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書丨吴鎮烽:《吴鎮烽金文論集》(附:書摘)




《吴鎮烽金文論集》

作者:吴鎮烽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23年11月

定價:258元

ISBN:978-7-5732-0591-9




作者簡介



吴鎮烽,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原黨支部書記、副所長、研究員,西北大學兼職教授。陝西省文物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青銅器鑒定專家。自1960年以來,長期從事田野考古調查發掘工作,掌握了考古、歷史、古文獻以及古文字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基礎理論。出版了《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索引》、《陝西出土商周青銅器》(四卷,三人合著)、《陝西金文彙編》、《金文人名彙編》、《西周金文擷英》、《中國青銅器》(三人合著)、《中國青銅器全集》(第五卷)等十幾部學術專著。


內容簡介

《吴鎮烽金文論集》是吴鎮烽先生近60年來所撰學術論文的彙編,共收録論文81篇,主要涉及青銅器與金文相關問題的考辨,以及利用金文等出土文獻所做的先秦歷史、地理問題的考證,此外還有璽印、封泥、錢幣以及學術史等方面的研究,全書分爲“史論篇”“考釋篇”“鑒賞篇”“史地篇”“其他篇”“附録”六部分,集中反映了作者幾十年來的學術成果和研究面貌。


目録


史論篇


金文人名研究/3

試論周代女性稱名方式/25

試論古代青銅器中的隨葬品/44

兩周金文所見諸侯國及族氏考(山東篇)/71

兩周金文所見諸侯國及族氏考(河南篇)/107

兩周金文所見諸侯國及族氏考(山西篇)/141

兩周金文所見諸侯國及族氏考(陝甘篇)/160

兩周金文所見諸侯國及族氏考(其他篇)/211

中國最早的龍鈕玉璽/234

高祖、亞祖、王父考/240

康衛問題再研究/245

論芮國青銅器及其相關問題/255

扶風任家村西周遺寶離合記/269

賈國青銅器的新認識/279

先秦梁國考/288

秦子與秦子墓考辨/293

秦武王二年始置丞相説不誤/303

“蜀守斯離”鑒不能説明秦人對蜀地實行羈縻政策/305

樂府琴軫鑰及相關問題/308

上林三官官署新解/318


考釋篇


尊銘文初探/325

—批子銅器在澳門面世/332

記新發現的幾件西周銅器/336

内史亳豐同的初步研究/341

壶銘文補釋/347

京師畯尊釋文補正/351

昔雞簋銘文補釋/355

懋尊、懋卣考釋/357

新見玉茍盤、玉茍盉小考/367

兒方尊、兒方彝銘文小考/372

㺇器考釋/382

作册吴盤、盉的初步研究/396

簋考/403

戚簋銘文釋讀/407

衍簋、槐簋研究/412

也談山西大河口鼎的字/421

鼎銘文考釋/424

琱生尊銘文的幾點考釋/429

楷叔盤考/433

釋讀黎城出土的季姒盤銘文——兼論否叔器/437

新出晋公盤與傳世晋公銘文對讀/442

淺議北白鵝虢季甗中的“匽姬”/461

新出秦公鐘、鎛考釋與有關問題/464

競之定銅器群考/472

鮑子鼎銘文考釋/483

六年相室趙鼎考/489

記新發現的兩把吴王劍/493

吴王僚劍爲何稱“劍”不稱“鈹”/498

試釋蘇州博物館的吴王餘眜劍——兼論魯迅路壽夢之子劍/501

司敗壴章劍考釋/510

新見十四年上郡守匽氏戈考/514

十四年上郡守匽氏鋼刀考/519

三年大將吏弩機考/528

“灋丘”即“廢丘”辯證/533

二十九年楚國弩機考/541

戰國秦印“卬章飤廚”别釋/546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封泥考/550

柯氏藏權考/575


鑒賞篇


國寶百年失落 兮盤今朝重現——析論國寶兮甲盤/581

崇源國際澳門秋季拍賣會青銅器鑒賞/585

姬彭簋簡析/592

古卣生輝 神面傳情——析論西周眞卣/595

傳世瑰寶方鼎/598

康丁器百年後現身 説尊道敦原是方彝——康丁方彝解析/601

評説雙鴞紋提梁壺/604

評説亞盉豕提梁卣/607

析論商代獸面紋三羊尊/610

藝術瑰寶子蝠方彝/614

千年寳劍風采如初 越國工藝名冠華夏——論述漢唐雅集所藏越王者旨於睗劍/618


史地篇


秦漢谷口縣考/625

秦漢平周縣考/630

兩漢圜陽、圜陰縣考/635

唐宋漢陰、石泉縣治考/640

長楊、五柞宫考辨/648

西漢關中水利建設的成就/652


其他篇


叔作銅件漆木直筒提梁卣復原/663

越王不壽劍辨僞/667

三秦金文總匯 一部文獻傑作——評《陝西金文集成》/674

何家村盛唐遺寶重見天日紀實/677

國寳太師虘簋與著名收藏家柯莘農/681

難忘的懷念和追思——緬懷馬承源先生/686


附録一 吴鎮烽著作總目/689


附録二 自學出人才 勤奮出大家——記著名考古學家吴鎮烽/楊曙明/696


書摘


四、金文中的同名現象


同名現象古今皆有,明代人余寅編纂的《同姓名録》起自上古,迄於元代,雖然較梁元帝的《古今同名姓録》廣泛得多,但仍不免掛漏棄遺,特别是金文資料爲其所未見。


金文資料反映出商周時期同名現象是很普遍的,同名現象最多的是婦女名、日名、謚號和在一定場合中用官爵、排行代替一個具體人的名稱。上面已經講過,日名是在世者對過世者的稱呼,組成方式是在天干之前加上親屬稱謂的祖、妣、父、母、兄或“日”字,或者在天干之後加上行第或“公”字組成。天干只有十個,所以重複的機會特别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發現叫乙伯者10人,乙公者18人,母辛者23人,日辛者24人,祖丁者78人,祖乙者105人,父庚者105人,父戊者142人,父己者307人,父癸者455人,父辛者456人,父丁者642人,父乙者752人。


謚號是古人在人死後按其生前的事迹評定褒贬給予的稱號,臨葬而謚之。金文中謚號只使用幾個具有尊隆義或者贬義的字,所以重複的機會也比較多。


一些官職稱號,在其特定的場合中,可以代表一個具體人;在不同場合,不同銘文中有可能是指不同的人,因爲同一官職,同時期或者先後可以由不同的若干人擔任,它和今天的總統、總理等稱號一樣。


在排行上冠以族氏名的某伯、某仲、某叔、某季等稱謂,也是一個通名。這一輩可以這樣稱呼,下一輩也可以這樣稱呼;這一個族氏可以這樣稱呼,另一個族氏也可以這樣稱呼。爵稱也是這樣,這一代有邢侯、榮伯,下一代也有邢侯、榮伯,只要國不滅,每代都會有邢侯、榮伯。所以,這類人名重複的現象當然會很多。


——《金文人名研究》




要解決否叔尊、卣銘文的釋讀,關鍵在於認識銘文最後邊的“”。筆者在《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中也曾釋作“霝”,現在看來是錯誤的。細審該字,其結構並不是並列的三個口,而是左右各爲一個C形(即耳字的訛變),方向相反,中間是一個方框。一般釋爲“聑”。商代晚期“耳”字多爲象形,“”呈長方框中有一横畫,如日本山中商會收藏的父乙鼎的“”,父乙方彝的“”;西周早期“耳”則變成“C”形,“”變成空心方框或者實心方形,如故宫博物院隻爵的“”,河北博物館聑卣的“”和聑爵的“”等。這是一個族徽(或者複合族氏銘文)。故銘文之後的“聑”,是作器者否叔的族氏標識,與銘文内容無關。


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既排除了“久病不愈”,也排除了“鬼魂作祟”的紛擾。


——《釋讀黎城出土的季姒盤銘文——兼論否叔器》



鼎的外底有木字形加强筋,並遺留有範綫和煙炱。内壁鑄一“”字(圖二),係作器者族氏銘文。“”字本作上從“山”形,下作側立的人形,但方鼎上的字却進行了美術化處理,在“山”形之下增添了一個相背的人形,且用雙綫勾勒,十分美觀。


圖一


圖二


族也有復合族氏名,叫作單族和西單族,是商周時期顯赫的家族,從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見於著録的族青銅器有30多件,如:㫃、斝、父乙鼎、父乙盉、父辛爵、祖乙卣、作父戊鼎、作母辛觯、單簋、西單觚、壴卣等,但方鼎却較少見,特别是像這樣紋飾俊美、鑄造精緻的方鼎更是難得。從出土地點看,器主要出土於河南安陽、河清和山西曲沃等地,這爲研究商周時期族繁衍遷徙,增添了可靠的歷史資料,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傳世瑰寶方鼎》


附圖


1993年10月參加香港中文大學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2排第7)


1998年3月與袁仲一先生(右三)在香港鑒定樂府鐘


2010年與李學勤先生在國家文物局鑒定文物




感謝上海古籍出版社惠賜新書信息並授權發布!

微刊小編:梯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