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啦!请您选出心目中的2021-2023年度上海大学“最美人物”吧!
“最美人物”系列评选是上海大学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我校不断涌现出各类个人和集体的感人事迹,从爱岗敬业、立德树人、帮困助学、志愿服务到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等,形象丰富,事迹生动,引发了广大师生深深的共鸣。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校训精神,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新风尚,树立校园先进典型,展现上大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营造学典范、扬正气、树新风的良好氛围,以感人的事迹打动人,以优秀的品质感染人,以顽强的意志鼓舞人,以进取的精神激励人,凝心聚力推进学校建设发展。我校于2022年10月下旬启动2021-2023年度“最美人物”系列评选工作,将由材料初审、网上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评定最终结果。现将经基层单位推荐,初审入选的22个“最美人物”候选项目公开发布,欢迎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加投票评选。
“00后”战疫楼长接过八旬奶奶接力棒——包思憶同学
包思憶,男,入党积极分子,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他在大上海保卫战中主动担当,第一时间加入上海大学学生骨干抗疫突击队,并撰写《致全体上大学子的倡议书》。在社区,他接替自己81岁的老党员奶奶,成了长宁区最年轻的00后“代理楼长”,从服务核酸点位的“大白”到搬运物资的“小蓝”,他的身影几乎出现在小区内所有的志愿者岗位上,在考试周,他上午参与志愿服务,下午参加考试,晚上当好发布信息的楼长。在2022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包思憶作为唯一的青年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他的事迹被光明日报、文汇报、上观新闻、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获评“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等,他以实际行动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的服务中闪闪发光!
坚持“人民至上”情怀,锤炼“为民服务”本领——陈雯老师
陈雯,女,中共党员,党政办公室文秘科科长。她在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全校师生过程中,带头在岗位上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累计完成接待、综合咨询、用章用印两万余人次,个人服务岗位测评满意度99.9%;以师生办事中的难点、堵点为改革的出发点,通过梳理办理流程、办事环节中师生提出诉求最多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整合,办事效率总体提高80%,“提效增速”获得师生广泛好评。她在疫情期间第一时间报名上岗核酸采样服务,累计采样万余人次;积极投身社区防疫,第一时间向所在街道居委报到,累计志愿服务120余小时,为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贡献自己的力量。陈雯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恪尽职守、辛勤工作。
奋进之年正扬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丁慧老师
丁慧,女,中共党员,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土木工程系综合秘书。面对疫情大考,她守土有责,守土尽责。2022年,为落实学校属地化网格管理体系,做好楼里师生服务保障工作,她坚守岗位5个月有余。为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师生核酸检测需求,她主动加入核酸采样志愿团队,代号“丁丁”,辗转校内各个采样点,累计采样服务140余次。同时她还负责系本科教学工作,包括保障在线教学、选课指导、组织教师一对一关怀学生、毕设答辩、毕业审核、学位证发放等,为毕业生全力护航。与上大相识6年,入职上大2年,申请教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她从未停止思考的脚步。奋进之年正扬帆,当青春梦与上大梦同频共振,以青年力量,绽放奋斗光芒,这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独具匠心、爱岗敬业、互助共进——蒋飞老师
蒋飞,男,中共党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科艺融合的教学、科研与创作研究,曾获得上海市高校艺术与设计类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他开展的虚拟形象授课、上大元宇宙等创新式课堂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兄弟院校的认可,并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其中,2020年的“虚拟形象授课”话题在微博上达到了一千多万的阅读量,2022年“上大元宇宙”上线之初就达到了1.9万上大师生的访问量,首部宣传视频播放量超过16万,内容介绍在学习强国上的阅读量也达到了15万。基于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视频也迅速在慕课平台上获得5星好评,并在众多社交网络平台上被大量转载。蒋飞老师始终保持探索创新的精神,在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活动中带领学生团队打造了基于元宇宙概念的光影秀,激发了师生、校友的爱校情怀,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视频首播当天在网络上就获得了上万的点赞和十几万的播放量。他用乐观的心态和实际行动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5
公益与实践,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大地上——焦安兴同学
焦安兴,女,中共预备党员,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她是上海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第13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先后担任上海大学“绿漾”生态文明宣讲团等4个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进博会等30余个志愿项目负责人,服务时长超过1200小时。一年西部支教,三入陇原社会实践,她用教育扶贫点亮乡村希望;30余家社区,近5000名老人,她用非遗剪纸向他们传递邻里温暖;150余场宣讲,她将生态文明理念带入人们心中。在校园防疫关键时刻,她勇担重任守护楼宇安全。以身作则,知行合一,实践点亮青春年华,焦安兴多年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之行受到学习强国等30余家媒体的报道,以及来自教育部、团中央等43家单位的表彰。
6
天下一家,美美与共,中外交流使者——金度延同学
金度延(DO YEON KIM),女,韩国籍,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她担任上海大学国际学生大使、上海大学韩国学生会会长、上海大学GHA语言文化交流社团宣传部部长,同时也是上海韩国留学生总联合会成员。一直以来,她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2022年,金度延第一时间投身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与各国学生骨干一起建立联络机制,确保联系上每一位在上海大学就读的国际学生,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并积极联系在沪韩国企业,为在校国际学生捐赠物资。金度延曾在中韩建交30周年法律论坛实习,荣获2020 年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三等奖、第二届中韩青年短视频大赛人气奖、2022年“Z世代青年学生讲好上海故事”短视频大赛优秀奖。同时,她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多方面向韩国学生宣传上海大学。
7
薪火相传、矢志笃行:让百年党史赋能人生、启人心智
——李瑊老师
李瑊,女,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她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致力于将红色文化嵌入思政课教学中,成为“党史点亮思政课堂”的探索者。她身体力行,在宣传、发掘、研究老渔阳里2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这一百年党史重地的工作中做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她积极致力于服务社会,将学术资源与社会大众分享,以执着和激情讲述“渔阳里”的故事,每年在文化场馆、社区街道等处讲授以“渔阳里与建党伟业”为主题的讲座数十场;她还努力参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思政教育实践,担任上海市未成年人修身励志讲堂特聘教授等。她的气质优雅端庄、秀外慧中,她的宣讲主题鲜明、感染力强,展现了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积极奉献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8
坚守与陪伴中,讲好中国故事——李银老师
李银,女,中共党员,管理学院国际学生辅导员。在上海大学学习工作18年的她,总是哪有需要哪就有她的身影。2022年,她更是投身抗疫一线、坚守校园,用实际行动向国际学生讲述了中国抗疫故事。她驻楼120天,24小时守护学生“不打烊”,陪伴学生们共度战“疫”时光。她的付出得到了国际学生的支持与认同,叙利亚籍学生王鸿宇的抗疫视频《妈妈,请放心》受到了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在全球进行传播;布隆迪籍硕士生CARL在社区抗疫的故事也被文汇报等媒体报道。在暑假和迎新季,她化身“大白”,暑假无休支援采样;迎新期间,她白天抽时间采样,晚上加班至凌晨;10月开始,她成为了山明点位负责人,服务新上岗的采样老师。她累积采样近100次,单次采样人数最高达1100人。同时,她一直努力向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上大故事。作为团队主力开发课程,连续四个学期,带领国际学生走进钱伟长老校长和上海大学前辈们的故事。李银老师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坚守,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9
蕙质兰心、春风化“语”、为爱“发声”、服务社会——倪兰老师
倪兰,女,中共党员,文学院副教授。她担任上海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副主任、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手语和盲文专家组成员、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员、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理事。她热爱语言文字事业,从民族学生的普通话课堂,到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室,再到国家通用手语的培训班,她始终带着温度从事着国家语言文字的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她带领师生参与面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示范培训,在推普脱贫攻坚、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她曾远赴海外孔子学院履职,为中国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付出努力。她长期致力于特殊人群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推广,为推动信息无障碍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10
战“疫”先锋,同心守“沪”——钱璟林同学
钱璟林,男,共青团员,钱伟长学院2021级本科生。2022年上半年,钱璟林同学于4月初离校返回家中后,第一时间响应社区号召,服从村党委统一安排,与父母一起投身到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一家三口齐上阵,共同守“沪”社区平安。从维持核酸现场秩序、引导居民登记信息、耐心安抚居民情绪,到确定全员核酸采样人数、化身“大白”扫描核酸码、与医生组队外出采样,他始终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他的事迹获学习强国、青年报、东方教育时报、上海科技报等主流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践行“自强不息,道济天下”的校训精神,并为身边同学作出表率,带动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充分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11
身体力行育英才,身先示范铸强国——任忠鸣老师
任忠鸣,男,致公党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他是伟长学者、国家级人才、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磁场下材料制备研究的开创者、上海市“四有好教师”。他率领团队培养学生300余名,其中有多名学生获国家级人才称号,也有学生获法国科学院“法中奖”,被誉为中法科技合作的成功典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他率领团队攻克多个国家“卡脖子”难题。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建成上海大学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获批上海大学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两机重大专项。获上海市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研究教学成果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任忠鸣教授用“冶金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责任心和不惧挑战的科研雄心谱写出一曲响亮坚定的育人报国之歌。
12
脚踏实地、勇于拼搏、敢于担当、积极乐观——肖平老师
肖平,女,中共党员,审计处建设工程管理审计主管。她始终怀着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初心和热忱,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工作。她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常常在工作方面精益求精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曾创新地提出了新的资金管理和分配模式,探索学校的全面预算管理;调到审计岗位后,她面对全新的业务,不惧困难,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提出新的审计思路,努力推进工程“审价”到“审计”的转变。她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她总是向身边传递着温暖,不仅捐款捐物,还第一时间投身到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她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团体活动。
13
在青春的赛道上,助力上大学子扬帆起航——杨霞老师
杨霞,女,中共党员,教务部实验实践处副主管。她在工作中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本职本岗,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她集聚全校创新创业力量,成立上海大学“互联网+”大赛组委会,改革大赛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学院工作组及分赛道组织优势。组织师资培训,重视项目遴选及培育,安排专家对比赛项目进行一对一打磨辅导,经过组织模式改革和充分备赛,2021年和2022年“互联网+”大赛均获得了总决赛金奖,上海大学“互联网+”大赛成绩实现了历史突破。她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管理效能,2021年在广泛调研学院及师生需求基础上,启动了本科毕业论文全流程管理平台开发工作。在组织学院及师生研讨近30次后,2022年2月正式上线了本科毕业论文全流程管理平台。因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所在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她获得了“2021年第七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先进个人”“2022年第七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14
心系学生干实事,疫情之下显大爱——尹静波老师
尹静波,女,九三学社社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社区学院院长。2022年3月2日-6月13日,她坚守校园105天,用心、用情、用智、用力,聚焦解决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她心系学生成长,经常深入学生一线,每月坚持开展“院长有约”。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她拿起剪刀,化身“Tony”为同学解决“头等大事”,一剪就是半年多。抗疫中,她时刻与辅导员战斗在一线,经常进入学生宿舍,分发物资,用实际行动发挥了一名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就是这么一位老师,心里装的都是学生,疫情期间彰显大爱!
15
入伍抗疫勇毅始终如一,拥军爱国续写青春篇章——赵永吉同学
赵永吉,男,中共预备党员,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他2018年应征入伍,服役于东部战区空军某部,2020年退役返校复学。从校园到军营,他是智勇双全的“兵哥哥”,曾参加进博会安保、东部战区联合演习等多项重大演训任务,获得“集体三等功”“优秀四有个人”等表彰;从军营到校园,他是爱军拥军的“星星火”,担任上海大学橄榄绿社团社长以来,他发挥专业特长,钻研创新,将爱军拥军的火种播撒到越来越多上大学子的心中;从士兵到“大白”,他是勇毅可靠的“橄榄绿”,他在担任上海大学橄榄绿抗疫突击队队长期间,攻克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始终冲在防疫工作一线,其突出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他始终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一名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诺言。
16
从不退缩的校园抗疫先锋——周宏峰老师
周宏峰,男,致公党党员,后勤保障部校医院办公室主任。2019年来,周宏峰老师一直坚守抗疫一线。2022年3月至6月,他以校为家,不惧风险、坚守一线,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24小时待命成为常态,再困再累都不会耽误工作。2022年下半年,周宏峰开始负责学校核酸采样工作,从核酸采样亭物资协调配送到核酸采样志愿者招募排班,从采样遇到的各种问题到核酸送样结果反馈等,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践行着一名一线抗疫人员的使命。
17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的上大人——周歧斌老师
周歧斌,男,中共党员,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上海浦江学者,现任上海大学电气工程系党总支书记。从2008年开始,他多年深耕国内外标准的制定工作,参加IEC SC37A的国际标准编制工作逾14年,曾赴多国参与工作组会议和年会,并多次在会议上代表中国作专题技术报告。目前是国际电工委员IEC SC37A“电涌保护器”、SC37B“电涌保护元件”、TC81“雷电防护”和TC88“风力发电系统”四个技术委员的注册专家,并担任IEC/SC37A/AHG9工作组召集人和IEC/SC37B/PT61643-333项目组组长,牵头IEC TS 61643-05和IEC TR 61643-333国际标准制定任务,这成为我国利用先进技术保障公共防雷安全的重要里程碑。基于多年的标准化工作经历和突出贡献,周老师获上海市首届标准创新贡献奖(个人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科技创新奖”、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906 Award”等荣誉。
18
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校园大白——宗琪老师
宗琪,女,中共党员,微电子学院辅导员。她在校园疫情防控期间连续在岗110天,服务超600名学生。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心贴心交朋友,谈心谈话超过500余人次。作为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组织成立“芯”青年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先锋岗,支部成员全员上阵,累计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工作中始终将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指导团支部荣获上海市活力团支部,组织学生项目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所带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5项。个人曾获市级荣誉1项、校级一等奖4项,主持、参与思政课题5项,曾获上海大学最美逆行者、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等荣誉。
19
钢铁意志,众志成城,抗疫先锋,守护校园——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钢七连”
2022年3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迅速动员广大青年教职工集结成一支校园疫情防控保障力量,作为驻守校园的主力军和后备军,全力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维护在校700多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秩序。这支队伍由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全程导师、行政和实验室青年教职工等36名教师组成,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通过“结对子”“轮流换防”“线上线下打配合”等方法,稳定军心、温暖人心、坚定信心,确保了在校师生在校园大家庭的安全和健康。“上电钢七连”的老师们也将这种钢铁意志和精神带到工作中,成为电影学院教育教学和科研创作的中坚骨干力量。
20
传承荣耀,钢铁队伍——学生工作办公室(武装部)橄榄绿社团
上海大学橄榄绿社团作为由退役复学学生为主体的军事国防类学生组织,是国防教育的先锋队、征兵工作的宣传队、退役学生的服务队、军训工作的教导队、抗击疫情的先锋队。社团在学校的日常工作及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学生群体中的示范榜样,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橄榄绿社团主动请战、不惧艰险,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以自己的奋发进取坚定践行“自强不息,道济天下”的校训精神,展现了上海大学退役学生“退役不褪志,退役不褪色”的优良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成为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21
守“沪”,青春战“疫”,强国有我——医学院志愿者
为助力打赢上海疫情防控攻坚战,上大学子积极响应市教委和学校号召,52名医学院研究生第一时间报名,持续工作48天,累计工作时长超10000小时。以此为基础申报的《医气守沪——上海大学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三届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仍在耳边萦绕,这场青春战“疫”将载入上大医学发展的史册,激励并鼓舞一代代上大医学青年学子以吾辈之青春,守这盛世之中华!
22
生生不息,如切如磋——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全程导师团队
自2020年上海大学启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招毕办全程导师团队坚持把“以生为本、爱生如子”作为一种自觉实践,坚守初心、踔厉奋发,在平凡岗位上接续书写着招生就业育人的时代篇章。三年来有17位老师担任过全程导师,招毕办全程导师人数在机关党委系统中连年位居第一,5名教师获得社区学院“优秀全程导师”。他们中涌现了“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典型”“上海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多位先进典型,以自身的优秀引领学生成长。自2021年始,他们定向覆盖了所有来自青海的本科新生,助力教育公平和中西部教育发展。他们各尽其才,感召学生发挥朋辈引领作用,传递青春能量,积极投身校园抗疫志愿服务和“我为上大代言”等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校训精神。
网络投票时间:2月24日--3月1日
动动手指,快来为TA投票吧!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党委宣传部(文明办)
编辑:李煜
责编:吴沁
往期推荐
点个“赞”和“在看”,和上海大学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