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轻云淡原创】龙驹寨之——百年教堂

2016-09-15 风轻云淡 丹凤论坛

龙驹寨之——百年教堂

图文作者|风轻云淡

原创稿件


近现代的中国是一个积贫扶弱、多灾多难的国度,以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被迫割让大量土地以及赔款,开通沿海口岸、允许外国人来华经商,准许传教士到内地自由传教,由此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史。
在此背景下,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挪威人王耀基牧师来龙驹寨传教,二十九年(1903),龙驹寨教堂(福音堂)建于东街,有房29间,是商洛市第一座教堂,也是当时陕西省唯一的总堂,民国四年(1915),龙驹寨教会小学创办,翌年,教会诊所创办,其有房69间,地8亩。民国八年(1919),挪威人费特生牧师接管,民国十三年(1924),挪威女牧师苏锦文接管,由执事部主席推动教会会务。


起初,以较为繁华的龙驹寨为据点,向邻近各县传播,到了1917年,在商洛各区县建立教堂,扩展活动。初名“陕西商洛五属基督教内地会”,1924年更名“陕西商洛五属基督教协同会”。以1918至1925年发展最盛,近千人,有总会1处,总堂(县教堂)5处,支堂12处,礼拜处31个,后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活动受到很大限制,组织和人员日趋减少。




龙驹寨教会原隶基督教西差会陕西教区商洛内地会,1954年宗教改革时割断了与差会的关系,成立以李小兆执事为首的基督教三自(自养、自传、自治)革新委员会,有委员7人。就此开始了本土化,使基督教逐渐成为中国人自己的宗教。




据基督教教会主任同时也是长老之一的王军芳阿姨讲,由于历史翻译原因,把“新教”称为基督教,所以在中国,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利中心,废除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沟通。




解放后,李小兆执教期间,曾将教会房产献给丹凤县人民政府,教堂一度停止了活动。1987年恢复了教堂活动点允许在教堂内进行宗教活动,发还给基督教会40间房屋。现在的基督教堂位于丹凤县中街社区上塬组,是在1997年原有的基础上改扩建而形成的。教堂里除了王军芳长老,还有一个名叫刘艳的教士,她是在讲台上讲道的。每逢礼拜三、天早上8点正式讲道,大约持续一个多小时,在早上的6点30到8点之间,由另一位长老贾雪芳负责唱诗班,赞美神,随后进行祷告,她同时也是基督教两个重大节日的主持人。




教徒间的圣餐是一个礼节,由她们三人共同进行分餐,意思是通过食物让每个教会成员的身体和圣主进行接近、贴近。基督教的两个重要节日分别是复活节和圣诞节。复活节是在秋分的第一个礼拜天,是耶稣受难上十字架复活的那天,圣诞节是在每年的12月25日,是耶稣的降临生辰。这两个节日的活动都会维持三天左右,无论到场的与会人员是不是信徒,都可以食用餐饭。




在基督教堂西边的街道上,同样有一座坐北朝南的教堂,是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称做天主堂。天主教最开始是在唐代传入中国的,13世纪再度传入。元覆灭后,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16世纪,天主教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浪潮,再度传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天主教进行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反帝爱国运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天主教已经成为中国宗教徒自办的事业。




龙驹寨天主教现任会长戴雪芳阿姨向我说道,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为“天主”。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0卷,《新约》27卷,神职人员被称为教宗、主教、神父、修士、修女,且必须为独身,但不主张离婚,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




天主教把最高的上帝称为“天主”或“上主”,一个天主包含有三位,就是圣父、圣子、圣神。基督教把最高的神称“神”或“耶和华”,三位一体的上帝就是圣父、圣子、圣灵。基督教教职人员可以结婚,也不主张信徒离婚,但基督教里没有修士、修女,神职人员的名称也因教派不同而不同。




龙驹寨天主教全称为天主教西安教区丹凤县安德肋堂,是根据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之一的安德肋进行祭拜和纪念的,名曰主保,意为指引着我们和上主进行沟通、求恩。它位于丹凤县西街丹江38号,教堂前面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苦像处,底下是天主堂简史,详细的记载了这座教堂的信息。里面正中为堂区主保像,右手处有耶稣基督走过的十四处苦路像,左手边是读经台,再往左边是忏悔厅。前堂中央有一个祭台,是举行弥撒礼仪而用的。李天财神父是在2012年9月由西安总教区派遣来龙驹寨的,平时的宗教仪式有祈文,读圣经,教歌曲,在礼拜天早上8点做礼拜,约一个多小时,下午18点有晚课,做弥撒,约四十多分钟,平常的每天下午18点都要做弥撒、祈祷(聚会讲道、讲圣经)。




天主教徒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认为肉身死后精神不灭,死是一个转折,灵魂升到天堂接受耶稣天主的审判,所以多主张有爱和良心,同时信仰自由,可以随时随地的起到教化他人、约束自身行为的作用。




现在在丹凤县境内有三个聚会点,礼拜六,月日镇的神父、修士进行讲道,礼拜天的早上8点,龙驹寨进行讲道,礼拜天的下午17点在棣花进行学歌(圣歌)。神父在祭台上分享圣经,讲一些社会事例,教化教友做一个好市民,好家人。




在李天财神父的推荐下我找到了龙驹寨镇东河村张南组的抗战老兵,并向93岁高龄的前天主教会会长了解一些信息,老爷爷本名张忠禄,出生于1923年的农历11月22日,九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天主教西安孤儿院读书(以躲避饥荒),到1942年被征入伍,后经过培训学习在测绘排担任班长,1944年,抗日战争外围战场进入反攻阶段,驻印中国远征军攻入缅甸,4月29日,解放缅甸的密支那战役拉开帷幕。他所在的炮六连被调到前沿阵地,由于他组织全班士兵精细测绘,给炮位上的士兵提供的数据准确,使炮兵弹无虚发,命中率很高,被称为“战争之神”的炮兵为夺取整个密支那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战争结束后,日本投降,张忠禄所在的部队被国民党调往东北打内战,在经过了1948年的辽沈战役后,他选择1950年返回家乡,再一次用自己的满腔热血重建家园,曾任会计,生产队队长。




在1987年落实宗教政策,他也多方奔走,积极的索回教产,在几位老教友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协商下,部分教产得以归还,他于1989年担任天主教会长一职。现在的张忠禄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一家也是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回顾老人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坎坷坷,历经荣辱成败,颇具传奇色彩。回家时,我在金山路的冯家涧段,见到了一群由大姐和阿姨组成的舞蹈队在伴随着音乐的律动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旁边的老人看护着玩耍的孩子,青年男女在河边低头玩着手机,倒是反应出了太平盛世,歌舞升平,但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天主教会长张忠禄

陕西丹凤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danfengluntan微信号


丹凤最大综合性资讯平台

原创优秀作品,将推送至今日头条—家在丹凤

联系QQ:2755318016

投稿邮箱:2755318016@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