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切除到粗针,你需要了解的乳腺活检进化史

乳腺外科/柳光宇 海上柳叶刀 2017-01-04


疑似乳腺癌患者来看门诊,通常每个人都会问——医生你看到底是不是癌?什么时候能确诊?


医生们通常又会怎么回答呢?


很多患者其实有经验了——不管是中华医学会乳腺分会的前任主委邵志敏教授,还是低年资的见习医生,抑或是我本人,大家的回答基本一致——现在还不能确认,等病理报告吧。


坦白讲,这个回答还真不是在逃避责任:乳腺癌的病理检查有其自身逻辑,医生的结论必须言出有据。


那么,乳腺癌到底如何确诊,B超?或者肿瘤标志物?还是PET/CT?


都不是!一言以蔽之:目前检查方法虽然很多,但只有活检(活体组织检查)所得的病理结果方能作为唯一肯定诊断的依据。




【切除活检】


切除活检是获得乳腺疾病组织学诊断最常用的方法。


疑为恶性肿块时,直接手术切除肿块及周围一定范围的组织,一般要求从肿瘤边缘至少1厘米左右尽可能完整切除。


通俗点讲,就是直接挖取病灶组织来做切片。


切除下来的活检标本可行常规病理检查(石蜡切片检查)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这其中,冰冻切片检查通常需要30分钟到1小时出结果,石蜡切片需3-7天才能有结果。




过去曾经有一种误区,认为病理诊断和手术最好能在同一天完成,以避免肿瘤的发展影响到生存率。其实,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等病理结果这几天时间能带来什么不良预后。


所以,我们反对那种为了追求当天出诊断结果、当天进行手术而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的做法。


很显然,切除活检虽然准确性毋庸置疑,但也有明显不足——




如果病理检查结果为不需要手术的良性乳腺疾病,那这一刀显然就白挨了,损失巨大(乳房对于女性的意义,无需多言);即便是恶性肿瘤,这一刀开了,也还得再补一刀。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的病理检查都以切除活检为主。


【穿刺活检】


现代医学对术前明确诊断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为切除活检有一系列局限或者说不足,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国外开始转向用穿刺活检替代手术活检。


穿刺这个概念,大家很容易自行脑补,我就不多展开了。一句话,一根针扎进去拔出来,用空心针管内的那一小撮病灶内的细胞或组织就可以作为活检标本。




因为穿刺针有粗细,穿刺可分为细针活检和粗针活检。


一般来说,数字代号大于20的针才可以称为细针。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取材量少,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且不能进行病理分型,故不能代替组织学活检,目前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上已很少采用;但也有一部分病人,病灶较深,用粗针容易出血;或者病灶位置比较特殊,如锁骨上窝,粗针穿刺容易伤及大动脉,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采用细针穿刺取样。


粗针一般指数字代号小于20的针,我们肿瘤医院通常用14号针来做。


14号针有多粗?打个比方吧,跟织毛衣用的毛线针差不多。



大家想想,粗针还真是蛮粗的哈。


因为粗,所以粗针穿刺可以取一条组织,可以做严格意义上的组织学活检;而细针仅能获取细胞样本,作为确诊手段是不被允许的,只可以用来明确肿瘤的分期。


当然,粗针穿刺也有局限性——一次只能穿一条,而且组织量也有限,对于一些病理形态较复杂的病灶会造成偏差甚至低估某些恶性病变,所以现在又有了真空辅助旋切活检枪,它不仅和粗针一样微创和痛苦少,而且只需一次穿刺就取得更多更足够的组织样本供病理诊断。




当前,我们国内仍旧停留在切除活检阶段。受各种因素制约,只有少数中心城市的三甲医院开展粗针活检病理诊断。而我所在的上海市肿瘤医院,即便身为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前主任委员单位,直到2006年也才普及粗针活检。


有一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患者偏信网络传言,误以为粗针穿刺会把病灶内的癌细胞带出来,进而导致扩散。这,纯属想当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