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们 吃错药每年害死20万人,吃药的这些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点感冒发烧或小病小痛,很多人都是随便找几种药来吃。殊不知,稍不留神,有人就因此而进了ICU(重症监护室)……
据2014年新华网报道,原国家食药总局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为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其中死亡的有20万人,是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
出现这种问题,最常见的原因,一个是用错药,一个是多种药物混用。
广东省药监局政务服务中心在公号发文表示,药物混用和联合用药不同,联合用药是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其结果主要是为了增加药物的疗效或为了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而有些药物混用,却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这些药不能混用
1、 感冒药——
多种感冒药混着吃,当心引发肝衰竭
感冒药代表:复方氨酚肾素片、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维C银翘片等。 感冒药大部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单方或复方制剂。对乙酰氨基酚别名扑热息痛,是广泛使用的安全性较高的解热镇痛抗炎药,但如果患者不看药品成分,或本身存在着脂肪肝等肝病,盲目服用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退烧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造成严重的肝损伤,甚至引起肝衰竭或死亡。
2、 非甾体抗炎药——
多种非甾体抗炎药混着吃,当心胃肠道出血
非甾体抗炎药代表: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罗非昔布和塞来昔布等。 非甾体抗炎药(NSAID)由于作用机理相似,如果同服多种此类药,可能加重副作用,轻则引起恶心、呕吐,重则引起胃肠道出血。另外,非甾体抗炎药会影响很多抗高血压药物的效果,而且由于不少非甾体抗炎药是非处方药物,很容易就能买到,使用时更要多留意。
3、 头孢类药物——
头孢类药物混服含酒精药物,当心引发乙醛中毒
头孢类药物代表:头孢哌酮、头孢替安、头孢唑肟等。 含酒精药物代表:藿香正气水(注意不是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液)、养阴清肺糖浆等(提示:通常名字中含有“酊”字的药物,都含酒精)。 酒精在人体内消化产生乙醛,而头孢类药物多会抑制乙醛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醛蓄积,引起中毒,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害、呼吸暂停甚至死亡。酒精还可能和某些头孢菌素发生“双硫仑样反应”,产生一定的危害。注意,即使停药后一两周内也要远离酒精。
4、 含碘类、汞类药物——
含碘、含汞药物混着用,当心引发碘化汞中毒
含碘类药物代表:碘酒(碘酊)、碘甘油等。 含汞类药物代表:红药水(汞溴红)。 碘会与汞发生反应,生成碘化汞,沉着在皮肤表面,长期大面积使用可导致汞吸收所致的中毒症状。
药品主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后者又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甲乙两类非处方药虽然都可以在药店购买,但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非处方药使用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部分药品作为非处方药使用是有一定限制的。广东省药监局政务服务中心在公号分享了买药、用药的几点注意事项。
1、注意购买渠道
购买药品一定要到正规药店或者医院药房购买,购买时应索取票据,票据上至少要注明药品名称、价格等。如遇到质量问题,及时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投诉举报电话:12315),提供票据、实物、包装等证据。
2、购买需要有针对性
选购药品必须针对自己所患的疾病及病情,切忌盲目选购药品。
3、选购合格产品
在选购时要仔细查看外包装有没有药品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生产批号、生产厂家、条码标志、生产日期等,包装应要有药品说明书。
4、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指导患者用药的最直接依据。患者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结合自身疾病症状决定是否服用及服用剂量,并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药品。
5、正确用药
遵照药品说明书,结合自己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掌握用法、用量、次数、疗程,尤其是药量。用量不足或疗程不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超量或过量则产生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