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附:後記)
《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
編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益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定價:1800元
ISBN:978-7-5732-0592-6
內容簡介
益陽兔子山遺址七號井出土簡牘2600餘枚,簡牘內容是西漢前期長沙國益陽縣衙署公文簿籍等,是出土西漢簡牘中年代最早的資料。具體記録當時長沙國轄下益陽縣、鄉、村里行政運作以及官吏、民衆的日常生活,是當時基層社會的實録。這批簡牘爲研究漢初益陽及周邊地區的歷史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史料,有助於推動秦漢史、地方區域史等問題的研究。
兔子山遺址共有十一口井出土簡牘,古井位置在當時縣城中心,益陽縣衙署建築間。簡牘時代歷楚、秦、西漢、東漢,是各時期益陽縣吏員工作記録遺留,與長沙五一廣場周邊古井出土簡牘一起構成年代銜接緊密、內容詳備的簡牘文書系列,其龐大的數量亦有助於研究湖南簡牘文書群的體系特徵。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益陽兔子山遺址七號井出土簡牘的整理與研究》階段性成果、“簡牘高質量整理出版工程”項目成果、“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資助項目、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重點出版項目、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
目録
上 册
前言
凡例
彩色圖版
下 册
紅外綫圖版
附録
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七號井發掘報告
附表
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綴合一覽表
後記
後記
兔子山遺址是戰國秦漢時益陽縣縣治所在地,故城城廓至今猶存。長沙易盛達置業有限公司獲得遺址區域開發權,二〇一三年春,益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時益陽市文物處)對建設開發地塊進行搶救性發掘,五月二十八日三號井出土簡牘,報告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委托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後續發掘工作,同時上報國家文物局。
六月一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成林、張春龍同往兔子山遺址,高先生在此後的發掘、文物保護、整理工作管理協調、兔子山遺址參評十大考古發現資料準備等工作中傾力相助。
後續的考古工作由張春龍、張興國主持。益陽市文物處曹偉先生、周創華先生帶領考古隊辛苦工作已三個月,合同商定的時間已到期,易盛達公司調整、延後施工進場時間,保證了考古發掘有序進行。
兔子山遺址考古發掘證書爲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發掘證照考執字(2013)第374號。
六月四日,荆州文物保護中心吴順清先生、方北松先生到達發掘現場,就出土簡牘文物現場保護給出指導性意見。
六月十一、十二日,經益陽市文物處鄧建强先生聯繫安排,湖南城市學院先後有十二位同學義務參與,分揀文物。
發掘期間,湖南省文物局陳遠平局長,文物處領導熊建華、陳立文,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郭偉民所長、顧海濱副所長等多次到工地檢查、督促工作。
七月十一日,湖南省文物局文物處熊建華處長召集會議,在銅官窑基地討論遺址原地保護事宜,參加者有劉彬徽先生、高至喜先生、金則恭先生、熊傳薪先生、宋少華先生、喻燕姣女史和益陽文物處領導。與會專家均贊成遺址原址保護,爲益陽市人民政府决定原址保護遺址提供了參考意見。
七月二十一日,兔子山遺址考古發掘及出土簡牘保護論證會在銅官窑基地召開,郭偉民所長主持。參會者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胡平生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王子今教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趙化成教授、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陳偉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朱巖石研究員、中國國家博物館信立祥研究員、陜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焦南峰研究員、荆州文物保護中心方北松研究員。大家分析了兔子山遺址發掘工作得失,爲下一步工作提出具體建議,全面系統地探明了古城的文化内涵及其與周邊遺迹、墓葬、道路設施的關係,探討簡牘發現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明確了簡牘的保護整理方案。
二〇一四年三月,荆州文物保護中心方北松先生主持制訂完成《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飽水簡牘及竹木器保護修復方案》,並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准,簡牘保護工作依照《方案》如期展開。
七號井位於遺址西北部,現場負責人鄧建强,發掘時間二〇一三年六月七日至七月二十四日。天氣炎熱,發掘現場的臨時庫房極其簡陋,不利於簡牘等有機質文物的存放。此時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銅官窑基地建成不久,顧海濱副所長支持簡牘整理保護工作,將基地植物實驗室移作簡牘工作室。簡牘文物及時運送至基地實驗室,執行運送工作的是保衛干事陳登高。
至二〇一七年出土簡牘保護工作基本完成。
二〇一八年八月十日至二十四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張忠煒教授、劉自穩博士和研究生田歌、汪蓉蓉、楊霜、張桑田等師生至銅官窑工作基地,參與七號井簡牘研讀會,對釋文校訂、簡牘綴合等方面進行探討,貢獻多多,提升了本書的整理質量。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三日至四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心承辦的“《益陽兔子山遺址七號井出土簡牘》審稿會”召開,地點在北京海淀區湖北大厦四樓大别山廳。參加人員有: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邢義田先生,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胡平生研究員、劉紹剛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鄔文玲研究員,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均明研究員,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陳劍教授、施謝捷教授、郭永秉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陳侃理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徐世虹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王子今教授、歷史學院孫家洲教授、張忠煒教授和劉自穩博士、汪蓉蓉等在讀碩士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春龍、楊先雲、楊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文物局蘆韜研究員、重慶師范大學歷史社會學院碩士生陳占欣參加了第五稿校對工作。
基地管理員陳登高、楊如、黄子仁對簡牘實驗室的維護工作多有貢獻。
考古發掘參加人員:參見《發掘報告》
清洗、測量、紅外掃描:周西璧 劉娜 屈鳳 周西黛
彩色拍照:楊盯 易新博 丁潔 黄仁芳
簡牘保護:方北松 陳樹仁 汪南桂(荆州文物保護中心)
張曉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科技與實驗研究中心)
簡牘綴合:汪蓉蓉 楊先雲 劉自穩
編著:張春龍 楊先雲
書影
感謝上海古籍出版社惠賜新書信息並授權發布!
微刊小編: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