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洪德荣:《先秦符节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附:后记)
《先秦符节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作者:洪德荣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定价:88元
ISBN:9787547321713
内容简介
全书对于先秦至秦代(以及少部分的两汉)的符节器物进行图像的搜集整理,对文字、器物形制、历史制度进行全面研究。本书分为上编“研究编”,共有五章,第一章为研究动机、研究方法,说明本研究有助发掘符节研究的价值;第二章则对“符节”的名义问题进行分析,可知“符”和“节”是名义不同的二类器物,而“符节”是统称;第三章共收录先秦符节三十器,及附录伪器考辨六器,进行校释汇编,包含最为重要的铭文、器物著录、器形形制等方面予以整合研究;第四章则对前三章进行统整,并讨论有关符节的周围问题,诸如文字国别、传世文献中的制度、虎符辨伪等专题探讨;第五章为结论,回顾各章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洪德荣,1986年生,台湾基隆人,博士研究生,在台湾东华大学获汉语言文字学硕士(2011)及博士学位(2015)。曾任职于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郑州大学文学院,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目录
上编 研究编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4
一、研究动机/4
二、研究目的/5
第二节 研究范围及章节安排/5
一、研究范围/5
二、章节安排/7
第三节 研究回顾与现况/8
一、1912年以前/8
二、1912年及其后/11
第二章 符节相关问题探讨/18
第一节 符、节的名义考察/18
一、符之名义/19
二、节之名义/20
三、符、节名义异同比较/21
第二节 符节形制的分期与演变/24
一、分期标准/24
二、各期形制考论 /24
第三节 符节与牙璋的关系考论/34
一、牙璋概述/34
二、牙璋是否作为符节使用/37
第三章 先秦符节汇编校释/40
第一节 节节/41
第二节
第三节 齐大夫马节/47
第四节 骑传马节/52
第五节 王命虎节(一)/61
第六节 王命虎节(二)/64
第七节 王命传遽虎节/65
第八节 王命车
第九节 王命龙节(一)/77
一、“王命命传赁”的断读/85
二、“
三、“一担食之”释义/87
第十节 王命龙节(二)/90
第十一节 王命龙节(三)/92
第十二节 王命龙节(四)/94
第十三节 王命龙节(五)/96
第十四节 王命龙节(六)/98
第十五节 鹰节(一)/100
第十六节 鹰节(二)/115
第十七节 雁节(一)/117
第十八节 雁节(二)/119
第十九节 辟大夫虎节 /120
第二十节 将军虎节 /126
第二十一节 鄂君启车节(一)/141
第二十二节 鄂君启车节(二)/169
第二十三节 鄂君启车节(三)/172
第二十四节 鄂君启舟节/176
第二十五节 乘虎符/197
第二十六节 亡纵熊符/203
第二十七节 新郪虎符/206
第二十八节 杜虎符/212
第二十九节 栎阳虎符/223
第三十节 余论 先秦符节辨伪 ——东郡虎符、秦王命虎节、秦甲兵之符、龙节、
一、东郡虎符/228
二、秦王命虎节/231
三、秦甲兵之符/232
四、龙节/233
五、
六、阳陵虎符/243
七、麐
第四章 先秦符节综论/253
第一节 文字国别与器物形制/253
一、符节铭文的国别特色/254
二、形制及用途分析/256
第二节 先秦符节制度探讨——以传世文献为核心/262
一、《周礼》中的相关记载/262
二、先秦诸子中的记载/266
第三节 虎符辨伪刍议/266
第五章 结论/270
下编 著录编
第一章 前言/275
第二章 先秦符节著录书目析评/277
第一节 清代至1937年/278
一、《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278
二、《金石索》/279
三、《缀遗斋彝器考释》/279
四、《奇觚室吉金文述》/280
五、《陶斋吉金续录》/281
六、《历代符牌图录》/281
七、《秦金石刻辞》/282
八、《周金文存》/282
九、《
十、《增订历代符牌图录》/286
十一、《待时轩传古别录》/288
十二、《贞松堂集古遗文》/289
十三、《秦汉金文录》/290
十四、《善斋吉金录》/291
十五、《小校经阁金石文字》/292
十六、《衡斋金石识小录》/295
十七、《贞松堂吉金图》/296
十八、《海外吉金图录》/297
十九、《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297
二十、《尊古斋所见吉金图》/298
二十一、《三代吉金文存》/299
第二节 1937年后迄今(中国大陆)/302
一、总集、汇编/302
二、考古报告/328
第三节 1937年后迄今(中国台湾地区)/329
一、《金文总集》/329
二、《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333
后记/335
后记
小书写作及修改的基础来自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先秦符节研究》(台湾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2011年)以及同名的出版著作(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旧著出版时因为是套书的其中两册,也没有单独售卖,在市面上不易取得,目前流通的纸质书只有出版之初分送给师友的出版社赠书,但旧著的电子版则可能传播得更广泛一些,当我偶然看到旧著的电子书时,还感觉到有些惊讶,原来还有学术同道对旧著的内容感兴趣,予以流传。
认真说来,小书前一版的内容不论在行文论述时的用字遣词多有文白夹杂,“之”“的”拗口,语气不够通顺;或是在引述材料的择取论述上,挂一漏万,不够细致;还有碍于当时初出茅庐,学力有限,脑袋尚未灵光的尴尬青涩,都让旧著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本次修订的过程中,细细的对于旧著一字一句地校读下来,自己亦深感触目惊心,在此也对曾阅读过旧著的读者们致上歉意。此次的修订积极改正了书面上可见的问题,也删节了书中复重累赘的部分,同时也对引述材料的内容进行校对,尽量使小书成为可读性更强、专业性也高的学术著作。这次的修订出版,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出版专书。
从2013年迄今的十年之间,我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学习,也已投身教学工作数年光阴,期间的变化转折,得失悲喜无法尽道,但关于符节研究,我一直都没有抛在脑后,一直希望能再看到新出的符节器物,帮助我们更了解关于符节的秘密,但此一愿望至今仍尚难如愿。
这些年对于符节研究的反思与频频回顾,也有几篇写作产出,一篇是《先秦符节再探》(《战国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西书局,2017年)文中对于鹰节铭文的讨论意见竟与当时一同参会的程鹏万教授大作不谋而合,当下让人十分惊喜,另两篇文章分别是《先秦符节再探之二:齐符节杂考》(《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论丛》,科学出版社,2017年),《先秦符节再探之三:虎节相关问题再探》(第二届“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青年论坛,2018年),后一篇文章在会议宣读后得到与会专家赐教,但个人认为文中的一些讨论未尽合理,因此并未在正式刊物中出版,本次的修订也未吸收进来。
在本次修订的过程中,经学仁师赐告,喜读郭永秉教授大作《将军虎节与嬖大夫虎节研究》,文中对于将军虎节与嬖大夫虎节的铭文、铸造背景等问题都做了细致的研究,也解开我对于两种虎节的一些疑惑和一直没能亲见器物的遗憾,书中也吸收了许多郭永秉教授大作的精华。
本次的修订除了对旧著进行补漏与更新,也守着一点旧思,充分保留了旧著的写作框架与论述形式,这是在硕士论文的版本中由学仁师亲自规划的,同时也补充一些新意,收录新出的著录图书和学界关于此论题最新的研讨成果,以及一些对于符节形制新的看法,希望能让小书更加完善。
每阅旧稿,就总想起与业师许学仁先生商议硕士论文题目时的场景,与许师站在母校东华大学的湖畔赏鸟观鱼,谈理想,聊人生,论学术,这些过往至今都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已然是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当时我苦思硕士论文题目而不可得,想着要训练自己搜集分析学术材料的能力,也想结合出土文献古文字的研究,培养自己考释文字的能力,当许师给予“明示”“暗示”以符节为题应能有收获的时候,当时的我还未能参透玄机,因为自己对符节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对许师的提点当时竟不以为意,以为符节就那么几个东西,到底该怎么展开写作?私意以为再想想题目也无不可,就继续闷头想题目了。
但许师对古文字材料的熟稔与选题眼光是我未能达到的境界,几经商议以符节研究为题展开写作之后,我慢慢了解许师当时的提点和苦心,时至今日认真一想,似乎还真和自己的学术兴趣与理想“若合符节”到现在了。
立言著述自古而今皆属不易之事,我阅读专著一向酷爱先读序言及后记,但对后记的喜爱更多,总感觉能由此看到作者在全书密密麻麻的文字背后,属于个人的真心与诚意,经常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因为小书属于修订重出的著作,几经考虑便未向师长求赐序跋,自己虽然还有些感触想借我最喜爱的“后记”抒发一下,但和小书的主题不太符合,还是留待未来自己再孵出小书的时候,再继续说吧!
小书的出版要感谢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学振院长及学院出版基金项目评委的支持,得到校、院出版基金的慨允资助,以及东方出版中心戴浴宇老师的辛勤工作编辑,书中古文字图文及造字甚多,相较其他类型的著作,涉及出土文献古文字的图书一向是最难编辑的,谢谢出版单位工作的辛劳。
感谢自求学以来,业师许学仁先生的教导与照顾,让我知道了自己该成为怎样的老师,也在许师的包容下,我对于科研放飞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我的追求和坚持,许师和师母杨丽圭老师一直都很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对我有期待也有担心,从许师和师母身上,让我真正感受到温柔、敦厚、豁达、包容的人间美好。
感谢季旭昇先生和刘钊先生、黄锡全先生、王蕴智先生、陈松长先生、陈伟武先生、李守奎先生、徐在国先生、董珊先生、俞绍宏先生、邓章应先生、郭永秉先生、禤健聪先生等诸位师长一直以来给予的帮助与鼓励,也教导我很多事情。在工作历程中则特别感谢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张明远院长、郑州大学文学院李运富院长、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学振院长和黄思贤院长的信任与提携,让我在不同的工作阶段都学习到很多事情,更能有机会在祖国大陆有一份能安身立命的事业,在学术及工作的路上还能继续咬牙跟随前贤,这条路走得有点慢,有跌倒也有奋起,但因为有师友们的鼓励与帮助,让我不至于脱队躺平,还能秉持信念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此外,小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简帛及传世文献中的兵家学派研究”(18CYY035)以及教育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项目“简帛及传世文献中的兵家学派研究”(G3454)的阶段性成果。在此对项目的支持表示感谢。
从完成硕士学位到旧著成书,再到今天小书的修订,跨越的时光正好十年,说来惭愧,在这段时间自己仍未取得主流标准下认可的成果以及学界公认的职称或人才“帽子”,也曾经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脚步和突破的可能性感到失落与迷惘,但十年岁月在人间的流转不能算短,相对于学术光阴的积淀却不能说长,“坐冷板凳”和“细火慢炖”都是实践后才懂得个中滋味,只希望自己能继续努力,再和符节继续下一个十年之约吧!
是为之记。
2023年 如夏的春日
记于海南海口自适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