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年即将过去,有这么 35 个应用和技巧可以帮你回顾 2017 | Hack Your Life

2017-12-24 周韶宏 罗骢 杨宽 好奇心日报


过去一年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 Flag?

最后一个星期,为自己做一份年终回顾


2017 年还剩下 8 天。

和过往的每一年一样,这一年你可能有或喜或悲的回忆、有没有解决的烦恼、或者意料之外的收获……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值得记下的公共事件,只不过人的注意力永远有限,最终这些事件和事件中的人都随着时间转瞬即逝。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尽管回忆过去并不能完全带来快乐,回忆本身就夹杂着欢乐和怅然若失,但怀旧本身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情绪,减少孤独、无聊与焦虑。 这种情绪和身体的关联可能来自于人类的祖先,如果回忆可以至少让身体感到舒适,那么这也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之一。

年终岁尾,你可能想找个时间喘息一回回顾过去。一年前信誓旦旦立下的目标最终完成了几个,迟迟没有动手的旅行什么时候出发?说好的健身计划还记得吗?

我们为你找了一些总结过去的方法和工具,帮助你回头看看这一年的经历,给自己做一份“年终报告”。

事实上很多互联网服务已经和你的生活紧密相关,一个个应用会默默记录个人信息,让隐私无处可藏。与此同时也让你回顾过去一年变得更方便,哪怕没有随手记录的习惯,各式各样的应用也“帮”你做好了记录。无论是出门打车、还是日常网购,都可以回头看看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花了哪些钱。

总结并不是最终目的,它是新目标的开始。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己,也可能会有奇妙的结论出现,这也不失为是一种自我探索吧。

去过的地方,有些应用已经自动记录下来


先从比较容易总结的部分开始。

你可能记不起今年到底出过几次差,但提到印象深刻的旅行记忆,也总能讲出几个城市的名字。

过去的这一年,即便没有刻意用在各种景点之处打卡,也有一些办法能找回旅行的踪迹。

了解走过的路,才能更好地出发。

航旅纵横(iOS | Android)是中国民航的官方应用,导入身份信息会自动显示即将搭乘的航班信息,并在起飞前发推送,提醒你登机口变更、延误等信息。

给做总结提供便利的是航线图功能。在行程列表中你可以在一张世界地图上看清每次来回的飞机路线图,以及包含了飞行总里程、总时长、总次数的数字。

这些记录也可以按照年度或航空公司做筛选分类,过去一年、过去若干年的飞行记录都可以显示出来,方便你横向对比。

看着密密麻麻的线条,是不是挺有成就感的?


纵横航旅适合回顾长途旅行,事实上你也能聚焦一点,追踪在某个长居城市的足迹。

百度地图(iOS | Android)会默默记录你走过的轨迹。在个人账户的“足迹”功能下,你会看到去过的地点用蓝色圆圈圈出,地图可以放大缩小,圆圈重合度高、密度高的地方自然就是你经常活动的范围。

这样的回顾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讶,“原来我一直在这附近走动,从来没有去过城南”,或者“我怎么不记得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你接受这种设定交出个人信息。足迹数据默认保存在本地,登录了百度体系账号,允许它记录位置信息并且保存在云端,所有登录过设备的足迹都会被保留。

也有一点比较麻烦的是,这样的记录并不完全准确,你会发现有些标记的地方根本只是某天坐车路过,有些地方明明去过却没有记下来。

这种展示类似于游戏,想要更进阶一步可以试试《世界迷雾》(iOS,售价 30 元),这个应用很难说是旅行打卡应用还是游戏,它会默认未经探索和标记的地方是一片迷雾,地图上就对应灰蒙蒙的一片。每次标记过后这个地点就会被点亮。

《世界迷雾》有几个维度来统计你去过的地方,第一是统计你消除迷雾的面积。《世界迷雾》默认以你 GPS 信号所在的位置为圆心,直径 50 米的范围作为你到过的地方,到过的地方会自动解锁迷雾,然后统计面积。在地图上,你去过的地方看起来就像是在白色迷雾中一条条细线。

攒了一年的照片,有这 7 个应用可以帮你整理


拍照片已经是记录生活最常用的方式,记录一个瞬间和时间和眨一下眼睛一样。不知不觉间你的手机相册里可能就累积了四五千张照片,不仅占内存,也让你对过去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变得迷糊不清,年末是个整理它的好机会。

  • 杂乱无章的相片,首先给它们分个类,然后再批量删除

面对几千张照片,一张一张地手动清理不太现实,这里我们推荐你试试 Google Photos(iOS | Android),它可能是目前唯一称得上有智力的相册应用。

除了上传备份,Google photos 基于图片内容把照片做标签分类,人物、地点、事物甚至天空、汽车、城堡、动物等等。

基于读图能力,Google Photos 可以方便我们整理图片。比如“释出空间”的功能,它会查找目前手机中已有备份的图片,你可以一次性删除,只让图片保留在云端而不占用手机本地的空间。

搜索框也比想象中更有用,如果搜索某种特定类型的图比如动态图、全景图或者截屏,Google Photos 会罗列出所有的结果,然后你就能完成批量删除,或者为某个主题新建相册了。

Google photos


使用 Google photos 需要科学上网,如果不方便,也可以选择时光相册。

Google Photos 目前还欠缺一个功能是自动整理,往往我们连拍出几张照片,只有一张最为满意,其他的照片就只能占用手机空间了。

时光相册(iOS | Android)目前可以做到这点,它可以把类似的照片清理出来,挑出它觉得最好的一张,其余的你可以一键删除掉。不过前提是你要信任这个应用的“审美”,相信它挑选的图片。

如果你平常在使用 Instagram,在它的 Bestnine 网站上输入你的 ins 账号,系统便会自动从你去年发布的照片里挑选出九张最受欢迎的照片出来,生成一个合辑。

如果你允许相册应用访问你的地理位置,大多数照片在你拍摄的时候都会记录下拍摄地点。比如你可以在 iOS 相册和 Google photos 里打开地图,就能看到去年你都去了哪些地方。

iOS 相册里的 “回忆” 和查看地图的功能。


关于删除照片,最直接的办法是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清理,这相对于整理之前来说工作量已经少了很多。比如打开“截图” 分类,除去身份证、护照、银行卡账号之类以后还可能用到的信息,其余的都可以删除掉。

如果你时间充裕,或者想细细回味一下过去记录的每一个瞬间,也可以选择一张一张地清理照片。相对于先点击 ”垃圾桶“ 图标,再点击 ”确认删除“ 按钮,Slidebox(iOS | Android) 和 Flic(iOS) 把这个过程变得更加顺滑了一些:当前的照片会显示在屏幕中央,左右滑动切换照片,向上滑动就是塞进垃圾桶,不过快速滑动照片可能导致误删,虽然可以这些照片恢复,但做重复的工作总之是个不太好的体验。

左边是 Slidebox,左右切换,上滑删除;右边是 Flic,下滑删除。

  • 挑几张最喜欢的,做成纪念品

如果你对 ”仪式感“ 之类的事比较有兴趣,可以考虑把一些照片做成实体,打印出来、做成手机壳、T恤、抱枕都是不错的选择。实体相片的纪念意义似乎也比数字相片更饱满一些。

美图的潮自拍(iOS | Android)和美图秀秀(iOS | Android)里都有 “定制美图” 的功能,可以定制挂在墙上的装饰画以及 4-6 寸的单张照片,价格在 0.7 元到 69 元不等,在 “更多定制” 里,可以定制 T 恤、卫衣、手机壳、马克杯、环保袋等。 网易的 Lofter(iOS | Android) 的 “乐乎印品” 也是相似的功能,可以定制 28-38 元的手机壳、 68 元一件的T恤、78 元的木质插卡台历 和 68-188 元的框画。

左边是好美图定制,右边是乐乎印品。


还有一些网站可以定制更小众的纪念品,比如打印在玻璃上的框画、做成风铃的照片,淘宝上基本都找得到,如果担心质量没有保证,也可以去联系实体影楼,找家靠谱的,它们大多数都可给你打印照片。

和谁聊得最多?社交网络有很多踪迹

数字时代,社交应用可能是我们留下回忆最多的地方。这里记录了过去一年里你和哪个人聊过的时间最长,那些被你点赞、收藏、然后遗忘的文章。


适当地在年底整理一下社交网络上的踪迹,你会更加了解自己。

以最常用的微信为例,想发现和谁在过去一年里聊得最多?这里有个简单的方法。

打开微信设置 - 通用 - 存储空间 - 管理微信聊天数据,你会在里面看到所有聊天记录的大小,不用说,数字最大的那位肯定是和你聊得最频繁的。你还可以顺手删除掉一些不重要的聊天记录。

如果你还想进一步了解你和好友都在聊些什么?我们推荐 Weback 这个微信数据导出工具(仅有 Mac 版)。

除了价格贵, WeBack 基本没有什么缺点。首先通过 iTunes 将 iPhone 数据备份到 Mac 上,WeBack 就可以自动发现备份文件中的微信数据并分析。不用担心隐私,分析和导出都是在本地完成。

你可以看到哪些词是你和朋友们最常用的。聊天时你们爱语音,还是文字或者图片,所有的统计用图表展示,一目了然。


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收藏也都值得整理一下。

关注几十个公众号并不意味着你能收获那么多信息,得到的可能只是逐渐积累的未读数量和一连串的小红点。

试着取消关注那些已经太久没点开看以及停止更新的公众号,进一步去想,你还可以研究下,常看的公众号到底哪里吸引了你,学到了东西还是得到了放松?

常看的公众号里肯定有一些想要之后再阅读的文章,平时聊天的照片和重要的消息都想要保存,久而久之微信里收藏的内容会逐渐增多。

添加标签是一个简单的分类办法,在微信收藏里,最简单添加标签的方法是右划收藏的内容,就会出现标签和删除的选项。

分标签归类之后,也可以帮助你在新的一年里整理和归纳。


整理这些数字关系的目的在于,它能帮我们分清强关系和弱关系,让后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脱离社交网络的依赖,或者说提高社交质量。

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家 Sherry Turkle 曾经在一场 TED 演讲中说明了社交网络会怎样影响真实的社交生活。她认为我们社交网络让我们产生三个幻觉:1.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收获关注。2. 我们总是能够被听到。3. 我们永远不必独处。但实际上社交网络让人与人更加疏远,我们会自然地选择与自己相近的圈子,机械性的点赞、聊了几次就没再有记录的朋友,社交范围反而缩小,难以维持更紧密的关系,反而增加了孤独感。

根据新筛选出来的交流热度,来决定怎么和关系紧密的朋友更多线下互动吧。

看过的电影,能回顾的不只是观看记录

根据广电总局的统计,截止 11 月,中国电影年度票房第一次突破了 500 亿元,观影人次达到了 14.48 亿。

过去一年里你看过几部电影?你会因为什么原因走进影院,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心心念念那部即将上映的电影,是导演还是主角,是题材还是口碑?你到底对哪种类型的片子最有兴趣?又值不值得为了爱好付出更多时间?

整理下过去一年看过的电影,你可能就想起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如果你有每次走出电影院就在豆瓣上打分的习惯,豆瓣一年一次的《豆瓣观影报告》可以让你全面掌握自己的观影爱好。

今年的观影报告要比以往简洁,更多地是告诉你一些数字,2017 年一共看过几部电影,多少部是新片,多少部是院线片,还可以查看每个月的观影次数。

同时,你还可以了解到标记最多的导演和你情有独钟的低分电影。


如果平时没有标注电影或者打分的习惯,至少购票类的应用格瓦拉,猫眼或者淘票票上的历史订单都留着你的观影记录和花掉的钱。

打分或者留短评除了记录,还可以让你了解到大家对于影片的看法,而不仅仅是看完就结束了。

你可以在评论里看到在影院里没注意到的细节,读懂没明白的剧情,发现喜欢电影背后制作的花絮,了解这些内容之后,再回忆这部电影会更有一番体会。

而这几年越来越流行的电影吐槽视频,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制作者。

《How It Should Have Ended》是 YouTube 平台上以动画形式调侃当红超级英雄电影的系列短视频。由于人物画得很特别,动画里对于电影的吐槽到位,这部系列作品已经出到了第九季。


而同样推荐观看的漫画改编吐槽频道还有 Captain Midnight。此外专注吐槽商业大片的 CinemaSins 也值得推荐。国内最为人熟知的吐槽电影制作者是谷阿莫,主要作品是以几分钟带你看完某部电影的系列视频,也有借鉴 CinemaSins 的制作方法。

通过整理过去一年里的观影记录,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地挖掘出你真正喜欢的电影风格,导演以及演员,了解和电影相关的更多知识,譬如中国新电影的首映总是放在周五或者周末的凌晨。

想查看到喜欢的电影人过去的资料,以及接下来即将上映哪些有他们参与的影片? IMDB、烂番茄或者豆瓣都是不错的去处。

还想要第一时间了解这些电影什么时候上映的话,这里有两个应用可以推荐给你。

AlertFilm 和 电影管家都是专门帮你记录想看电影列表的应用,你可以直接在应用内搜索或者在首页的列表中找到想看的电影,然后添加到观影单中。


在电影上映之前,应用会给你发推送提醒。AlertFilm 里还可以添加美剧,保证不错过每周的更新。

最简单的方法是去豆瓣标注想看的电影,豆瓣也会在上映的前一天给你提示。

一笔账都没记过,现在也可以补回来


这可能戳到大多数人的痛楚,一年过去,也没存下来多少闲钱,无关紧要的消费倒是接连不断。那么钱到底花去了哪里?

最常用的手机支付工具里面,支付宝和微信都有记录账单,而支付宝还有月账单中的图表分析,这里会用到折线、饼图等可视化信息直观告诉你消费结构和趋势。线下刷支付宝的账单、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会算进去。


除此之外,各家银行的信用卡应用和购物平台也都有自己的统计。

不过各类平台之间相互隔离,统计成一份报表有难度。这种情况可以试试把各种消费记录整合的记账应用,比如网易有钱(iOS | Android)。

它的便利性在于一步到位,能接入大部分主流支付平台,包括微信、支付宝和网银。不需要你之前一笔笔计入,直接导入就可以同步以往的记录。

账单统一后,你能按照月份和年查看资产统计,一年的收入有多少,又支出了多少钱。支出的类别中哪些类目金额最多、比例最高。


当然得到这份报表也有前提,网易有钱接入网银时需要输入验证码等敏感的隐私信息。信不过的话,可以在导入查看后取消各种账号的关联。

和网易有钱类似的财务应用还有挖财(iOS | Android),它同样可以导入微信、支付宝和网银的记录。

想进阶一点,你可以按照公司报表的基本做法,列一份属于自己的个人或家庭资产负债表。这里有一份指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戳开看看。

弄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之后,大概你会惊讶于自己竟然在没必要的消费上花了太多成本——为了凑单多买的东西到现在还没用、以为每天都可以勤于锻炼而办的健身卡最终却没去几次、看到网红博主推荐的好物种草,买来之后一直积灰……

这有可能是激素做崇,多个研究显示,购物和美食一样可以激活大脑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以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让我们陷入越买越上瘾的循环中。

商家色彩艳丽、情感爆棚的促销活动也可能激发你的冲动消费,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根据你整理出的消费结构表,弄清楚自己真正需求的东西有哪些。

另外,做出的错误决策也没必要消极的自怨自艾,这会增加沉默成本。买多了又用不上的东西堆放着占用空间成本,不如拿来送人或者快速消耗掉。

想弄清楚更多关于冲动消费的信息,可以看看我们之前做过的对抗无意义消费的指南。

你平时吃最多是什么已经被外卖平台整理好了


过去一年你吃下至少 1000 顿饭,没算零食饮料下午茶的话。

你最初可能打算健康饮食——少吃油腻、三餐正常、自己做饭,结果最后还是外卖应用的常客。要做一次回顾的话,这些应用实际上也已经记录下你的饮食喜好。

百度外卖(iOS | Android)的个人账户页面顶部,你会看到一些关键词的标签,比如“爱吃蛋炒饭”、“黄焖鸡米饭”等等,点进去是与之相关的餐厅推荐。这个部分可能会让你反思下自己到底爱吃什么。

在订单中你也会看到“附近买过”,用来展示某些常常光顾的店家,按照光顾的次数排列,显示某家店一共点过多少次。


美团外卖、大众点评上也有“足迹”功能,可能你平时都不会点开,但这里已经记下了你的浏览记录。目前它们都还没有统计分析消费记录的功能,如果不嫌麻烦,做一下加法算算今年一共吃了多少钱的外卖,结果可能也会出乎意料。

吃太多外卖当然不值得提倡,既破坏环境又不利于饮食健康。但是每次的决策都是,自己做饭没有时间、也不会做自己爱吃的菜品,还是吃外卖吧。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你想维持健康的饮食,同时省下外卖钱,我们的建议是——挑几个自己爱的东西,自己做。当你了解到某样食物背后的做法,并自己做的时候就会对食物背后是什么有更多认识。

比如永远戒不掉的甜点,当你尝试自己打奶油和烘焙之后,可能会发现事实的真相,原来一块蛋糕中要加入那么多的糖份。

达成这个目的也可以通过美食制作教程,我们推荐 Buzzfeed 的食物频道,这些美食教程短小精悍,剪辑明快,通常只有 1 分钟长度,而且没有多余的对话,不开声音也看的懂。同时它也有大量的甜点教学。

同样比较适合短时间内看完的美食教程还有一人食和日食记。手机应用的话,日日煮、厨房故事和下厨房也有丰富的教学内容。

当然这些教程不是为了让你望梅止渴,或者增加食欲,了解食物的真相之后你可能才会真的明白更健康的饮食是怎么一回事。

那些为了提升自我的学习计划,为什么最后都没完成?


回到手机主页面,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健身、学习相关的应用?

年初定下的 “今年要练出马甲线”、“今年词汇量要过 10000”、“今年要读 50 本书”,以及那些你自己都可能遗忘了的目标,不知道现在都完成得怎么样,应用们都默默帮你记着。

  • 除了体脂体重,健身成果还可以看这些指标

如果你是 iPhone 用户,最直接的是打开它自带的 “健康” 应用。一经授权,手机会自动记录你每天走了多少步、睡了多少个小时的觉。接入 Apple Watch 和健康相关的应用,把这些应用里的数据都整合到这里面,比如你用微信运动来记步、Headspace 来做冥想、用 Lifesum 来记录吃了什么食物,这些数据都会计入健康应用的 “健身记录”、 “正念训练” 和 “营养摄入” 里,让你一眼可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如果你觉得 “健康” 里的数据不够直观,可以试试 Gyroscop,这是一个整合健康数据的平台,可以导入 iOS 里已经有的健康数据,以及 Moves、RescueTime、Fitbit、Withings、Runkeeper 等更多量化应用,把你每天去了哪里,走了多少步,健了多长时间的身,吃了多少热量,体重、心率的变化曲线统统记录在这里面,然后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形成一个报告,方便你有目标性地追踪自己的生活。

左边是苹果自带的 “健康” 应用;右边是 Gyroscop,目前只有 iOS 版。


健身应用 Keep(iOS | Android)每年也会出一个年度数据报告,会把你这一年在 Keep 里的运动时常、次数、消耗热量,以及做了多少次 HIIT,跑了多少公里的步,甚至是你喜欢在晚上十点运动还是早上六点运动就总结出来,最后给你一个综合评分。报告挺详细,但前提是你一直用 Keep 在健身。

  • 看过的电子书和背过的单词,应用里基本都会有记录

在手机或者 Kindle 上读书和背单词,是现在大多数人的选择。使用的同时这些应用也会帮你记录下足迹。

微信读书(iOS | Android)里可以看到你在这里读过的书、建立的书单、写过的笔记和书评。因为和你的微信账号相连,你可以关注你的微信好友和著名的书评人,看他们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感悟。

网易蜗牛读书(iOS | Android)的环境更单纯一些,系统会推荐一些书评人,但不会推荐朋友让你关注。“每天免费阅读一小时” 的机制让人倾向于在这一个小时内专心读书,超过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则需要花钱购买,此外书架上最多放三本书,读完了才能换其他的。你可以通过查看哪些书,买了多少 ”读书时间“、写了什么书评和笔记来回溯这一年的阅读情况。

背单词也是差不多的模式,基本都是从背单词的应用里查看自己过去一年掌握了多少新单词,比如百词斩(iOS | Android)、有道词典(iOS | Android)。如果你坚持用扇贝(iOS | Android)和薄荷阅读(iOS | Android)打卡,看看都坚持了多少天,也是个量化成果的方法。

  • 坚持不下来,最终原因还是动力不足

做完回顾之后,”坚持不下来” 可能是一个常见的结果。没关系,你至少可以从这个过程中找到一些原因。

无法坚持完成一件事,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动力不足,或者说你不够相信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回想你当初定下这些目标的情景,有多少是类似于 “站上体重秤,发现胖了五斤,一拍脑门就找了一家公司附近的健身房,办了张 3000 元的月卡“ 的情况?可当你做出要健身这个决定的时候,你其实并没有想去考察这家健身房有哪些器械,下班达到健身房究竟需要多少分钟这样的问题,或者是当你运动了一周后,发现自己一斤都没瘦,于是开始怀疑健身到底能不能减肥,运动的心情也变得懒散了,最后干脆直接放弃掉。而实际上,围度是比体重更合理的衡量标准,你可能体重没有掉,但是身形却更美了。

目标的合理性也是需要再审视的。比如一个月减掉 30 斤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到头来很可能完不成目标,趁早从计划中删掉吧。意识不到任务不可能完成只能徒增烦恼。

方法也会影响结果。比如很多人喜欢用背单词的方法学习外语,但这可能事倍功半。精通德语、西班牙语、荷兰语、英语、俄语等 7 门语言的卡尔·马克思(Karl Marx)说过,学习一门外语的最好方法就是忘记自己的母语,把自己融入当地的语言环境中,看外文书籍、电影,和外国人交朋友,可能是比中英对译地背单词更有效的方法。

  • 那,如何养成一个习惯?

《纽约时报》记者查尔斯·杜希格有一本书叫《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工作?》,里面解释了习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按照这本书的说法,习惯有 3 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习惯回路”(habit loop)——动机(cue)、惯常行为(routine)和奖励(reward)。动机让你展开行动、惯常行为就是习惯的动作、奖励促使你继续完成这个动作。在这三个部分的作用下,习惯是自动执行的,就像机器那样。

对应地,习惯的养成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给自己一个动机,一定要简单易行切合实际;重复的动作,一次次强化对于动机的“渴望”,以及对奖励的“渴望”。比如之前提到的健身,首先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对于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以前没接触过健身的人来说,第一个月目标可以定为体重下降 2 kg;然后选一个健身应用,坚持每周四次打卡;在完成一周打卡后,奖励自己一顿欺骗餐(cheating meal):放开吃,满足被抑制了一周的食欲。不用担心一顿就吃成了胖子,如果真的能坚持每周都大吃一顿,你的食欲是不会强烈到毁掉一周的健身成果的。

关于一个习惯需要多久才能养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 21 天就可以。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这的确也就只是一个传说。

伦敦大学学院的健康心理学家费莉帕・勒理(Phillippa Lally)的一项研究表明,志愿者习惯自动化的时长不一,有人 18 天就养成习惯,有人到 84 天实验结束都没有成功。

所以不必纠结多久能养成一个习惯了,这没什么规律可循,而且这和习惯本身的难易程度、你当时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等都有关系。

给自己做一份年度大事件报告

你还记得多少,在过去一年里曾关心过的事?

荒诞又有趣的动画《瑞克与莫蒂 Rick and Morty》在第三季第八集里面展示了这样的一个设定——记忆可以被删除并储存。

难以释怀自己错误的莫蒂被身为科学怪才的爷爷瑞克带到一房间里,才发现自己过去的很多难堪回忆都被爷爷删除了。

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实际上是被删选过之后,质问爷爷,“如果我经历的事情都被抹去了,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呐?”


过去的一年里,很多我们曾关注的事情或多或少都 404 或者消失了。《2016 年社会心态蓝皮书》中研究称,网民的注意力消散很快,一般仅能持续 24~72 个小时。

随着很多其实不重要的事情不断发生,那些值得记住的反而会被遗忘。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确实有想要保存下来的事情,我们总结了一份攻略可以帮你进行年度总结。

1 翻看日历应用,你会想起在具体的那一天里做过的事情。

2 查看手机里的备忘录或者便签, 当时随手记录的东西能勾起你很多回忆。

3 按月去翻看自己的聊天记录,聊得最多的内容,肯定是当时遇到的热点大事。

4 整理照片的时候,手机上会显示拍摄的时间,你也可以查看自己当时在干什么。

5 整理你的待办应用,在那些完成的历史记录中能让你回顾今年做了什么。

6 回忆一下节假日都做了什么?五一,十一是出去玩了还是在家里补完了一些美剧。

当然最好的回顾办法是阅读你过去的日记。如果你没有这个习惯,下面有些记日记的理论可以帮到你

关于记日记,有一些高效理论。比如九宫格日记法,把每天需要记录的事情分为了:开心的事、为他人做的事、计划/工作/备忘、进步、心情/感悟/灵感、等,九宫格的正中央那格固定是天气和时间。你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每格的内容。

日本作家佐藤传在《晨间日记的奇迹》里使用了这套方法。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时,几分钟的时间里你就可以填写完日记九宫格。

试着在 Evernote 中插入 3 x 6 的表格就可以开始记录九宫格日记,打开 Excel 也可以。

面对新一年,这有 4 个应用帮你记录和规划


给自己总结一份年度报告,是为了更好地制定新一年的计划。即使最终这个计划并没有完全执行到底,你至少也拥有了值得去完成的目标。

你也许发现了,总结本身需要持久的记录和习惯的养成,到了年底你也会有更多的内容来总结。坚持本身才是最难完成的事情。

这里有几个应用可以帮你更好地坚持下来,最终有效率地管理你的生活。

管理好财务状况

如果你详细记录每一笔消费和支出,年底会得到一份更详细的总结报告,毕竟支付宝、微信和信用卡不一定会覆盖到所有的消费、也不一定信息完整。

记账本身的需求可能有两个:记录便捷、记得准确。网易有钱和挖财在导入外部账单上比较方便,但是记录本身不够方便。神奇账本(iOS | Android)在这方面相对好一些,只要交易截图,系统就能自动读取你每笔支出的名称和金额,然后导入账本里。我们试用的情况来看,每张截图大概需要 6-7 秒的读取时间,一次可以上传几十张截图。

一来省去了输入文字记录,二来不用担心泄露账号密码。

  • 管理好你的身体

Keep(iOS | Android)依然是很适合新手的健身应用,只要按照自己能够接受的强度完成不同阶段的训练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提升。目前 Keep 已经是集中了不同健身知识的社区,还有跑步记录、以及查找食物卡路里的功能。在应用里,运动总时长和运动徽章的功能可以帮你自动记录运动的数据。

如果有更高阶的目标,想要在新年里进一步增肌塑形,试着读完《施瓦辛格健身全书》和《囚徒健身》。这两本都系统地介绍了关于健身的方方面面,可以当作知识读物来看。

  • 整理每一天的回忆

在温情的迪士尼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一句台词“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日子一天天过去,从新年到中秋,从十一到现在,那些没有记录的日子都会被遗忘。坚持记录下每天的生活,重翻的时候才不会让那些时光真正地“死亡”

所谓日记,其实就是一种倾向于记录,但不限题材、格式、篇幅的文字形式。当你把写日记这件事情看得越轻松和解压,它就会越容易坚持下去。


除了之前推荐的 Day One ,胶囊日记(iOS)也是很有创意的尝试。给明年的今天写一段话或者一段语音,保存在应用里,直到一年后才可以拆开。用一年的时间来对比,你的变化有多大?

关于记日记的方法,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Bullet Journal(子弹日记)。这种日记法不必用完整的句子和段落记录每天生活,只需要按照要点整理就行。

  • 提前规划你的旅行

新一年的节假日安排已经出来了,提早筹划不仅会让你更加期待假期的到来,也能节省机票和酒店开支。

穷游行程助手(iOS | Android)是一款小众但很实用的应用,你可以把自己的旅行计划自行导入。在选择时间的时候,应用内已经标注了如何请假才能最大化利用节假日的方案。添加好目的地之后,还可以更加详细地制定其中每一天的行程计划。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精彩。最后,希望你始终拥有好奇心,去完成更多的目标 。

题图: Unspalsh,文内图:Giphy

“网红”变成了一种营销方法论,它意味着什么?| 2017 商业大新闻③


乐视走到尽头,互联网概念和一个不怎么高明的骗局让数十万人身陷其中 | 2017 商业大新闻 ②


腾讯最近入股的唯品会,在做着一个什么样的生意?



- 关注好奇心研究所,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