政府为白宫和国会等重要的政府机构做了几套应急措施,希望他们能渡过这些危机,继续维持政权。
国家地理拍摄的《美国末日计划》(B 站视频链接) 就讨论了美国政府的计划,包括 4 架备用的、可以抵御核弹爆炸的 747 飞机。这些代号 E-4B 的飞机(非空军一号)中的一架,将作为美国总统指挥美军的中心。
另外一个 10 多分钟的 YouTube 视频 How the US Government Will Survive Doomsday(视频链接请点击这里)部分参考了 Garrett Graff 撰写的 Raven Rock 一书,也提供了不少美国政府应急避难所的信息。
大量的准备最初是美国政府为应对其跟前苏联的对峙可能造成的后果。美国政府为白宫、国会设立了好几处避难设施,人员的疏散、分配都有 3、4 个备案以便应急。在紧急情况下,包括《自由宣言》在内的 3 份美国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将被带去避难。
《美国末日计划》里,摄制组进入了几处已经被美国政府关闭或仍在运维中的避难设施,例如国会用于避难的堡垒,其实建于一处度假村地下。
对于可能存在的末日危机,倒是有很多不同的说法。CBS 电视台在 2000 年拍摄的电视电影《核战爆发令》(乔治·克鲁尼主演),描述了一个可能性:在保密程度很高的军事系统内,可能出现了技术故障,叠加上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气氛、军人对指令的遵守,导致的可怕后果。
《末日倒数:地球大撤退》(B 站视频链接)尝试讨论了未来可能的陨石撞击,导致地球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无法适用于人类居住。
这些末日主题的书可以找来读
如果有兴趣,在视频外,小说、生存指南也可以找来一读。
英国陆军军官、在特种部队皇家空勤团(SAS)服役 16 年的怀斯曼编写的《怀斯曼生存手册》,是一部名气很大的求生手册,教授了很多安全、维生的技巧和经验。
这些无疑都是实用技巧,例如至少在 3 个不同地方存放食物和水,保证获取食物时损耗的热量不大于食物本身。但从读者反馈来看,随时调取这些知识是很难的,按照书中所说做一些急救包,或者随身带一本,反而更实际。
另外一位研究野外生存技巧的 Ragnar Benson(笔名)撰写了 46 本书,都是跟自我救助、生存技巧相关。跟前者略有相似的是,他的一些文章内容也有比较多从军事角度进行考虑的,例如选取非制高点的高楼作为居住地,制造隐蔽的逃生口等。
在这本 Ragnar Benson 撰写的城市生存指南 Ragnar's Urban Survival: A Hard Times Guide to Staying Alive in the City 中,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居民面对城市系统基本瘫痪、食物紧缺情况下,如何自救。你可以参考这篇翻译文章。
另外一方面,追踪地球上已知的巨大危机,对于未来可能存在的状况也许会有更好的了解。《纽约客》杂志的环境新闻专职记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看上去就是这么做的,在她撰写的《第六次大灭绝》中,追溯了 5 种已经灭绝的物种,以及 7 种濒危物种,再来探讨人类目前所处的环境所发生的变化。
她的另外一本《大灭绝时代》拿到了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也可以拿来一看。
最终吸引人也许还是这些科幻读物。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编成电影《银翼杀手》),高野和明的《人类灭绝》、比尔·盖茨在去年推荐的夏季读物——尼尔·史蒂芬森的小说《七大家族》,在不同的角度上呈现了危机发生后的人类如何应对他人和自己。
最后,还有些实用的应用以及放松的主题游戏
在虚拟场景下体验末日的最佳方式,可能就是游戏了。我们希望下面这些游戏、应用,在帮你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困境做准备有所帮助。
一些灾害的预警技术已经有了不少的提升。例如地震,此前 8 月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地震,地震预警应用(iPhone|Android 手机)提前近 40 秒发出预警,技术来自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跟汶川县防震减灾局合作的成果。目前这个预警系统覆盖上海、西安 31 个省市。
对于更多紧急情况、国际上跟个人安全相关的追踪,可以试试看国家应急广播(iPhone|Android 手机)。像日本福岛地震(核电站同样在福岛)、中美洲的热带风暴等事件的进展,国家应急广播上都会跟进。
国家应急广播这款应用上更有用的倒是各种紧急状况的应对预案,用闪光灯打出求救信号、高频噪音、救助短信等工具都内置在里面,可以一键按动。
相似的,国际红十字协会官方出的急救(iPhone|Android 手机)可以提供大量的应急措施和医疗信息,但偏向于医疗救助方面,内含文字和图片说明,新手上手也比较容易学会。
对应过敏、哮喘等紧急事件,急救应用内配有相应的文字、视频和操作图示来说明如何应对。下方也配有 120 电话快捷按钮,以防紧急情况时用户忘记拨打。
世界末日是游戏开发商经久不衰的主题,虽然娱乐的居多,但也有几个相对严肃的游戏可以帮助人理解灾难。
游戏瘟疫公司(Plague Inc)(iPhone,3 元|Android 手机)研究不同的历史事件(对于当下来说,就是新闻事件)、传播方式给病毒传播带来的影响。
游戏让你制作新病毒毁灭人类。大致上病毒的变种将影响它的潜伏期、严重程度、致死率。虽然游戏本身是虚构的,但病毒在游戏中的表现和现实中的病毒爆发差不多。美国疾控中心(CDC)都曾请游戏开发者演讲。
This War of Mine(iPhone,售价 98 元,时有折扣|Android 手机)讲述了战争后普通人被困于城市中的生活。
玩家在游戏中扮演城市中的平民,需要在成为废墟的建筑里生存下去。在战后,城市被毁,基础设施基本没法使用,玩家需要自己寻找零件,制作可以使用的工具用于物资的搜寻,包括食物、医药,用于修缮房屋的材料等。
大致上,它更多让人感受到了战争里普通人的无助。
如果是安置一群灾后的平民,又是另外一个视角了。辐射避难所(Fallout Shelter)(iPhone,98 元,时有折扣|Android 手机),另外也有 Steam 版本。提供了这样一个管理者的视角。这款游戏本身是主机游戏《辐射 4》的周边游戏。
主要的设定是这样的:玩家作为管理者,负责灾后的地下生活住所的构建。合理调节生产水、电、食物和人力资源的配比,尽可能多地安置人口,并且让他们感到心情愉快。
在游戏中,辐射避难所主要需要协调这些资源的生产:水、电、食物、人力资源,以及资金(游戏中是瓶盖)。这些资源基本都对应着各种不同的建筑物的建造。
但建造更多的建筑物消耗更多的电力,也需要更多的人力。人口的增长并不能完全依靠外部的投靠,也需要内部来提供。由于每个住民有不同的属性,有些速度快,有些体力比较好,玩家可以安排一些有突出属性的男女生产人力。人口生产很像是纯粹的资源生产......
现实中你不需要担心死亡之爪子、超级变种人之类的怪物,所以这个只是纯粹的娱乐。
PPT 驱动的产品发布会,一个超大型电视购物现场?|好奇心研究所
害怕核战争的人们,如何在冷战期间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
《纪念碑谷 2》依然很火,它的主创和我们谈了一些制作的细节
- 关注好奇心研究所,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