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丨《中国篆刻》2023年第2期

《中国篆刻》2023年第2期





简介

 

出版社:《中国篆刻》杂志社

国内统一刊号:CN33-1394/J

国际刊号:ISSN2096-9953

定价:50元


目录


溯源


李学勤:王国维《桐乡徐氏印谱序》的背景与影响/04

罗振玉:赫连泉馆古印存序 /11


专题


篆刻艺术研究

刘昕:方寸天地,潜石为乐——吴隐的篆刻和印学观 /14


鉴藏印研究

田振宇:碑帖善本中的宋代古印——以“北海开国陆伀之印”为例 /28 

谢继帅:朱彝尊的藏书印及其辨伪 /42


入印文字研究

曹雨杨:谈先秦秦汉陶器砖瓦材料文字与毛笔墨迹文字的关系 /54

陈斐蓉:文字、观念与书写:以丰坊“集古”篆和入印为考察 /68


战国玺印文字考释

黄锡全:介绍一枚新见楚官玺 /84

石继承: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二则 /87

郭理远:战国文字柬释三则 /93

侯瑞华:楚私玺文字考释二则 /98

纪帅:释晋玺中的“乔”氏和燕玺中的“高”氏——兼说燕文字中的“屮”旁 /103 


鉴藏


日本和泉市久保惣记念美术馆藏古玺印 /107


传播


王文超:“《中国篆刻》杂志学术座谈会暨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论坛学术纪要 /111

方小壮:对印章(篆刻)艺术史当代研究的几点看法 /120

本刊辑:国内考古新出玺印信息 /123

本刊辑:海外考古新出玺印信息 /125





专题文章摘要

方寸天地,潜石为乐

——吴隐的篆刻和印学观


作者:刘昕


摘要:吴隐篆刻成就颇高,按印章风格不同大致可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秦汉为宗,兼学陈鸿寿,是自我探索与融合期;第二阶段追求“奇”“变”,朱文印增多,形式多样,主要取法古玺、封泥、急就章,得吴昌硕钝刀中锋之法;第三阶段复归平正,运刀布局尽显功力。同时,其印章边款字数较多,内容全面,蕴含丰富的印学思想。本文在此基础上,从技法和理论双重视角,讨论吴隐的篆刻取法、篆刻态度、审美趋向、品评观及刀笔论,客观审视其在篆刻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碑帖善本中的宋代古印

——以“北海开国陆伀之印”为例


作者:田振宇


摘要:早期印章是鉴定古代书画图籍时判断年代的重要依据。本文所探讨的“北海开国陆伀之印”是一枚宋代风格印章,曾出现在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天发神谶碑》等三件传世碑帖拓本中,但经过比对,其中有两件的拓本年代不及宋代。由此矛盾出发,通过文献梳理,找到了此方印的出土时间和地点信息,并结合拓本的题跋、装裱,推测此印钤盖的时间和可能涉及的人物,从而揭示古代印章被后世使用于鉴藏的特殊情况。





朱彝尊的藏书印及其辨伪


作者:谢继帅


摘要:朱彝尊是清代最为知名的藏书大家之一,厘清其藏书印的使用情况,是藏书史及篆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已知的朱彝尊藏书印,以印文内容计算,约有五十种之多,再加上“一文多印”的现象,实际印章或在六十枚以上,而且不乏出自篆刻名家的佳作。书贾为谋取暴利,经常伪造朱彝尊藏书印。辨别伪印需要综合考察“书”与“印”两方面的因素,诸如图书的编撰、刊刻、流传时间,以及印文内容、印面规格、艺术风格、印色浓淡等,均应纳入考量的范围。





谈先秦秦汉陶器砖瓦材料文字

与毛笔墨迹文字的关系


作者:曹雨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先秦秦汉陶器、砖、瓦材料文字与毛笔墨迹书写文字的关系。先秦秦汉时代,仅战国楚系少量湿刻的陶文与毛笔(日常)墨迹书写文字相合,其他湿刻、干刻或范制的陶文整体上则是属于铸刻系统的;砖铭书法亦多为铸刻系统,但汉代也有一些湿刻的行、草书砖铭,可以展现汉代(日常)墨迹书法的生动面貌以及文字演变的真实景象;瓦文书法在字形上大都比较保守存古,线条形式也都比较单一,皆属于铸刻系统。





文字、观念与书写:

以丰坊“集古”篆和入印为考察


作者:陈斐蓉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丰坊字书《金石遗文》以及他在摹印、篆书书法甚至经学著论中大量采录来源庞杂、样式奇古的三代金文、古玺印文字、《滕公墓铭》等所谓蝌蚪文字,甚至不惮改造、臆造心目中“逼古”的文字样式等现象,反映出在心学影响下,明代社会文字、观念、书写相互影响,互为表里的文化现象。古文字被赋予了理学的象征和高古的意象,成为复古者追复古意的重要载体。





介绍一枚新见楚官玺


作者:黄锡全


摘要:近年新见一枚古玺,文字应释读为“佢强廷玺”,当是楚国所设管理土地边界事务的机构或官署所用之玺,对研究楚国官玺及有关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二则


作者:石继承


摘要:本文对过去释读存在问题的战国玺印文字加以考释,共包含两则。第一则将《古玺汇编》2184、2194等齐玺中的姓氏字释为“鄩”。第二则认为蚌埠谷阳城遗址出土楚玺中的地名应释读为“平阳”,其地与《史记·灌婴列传》所记之平阳当系同地。




战国文字柬释三则


作者:郭理远


摘要:本文主要对战国玺印及侯马盟书中的三个字进行了考释。第一则认为《古玺汇编》0647、5673中旧释从户、雍声的字,应该分析为从糸、䧹声,是“缨”字异体,附带讨论了一方应归为秦汉之际的印章;第二则认为侯马盟书中旧释“国”的一个人名,其字形实为耳中加“〇”形,见于西周金文及战国玺印,释“国”不确;第三则对《古玺汇编》3328中旧释“尚”之字改释为“益”的说法进行了补充说明。




楚私玺文字考释二则


作者:侯瑞华


摘要:战国時期楚国的姓名私玺中过去被释为“”的字应该改释为“

”,玺印中的“猷”即是传世文献中所见的复姓“沈犹”。文章还对《古玺汇编》3739号的未识字进行了考释,认为其首字是楚文字中的“”,即后世的“颜”氏。




释晋玺中的“乔”氏和燕玺中的“高”氏

——兼说燕文字中的“屮”旁


作者:纪帅


摘要:本文释三晋古玺中从“力”“高”声之字为“乔”,认为《鸭雄绿斋藏中国古玺印精选》20号玺印中的姓氏即为“乔”氏。并认为燕玺中旧释“乔”之字应改释为“蒿”,作为姓氏应即“高”氏。本文还揭示了燕文字中不少文字繁加“屮(艹)”旁的构形规律,并据之释读了燕文字中从“屮”的“荲”“若”(从“艹”“右”声)“萁”等姓氏字。









信息来源:“中国篆刻杂志”微信公众号

微刊小编:芃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