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思考:印刷老板儿子从开Q7横着走到弃如敝屣,中国的企业破产伤不起!

2014-11-09 Baker 包装地带

昨日,有位朋友给“包装地带”公众号留言,向我们诉说父亲的印刷厂负债1亿破产倒闭后的遭遇,读来令人无比辛酸,以下是留言内容:

看了你们的公众号文章, 或许我还是有一点感触.

我家的事情2年多了, 这么多天让我看透的太多了.之前亲戚见了我恨不得把脸贴我的屁股上.现在呢,我爸借给他们那么多钱帮了他们那么多忙.
妈的现在连个饭都不想让吃 ,钱也不还了.这些人还有人性吗, 还算是亲戚吗? 呵呵.

我上初中的时候 ,在学校横着走.开的Q7上学, 交警见了我就当没看见似的.

现在车没了, 房子什么的都没有了.我妈被债主押了几个月, 出来后天天埋怨我们为什么不去救她.妈的还有钱吗??? 拿什么救,我说我可以去跟你换换 .我让他们押住我, 你走,她不 。家里把最后套房子卖了, 让她出来.她现在也不见我们, 说以后各过各的, 这是在撂挑子喽???

我他妈的才16岁, 想的比他妈马云想的多. 这个社会敢不敢再恶心一点.
还是我上辈子遭了什么孽,要这样惩罚我?你们那些欠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好好活下去吧,自己努力几年就什么都有了.

我都看开了, 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只希望家里人, 可以开心的生活在一起 ,不管多苦多累!


从“读初中时横着走,开Q7上学,交警见了就当没看见似的”,到如今债务缠身,无人搭救,这位年仅16岁就家道败落的年轻人尝尽世态炎凉与人心险恶!

然而,更让我们深思的是,我们对待破产企业、对待失败的企业家的方式依然没有走出成王败寇的治乱循环。当企业家风光之时,各种荣誉和光环,各种头衔和考察纷至沓来,使企业疲于应付,让企业家忘乎所以!一旦企业濒于困境,政府催税银行抽贷毫不含糊,亲友不但不引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

其实,很多企业的破产,除了少数是因为老板耽于享乐之外,多数由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导致。特别是中国的印刷业和纸业,由于受到房地产泡沫的影响,直接导致成本飞涨、内需乏力和融资困难,加上纸质媒体逐渐被电子媒体所取代,最终让数以万计的企业走向破产的境地。

中国的民营企业虽然提供了90%的就业岗位,但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中却处于三等公民的尴尬地位。饶是如此,他们还是为中国创造了无数的利税和就业机会。可一旦民营企业陷入亏损,银行惜贷抽贷若不相识,政府幡然反目弃如敝屣。

相反,企业家统治上流社会的美国对待破产公司和破产企业家的态度既明智又宽容。政府处理破产的目的是让经济资源能尽快回到生产环节。对尚未山穷水尽的公司和完全无药可救的公司,方式又有所区别。存一线生机的企业可以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他们可以在法庭的监督下进行公司重组;完全无药可救的企业则根据“第7章”申请破产清算,清理变现公司资产,归还债权人。法院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尽快处理公司破产事宜的压力。

克莱斯勒和通用在申请破产后45天内就找到了“新老板”。这表明美国人对待公司破产相对宽容,把他们看做可以再给一次机会的不走运的家伙而不是应该受到惩罚的邪恶化身。

美国宽容对待“失败”的企业家不仅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更有助于培养一个自由的、充满活力的商业环境,唯独这样的商业环境才有可能诞生伟大的企业家。理想的商业环境,应该释放出一种自由、和平与宽容的气息,而不是一种紧张、固执而排他的成王败寇的功利思想。

破产对企业家来说不过是职业风险中的一项。即使商业经验十分丰富的商人也多是赢的少输的多。美国对破产者的宽容对创业的新手是个鼓励,对失败者来说是第二次机会。

相反,中国的破产企业家慑于悲惨的破产结局,在企业陷入破产困境之时往往选择卷款跑路,有些对中国现状心寒齿冷的企业家则干脆在企业鼎盛时期卖掉股份移民国外。如此状况,“中国梦”永远无法实现!

[关于“包装地带”公众平台] “包装地带”微信公众平台系由新型的云服务模式网站――“包装地带网”策划并运营。 会员只要关注包装地带公众号即可在移动端通过微信获得网站提供的强大服务和海量资源。目前,“包装地带””公众号已经成长为包装行业知名的公众平台。若您有任何报料或广告服务,敬请与包装地带微编联系。联系电话:0755-32984618,邮箱:6095504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