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字丨“敖”

葛亮 古文字微刊 2020-10-27

(第224期   本期時長:08:31)


本期摘要:

《說文》:“敖,出游也。从出、从放。”


放,从攴,方聲。許慎誤認為“敖”、“敫”都從“放”得義,因此將它们歸入“放”部。實際上,“放”、“敖”、“敫”三字均從“攴”得義,應歸入“攴”部。

《說文》对“敖”字的分析,從古文字形上看是沒有依據的。


“敖”的古文字形如下所示:

(季旭昇:《說文新證》,藝文印書館,2014年,第325頁。)


可見,“敖”字從來不从“出”,原是人頭上頂草,本義不明。直到戰國時期秦文字訛作“出”,後來的秦漢文字寫作三橫,也不从“出”。《說文》上“出”下“方”的小篆很有可能是漢代人倒推古文字形時推錯了。


往期鏈接:解字合集丨第1—222期總結





本視頻是根據國學新知“《說文解字》讀書會”視頻整理而成,由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葛亮先生主講。視頻以中國傳統文字學經典著作《說文解字》爲綫索,每集精講其中的一個字頭,結合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古書用例,梳理漢字的形、音、義及其發展脈絡。



本視頻轉載已獲葛亮先生及“國學新知”惠允

微刊小編:門托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