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无声世界,她在上大这样书写爱与奉献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她结缘无声世界
创办上海大学手语社
所在团队开创手语讲党史新形式
让红色资源向更多聋人群体辐射
受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
《解放日报》《青年报》等
多家媒体的报道
她直博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并将作为上海大学第十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用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教育
为遵义的孩子们播种梦想的种子
为爱奔赴,播撒希望
“近观身而远观天地之大
爱一己而知爱天下之人”
她就是上海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8级本科生唐雪儿
一颗红心,书写青春答卷
“
唐雪儿于202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文学院2018级本科生第一位党员。她始终秉持“红色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加入学校“党员服务队”、荣膺“上海大学第十期青马工程优秀学员”,代表学院参加上海大学“我有心语送给党,我为同学办实事”主题展示等等,她的身影总是忙碌和活跃在校园各个角落。
躬身实践,关注无声世界
“
一次偶然经过徐汇区业余大学,唐雪儿看到了无声的欢笑,也是她对于那个无声世界的第一次邂逅。进入大学后,她参与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负责人倪兰老师指导的《走出无声世界的困境——来自聋人家庭健听子女语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项目。她长期走访位于静安区的一个聋人家庭,了解成年CODA(聋人父母的健听子女)并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得更真实的一手资料。该项目获得了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大学三等奖。
项目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终点,相反,仅仅是旅途的开始。和手语结下不解之缘,又和听障朋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唐雪儿想为这个群体多做些什么,但仅凭她一人无法完成这项大工程。当她苦恼于缺少伙伴时,同样爱好手语的朋友的一句嘟囔让她醍醐灌顶:“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就好了……”对呀!学校目前没有一个关于手语方面的社团,如果能成立一个手语类社团,召集更多手语同好者,就能一起宣传手语文化。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手语朋友的一句嘟囔让她醍醐灌顶。通过倪兰老师主讲的《中国手语文化》课程,唐雪儿结识了许多对手语感兴趣的同学,和他们一起讨论手语的打法,设计社团的管理架构,草拟社团章程。在建设社团的过程中,伙伴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对手语活动的开展形式有了更多思考。于是,2020年10月29日,在校团委,院党委、团委的指导下,唐雪儿创办了上海大学手语社并担任首任社长。
图为唐雪儿作为社长介绍手语社筹备过程
参加上海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仪式
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作为手语社的社长,唐雪儿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发挥自己所长,让更多聋人第一时间听到党的声音。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契机,唐雪儿策划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手语100句”系列活动,进一步为宣传手语文化而努力,这也是她所在的团队率先在全国高校开展“手语讲党史”的创新形式。她负责申报的《手语讲述“四史” 共祝建党百年》项目还获得了上海大学第十八轮基层党的建设“好项目”立项。“我希望能够带领手语社讲好‘四史’故事,使党的声音精准传达到聋人群体,覆盖到社会各界,青年人的行动庆祝建党百年,同时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手语100句”系列推文
大爱无疆,展现上大风采
“
“用手语讲述故事是什么体验?”“无他,唯手熟尔。”唐雪儿这样回答记者。作为上海大学手语社代表,她还接受了《青年报》《解放日报》的采访,参与拍摄《中国教育报》制作的《90后,请回答》、湖南教育电视台制作的《百年党史“潮”青年》等多家媒体的纪录片,还参与拍摄央视建党百年纪录片《红色足迹》。
唐雪儿正在录制央视纪录片《红色足迹》
唐雪儿参与的新闻报道和纪录片
纪录片的拍摄拓宽了唐雪儿的眼界和格局,也坚定了她的志向所在,用她所学来回馈真正有需要的社会群体,用正能量点燃更多祖国的希望。
2022年7月,唐雪儿将作为上海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前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第八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曾经有过长期线上支教和暑期支教经验的她通过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和面试,努力提升执教水平,希望为遵义的孩子们播种梦想的种子。她计划在支教地开展手语类实践项目,一路向西,沪黔联动,爱能跨越时空局限,无声的语言也能表达强大的力量。当提到她的座右铭“横渠四句”,她这样说:“支教让我有机会将‘为生民立命’付诸实践,而读博生涯则是贯彻了‘为往圣继绝学’,我一直都在为践行‘横渠四句’而努力。”
上海大学第十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龙华烈士纪念馆前的合影
“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我从不曾辜负!”
本科四年来
她坚定地践行这句话
不忘初心、追逐梦想
释放青年人的朝气蓬勃
承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笃学明志,善思敏行
未来她也将始终铭记校训
砥砺前行,用奉献践行上大校训
以奋发展现上大风采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文学院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编辑:李煜
责编:周婷南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