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质量管理:浅谈印刷质量评价方法
[摘要] 多年来印刷品质量管理是靠视觉观察和经验,这些方法已不再满足当前的数字化生产流程。如何使印刷品评价标准更加符合科学标准,实现规范化、数据化、可控化的生产模式,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是针对胶印印刷品的质量评价方法所作的论述,谨作为我们进行网印质量控制时的参考。
印刷质量是一个印刷企业得以在这个市场上生存的根本保证,在现代便捷的数字化生产流程下如何进行质量管理又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靠视觉观察和经验来判断印刷质量的方法已经不足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客观的印刷品质量评价体系。
印刷品质量是印刷品各种外观特性的综合效果,在印刷质量评判中,各种外观特性可以作为综合质量评价的依据,当然也可以作为印刷品质量管理的根本内容和要求。因此在实际中对印刷品质量进行评价与控制之前,我们需要对印刷品评价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一、印刷品评价的内容
印刷是大量复制的技术,其产品是视觉产品,因此在对印刷品进行评价时只能从复制效果方面,以印刷品的再现性为中心对其外观的各种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印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印刷品的阶调层次
印刷品的阶调与层次分布在表现图像形象和明暗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可以通过设计具体原稿的阶调层次复制曲线进行分色制版的阶调层次再分配调整,从而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衡量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印刷品的阶调层次再现及其评价能有代表性。实际印刷品中的密度通常是比原稿上的密度低,因此复制中为了保持阶调的相对再现必须在保持整体的密度范围内按照平均密度进行梯级比例压缩。
2.色调和色彩的复制
对印刷品色彩的再现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以原稿色彩为基础,对忠实于原稿的部分可以按照客观技术标准来衡量,对不能忠实于原稿的部分则需要结合主观因素来做评价。
实际上,评价多彩色印刷的图像比单色印刷的图像要复杂得多,在评价印刷品的颜色再现时只能将测定并比较印刷品的分光反射密度或色差的方法作为评价的大致标准。
3.复制的层次清晰度
彩色印刷品的清晰度,是图像复制再现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除去为表现影像的特殊意境外,每个画面总应该有一部分层次(主体或背景)是清晰的。
对印刷画面清晰度的评价也有三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其一,图像层次轮廓的实度;其二,图像两相邻层次明暗对比变化的明晰度,即细微反差;其三,原稿或印刷画面层次的分辨力,也就是其细微层次的微细程度,是表现客观景物组成物质的本质面貌的,即所谓质感。
二、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的分类
对一件产品的外观判断不可避免地包括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因此对产品的外观分析就是从审美角度入手,辅以合适的技术、仪器和测量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
1.主观评价方法
其中首先分析的是色调的分布以及色彩搭配情况,然后是图画的选择以及摆放位置,接下来分析的是文字的设计等。印刷品与其说是一项轻工产品,不如说是以人为对象的用途广泛的一种艺术品。因此评价一幅印刷品的质量最终还是依靠主观感觉来评价的,也就是说个人的鉴赏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用物理量客观地对印刷品进行评价,只是近几年采用各种测量仪器对印刷品进行系统分析后才成为可能,但是印刷品质量如何满足客户的要求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客观评价方法
技术因素是指在印刷生产的各个工序中对印刷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要在制版、印刷设备及印刷材料特性限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忠实地再现设计好的内容。
印刷品质量的技术特性包括图像清晰度、色彩与阶调再现程度、光泽度和质感等各个方面。在这些特性因素中,有一些是可以用数量表示的,如色彩与阶调,在复制过程的各个工序里人们对这些因素能够加以控制。有一些技术因素可以用语言来描述。
3.综合评价方法
是以客观评价的手段为基础加上主观评价和各种因素相验证的方法,亦即是主观的心理印象与客观的数据分析相结合,进而使评价标准更加符合科学管理方式。其重点是在还原原稿的基础上求出构成图像的各种物理量的质量特性。从而把这些测试数据加以综合、确认,使之变成控制印刷质量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